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测试线理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9580发布日期:2019-07-06 11:5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测试线理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测试线理线器。



背景技术:

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采用电流电压法的测试原理,也称为四线法测试技术,可消除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带来的误差。其中,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自带两根测试线,一根约50米长的红色测试线,一根约5米长的黑色测试线,再进行测试时,红色测试线和黑色测试线均分出两股接线头,分别与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上相应的接线柱连接。由于红色测试线分出的两股接线头和黑色测试线分出的两股接线头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容易搅在一起,甚至可能发生接线头相互接触造成测试线短路,导致测线结果不准确对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造成损害。此外,在使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时,测试线分线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工作人员容易碰触到测试线分线处,使连接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接线柱上的接线头发生晃动,进而导致接线头从接线柱上脱落或者接线头相互之间接触,使测试不稳定。为解决这些问题,常常会采用额外的措施将测试线以及测试线的接线头固定,比如采用胶带或者绑扎等措施,这样的固定方法效率低,使用不方便,稳定性差,而且还会对测试线外皮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降低测试线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测试线理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测试线理线器,通过设置具有分线槽的主线槽,在理线器内部将测试线分成两路接线头线路,保证了两种测试线各自的两股接线头线路相互之间不干扰,且将分线部分设置在理线器内部,避免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时对测试线的误碰触,提高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安装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测试线理线器,包括两个夹板和用于将两个夹板扣合的扣合件;所述一夹板的纵向方向的一端与另一夹板纵向方向的一端铰接;所述扣合件设置于两个夹板纵向方向的另一端;所述一夹板背向另一夹板的一侧固定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的外侧壁;

所述夹板的扣合面上设有容纳测试线的至少两组线槽组件;所述线槽组件包括横向贯通夹板的主线槽和至少一支分线槽;所述分线槽一端与主线槽的中部连通,所述分线槽的另一端在夹板纵向两侧的任一侧壁面设置有开口;所述线槽组件在夹板的扣合面上设置有扣合开口;

所述扣合件包括设置在一夹板扣合面的插接机构和设置在另一夹板扣合面用于插接插接机构的插接槽。

所述另一夹板的扣合面下沉形成容纳插接机构的容置槽;所述插接机构包括与夹板横向方向平行的导向杆、两组套接在导向杆上且可沿夹板横向方向单自由度滑动的卡接勾组件、用于固定导向杆的固定杆和用于驱动卡接勾组件沿夹板横向方向单自由度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导向杆穿过并固定在固定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容置槽的内壁面;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导向杆的中部,且固定杆与导向杆垂直;所述卡接勾组件设置在固定杆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与卡接勾组件背向固定杆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卡接勾组件包括伸出容置槽的卡勾、一端与卡勾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和弹簧;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套接在导向杆上,且可沿导向杆单自由度滑动,所述连接杆垂直于导向杆;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杆朝向固定杆的一侧,一端固定在固定杆朝向连接杆的一侧;所述插接槽开口设置有用于对卡勾进行限位的挡台。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呈管状结构的驱动杆和压板;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套接在导向杆上,所述驱动杆套接在导向杆的一端端面与连接杆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平行于导向杆,且可沿导向杆单自由滑动;所述驱动杆另一端穿出夹板,并固定设置有压板。

进一步,所述导向杆位于驱动杆内腔中的端部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驱动杆套接导向杆的一端的端面开口设置有用于对限位环进行限位的限位环台。

进一步,所述压板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杆内腔与外界环境连通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分线槽的主线槽,在理线器内部将测试线分成两路接线头线路,保证了两种测试线各自的两股接线头线路相互之间不干扰,且将分线部分设置在理线器内部,避免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时对测试线的误碰触,此外,还设置了可灵活插接的扣合件,提高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安装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扣合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3测试线理线器,包括两个夹板1和用于将两个夹板1扣合的扣合件;所述一夹板1的纵向方向的一端与另一夹板1纵向方向的一端铰接;所述扣合件设置于两个夹板1纵向方向的另一端;所述一夹板1背向另一夹板1的一侧固定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3的外侧壁;本实施例中,扣合是指两个夹板1在沿铰接轴相对旋转过程中,二者面对面具有贴合趋势的扣合过程,两个夹板1可能不存在完全贴合,而是将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放在扣合面之间时,两个夹板1能够夹持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

所述夹板1的扣合面上设有容纳测试线的至少两组线槽组件;所述线槽组件包括横向贯通夹板1的主线槽11和至少一支分线槽12;所述分线槽12一端与主线槽11的中部连通,所述分线槽12的另一端在夹板1纵向两侧的任一侧壁面设置有连通开口121;所述线槽组件在夹板1的扣合面上设置有扣合开口;本实施例中,主线槽11和分线槽12可以分别为与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配合的、具有标准尺寸的线槽,在尺寸上仅需分别与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保持相对夹紧即可。由于主线槽11和分线槽12具有凹陷形状,避免了在分别夹持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时夹持过紧,对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造成损害。主线槽11和分线槽12是我截面形状可根据不同截面状态的测试线和测试线的接线头线路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等。本实施例中,连通开口121设置于夹板靠近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3的一侧。

如图3所示,所述扣合件包括设置在一夹板1扣合面的插接机构和设置在另一夹板1扣合面用于插接插接机构的插接槽21。

所述另一夹板1的扣合面下沉形成容纳插接机构的容置槽22;所述插接机构包括与夹板1横向方向平行的导向杆231、两组套接在导向杆231上且可沿夹板1横向方向单自由度滑动的卡接勾组件、用于固定导向杆231的固定杆232和用于驱动卡接勾组件沿夹板1横向方向单自由度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导向杆231穿过并固定在固定杆232的一端,所述固定杆232的另一端固定在容置槽22的内壁面;所述固定杆232设置在导向杆231的中部,且固定杆232与导向杆231垂直;所述卡接勾组件设置在固定杆232的两侧;所述驱动组件与卡接勾组件背向固定杆232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卡接勾组件包括伸出容置槽22的卡勾2331、一端与卡勾2331固定连接的连接杆2332和弹簧2333;所述连接杆2332另一端套接在导向杆231上,且可沿导向杆231单自由度滑动,所述连接杆2332垂直于导向杆231;所述弹簧2333一端固定在连接杆2332朝向固定杆232的一侧,一端固定在固定杆232朝向连接杆2332的一侧;所述插接槽21开口设置有用于对卡勾2331进行限位的挡台211。所述挡台211与夹板1一体成型。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具有分线槽12的主线槽11,在理线器内部将测试线分成两路接线头线路,保证了两种测试线各自的两股接线头线路相互之间不干扰,且将分线部分设置在理线器内部,避免了工作人员在使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3时对测试线的误碰触,此外,还设置了可灵活插接的扣合件,提高了测试的稳定性和安装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为图1中的X方向,所述纵向为图1中的Y方向。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呈管状结构的驱动杆2341和压板2342;所述驱动杆2341的一端套接在导向杆231上,所述驱动杆2341套接在导向杆231的一端端面与连接杆233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2341平行于导向杆231,且可沿导向杆231单自由滑动;所述驱动杆2341另一端穿出夹板1,并固定设置有压板2342。通过上述结构,方便了使用人员通过按压压板2342来驱动两组卡接勾组件沿导向杆231向固定杆232方向滑动,使两组卡勾2331相对距离缩小,便于插入插接槽21,在卡勾2331插入插接槽21后,使用人员松开压板2342,在弹簧2333弹力驱动下,两组卡勾2331相对距离增大,卡接在插接槽21的开口处。

所述导向杆231位于驱动杆2341内腔中的端部套设有限位环2311;所述驱动杆2341套接导向杆231的一端的端面开口设置有用于对限位环2311进行限位的限位环台2312,所述限位环台2312与驱动杆2341一体成型。通过设置限位结构避免导向杆231从驱动杆2341中滑脱,保证了整个理线器的稳定性。

所述压板2342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杆2341内腔与外界环境连通的透气孔2343,保证了驱动杆2341内腔气压与外界环境气压的平衡,避免了驱动杆2341在沿导向杆231滑动时,驱动杆2341内腔气压与外界环境气压不平衡使使用人员在按压压板2342时阻力增大,造成整个理线器的不稳定。

工作原理:在使用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3测试线理线器时,使用人员按压压板2342,使扣合件松开,将其中一个夹板1转动至扣合面打开状态,将测试线放置在主线槽11未设置有分线槽12的一端,将测试线的两路接线头线路分别放置在主线槽11设置有分线槽12的一端和分线槽12中,然后转动其中一个夹板1至两个扣合面扣合状态,使用人员按压压板2342,使卡勾2331插入插接槽21,然后松开压板2342,卡勾2331卡在插接槽21的挡台211处。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前”、“后”、“内”、“外”、“垂直”、“平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