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9888发布日期:2020-03-13 06:4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



背景技术:

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采用凝胶作为微柱凝胶卡的填充物,利用凝胶间缝隙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的特性,将生物化学的凝胶过滤技术、离心技术和血型血清学的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结合在一起,专供血型血清学试验使用。所述检测卡具有一般具有并排的6~8只塑料微管,以具有6只塑料微管的abo血型检测卡为例,前3支塑料微管中分别灌注有与抗a、抗b和抗d抗体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的葡聚糖凝胶,用于红细胞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定型。后三支塑料微管中只灌装凝胶,不含任何抗体。第四支微管作为阴性对照管,第五支和第六支微管,用于红细胞abo血型反定型。使用时将样本红细胞悬液或血清加在凝胶上部反应后观察,凝集的红细胞,被阻挡在凝胶的上部或中央,判断凝集反应阳性;游离的红细胞,可通过凝胶间隙而沉积在凝胶的底部,判断凝集反应阴性。

目前市场上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均采用软性薄膜材料(如铝箔,塑料)进行封装。试验中,首先需要撕掉或者刺破封皮,之后才能对检测卡进行加样。

公告号为cn20435980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血型试剂卡刺破装置,包括:均设置在架体上的若干个刺棱和条码枪,以及与刺棱配合使用的机械手,条码枪设置在若干个所述刺棱的侧边,所述刺棱一端固定在架体上,另一端带有刺尖,所述刺尖朝向同一个方向,所述刺棱设置有若干行,每行设有的刺棱个数不同,同一行中所述刺棱等间距设置。

上述装置虽然可刺破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上的密封条,但是存在制造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包括用于戳孔的刺棱、用于设置刺棱的安装座以及用于手持所述戳孔器的手持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刺棱的数量为多个,等间距地设置成一行,相邻两个刺棱之间的距离与微柱凝胶卡的相邻两个检测管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刺棱的数量为六个或八个。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持部分包括沿着安装座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且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刺棱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侧,与所述安装座垂直。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持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与所述刺棱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两侧,与所述安装座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还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且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刺棱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一侧,与所述安装座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还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沿着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与所述沿着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侧,四个侧面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围成用于推入微柱凝胶卡的开口,或,还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和开口,所述沿着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和开口与所述沿着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同侧,所述开口用于推入微柱凝胶卡。

进一步地,所有侧面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超出所述刺棱远离安装座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面上的标识贴,用于标识装入检测管的凝胶种类。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刺棱包括连接部与刺尖;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戳孔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刺棱戳穿不同检测管,避免同一个刺棱戳穿不同检测管时污染凝胶。进一步地,现有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大多包括六个或八个检测管,本实用新型戳孔器包括六个或八个刺棱,可以处理大部分现有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手持杆或垂直于安装座设置的平行侧面来手持戳孔器。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沿着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一个侧面以及沿着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定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通过沿着宽度方向的开口推入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或,本实用新型通过沿着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以及沿着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定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通过所述四个侧面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围成的开口推入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保证一个棱柱对应一个检测管。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刺棱远离安装座的一端所处的平面与所有侧面远离安装座的一端所处的平面之间的空间组成的滑道移动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便于定向移动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标识贴标识戳穿不同检测管的刺棱,防止刺棱错误戳穿造成凝胶被污染。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部与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刺棱的更换与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c-c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的使用过程参考图;

图4本实用新型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刺棱;11,连接部;12,刺尖;2,安装座;3,沿着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4,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侧面;5,沿着宽度方向设置的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包括刺棱1、安装座2、沿着主体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3、沿着主体1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一个侧面4以及一个开口5;刺棱1、沿着主体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3以及沿着主体1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4、开口5设于安装座1的同侧;刺棱1用于戳孔;沿着主体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3以及沿着主体1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侧面4用于定位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开口5用于推入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

在本实施例中,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包括a正定型检测管,装有含有igm性质的单克隆a抗体的中性凝胶;b正定型检测管,装有含有igm性质的单克隆b抗体的中性凝胶;d正定型检测管,装有含有igm性质的单克隆d抗体的中性凝胶;阴性对照管(ctr1),仅装有不含任何抗体的中性凝胶;a反定型检测管(a1),装有不含任何抗体的中性凝胶;b反定型检测管(b),装有不含任何抗体的中性凝胶;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包括六个刺棱1,六个刺棱1沿着主体1长度方向等间距地设置成一行;相邻刺棱1之间的距离与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上相邻检测管的距离相等;至少一个侧面3上设置有标识贴4,标识贴4包括六个表示a、b、d、ctr1、a1、b,分别与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的六个检测管中装有的凝胶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刺棱1对应戳穿一种检测管,避免同一个刺棱1戳穿不同检测管时污染凝胶。

在其它实施例中,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包括其它数量的刺棱1,比如八个刺棱1,适用于检测管的数量小于等于八个的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不同的刺棱1对应不同的标识,可以用于戳穿不同的检测管。

如图1所示,刺棱1包括连接部11以及刺尖12;连接部11呈圆柱状,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刺尖12呈圆锥状,用于戳破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上的密封条。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主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侧面3与安装座垂直;所述两个侧面3为手持部分,用于操作者直接用手拿着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所述两个侧面3的内部距离与微柱凝胶卡的宽度相等;所述两个侧面3的外部用于给操作者手持。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主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侧面3与沿着主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侧面4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处于同一平面,且超出了刺棱1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刺棱1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所处的平面与侧面3、侧面4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所处的平面之间的空间组成用于移动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的滑道。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的工作步骤如下:将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按照标识贴4上标识的顺序从开口5推入,沿着滑道移动,直到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与侧面4抵触,此时六个刺棱1分别与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的六个检测管位置对应;保持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不动,按压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或,保持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戳孔器不动,沿着刺棱1方向移动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使刺棱1戳破微柱凝胶血型检测卡上的密封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沿着主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侧面4包括相互平行,且与安装座垂直的两个侧面4;主体1沿着宽度方向未设置开口5;两个侧面4以及两个侧面5远离安装座1的一端围成用于推入微柱凝胶卡的开口。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刺棱1与安装座2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便于刺棱1的更换与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刺棱1的连接部侧面设置有螺纹,安装座2上设置有与刺棱1的螺纹匹配的螺纹孔;刺棱1通过将连接部的螺纹拧入安装座2上的螺纹孔,与安装座2可拆卸地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手持部分为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设于安装座2远离刺棱1的一侧,操作者通过手持杆操作戳孔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