一种用于水样VOCs在线检测的吹扫捕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7622发布日期:2018-11-20 20:1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样VOCs在线检测的吹扫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吹扫捕集技术因其高效低污染、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VOCs分析,实验室测定水样VOCs的传统方法为,将吹扫捕集与色谱分离-质谱检测联用,考虑到使用质谱作为检测器,所以通常只能采用氦气作为载气。而水样VOCs在线检测是依据现场情况,约4小时做一次样品,如果仍采用传统的实验室方法,则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高成本的氦气,设备的运行成本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样VOCs在线检测的吹扫捕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样VOCs在线检测的吹扫捕集装置,包括吹扫管,所述吹扫管的一管口经由第一管路连接有氮气瓶、另一管口经由第二管路连接有捕集阱,所述捕集阱上还连接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三通电磁阀并藉由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连接氦气瓶,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三通电磁阀并藉由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连接气相进样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捕集阱经由第三管路连接有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吹扫管的任一管口设有用于通入所述水样的水样接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吹扫管为U型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捕集阱上设有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氦气瓶与第一三通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控制氦气流通的第一开关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相进样口与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二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前期采用氮气对水样进行吹扫并利用捕集阱进行捕集解析,解析完成后,后期通过第一三通电磁阀向捕集阱中反向通入氦气,同时通过第二三通电磁阀关闭氮气阀门、打开气相进样口的阀门使气体通入气相进样口进行色谱分离,由此,完成色谱分离的气体在质谱检测过程中仅存在少量氮气,载气仍主要为氦气,对质谱基本无伤害影响,这种吹扫捕集装置能够避免在水样检测过程中使用大量高成本的氦气,大大节约检测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中,氦气瓶与第一三通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特定设计有用于控制氦气流通的第一开关阀、而气相进样口与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也特定设计有用于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二开关阀,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工作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氮气瓶;2、吹扫管;21、水样接口;3、捕集阱;4、氦气瓶;5、气相进样口;L1、第一管路;L2、第二管路;L3、第三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结合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样VOCs在线检测的吹扫捕集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包括吹扫管2,所述吹扫管2的一管口经由第一管路L1连接有氮气瓶1,所述吹扫管2的另一管口上设有用于通入所述水样的水样接口21、并且该管口经由第二管路L2连接有捕集阱3,如图所示,所述吹扫管2为U型管。

所述捕集阱3上连接有第三管路L3,未图示,所述捕集阱3经由第三管路L3连接有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口,并且所述捕集阱3上还设有加热装置。

其次,所述第三管路L3上设有第一三通电磁阀并藉由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的C端连接氦气瓶4,未图示,所述氦气瓶4与第一三通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有控制氦气流通的第一开关阀。

所述第二管路L2上设有第二三通电磁阀并藉由所述第二三通电磁阀的F端连接气相进样口5,未图示,所述气相进样口5与第二三通电磁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还设有控制气体流通的第二开关阀。

本实施例具体工作时,利用水样接口21在吹扫管2内通入水样,打开氮气瓶1,氮气从第一管路L1通入吹扫管2对水样进行吹扫,水样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被吹出后沿着第二管路L2、经第二三通电磁阀的E端流向D端,进入捕集阱3中、在加热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捕集解析,得到待检测样品,产生的废气沿着第三管路L3、经第一三通电磁阀的B端流向A端,经由排气口排出,解析结束后,打开氦气瓶4和第一开关阀,氦气经第一三通电磁阀的C端流向B端反向通入捕集阱3中,将待检测样品吹至第二管路L2中,此时,第二三通电磁阀的E端处于关闭状态,气体经第二三通电磁阀的D端流向F端,打开第二开关阀,气体通入气相进样口5进行色谱分离,完成色谱分离的气体在质谱检测过程中仅存在少量氮气,载气仍主要为氦气,对质谱基本无伤害影响。

这种吹扫捕集装置能够避免在水样检测过程中使用大量高成本的氦气,大大节约检测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并且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的设计也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工作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