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清洗方法及自动分析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27144发布日期:2019-07-19 23:3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喷嘴清洗方法及自动分析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具备分注试样及试剂等的分注喷嘴的喷嘴清洗方法及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尤其在医疗领域或生命工程学领域等中,使用使血液、血清、尿等试样与试剂反应,检测试样所含的特定的生物体成分或化学物质等的自动分析装置。在这种自动分析装置中,面向可靠性高的检查实现而实现分析精度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与分析相关的一连串的工序中,在分注喷嘴的清洗不充分的情况下,未清洗干净而留在分注喷嘴的吸附物质有可能在下一个试样的分注时游离而混入。一般将这种情况称为滚存。滚存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

在儿童或高龄者是患者的情况下,只能少量采取试样。另外,为了患者的负担减轻或试剂使用量的削减,今后进一步要求试样及试剂的微量化。因此,之前在试样及试剂的分注工序中,重视滚存或混合的抑制。关于分注喷嘴的清洗方法,提出多种利用清洗液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5398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使分注了试剂的分注喷嘴向分注喷嘴清洗槽移动,排出了分注喷嘴内的残液后,吸引清洗液并清洗分注喷嘴的内壁面。在此吸引的清洗液从供给口持续地供给并成为从槽溢出(溢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通过吸引溢出状态的新的清洗液,防止滚存或混合的效果高,但消耗了过多的清洗液。分注喷嘴的内壁面的清洗通常使用清洗效果高的清洗液,这种清洗液的浪费不仅是成本,会使消耗品的更换频度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清洗液的浪费且抑制滚存或混合的喷嘴清洗方法及自动分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利用清洗液的分注喷嘴的内壁面的清洗前后清洗外壁面,使内壁面清洗用的清洗液不从贮存槽溢出地贮存而防止内壁面清洗用的清洗液的浪费。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清洗液的浪费且抑制滚存或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适用对象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试剂分注装置及喷嘴清洗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喷嘴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第一清洗步骤执行时的俯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第二清洗步骤执行时的俯视图。

图6c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第三清洗喷嘴执行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控制装置的分注喷嘴的清洗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能独立地上下驱动的分注探针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1.自动分析装置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适用对象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自动分析装置100具备搬运架101的架搬运线117、设置反应容器105的细菌培养盘104、搬运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105的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06、保持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105的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搅拌反应容器105内的试样的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分注·排出试样的试样分注装置103、设置了试剂容器118的试剂盘111、分注·排出试剂的试剂分注装置114、在细菌培养盘104及检测单元116间移载反应容器105的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15、检测反应容器105内的反应液所含的特定的生物体成分或化学物质等的检测单元116、用于清洗试剂分注装置114的分注喷嘴122的喷嘴清洗装置119及控制各装置的动作的控制装置120。

架搬运线117将架101搬运至该线上的利用试样分注装置103的试样分注位置。在架101上架设多个保持试样(试料)的试样容器102。在本例中,示例了这样对试样进行线搬运的结构,但也存在设置通过旋转来搬运试样的盘状的结构。

细菌培养盘104能环状地设置多个反应容器105,利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能将任意的反应容器105移动至包括利用试样分注装置103的分注位置等的各预定位置。

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06能在xyz三轴方向上移动,在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及细菌培养盘104的各预定部位及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废弃孔109及试样分注尖端安装位置110之间搬运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

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设置多个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与试样分注尖端。上述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06向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的上方移动,下降后把持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并上升,向细菌培养盘104的预定位置的上方移动,下降后在细菌培养盘104上设置反应容器105。另外,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06向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保持部件107的上方移动,下降后把持未使用的试样分注尖端并上升,向试样分注尖端安装位置110的上方移动,下降后在试样分注尖端安装位置110设置试样分注尖端。

试样分注装置103是通过转动及上下动作使分注喷嘴(未图示)移动的结构,在试样分注尖端安装位置110的上方使分注喷嘴转动移动并下降,在分注喷嘴的前端压入试样分注尖端并安装。安装了试样分注尖端的分注喷嘴向载置在架101的试样容器102的上方移动并下降,以预定量吸引试样容器102所保持的试样。吸引了试样的分注喷嘴向细菌培养盘104的上方移动并下降,向细菌培养盘104所保持的未使用的反应容器105排出试样。当试样排出结束时,分注喷嘴向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废弃孔109的上方移动,将使用后的试样分注尖端从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废弃孔109废弃。

在试剂盘111上设置多个试剂容器118。在试剂盘111的上部设有试剂盘罩112(图1是局部剖切左部分的图),试剂盘111的内部被保持为预定温度。在试剂盘罩112上,在细菌培养盘104侧的部分设置开口部113。

试剂分注装置114是使分注喷嘴122(参照图2)向水平一轴向移动的结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试样分注装置103相同地通过旋转及上下动作使分注喷嘴122移动的结构。该试剂分注装置114使分注喷嘴122向试剂盘罩112的开口部113的上方旋转移动并下降,将分注喷嘴122的前端插入预定的试剂容器118并吸引预定量的试剂。此时,在试剂盘111,使吸引至分注喷嘴122的试剂预先移动至开口部113的下方位置。另外,试剂分注装置114具备使用了静电容量的液面传感器121(参照图2),在试剂吸引时,以相对于试剂的分注喷嘴122的浸渍部位最小限(例如试剂能够以必要量吸引的浸渍量)的方式控制分注喷嘴122的下降量。试剂吸引后,分注喷嘴122上升,旋转移动至细菌培养盘104的预定位置的上方,并向反应容器105排出试剂。之后,在转移至下一次的试剂吸引工序前,旋转移动至清洗槽的上方,清洗分注喷嘴122。

排出了试样与试剂的反应容器105通过细菌培养盘104的旋转移动至预定位置,利用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06搬运至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处。反应容器搅拌机构108通过对反应容器105施加旋转运动,搅拌反应容器105内的试样与试剂并混合。搅拌结束后的反应容器105利用试样分注尖端·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06返回细菌培养盘104的预定位置。

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15能与试样分注装置103相同地旋转与上下移动,试样与试剂的分注及搅拌结束且返回细菌培养盘104并移动至经过了预定的反应时间的反应容器105的上方并下降,把持反应容器105并上升,利用旋转移动将反应容器105搬运至检测单元11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设置两个检测单元116与反应容器搬运机构115,实现利用并列分析的分析处理效率的倍增。

利用控制装置20执行利用以上说明的各装置的工序及以下说明的喷嘴清洗动作。

2.试剂喷嘴清洗槽的结构

图2是示意地表示试剂分注装置114及喷嘴清洗装置119的图。

试剂分注装置114具备分注喷嘴(探针)122、移动装置123、分注注射器200及液面检测器121。移动装置123具备一端与铅垂的轴连结的臂,利用一驱动装置(未图示)使臂转动,使垂设于臂的另一端的分注喷嘴122绕轴旋转移动,并且,利用其他驱动装置(未图示)使臂上下动作,从而使分注喷嘴122上下移动。分注注射器200与分注喷嘴122连接,从将试剂吸入分注喷嘴122的分注喷嘴122排出试剂。向分注注射器200与连接该分注注射器200及分注喷嘴122的管道吸引预压液。

液面检测器121与分注喷嘴122连接,利用静电容量并经由分注喷嘴122检测试剂或清洗液的存在,例如当分注喷嘴122与试剂或清洗液接触时,利用液面检测器121检测试剂或清洗液的存在。另外,未特别地说明,但试样分注装置103也是与试剂分注装置114基本相同的结构。

喷嘴清洗装置119具备清洗槽124、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及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

清洗槽124配置在细菌培养盘104及试剂盘111之间的分注喷嘴122的轨道上。该清洗槽124是用于相对于分注喷嘴122进行后述的第一清洗步骤、第二清洗步骤及第三清洗步骤的容器。在该清洗槽124内的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分别设置上述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另外,在清洗槽124的底部设置排出口204。排出口204可以设置在多个部位。

第一清洗位置、第二清洗位置及第三清洗位置在分注喷嘴122的轨道上从细菌培养盘104(试剂分注位置)向试剂盘111(试剂吸引位置)按该顺序排列。在该图中,以实线表示分注喷嘴122的位置是第二清洗位置,在第二清洗位置的右侧以虚线表示分注喷嘴122的位置是第一清洗位置,在第二清洗位置的左侧以虚线表示分注喷嘴122的位置是第三清洗位置。

第一清洗位置是经由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从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排出的第一清洗液喷洒在位于第一清洗位置的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位置。第三清洗位置是经由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从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排出的第三清洗液喷洒在位于第三清洗位置的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位置。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妨碍分注喷嘴122的移动的位置各设置一个。第二清洗位置位于第一清洗位置与第三清洗位置之间。

在第二清洗位置设置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在该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连接供给第二清洗液的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具备箱206、送液注射器207、流道切换阀208及电磁阀205。送液注射器207通过管道与箱206连接。连接箱206与送液注射器207的管道分支地与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连接。流道切换阀208设在管道的分支部,电磁阀205设在连接流道切换阀208与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的管道上。流道切换阀208将送液注射器207的连接对象切换至箱206及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8的任一个。在经由流道切换阀208与箱206连接的状态下向送液注射器207吸引第二清洗液,将连接对象切换至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并从送液注射器207排出第二清洗液,从而向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供给第二清洗液。电磁阀205、流道切换阀208及送液注射器207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20的信号进行动作。

同样地,在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分别连接向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供给第一清洗液及第三清洗液的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及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及第三清洗液排出部127供给清洗液的管道结构等与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相同,因此简略地图示且省略结构的说明,但相同地,供给清洗液的注射器经由管道与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或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连接。另外,第一至第三清洗液也能使用全部不同的清洗液,但也能够至少使两个为相同的清洗液。

3.清洗顺序

图7是表示利用控制装置120的分注喷嘴的清洗顺序的流程图。

如该图所示,分注喷嘴的清洗工序包括第一清洗步骤、第二清洗步骤及第三清洗步骤这三个步骤,控制装置120控制试剂分注装置114及喷嘴清洗装置119执行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分别对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进行说明

(1)第一清洗步骤

在第一清洗步骤中,控制装置120在向细菌培养盘104上的反应容器105排出试剂后,向移动装置123输出信号并使分注喷嘴122移动至第一清洗位置。并且,控制装置120向分注注射器200及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输出信号,驱动分注注射器200而从分注喷嘴122排出预压液,并且驱动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的注射器,向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喷洒第一清洗液。即,通过排出预压液,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通过喷洒第一清洗液,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该第一清洗步骤中的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清洗及外壁面的清洗可以任一个先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在第一清洗位置喷洒至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第一清洗液由清洗槽124接受,通过排出口204从清洗槽124排出至废液箱(未图示)。

(2)第二清洗步骤

当第一清洗步骤结束后按顺序转移至第二清洗步骤时,控制装置120向移动装置123输出信号并使分注喷嘴122移动至第二清洗位置,使分注喷嘴122的前端浸渍在第二清洗液中。此时,第二清洗步骤中的第二清洗液吸引动作时的分注喷嘴122的前端的高度被控制装置120控制为以必要量吸引第二清的高度。“以必要量吸引第二清洗液的高度”是指,在第二清洗液的吸引时第二清洗液的液面高度未被保持为恒定的情况下(未与吸引同时进行供给的情况下),从第二清洗液的液面以必要量的第二清洗液的体积量下降的高度位置,当在第二清洗液的吸引时第二清洗液的液面高度被保持为恒定的情况下(与吸引同时进行供给的情况下),第二清洗液的液面的高度位置(或以对吸引动作最小限必要的喷嘴浸渍量从液面下降的高度位置)。如果这样使分注喷嘴122移动至第二清洗位置,则控制装置120通过向分注注射器200输出信号并向分注喷嘴122吸引第二清洗液,从而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

此时,根据伴随第二清洗步骤的执行的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的第二清洗液的减少,控制装置120向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输出信号,向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补充第二清洗液。该顺序只要在执行第二清洗步骤后执行至下一次的第二清洗步骤的开始即可,但也可以例如通过在第二清洗步骤的执行中与分注注射器200一起控制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从而与利用分注喷嘴122的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同时利用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6向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供给清洗液,维持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的第二清洗液的液面。

另外,在第二清洗步骤中,也能够通过利用控制装置120控制分注注射器200,比以必要量吸引第二清洗液的高度(上述)更深地将分注喷嘴122的前端部浸渍在第二清洗液中,在第二清洗液的吸引时一并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此时的向第二清洗液的浸渍量是以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假想包括试剂的清洗对象物的附着的部位浸渍在第二清洗液中的方式预先设定的值。

另外,如果有必要,控制装置120也能够在第二清洗步骤中的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动作时,在保持分注喷嘴122的高度而将分注喷嘴122的前端部浸渍在第二清洗液的状态下,向分注注射器200输出信号并反复执行第二清洗液的吸引排出。

(3)第三清洗步骤

当在第二清洗步骤结束后按顺序转移至第三清洗步骤时,控制装置120向移动装置123输出信号并使分注喷嘴122移动至第三清洗位置,向分注注射器200及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输出信号,从分注喷嘴122排出第二清洗液而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并且,向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喷洒第三清洗液而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本步骤中的第二清洗液的排出及第三清洗液的流下动作除了用于向分注喷嘴122喷洒清洗液的控制对象的装置从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变为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之外,大致与第一清洗步骤中的预压液的排出及第一清洗液的流下动作相同。该第三清洗步骤中的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清洗及外壁面的清洗可以任一个先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在第三清洗位置喷洒至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第三清洗液由清洗槽124接受,通过排出口204从清洗槽124排出至废液箱(未图示)。

另外,控制装置120通过控制分注注射器200、移动装置123的至少一方,将在第二清洗步骤中吸引的第二清洗液保持在分注喷嘴122内设定时间,从而也能实现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进一步的清洗效果的提高。在此所说的“设定时间”表示第二清洗步骤中的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动作、向第三清洗位置的移动动作、以通常的速度连续地执行第二清洗液的排出动作的情况下的相对于分注喷嘴122内的第二清洗液的滞留时间的附加时间,是预先设定的时间。具体地说,例如能够通过使从第二清洗位置向第三清洗位置的移动速度慢的、使到达第三清洗位置后排出第二清洗液的时机慢的、使吸引第二清洗液后从第二清洗位置移动至第三清洗位置的时机慢等动作的至少一个执行。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的至少一个中,通过使用液面检测器121检测清洗液,能够判断清洗液的排出状态或贮存状态正常。例如,在基于从液面检测器121输入的信号并利用控制装置120确认清洗液与分注喷嘴122接触,未由控制装置120确认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的全部正常执行的情况下,能从控制装置120将报告未正常地执行的清洗步骤的信号输出至显示装置或声音装置、印刷装置等输出装置。另外,如果有需要,也能够将报告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正常地执行的内容的信号从控制装置120输出至显示装置或声音装置、印刷装置等输出装置。

4.效果

(1)滚存等的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前,在第一清洗步骤中通过预压液的排出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时,利用第一清洗液清洗外壁面,并且在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后在第三清洗步骤中排出第二清洗液,并且,利用第三清洗液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因此,即使不为在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使第二清洗液溢出的状态,也能抑制由分注喷嘴122的浸渍引起的试剂等向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的滚存等。由此,能抑制伴随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清洗的清洗液的使用量。由此,能抑制清洗液的浪费且抑制滚存或混合,不仅能减少成本,还能减少消耗品的更换频率。

(2)清洗工序的效率化1

通过如上所述从试剂分注位置向试剂吸引位置使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按该顺序排列,能分注喷嘴122不会伴随清洗工序的进行地向试剂分注位置侧返回地抑制分注喷嘴122的动作的浪费。因此,能使清洗工序效率化,或提高试样分析的处理速度。

(3)清洗工序的效率化2

在第一及第三清洗步骤的至少一方,在使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与外壁面的清洗工序同时进行的情况下,能缩短清洗处理的所需时间而使清洗工序效率化。

(4)清洗效果的提高1

在比在第二步骤中以必要量吸引第二清洗液的高度深地使分注喷嘴122浸渍在第二清洗液中的情况下,与只在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使用第二清洗液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在第二清洗液的吸引时一并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因此,能期待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清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5)清洗效果的提高2

在第二清洗步骤中的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动作时,在反复执行利用分注喷嘴122的第二清洗液的吸引及排出的情况下,能期待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清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6)清洗效果的提高3

在保持在分注喷嘴122中吸引了第二清洗液的状态设定时间的情况下,也能期待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清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7)可靠性的提高

在能够使用液面检测器121判断清洗工序是否正常地执行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将清洗处理的不良状况报告给操作人员。因此,能有助于对分注注射器200或清洗液供给部125-127等各种装置的异常或清洗液的用完的迅速的对应或滚存的避免等。

(8)简单化等

在使第一至第三清洗液的两个以上为相同的清洗液的情况下,能共用清洗液的箱或管道,能使装置简单化。另外,通过集中清洗液的种类,管理也容易化。

例如,作为贮存在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中且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内壁面的第二清洗液,使用相对于试剂的清洗效果高的洗涤剂,作为第一清洗液及第三清洗液,共用纯水或脱离子水那样的常用的液体的情况下,能如上那样抑制最高价的第二清洗液的消耗量,因此,有助于成本削减。即使清洗效果高的第二清洗液附着在第二清洗步骤后的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也能在第三清洗步骤中利用纯水或脱离子水容易地洗掉第二清洗液,因此,能抑制清洗效果高的第二清洗液在试剂上的滚存。

5.其他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得到上述效果(2)而以将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沿分注喷嘴122的轨道按该顺序排列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得到本质的效果(1),则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的排列顺序未限定。另外,为了得到上述效果(3)而说明了在第一及第三清洗步骤的至少一方同时执行分注喷嘴122的内外的壁面的清洗工序,但只要得到本质的效果(1),则不需要在第一清洗及第三清洗步骤中同时执行分注喷嘴122的内外的壁面的清洗工序。

另外,为了得到上述效果(4)而说明了在第二清洗步骤中使分注喷嘴122比通常深地浸渍在第二清洗液中的例子,但只要得到本质的效果(1),则未必需要如此。另外,为了得到上述效果(5)而说明了在第二清洗步骤中反复执行第二清洗液的吸引排出的例子,但只要得到本质的效果(1),则也能省略该顺序。为了得到上述效果(6)而说明了在分注喷嘴122内保持第二清洗液设定时间的例子,但只要得到本质的效果(1),则该顺序也能省略。

为了得到上述效果(7)而以利用液面检测器121检测是否正常地执行清洗工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得到本质的效果(1),则不需要利用液面检测器121的清洗工序是否正常地执行的判断功能。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分别从分注喷嘴122的两侧喷洒第一及第三清洗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的各数量未特别地提及。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为本实施方式那样隔着分注喷嘴122的轨道对置配置两个的结构。即,通过以从两个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排出的第一清洗液在第一清洗位置附近碰撞的方式进行调整,相对于位于第一清洗位置的分注喷嘴122,利用两个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从正对的两方向喷洒第一清洗液。另外,只要不妨碍分注喷嘴122的移动,则可以使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1为三个以上。关于这一点,对于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3也相同。即,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可以是一个,但也能使至少一方为多个。关于其他点,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之外,能通过将第一及第三清洗液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分注喷嘴122从多个排出口喷洒,有效地清洗分注喷嘴122的外壁面的整周。

(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喷嘴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该图所示的喷嘴清洗装置119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的位置具备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是排出第一及第三清洗液的共用的清洗液排出口。具体地说,在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上,通过电磁阀205连接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及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电磁阀205通过来自控制装置120的信号进行动作,将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的连接对象切换为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5及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7的任一个。由此,从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排出第一清洗液或第三清洗液。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能得到与上述两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图4示例了按照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及第二清洗位置各设置了两个(共计四个)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的情况,但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能够选择性地排出第一及第三清洗液双方,因此,能兼作第一清洗位置与第三清洗位置。为在第一及第三清洗步骤的共用的清洗位置执行第一清洗步骤,移动至第二清洗位置且执行了第二清洗步骤后,返回共用的清洗位置且执行第三清洗步骤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至少有一个即可,能使装置结构压缩化。例如,在无法在分注喷嘴122的吸引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分别确保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的情况是有效的。

另一方面,当隔着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在两处具备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时,能够从试剂排出位置侧及试剂吸引位置侧双方向开始分注喷嘴122的清洗行程,因此,能不依赖于分析开始时或分析再开始时的分注喷嘴122的待机位置地以短路径执行分注喷嘴122的清洗工序。

另外,在需要反复多次执行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同的清洗位置连续地执行第三清洗步骤与下一个第一清洗步骤,因此是有效的。

(第四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俯视图。

如该图所示,在使第一及第三清洗位置为共用的位置这一点,本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共用,但不用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选择性地供给第一及第三清洗液,而是以朝向共用的位置排出第一及第三清洗液的方式设置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这一点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隔着第二清洗位置在两侧分别设置一对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只要在任一个位置至少各设置一个即可。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能得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使与第一及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1、203连接的第一及第三清洗液的流通路径完全分开,因此,具有共享由相对于共用的位置供给第一及第三清洗液的结构带来的利益,且能防止路径内的第一及第三清洗液的混合的优点。

(第五实施方式)

图6a-图6c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清洗槽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是假想同时清洗多个分注喷嘴122的结构。具体地说,沿分注喷嘴122的移动路径交替地以等间隔配置多个兼作第一及第三清洗位置的共用清洗位置及第二清洗位置,在共用清洗位置对置配置一对上述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1,并且,在第二清洗位置配置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2。在图6的例子中,共用清洗位置是三处,第二清洗位置是两处。另外,分注喷嘴122在试剂分注装置114上具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多个分注喷嘴122的间隔与相邻的共用清洗位置及第二清洗位置的间隔或其倍数(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倍)相等地设置。即,从共用清洗位置到下一个共用清洗位置的间隔及从第二清洗位置到下一个第二清洗位置的间隔与分注喷嘴122的间隔相等。并且,通过沿这种清洗位置的配置使多个分注喷嘴122依次移动,相对于多个分注喷嘴122分别同时执行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

在图6中,试剂排出位置位于清洗槽124的右侧,试剂吸引位置位于左侧,在图6a中表示第一清洗步骤,在图6b中表示第二清洗步骤,在图6c中表示第三清洗步骤,表示分别相对于两个分注喷嘴122同时执行的状态。具体地说,结束了试剂的排出的两个分注喷嘴122如图6a所示分别移动至右侧及中央的共用清洗位置,同时实施第一清洗步骤。如果第一清洗步骤结束,则两个分注喷嘴122如图6b所示分别向左移动且移动至第二清洗位置,同时实施第二清洗步骤。第二清洗步骤结束后,两个分注喷嘴122分别向左侧与中央的清洗液排出位置移动,同时实施第三清洗步骤。即,在图6的结构中,在中央的清洗液排出位置进行左侧的分注喷嘴122的第一清洗步骤与右侧的试剂分注喷嘴122的第三清洗步骤。这些动作均是利用移动装置123或分注注射器200、第一至第三清洗液供给部125-127按照来自控制装置120的信号进行动作产生的结果。其他结构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相同,能得到上述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与分注喷嘴122的个数相同个数的第二清洗位置和比分注喷嘴122的个数多一个的共用清洗位置,能使多个分注喷嘴122从试剂排出位置向试剂吸引位置不返回地相对于多个分注喷嘴122同时实施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即使分注喷嘴122的个数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也能通过以等间隔y(=分注喷嘴122的间隔x或其倍数)使第二清洗位置与共同清洗位置从试剂排出位置向试剂吸引位置排列,相对于各分注喷嘴122同时实施相同的清洗工序。若以式表示上述间隔x、y与间隔y,则为下式。

x=ny(n是任意的整数)

例如,在图6中,示例n=2(x=2y)的情况。

但是,若不相对于多个分注喷嘴122同时执行相同的清洗工序,则即使是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图3)的结构,也能同时清洗多个分注喷嘴122。即,使分注喷嘴122的间隔与共用清洗位置和第二清洗位置之间的间隔y或其倍数相等,将多个分注喷嘴122依次供于清洗工序,在先行的分注喷嘴122移动至第二或第三清洗步骤时,后续的分注喷嘴122开始第一清洗步骤的样式。

(其他)

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以将发明应用于试剂分注装置114的分注喷嘴12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吸引及排出血液、尿等试样的试样喷嘴分注装置103的分注喷嘴的清洗。

另外,在不需要将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的分注喷嘴122的全部作为清洗对象,例如未使用于分注(不需要清洗)的分注喷嘴122通过喷嘴清洗装置119时,通过对未用于该分注的分注喷嘴122省略第一至第三清洗步骤的一个至全部,能抑制清洗液的消耗量。

作为各清洗步骤的省略方法,考虑以不从对不需要清洗的分注喷嘴进行定位的任意的清洗液排出口或清洗液贮存槽排出或供给清洗水的方式,利用控制装置120控制送液注射器的驱动的方法。其他例如如图8所示,在使分注喷嘴水平地移动的移动装置123上设置能使各分注喷嘴独立地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垂直移动机构212的情况下,预先准备不通过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的上层的移动路径及通过第一至第三清洗位置的移动路径,不需要清洗(例如分注前的)分注喷嘴122在清洗槽方向上不下降地经上层的移动路径移动,只需要清洗(例如分注后的)的分注喷嘴经由应该执行第一至第三步骤的下层的移动路径的方式利用控制装置120控制移动装置123,从而以省略不需要的清洗步骤的方式进行控制。

符号说明

120—控制装置,121—液面检测器,122—分注喷嘴,123—移动装置,124—清洗槽,125—第一清洗液供给部,126—第二清洗液供给部,127—第三清洗液供给部,200—分注注射器,201—第一清洗液排出口,202—第二清洗液贮存槽,203—第三清洗液排出口,207—送液注射器,211—清洗液共用排出口,212—垂直移动机构,y—共用清洗位置及第二清洗位置的间隔,x—分注喷嘴的间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