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1382发布日期:2019-11-16 00:0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专利涉及建筑废弃物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填筑的道路路基与用黏土填筑的道路路基相似,在遇到湿度和温度等周围环境因素发生改变的时候,用来填筑道路路基的混合料会发生一定的收缩变形。当混合料发生收缩变形时,道路路基则会产生裂缝,雨水就能沿着裂缝进入到道路路基中,并且,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循环荷载作用,最后则引起道路的路面结构的破坏。因此,需要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收缩性能进行研究,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目前,干燥收缩是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含水量变化而引起的混合料体积收缩。干燥收缩的基本原理是因为毛细管张力作用、矿物晶体或者胶凝体的层间水作用、吸附水与水分子间力作用、碳化脱水作用而引起的体积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现有技术中,对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无机结合料路基收缩变形的研究,都需要制备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无机结合料路基抗压试件,从而,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无机结合料路基抗压试件的收缩变形性能研究,以保证后续实际工程中,避免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无机结合料填筑的道路路基不会由于收缩变形出现路面结构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建筑废弃物的无机结合料路基抗压试件存在制备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均匀拌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建筑废弃物,形成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装入塑料袋内,并密封不低于24小时;

2)、将塑料袋内的在所述混合料取出,并加入水泥;

3)、将加入水泥的混合料置于模具筒中,所述模具筒的内部具有直筒腔,将所述模具筒呈直立状布置在水平板上,所述直筒腔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板,将加入水泥的混合料填充在直筒腔内;采用静压法,利用压头静压直筒腔内的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成型为密实度不低于90%的抗压试件;

4)、成型的抗压试件置于恒温恒湿的养护室内进行养生,且养生龄期不低于7天;在养生龄期到达的前1天,将所述养护室内的抗压试件置于水中浸泡不低于24小时;当浸泡后的所述抗压试件的质量超过设定的标准质量值时,则予以作废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养护室内的温度范围为18℃-22℃之间;所述养护室内的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进一步的,在所述制备步骤1)中,采用建筑废弃物作为试料,所述无机结合料采用石灰或粉煤灰或矿粉,将所述建筑废弃物与无机结合料混合水进行均匀拌和,形成所述混合料。

进一步的,在所述制备步骤4)中,当浸泡后的所述抗压试件从水中捞起后,先用拧干的湿毛巾将所述抗压试件表面上的可见自由水吸走,再将所述抗压试件进行称重。

进一步的,在所述制备步骤3)中,当所述混合料填充满所述直筒腔后,在所述压头静压直筒腔内的混合料之前,将所述水平板相对直筒腔沿着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直至所述直筒腔内的混合料的高度低于所述直筒腔的高度,再往所述直筒腔内填充混合料,直至直筒腔内的混合料高于所述直筒腔的高度后,利用所述压头静压所述直筒腔内的混合料。

进一步的,当所述压头对直筒腔上部内的混合料静压后,将所述模具筒倒置在水平板上,将所述水平板相对直筒腔沿着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直至所述直筒腔内的混合料的高度低于所述直筒腔的高度,再往所述直筒腔内填充混合料,直至直筒腔内的混合料高于所述直筒腔的高度后,利用所述压头静压所述直筒腔内的混合料。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筒的直筒腔内设置有直筒套膜,所述直筒套膜附在所述直筒腔的内侧壁上;在所述制备步骤3)中,所述混合料置于所述直筒套膜中,当所述直筒腔内的混合料成型为抗压试件后,所述抗压试件与直筒套膜一体脱离所述直筒腔。

进一步的,所述直筒套膜的端部延伸至所述直筒腔外,形成外延段;在所述制备步骤3)中,所述抗压试件成型后,通过拉动所述直筒套膜的外延段,将所述直筒套膜及抗压试件一体脱离所述直筒腔。

进一步的,在所述制备步骤3中,在将所述直筒套膜与抗压试件一体脱离直筒腔的过程中,通过多次拉动所述直筒套膜两端的外延段,直至所述直筒套膜与所述直筒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移动,再拉着所述直筒套膜一端的外延段,将所述直筒套膜与抗压试件一体脱离所述直筒腔。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筒的侧壁中形成缺口条,所述缺口条沿着所述模具筒的周向延伸布置,所述缺口条中设置有摆动条,所述摆动条的一端与所述模具筒的外表面铰接,所述摆动条的另一端空置布置,所述摆动条填充满所述缺口条;在所述制备步骤3)中,在往所述直筒腔内装置混合料的过程中,所述摆动条封闭所述缺口条,当需要将抗压试件脱离所述直筒腔时,背离所述模具筒朝外摆动所述摆动条,打开所述缺口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先制备建筑废弃物与无机结合料形成的混合料,在成型抗压试件之前,在无机结合料中加入水泥,再在模具筒的直筒腔中采用静压法,使得混合料成型为抗压试件,且对抗压试件进行养护处理,整个制备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模具筒的直筒腔设有直筒套膜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均匀拌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建筑废弃物,形成混合料,将混合料装入塑料袋内,并密封不低于24小时;可以是在拌和机器中进行拌和,以使得拌和更为均匀,也可以人工拌和,具体可以实际需要而定;

2)、将塑料袋内的在混合料取出,并加入水泥;

3)、将加入水泥的混合料置于模具筒100中,模具筒100呈直筒状,模具筒100的内部具有直筒腔,直筒腔与需要形成的抗压试件的形状一致;将模具筒100呈直立状布置在水平板上,直筒腔的中轴线垂直于水平板,将加入水泥的混合料填充在直筒腔内;采用静压法,利用压头静压直筒腔内的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成型为密实度不低于90%的抗压试件;

4)、成型的抗压试件置于恒温恒湿的养护室内进行养生,且养生龄期不低于7天;在养生龄期到达的前1天,将所述养护室内的抗压试件置于水中浸泡不低于24小时;当浸泡后的所述抗压试件的质量超过设定的标准质量值时,则予以作废处理。

上述提供的无机结合料建筑废弃物路基混合料的抗压试件制备方法,先制备建筑废弃物与无机结合料形成的混合料,在成型抗压试件之前,在无机结合料中加入水泥,再在模具筒100的直筒腔中采用静压法,使得混合料成型为抗压试件,且对抗压试件进行养护处理,整个制备过程简单。

在进行混合料的拌和之前,按照击实试验测得的最优含水量对建筑废弃物等进行拌和;在模具筒100中压制抗压试件时,参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的规定进行静压。

养护室内的温度范围为18℃-22℃之间;养护室内的相对湿度不低于90%。在整个养护过程中,确保整个养护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保持恒值,或者温度以及湿度的变化范围低于2%。

采用建筑废弃物作为试料,无机结合料采用石灰或粉煤灰或矿粉,将建筑废弃物与无机结合料混合水进行均匀拌和,形成混合料。

在制备步骤4)中,当浸泡后的所述抗压试件从水中捞起后,先用拧干的湿毛巾将抗压试件表面上的可见自由水吸走,再将抗压试件进行称重。通过拧干的湿毛巾,在确保可以吸走抗压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的同时,且避免将抗压试件内部的水分吸走,对整个抗压试件的性能造成影响。

在制备步骤3)中,当混合料填充满直筒腔后,在压头静压直筒腔内的混合料之前,将水平板相对直筒腔沿着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直至直筒腔内的混合料的高度低于直筒腔的高度,再往直筒腔内填充混合料,直至直筒腔内的混合料高于直筒腔的高度后,利用压头静压所述直筒腔内的混合料。

在移动水平板的过程中,由于水平板与模具筒100之间相对移动,这样,水平板的移动对直筒腔下部中的混合料起到摩擦拉动作用,这样,可以使得直筒腔内的混合料被牵引着朝下移动,使得直筒腔内的混合料更为密实,便于后续的混合料成型为抗压试件。

当压头对直筒腔上部内的混合料静压后,将模具筒100倒置在水平板上,也就是说,将模具筒100倒过来放置,原先朝上的变为朝下;将水平板相对直筒腔沿着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直至直筒腔内的混合料的高度低于直筒腔的高度,再往直筒腔内填充混合料,直至直筒腔内的混合料高于直筒腔的高度后,利用压头静压直筒腔内的混合料。

将模具筒100倒置过来,在水平移动水平板,这样,可以使得直筒腔内的混合料都往直筒腔的中部收紧,使得直筒腔内的混合料更为密实,后续在静压混合料成型抗压试件的过程中,操作更为简单以及便捷。

模具筒100的直筒腔内设置有直筒套膜,直筒套膜附在直筒腔的内侧壁上;在制备步骤3)中,混合料置于直筒套膜中,当直筒腔内的混合料成型为抗压试件后,抗压试件与直筒套膜一体脱离直筒腔。

通过设置直筒套膜,这样,成型后的抗压试件的外周则不会抵接接触直筒腔的内侧壁,便于抗压试件从直筒腔中,脱离出来。直筒套膜与抗压试件一体脱离以后,再将直筒套膜从抗压试件的外周上撕掉则可。

直筒套膜的端部延伸至直筒腔外,形成外延段102;在制备步骤3)中,抗压试件成型后,通过拉动直筒套膜的外延段102,将直筒套膜及抗压试件一体脱离直筒腔。直筒套膜的外延段102形成在直筒腔外,这样,便于用户手拉着外延段102,将抗压试件与直筒套膜一体从直筒腔中拉出。

在制备步骤3中,在将直筒套膜与抗压试件一体脱离直筒腔的过程中,通过多次拉动直筒套膜两端的外延段102,直至直筒套膜与直筒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相对移动,再拉着直筒套膜一端的外延段102,将所直筒套膜与抗压试件一体脱离直筒腔。

通过来回拉动两个直筒套膜的外延段102,可以将直筒套膜与直筒腔的内侧壁之间相对移动,可更为高效的使得直筒套膜与直筒腔的内侧壁之间脱离。

模具筒100的侧壁中形成缺口条,缺口条沿着模具筒100的周向延伸布置,缺口条中设置有摆动条101,摆动条101的一端与模具筒100的外表面铰接,摆动条101的另一端空置布置,摆动条101填充满缺口条。这样,摆动条101可以封闭缺口条,使得整个模具筒100外形完整,也可以将摆动条101相对于摆动,将缺口条打开。

在制备步骤3)中,在往直筒腔内装置混合料的过程中,摆动条101封闭缺口条,当需要将抗压试件脱离直筒腔时,背离模具筒100朝外摆动摆动条101,打开缺口条,这样,使得直筒套膜与直筒腔的内侧壁的接触面积较小,便于直筒套膜与抗压试件的一体脱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