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02364发布日期:2020-02-22 03:1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何首乌来源于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性微苦、甘、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有效成分主要为二苯乙烯苷,蒽醌类成分和卵磷脂等。桑寄生来源于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性苦、甘、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元之功效,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成分,现代人们比较喜欢将桑寄生煮水熬汤或者是直接用开水冲泡当做茶水进行饮用,且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桑寄生茶为广西本地著名的传统保健茶,是一种兼具药用及保健价值的饮料产品,1992年被列入了中华传统食品保健茶类。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之功效,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和多糖等。目前,市面上的保健养生茶品种繁多,但大多口感不佳、抗氧化效果不好,而且没有对有效成分进行控制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无法在生产和使用中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进而养生保健效果得不到保证。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汤色清亮显黄色,香气具有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特有的复合风味,滋味顺滑可口微甘甜、抗氧化效果好;本发明的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首乌1—3份、桑寄生2—5份、甘草1份。优选地,所述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的质量比为2:4:1。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粉碎,加水冲泡即得。进一步地,包括以下步骤:取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粉碎至10-20目,然后按料液比1:30-1:50加入50-70℃的水冲泡5-15min即得。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取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粉碎至14目,然后按料液比1:40加入70℃的水冲泡10min,即得。本发明所述的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质量检测方法,其采用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显色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所述茶中总黄酮的含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对照品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70%的乙醇适量并且水浴加热溶解,加入70%的乙醇溶液至刻度,摇匀定容,配得对照品溶液;(2)标准曲线绘制: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500mg/ml)0ml(空白)、0.25ml、0.5ml、0.75ml、1.0ml、1.5ml、2.0ml于10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5ml,摇匀,放置6min,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放置6min,精密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ml,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定容,放置15min,稀释后浓度分别为c1=0mg/ml、c2=0.0125mg/ml、c3=0.025mg/ml、c4=0.0375mg/ml、c5=0.050mg/ml、c6=0.075mg/ml、c7=0.100mg/ml,以第一个溶液作为空白校正,在506nm的波长测得不同浓度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按照标准曲线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得出线性回归方程;(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所述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滤过,分别精密吸取续滤液适量,置于10ml的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的亚硝酸钠溶液0.5ml,摇匀,静置6min,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静置6min,精密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ml,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随即得到供试品溶液;(4)测定:取步骤(3)的供试品溶液,在506nm的波长下检测吸光度,然后按步骤(2)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总黄酮的含量。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原料药由制首乌、桑寄生、甘草组成,三者合用,抗氧化效果好。(2)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汤色清亮显黄色,香气具有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特有的复合风味,滋味顺滑可口微甘甜,总黄酮的平均含量可以达到92.51mg/3.0g。(3)本发明对所述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采用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显色剂是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组成,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下测定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它的总黄酮的含量。本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图上有两个吸收带:环肉桂酰系统引起的吸收带1以及环苯酰系统引起的吸收带2。加入铝盐,铝离子会与溶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性质较稳定的配合物,此时吸收带2会发生红移;黄酮类成分在亚硝酸钠或中性及弱碱条件下,与铝盐发生反应生成螯合物,最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尔酮而显色,根据颜色之深浅,判断黄酮含量的高低。经方法学验证,测定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芦丁标准品吸收曲线图。图2:芦丁对照品标准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组方、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1.实验材料1.1试验材料制首乌(购自南宁市老百姓大药房,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王柳萍教授鉴定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块根);桑寄生(购自南宁市老百姓大药房,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王柳萍教授鉴定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甘草(购自南宁市老百姓大药房,经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用植物学教研室王柳萍教授鉴定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和根茎);玉米纤维茶包(厂家:广州西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芦丁对照品(厂家: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ps001224,纯度:95.95%);九水硝酸铝(厂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41216,分析纯);亚硝酸钠(厂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70519,分析纯);氢氧化钠(厂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80131,分析纯);无水乙醇为分析纯。1.2试验仪器和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agilenttechnologiescary84549uv-vis,公司:美国安捷伦公司);多功能粉碎机(型号:jp-300a,公司:永康市久品工贸有限公司);电子天平(型号:scoutpro型和ar323cn型,公司: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分析天平(型号:bs224s,公司: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型号:hh-6型,公司: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型号:h1650型,公司:湖南湘仪实验仪器开发有限公司);手压式封口机(型号:sf-200型,公司:永康市特力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型号:101-2-bs-ⅱ型;公司: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2.实验方法与结果2.1实验方法2.1.1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原料的制备将干燥的制首乌、桑寄生、甘草材料分别采用多功能粉碎机粉碎后,进行过筛,随后将相同粉碎粒度的材料按照前期筛选的配方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到玉米纤维茶包内,每包3.0g,封装好之后得到茶原料,供分析检测用。2.1.2单因素试验根据预试验结果将初始条件定为每包净重3.0g;制首乌:桑寄生:甘草质量比为2:4:1;材料粉碎粒度为14目、冲泡温度70℃、料液比1:40、冲泡时间10min,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考察单个因素,固定其它因素的方法,考察各因素变化对感官评价的影响,试验平行三次,在感官评定较好的基础上,选择水平因素进行对冲泡参数的优化。考察因素及范围如表1所示。表1考察因素及水平2.1.3正交试验设计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过筛目数、料液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这四个因素分别确定3个感官评定分数较高的水平值,以袋泡茶中感官评价以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以三水平四因素l9(34)设计正交表。2.1.4加权综合评分法本组方经冲泡之后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总黄酮,所以以其口感及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采用加权综合评分的方法来考察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袋泡茶的制作和冲泡工艺。本试验研究通过综合考量之后采用加权评分法,综合评价正交试验中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袋泡茶的最佳制作方法和冲泡工艺,为优选出袋泡茶的制作和冲泡工艺,在提升袋泡茶口感的同时也使其总黄酮含量较高。因此次以袋泡茶的口感为主要的考察指标,所以综合考究最终以感官评价占比60%,总黄酮占比40%的系数做出计分。总黄酮评分标准:z=x/100*100(理论上认为原茶汤中总黄酮的含量为100mg时为最佳)。2.1.5感官评价的标准感官评价主要参考了gb/t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和gb/t24690-2009《袋泡茶》制定标准并结合本次试验产品的特征在汤色、香气、滋味三个方面综合进行制定,详细见表2所示。感官评分的总分计算为各项得分相加的总和,即感官评分为t=a+b+c。感官评定时组织相关专业或者有感官评定经验的5人组成感官评定小组,原茶汤试样在进行品评时按照顺序放置,并对其指标做评价,最终的感官评分总分取5个人评出分数的平均数。表2感官评价表2.1.6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本次试验采用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显色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袋泡茶茶汤中总黄酮的含量。2.1.6.1对照品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70%的乙醇适量并且水浴加热溶解,加入70%的乙醇溶液至刻度,摇匀定容,配得对照品溶液。2.1.6.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根据上述正交设计所得到的不同参数并按照条件进行冲泡茶包得到原茶汤,滤过,分别精密吸取续滤液适量,置于10ml的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的亚硝酸钠溶液0.5ml,摇匀,静置6min,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静置6min,精密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ml,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随即得到供试品溶液。2.1.6.3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采用移液管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5ml,将其置于10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5ml,摇匀,静置6min,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静置6min,精密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ml,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15min,如果有沉淀生成则离心取上清液,以试剂作为空白参比溶液,在400-8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得到在506nm处有最大吸收峰,如图1,故选用其作为本次试验测定所用波长。2.1.6.4线性关系的考察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溶液(0.500mg/ml)0ml(空白)、0.25ml、0.5ml、0.75ml、1.0ml、1.5ml、2.0ml于10ml容量瓶中,精密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5ml,摇匀,放置6min,精密加入10%硝酸铝溶液0.5ml,摇匀,放置6min,精密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4.0ml,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定容,放置15min,稀释后浓度分别为c1=0mg/ml、c2=0.0125mg/ml、c3=0.025mg/ml、c4=0.0375mg/ml、c5=0.050mg/ml、c6=0.075mg/ml、c7=0.100mg/ml,以第一个溶液作为空白校正,在选定的波长测得不同浓度的吸光值,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相对应的吸光度a如表3所示,以吸光度值(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得到回归方程y=12.327x+0.0089,r=0.9995,表明了芦丁在0.0125mg/ml-0.100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呈良好。表3对照品溶液浓度梯度吸光度a值2.1.6.5精密度试验根据上述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后,在选定的波长506nm处测定吸光度a,连续测定5次,分别得到5个吸光度值,计算它们的rsd值。(rsd值越小,表明精密度良好,合格范围:≤3.0%)2.1.6.6重复性考察根据上述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将正交表中九个制备和冲泡工艺参数各分别平行制得5份供试品溶液后,在选定的波长506nm处测定吸光度a,每一个制作和冲泡工艺参数均可得到5个吸光度值a,计算它们总黄酮的含量和rsd值。2.1.6.7稳定性试验取对照品和原茶汤溶液适量参照上述制备方法显色后于室温10-30℃条件下分别放置0、5、10、15、20、25、30min后在选定的波长506nm上测定吸光度a,得到rsd值,可以得出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某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良好。2.1.7验证试验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后的感官评价及总黄酮含量的综合加权评分优选得到的制作和冲泡工艺参数进行验证试验,按照其制作和冲泡工艺参数进行制备茶包及冲泡得到茶汤,按上述感官评价标准和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对其进行感官评定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判断是否为最佳的制作和冲泡工艺参数。2.2实验结果2.2.1单因素试验结果2.2.1.1过筛目数表4不同过筛目数感官评分通过表4所示可以得出,材料过筛目数的不同对袋泡茶的口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粉碎粒度过≤10-14目筛范围内随着粉碎粒度越细感官评价随之升高,在粉碎粒度过20-50目筛范围内随着粉碎粒度越细感官评价随之降低。综合分析,应选取粉碎粒度过10、14、20目筛这3个水平进行下一步正交设计试验。2.2.1.2料液比表5不同料液比所得样品的感官评分通过表5所示可以得出,不同冲泡水量对袋泡茶的口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冲泡水量30-120ml范围内感官评价随水量的增多而升高,在冲泡水量150-180ml范围内感官评价则随水量的增多而降低。综合分析,应选取料液比1:30、1:40、1:50这3个水平进行下一步正交设计试验。2.2.1.3冲泡温度表6不同冲泡温度所得样品的感官评分通过表6可以得出,不同的冲泡温度对袋泡茶的口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温度40-70℃范围内时感官评价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80-90℃范围内时感官评价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综合分析,应选取冲泡温度50、60、70这3个水平进行下一步正交设计试验。2.2.1.4冲泡时间表7不同冲泡时间所得样品的感官评分通过表7可以得出,不同的冲泡温度对袋泡茶的口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冲泡时间<5-15min范围内感官评价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冲泡时间20-25℃范围内感官评价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应选取冲泡时间5、10、15min这3个水平进行下一步正交设计试验。2.2.2正交表设计结果根据单因素结果得到各因素通过感官评价优选出的水平,由此设计三水平四因素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如表8、正交设计表如表9。表8正交试验水平因素表表9正交设计表2.2.3总黄酮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因素水平得到的茶汤中的总黄酮含量,为确定仪器的精密性及试验的准确性,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如下。2.2.3.1精密度试验结果根据预试验结果得到原茶汤1、原茶汤2、原茶汤3的浓度较低,故吸取原茶汤1.0ml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吸光度a,原茶汤4、原茶汤5、原茶汤6、原茶汤7、原茶汤8、原茶汤9的浓度较高,故吸取0.5ml按照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吸光度a,得到九份供试品连续测定五次的吸光度rsd值分别为0.69%、0.19%、0.48%、0.29%、1.44%、0.33%、0.52%、0.27%、0.43%,供试品rsd值均小于3.0%,表明该仪器的精密度良好,精密度试验结果如下表10。表10精密度试验结果2.2.3.2重复性实验结果重复性试验取样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同上述精密度试验操作,每一个水平分别平行做五份供试品溶液测定其吸光度a,得到一个水平平行五次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62%、0.72%、2.86%、2.70%、2.98%、1.56%、1.82%、1.81%、1.55%,每一个水平的平行试验吸光度的rsd值均小于3.0%,结果表明重复性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如下表11。表11重复性试验结果2.2.3.3稳定性试验结果根据上述的稳定性试验方法的操作可以得到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30min内的rsd值分别为2.64%和1.22%、2.92%、3.06%、1.57%、2.94%、2.83%、2.31%、2.99%、2.93%,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rsd值均未超3.0%,由此表明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30min内稳定性良好。稳定性试验结果如下表12。表12稳定性试验结果2.2.4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正交设计九个水平的参数条件冲泡得到的茶汤照上述感官评价标准及方法进行评定,总黄酮含量测定也按上述测定方法进行,取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作为其最后测定值,通过综合加权评分法对口感和总黄酮含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如下表13所示,感官评分与总黄酮的含量评分综合加权评分值最高的参数组合是a2b2c3d2,即过筛目数14目、料液比1:40、冲泡温度70℃、冲泡时间10min,再根据直观分析的极差r值,可以得出这四个因素对评分的影响强弱顺序为a>c>d>b。表13正交试验结果2.2.5验证试验结果对上述最佳参数组合进行感官评定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试验平行5次。感官评定结果如下表14所示,取总人数的平均分数作为每一平行试验的评分,最后总评分取5次平行试验评分的平均数,得到该参数的感官评定分数为85.2分,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如下表15所示,测定五份平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茶汤中总黄酮的含量,平均含量为92.51mg/3g,rsd值2.05%,均与正交优选参数试验中的最大值相近,由此可以得出正交优选得到的参数冲泡得到的茶汤口感良好的同时总黄酮的含量也高,可见该冲泡工艺参数稳定、可行。表14感官评定结果表15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3.结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粉碎粒度范围是10-20目,冲泡参数的最佳范围是料液比1:30-1:50,冲泡温度50-70℃,冲泡时间5-15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最佳粉碎粒度为14目,冲泡参数为料液比1:40,冲泡温度70℃,冲泡时间10min。优选得到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袋泡茶的工艺生产。按此试验优选出的制备工艺和冲泡工艺制作的袋泡茶汤色清亮显黄色,香气具有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特有的复合风味,滋味顺滑可口微甘甜,总黄酮的平均含量可以达到92.51mg/3.0g,感官平均分达到85.2分。实施例2为了说明本发明配方中的协同作用,申请人还设置了如下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组: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首乌2份、桑寄生4份、甘草1份。上述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制首乌、桑寄生和甘草,粉碎至14目,然后按料液比1:40加入70℃的水冲泡10min,即得对照组1: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桑寄生4份、甘草1份。上述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桑寄生和甘草,粉碎至14目,然后按料液比1:40加入70℃的水冲泡10min,即得。对照组2: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首乌2份、甘草1份。上述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制首乌和甘草,粉碎至14目,然后按料液比1:40加入70℃的水冲泡10min,即得。对照组3:一种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首乌2份、桑寄生4份。上述复方制首乌桑寄生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制首乌和桑寄生,粉碎至14目,然后按料液比1:40加入70℃的水冲泡10min,即得。对比试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dpph为含有奇数电子的稳定自由基,本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其甲醇溶液在517nm可见光下具有极强的吸光度,但当其与任一自由基结合或被抗氧化剂还原时,其吸光度会下降;吸光度越低,表示样品清除dpph的能力越强。取0.2ml样品、5mldpph甲醇溶液(2×10-4mol/l),充分混和均匀,静置30min后,以分光光度计测517nm处吸光度,并以公式计算其自由基清除率。自由基清除率(%)=[(ac-as/ac)]×100%as:含有待测物的样品在517nm处的吸光度;ac:不含待测物的样品在517nm处的吸光度。将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和试验组制得的茶按上述方法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结果如表16所示。表16样品自由基清除率(%)对照组1制得的茶72.6%对照组2制得的茶68.9%对照组3制得的茶59.3%试验组制得的茶86.7%备注:自由基清除率越大表明抗氧化能力越强。从对比实验可以看出,本发明同时采用制首乌、桑寄生、甘草的组合与只采用其中的两种相比,抗氧化能力更强,说明三种组分之间产生了协同作用,养生保健效果更好。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