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放电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和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发展的不断壮大,变电站内管理越来越精益化,为保证变电站内蓄电池组在站内出现事故导致失电时,能维持站内保护装置等重要设备至少8小时的供电时间,必须定期对站内蓄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电网变电站内采用的蓄电池大部分都是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220V,104 块2V单体蓄电池串联),长期使用限压限流的浮充电运行方式或限压不限流的运行方式,无法判断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的现有容量是否满足额定容量80%以上的要求,以及内部是否存在失水或干裂的情况,只有通过核对性放电才能找出蓄电池存在的问题。
目前厂家生产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未设计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专用接口。专业人员进行蓄电池核对性放电时,需要打开所有单体蓄电池的盖板或极性柱上的盖帽,使用绝缘线夹将试验线夹在所有单体蓄电池极性柱上,然而极性柱上的盖帽不易取下,且线夹不易夹牢固,易发生脱落,易造成危险。
现有的蓄电池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时,接线复杂,危险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和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时,接线复杂,危险性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正极接线头、负极接线头、正极试验接线、负极试验接线、绝缘套、绝缘盒、正极试验接口以及负极试验接口;
正极接线头与正极试验接线连接;负极接线头与负极试验接线连接;绝缘套设置于正极试验接线和负极试验接线的外部;正极试验接口与正极试验接线连接;负极试验接口与负极试验接线连接;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设置在绝缘盒的外壳上;放电检测装置设置于蓄电池上,正极试验接口与放电仪的试验正接头连接,放电仪的试验负接头与负极试验接口连接,放电仪进行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正极接线头和负极接线头均包括U型连接片。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绝缘盒上设置有绝缘塑料防尘盖;绝缘塑料防尘盖设置于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的外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上均设置有继电保护检测线接口。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正极试验接线和负极试验接线内部设置有过电流保险丝;电流保险丝、正极试验接线以及负极试验接线之间串联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过电流保险丝包括3A过电流保险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套。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绝缘盒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设置在绝缘盒的外壳上;连接装置将绝缘盒固定于蓄电池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连接装置通过卡扣将绝缘盒固定设置于蓄电池上;和/或,连接装置通过螺丝将绝缘盒固定设置于蓄电池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系统包括蓄电池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放电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和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包括:正极接线头、负极接线头、正极试验接线、负极试验接线、绝缘套、绝缘盒、正极试验接口以及负极试验接口;其中正极接线头与正极试验接线连接;负极接线头与负极试验接线连接;再者绝缘套设置于正极试验接线和负极试验接线的外部;而且正极试验接口与正极试验接线连接;负极试验接口与负极试验接线连接;并且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设置在绝缘盒的外壳上;此外放电检测装置设置于蓄电池上,正极试验接口与放电仪的试验正接头连接,放电仪的试验负接头与负极试验接口连接,放电仪进行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检测,因此,通过将放电检测装置的正极接线头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负极接线头与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放电仪只需与放电检测装置的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连接,即可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检测试验,通过放电检测装置能够提高放电检测时的接线效率及用户的安全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放电检测时,接线复杂,危险性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试验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放电检测装置;2-蓄电池;10-正极接线头;11-负极接线头; 12-正极试验接线;13-负极试验接线;14-绝缘套;15-绝缘盒;16-正极试验接口;17-负极试验接口;18-绝缘塑料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的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时,接线复杂,危险性大,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和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时,接线复杂,危险性大的技术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和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正极接线头10、负极接线头11、正极试验接线12、负极试验接线13、绝缘套 14、绝缘盒15、正极试验接口16以及负极试验接口17。
正极接线头10与正极试验接线12连接;负极接线头11与负极试验接线13连接;绝缘套14设置于正极试验接线12和负极试验接线13的外部;正极试验接口16与正极试验接线12连接;负极试验接口17与负极试验接线13连接;正极试验接口16和负极试验接口17设置在绝缘盒15的外壳上。
放电检测装置1设置于蓄电池2上,正极试验接口16与放电仪的试验正接头连接,放电仪的试验负接头与负极试验接口17连接,放电仪进行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检测。
上述的放电仪是指蓄电池放电仪,是专门用于电力、电信、铁路、电池生产企业或其它行业对蓄电池组(24V、48V、110V、220V、400V、600V) 进行日常维护、容量检测以及检验直流电源带载能力的仪器。
放电检测装置的另一结构图如图2所示,放电检测装置固定在铅酸蓄电池上,只需将放电仪的正负极分别与放电检测装置的正极试验接口以及负极试验接口匹配连接,即可实现蓄电池放电检测试验,在进行蓄电池核对性放电工作时,可直接将放电仪的试验接头插入放电检测装置,无需将蓄电池盖板或极性柱上的盖帽取下,将放电仪的试验接头插入线夹后再用线夹夹住极性柱;大大提高了放电时接线效率,同时消除了使用线夹接线人员易触电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正极接线头、负极接线头、正极试验接线、负极试验接线、绝缘套、绝缘盒、正极试验接口以及负极试验接口;正极接线头与正极试验接线连接;负极接线头与负极试验接线连接;绝缘套设置于正极试验接线和负极试验接线的外部;正极试验接口与正极试验接线连接;负极试验接口与负极试验接线连接;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设置在绝缘盒的外壳上;放电检测装置设置于蓄电池上,正极试验接口与放电仪的试验正接头连接,放电仪的试验负接头与负极试验接口连接,放电仪进行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检测,该方式提高了放电检测时的接线效率及用户的安全度。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电检测装置的外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正极接线头10和负极接线头11均包括U型连接片;正极和负极的接线头可以设置为圆环型、V型、方形、U型。本实用新型通过U型连接片与蓄电池的极性柱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放电检测试验的安全度,U型连接片可以用采用铝、铜等导电材料进行制作。
绝缘盒15上设置有绝缘塑料防尘盖18;绝缘塑料防尘盖18设置于正极试验接口16和负极试验接口17的外部。绝缘塑料防尘盖可以用来保护正极试验接口和负极试验接口,防止由于灰尘落入试验接口内部,降低试验接口的使用寿命。
正极试验接口16和负极试验接口17上均设置有继电保护检测线接口。上述的继电保护是指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工况时,在可能实现的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将故障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或者给出信号由值班人员消除异常工况的根源,以减轻或避免设备的损坏和对相邻地区供电的影响。上述的继电保护检测线接口属于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
正极试验接线12和负极试验接线13内部设置有过电流保险丝;电流保险丝、正极试验接线以及负极试验接线之间串联连接。过电流保险丝包括3A过电流保险丝。正极试验接口16和负极试验接口17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套,如图4所示。
串联焊接有3A的过电流保险丝防止在外部短路时,短路电流过大,导致蓄电池损坏。U型接头与试验线连接部分、保险丝部分、试验线部分全部用绝缘套包好,如图4所示。正极接线头通过正极试验接线与正极试验接口连接,负极接线头通过负极试验接线与负极试验接口连接,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害电路中的某些重要器件,也有可能烧毁电路甚至造成火灾。若电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保险丝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保险丝的外型可设置多种形状如:
1.条丝状,直接锁定用于各种尺寸的旧式开关、插座;
2.片状;
3.玻璃管状;
4.陶瓷管状,有多种不同形状及尺寸,可避免玻璃爆裂;
5.塑胶片状带金属片状接脚,一般应用于汽车保险丝;
6、表面接着元件型;
7、圆柱体状,插件式: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用于产品内部。
保险丝选择的主要通过如下参数:
1.电压额定值(Voltage Ratings):保险丝的电压额定值必须大于或者等于断开电路的最大电压。由于保险丝的阻值非常低,只有当保险丝试图熔断时,保险丝的电压额定值才变得重要。
2.电流额定值(Current Ratings):电流额定值表明了保险丝在一套测试条件下的电流承载能力。
3.分断能力(Breaking Capacity/Interrupting Rating):保险丝必须能在不破坏周围电路的情况下断开故障电路。分断能力就是指在额定电压下,保险丝能够安全断开电路,并且不发生破损时的最大电流值,保险丝的分断能力必须等于或大于电路中的可能发生的最大故障电流。
4.熔断积分(Melting Integral):保险丝的熔断积分,是熔断这一保险丝的熔丝元件所需的能量,也称之为熔断值,熔丝元件的结构、材料和横截面积决定了这个值。
因此根据蓄电池放电检测电路需要选择3A过电流保险丝。
绝缘盒15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设置在绝缘盒15的外壳上;连接装置将绝缘盒15固定于蓄电池上。连接装置通过卡扣将绝缘盒15固定设置于蓄电池2上;和/或,连接装置通过螺丝将绝缘盒15固定设置于蓄电池 2上。连接装置可通过卡扣将绝缘盒固定在蓄电池上,也可以通过螺丝将绝缘盒固定在蓄电池上,还可以通过卡扣和螺丝将绝缘盒固定在蓄电池上。
用户将放电检测装置固定在放置蓄电池的铁架上或蓄电池上,其中,固定装置为方形绝缘盒,蓄电池正负极接口通过绝缘电线固定在方形绝缘盒内;绝缘盒试验接口那面带有透明绝缘塑料防尘盖,可以保护试验接口及防止灰尘落入试验接口;试验线接头为U型连接片,与蓄电池正负极柱连接牢固;试验接口采用继电保护专业试验线的接口,试验线的接口大小与市场上销售的放电仪的试验线接头相匹配。
该方式提高了放电检测时的接线效率及用户的安全度。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如图5所示:系统包括蓄电池2以及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述的放电检测装置1。
该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通过放电检测装置的应用提高了放电检测时的接线效率及用户的安全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放电检测系统,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放电检测装置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