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定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70112发布日期:2020-01-10 22:2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定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微通道定位领域,具体是一种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微通道是直径小于20um的狭缝或通道,现有的微通道定位技术采用的是ccd图像处理定位,图像处理定位技术使用的是高清晰的工业相机ccd进行拍照,然后与校准图像进行对比,进行微通道的定位。

但现有的ccd成本较高,图像处理的硬件需求较高,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硅光电池与光的衍射效应进行微通道定位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及基于该结构的定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包括微通道和光源,还包括硅光电池和安装块,硅光电池下底面设置有引脚,硅光电池包括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安装块设置有t型的安装槽,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分别安装于安装槽内,三号硅光电池位于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连线的一侧设置有微通道,微通道垂直于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所在平面,微通道远离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所在平面的一侧设置有光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脚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硅光电池位于三号硅光电池的左侧,二号硅光电池位于三号硅光电池的右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微通道的通道直径为18um。

基于上述所述的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定位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分别安装于安装块开设的t型安装槽内,三号硅光电池位于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之间设置有微通道,光源位于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的垂直平分线上远离三号硅光电池的一侧;

2)光源发射出光线,将微通道竖直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向二号硅光电池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光电效应的反馈;

3)当光源发射出光线穿过微通道内,将微通道沿着水平角度进行旋转偏移,在微通道发生偏移后,检测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的光电效应的反馈;

4)将微通道倾斜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向二号硅光电池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的光电效应的反馈;

5)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均连接有ad采集模块,ad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2)中,光源(5)为单色激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5)中,ad采集模块为ad7506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分别安装于安装槽内且三号硅光电池位于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之间设置有微通道,光源位于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的垂直平分线上远离三号硅光电池的一侧,光源向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发射光线,当光源发射的光线未进入微通道中,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部产生光电效应;当光源发射的光线进入微通道中,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产生光电效应将光转换成电能。

光源发射出光线,将微通道竖直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向二号硅光电池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光电效应的反馈,此时的光电效应如图所示,只有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穿过微通道内,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才会产生光电效应;将微通道倾斜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向二号硅光电池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的光电效应的反馈,此时一号硅光电池和二号硅光电池的光电效应降低,三号硅光电池的光电效应增大;将微通道倾斜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向二号硅光电池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二号硅光电池和三号硅光电池的光电效应的反馈,此时既可以对微通道所在的位置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微通道是否在竖直面内倾斜做出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中一号电池和二号电池的光电检测示意图。

图3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安装关系图。

图6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硅光电池示意图。

图7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硅光电池安装关系图。

图8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硅光电池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9为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ad采集模块。

图中:1-一号硅光电池、2-二号硅光电池、3-三号硅光电池、4-微通道、5-光源、6-硅光电池、7-引脚、8-安装槽、9-安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9,一种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包括微通道4和光源5,还包括硅光电池6和安装块9,硅光电池6下底面设置有引脚7,硅光电池6包括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安装块9设置有t型的安装槽8,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分别安装于安装槽8内,三号硅光电池3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连线的一侧设置有微通道4,微通道4垂直于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所在平面,微通道4远离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所在平面的一侧设置有光源5;

通过将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分别安装于安装槽8内且三号硅光电池3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之间设置有微通道4,光源5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垂直平分线上远离三号硅光电池3的一侧,光源5向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发射光线,当光源5发射的光线未进入微通道4中,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部产生光电效应;当光源5发射的光线进入微通道4中,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产生光电效应将光转换成电能。

所述引脚7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引脚7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位置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一号硅光电池位于三号硅光电池3的左侧,二号硅光电池2位于三号硅光电池3的右侧。

所述微通道4的具体尺寸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微通道4的通道直径为18um。

实施例2

一种基于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的定位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分别安装于安装块9开设的t型安装槽8内,三号硅光电池3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之间设置有微通道4,光源5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垂直平分线上远离三号硅光电池3的一侧;

2)光源5发射出光线,将微通道4竖直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1向二号硅光电池2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光电效应的反馈;

3)当光源5发射出光线穿过微通道4内,将微通道4沿着水平角度进行旋转偏移,在微通道4发生偏移后,检测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的光电效应的反馈;

4)将微通道4倾斜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1向二号硅光电池2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的光电效应的反馈;

5)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均连接有ad采集模块,ad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进行读取。

所述步骤2)中,光源5的具体结构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光源5为单色激光。

所述步骤5)中,ad采集模块的具体结构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ad采集模块为ad7506模块。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分别安装于安装槽8内且三号硅光电池3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垂直平分线上,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之间设置有微通道4,光源5位于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垂直平分线上远离三号硅光电池3的一侧,光源5向硅光电池的微通道定位结构发射光线,当光源5发射的光线未进入微通道4中,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部产生光电效应;当光源5发射的光线进入微通道4中,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产生光电效应将光转换成电能。

光源5发射出光线,将微通道4竖直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1向二号硅光电池2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光电效应的反馈,此时的光电效应如图2所示,只有当光源5发出的光线穿过微通道4内,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才会产生光电效应;将微通道4倾斜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1向二号硅光电池2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的光电效应的反馈,此时一号硅光电池1和二号硅光电池2的光电效应降低,三号硅光电池3的光电效应增大;将微通道4倾斜的沿着一号硅光电池1向二号硅光电池2方向进行移动,检测一号硅光电池1、二号硅光电池2和三号硅光电池3的光电效应的反馈,此时既可以对微通道4所在的位置进行检测,也可以对微通道4是否在竖直面内倾斜做出检测。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