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5948发布日期:2019-09-17 21:52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模型移动荷载实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桥梁模型移动荷载实验装置领域,桥梁模拟试验装置是主要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实验教学,可进行桥梁模型在受到静载、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测试。然而,国内关于移动荷载并没有采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的,不能进行进行无极调速,因此在目前国内为空阿比,我公司设计一款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实现移动荷载采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可进行无级调速,国内首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引桥支撑、移动小车、桥梁模型、移动砝码和小车轨道;所述引桥支撑为两侧设置,位于两引桥支撑之间连接桥梁模型,所述桥梁模型下台面与所述两引桥支撑上台面平齐,并在双方台面上沿水平向铺设小车轨道,所述小车轨道上滑动设置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底部车轮通过减速电机驱动,所述桥梁模型下方移动悬挂移动砝码,所述移动小车上放置小车砝码。

进一步地,数艘移动砝码为U型口砝码。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电机采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

进一步地,所述桥梁模型整体采用双30×1角钢焊接的双榀钢桁架。

进一步地,所述桥梁模型底部采用工字钢将两榀钢桁架相连接,工字钢顶部铺设小车轨道。

试验过程:将一定重量小车砝码放置在移动小车上,利用减速电机带动移动小车运动,移动小车的移动速度可进行无级调整,即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减速电机的转速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当移动小车运动到桥梁模型特定位置时,利用静态应变采集仪对桥梁模型的应变片进行数据采集。

桥梁模型的每件工字钢下方可外挂移动砝码5,移动砝码5为U型口砝码。可任意增减重量。

操作步骤:

1)在桥梁模型合适的位置粘贴应变片;

2)将应变片连接到数据采集仪;

3)按电气控制柜上的“电源开”按钮,控制柜通电;

4)开启计算机及数据采集仪;

5)给移动小车配置砝码,放置所需要重量对应的件数;

6)按控制柜上或遥控器上的“小车前进”按钮,移动到桥梁模型的所需位置停止;

7)采集应变片的变形,观察桥梁模型在静力位置时的受载情况;

8)按住控制柜上或遥控器上的“小车前进”按钮,使小车在桥梁模型上移动;

9)采集并观察桥梁模型在移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

10)按控制柜上的“小车后退”按钮,把小车移动到引桥上,并停止;

11)如果不采用移动小车加载,可以在桥梁模型下面合适位置悬挂砝码,以代替静力加载。

悬挂方法可以选择单梁单点、单梁多点或多梁多点;

12)在计算机软件上采集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书;

按控制柜上“电源关”按钮,切断控制柜电源,实验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主机结构如图1,实验装置由模型支座、桥梁模型、移动小车、减速机、控制柜及实验辅助部分组成。

桥梁模型整体采用双30×1角钢焊接的双榀钢桁架,节点板和焊缝长度经过优化计算,符合工程设计。底部采用工字钢将两榀钢桁架相连接,工字钢顶部铺设导轨,标准小车可沿导轨运动加载。移动荷载采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可进行无级调速,操作使用方便。

采用一体化控制柜的电气系统,布置于实验操作区域,内置远程低压启动控制装置,并专门设计的操作面板使各类试验操作一目了然。此控制系统集计算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和强电控制操作系统于一体,简单明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移动小车;2、减速电机;3、小车砝码;4、桥梁模型;5、移动砝码;6、小车轨道;7、引桥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桥梁模拟试验装置,引桥支撑7、移动小车1、桥梁模型4、移动砝码5和小车轨道6;所述引桥支撑7为两侧设置,位于两引桥支撑7之间连接桥梁模型4,所述桥梁模型4下台面与所述两引桥支撑7上台面平齐,并在双方台面上沿水平向铺设小车轨道6,所述小车轨道6上滑动设置移动小车1,所述移动小车底部车轮通过减速电机2 驱动,所述桥梁模型4下方移动悬挂移动砝码5,所述移动小车1上放置小车砝码3,数艘移动砝码5为U型口砝码,所述减速电机2采用直流减速电机带动,所述桥梁模型4整体采用双30×1角钢焊接的双榀钢桁架,所述桥梁模型4底部采用工字钢将两榀钢桁架相连接,工字钢顶部铺设小车轨道6。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