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1001发布日期:2020-03-31 16:1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速铁路路基修建过程中需要对路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其监测工作量非常巨大,目前多以人工监测为主,辅以少量的自动监测。采用人工监测耗人、耗时,且精度不高,受施工影响大;目前采用的自动监测由于价格高,使用量较少。因此授权公告号为cn2068322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基础,固定设置在稳定地基上;缸体,设置在固定基础顶部,缸体内腔顶部设置与之形成密封和滑移配合的活塞,活塞以下的缸体内腔中充满液体;顶板,设置在地基地面上,通过连接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液体收集器,设置在路基填筑体以外,液体管道的外端连通液体收集器,内端连通至活塞位置以下的缸体内腔中。

但上述实用新型有一点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液体收集器长期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一些尘土颗粒会进入到液体收集器的液体中,从而影响监测人员对于液体收集器内的液体收集量监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具有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尘土颗粒进入到液体内从而提高对液体收集量的监测的准确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以及与监测装置本体连通的液体收集器,所述液体收集器包括箱体以及液体收集筒,所述液体收集筒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靠近箱体的一侧内壁,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位于液体收集筒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所述箱体内位于盖板下方以及液体收集筒的上方水平设置有用于将开口和液体收集筒的上端口隔离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开口以及液体收集筒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分隔板靠近通气孔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与箱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开口、通气孔以及空隙的设置使得箱体内外的气压连通,因此监测装置本体内的水能正常地通入到液体收集筒内,由于开口和通气孔错开设置,外界的尘土颗粒从开口进入到箱体内部后,会有一大部分停留在分隔板上,一小部分可能通气孔处落入到箱体底部,而由于挡板的设置,这部分尘土颗粒会沿着挡板竖直掉落到箱体底部,在挡板另一侧的液体收集筒的顶部在上方,而空隙在下方,尘土颗粒不易从下端移动到上端,因此外界的尘土颗粒不易进入到液体收集箱内,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尘土颗粒进入到液体内从而提高对液体收集量的监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盖板铰接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所述盖板的铰接处远离所述开口,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盖板固定在箱体上的固定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分隔板上堆积的尘土颗粒较多时,盖板铰接设置能够实现把盖板打开,方便人工将分隔板进行清理,而固定件的设置能够让铰接的盖板固定在将箱体遮盖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凸板以及第一磁铁块,所述凸板设置在箱体靠近顶部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盖板靠近开口侧的板面贴合,所述第一磁铁块设置在所述凸板上,所述盖板的板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铁块相吸附的第二磁铁块。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凸板的设置,让盖板贴住后不会继续往箱体内转动,而第一磁铁块和第二磁铁块的设置使得盖板能够稳定贴合在凸板上,从而达到固定盖板较为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盖板上位于开口处设置有第一网板,所述空隙处设置有第二网板。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网板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一些较大的尘土颗粒进入到箱体内,而第二网板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进入箱体内的尘土颗粒进行二次阻挡。

进一步,所述挡板与箱体的侧壁形成竖直通道,所述竖直通道的上端与通气孔连通,所述竖直通道内滑动设置有用于收集尘土颗粒且上方开口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竖直高度小于空隙的竖直高度,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收集箱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的驱动组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一部分尘土颗粒从通气孔处进入竖直通道后,会直接落在收集箱上,而收集箱的竖直高度小于空隙的竖直高度,因此收集箱不会完全把空隙堵住,让液体收集筒能够与外界的气压保持一致,而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把收集箱推出竖直通道,方便人工对收集箱内的尘土颗粒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箱体下方设置有盒体,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内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穿过箱体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且与收集箱的底壁连接。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气缸,让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便能推动收集箱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回缩之后能让收集箱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从而达到驱动收集箱移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收集箱的底壁设置有供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插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筒壁上螺纹穿设有将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抵紧在套筒内的抵紧螺栓。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收集箱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时,直接将收集箱的套筒对准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按下,使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进入到套筒内,接着拧紧抵紧螺栓,使得抵紧螺栓的一端紧紧地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抵住,从而将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抵紧在套筒内,实现收集箱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连接,并且达到连接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箱体由透明玻璃板制成,所述液体收集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刻度的设置使得监测人员能够透过箱体对液体收集筒内的液体进行目测,达到更快读取数据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开口、通气孔以及空隙的设置使得箱体内外的气压连通,因此监测装置本体内的水能正常地通入到液体收集筒内,由于开口和通气孔错开设置,外界的尘土颗粒从开口进入到箱体内部后,会有一大部分停留在分隔板上,一小部分可能通气孔处落入到箱体底部,而由于挡板的设置,这部分尘土颗粒会沿着挡板竖直掉落到箱体底部,在挡板另一侧的液体收集筒的顶部在上方,而空隙在下方,尘土颗粒不易从下端移动到上端,因此外界的尘土颗粒不易进入到液体收集箱内,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尘土颗粒进入到液体内从而提高对液体收集量的监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二、当一部分尘土颗粒从通气孔处进入竖直通道后,会直接落在收集箱上,而收集箱的竖直高度小于空隙的竖直高度,因此收集箱不会完全把空隙堵住,让液体收集筒能够与外界的气压保持一致,而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把收集箱推出竖直通道,方便人工对收集箱内的尘土颗粒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液体收集器内部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展示驱动气缸与收集箱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监测装置本体;2、液体收集器;21、箱体;211、分隔板;212、通气孔;213、挡板;214、空隙;2141、第二网板;22、液体收集筒;3、盖板;31、开口;32、第二磁铁块;33、第一网板;4、固定件;41、凸板;42、第一磁铁块;5、竖直通道;6、收集箱;61、套筒;62、抵紧螺栓;7、盒体;71、驱动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简易路基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1以及与监测装置本体1连通的液体收集器2,液体收集器2包括箱体21以及液体收集筒22,液体收集筒22设置在箱体21内且靠近箱体21的一侧内壁,箱体21由透明玻璃板制成,而液体收集筒2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刻度的设置使得监测人员能够透过箱体21对液体收集筒22内的液体进行目测,达到更快读取数据的效果。

如图1所示,箱体21顶部设置有盖板3,盖板3上位于液体收集筒22的正上方开设有开口31,箱体21内位于盖板3下方以及液体收集筒22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分隔板211,分隔板211用于将开口31和液体收集筒22的上端口进行隔离,并且从外界进入到箱体21内的尘土颗粒不会直接进入到液体收集器2内,而是停留在分隔板211上,分隔板211远离开口31以及液体收集筒22的一端开设有通气孔212,分隔板211靠近通气孔212处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挡板213,挡板213与箱体21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214。

开口31、通气孔212以及空隙214的设置使得箱体21内外的气压连通,因此监测装置本体1内的水能正常地通入到液体收集筒22内,由于开口31和通气孔212错开设置,外界的尘土颗粒从开口31进入到箱体21内部后,会有一大部分停留在分隔板211上,一小部分可能通气孔212处落入到箱体21底部,而由于挡板213的设置,这部分尘土颗粒会沿着挡板213竖直掉落到箱体21底部,在挡板213另一侧的液体收集筒22的顶部在上方,而空隙214在下方,尘土颗粒不易从下端移动到上端,因此外界的尘土颗粒不易进入到液体收集箱6内,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尘土颗粒进入到液体内从而提高对液体收集量的监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如图1、2所示,盖板3铰接设置在箱体21顶部,盖板3的铰接处远离开口31,箱体21上设置有用于将盖板3固定在箱体21上的固定件4,固定件4包括凸板41以及第一磁铁块42,凸板41设置在箱体21靠近顶部的侧壁上,且凸板41的板面与盖板3靠近开口31侧的板面贴合,第一磁铁块42设置在凸板41上,盖板3的板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磁铁块42相吸附的第二磁铁块32。

由于凸板41的设置,让盖板3贴住后不会继续往箱体21内转动,而第一磁铁块42和第二磁铁块32的设置使得盖板3能够稳定贴合在凸板41上,从而达到固定盖板3较为方便的效果。

如图1、2所示,盖板3上位于开口31处设置有第一网板33,空隙214处设置有第二网板2141;第一网板33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一些较大的尘土颗粒进入到箱体21内,而第二网板2141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进入箱体21内的尘土颗粒进行二次阻挡。

如图1、3所示,挡板213与箱体21的侧壁形成竖直通道5,竖直通道5的上端与通气孔212连通,竖直通道5内滑动设置有收集箱6,收集箱6用于收集尘土颗粒且收集箱6的上方开口31设置,收集箱6的竖直高度小于空隙214的竖直高度,箱体21的下方设置有盒体7,盒体7是属于箱体21的一部分,而在盒体7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收集箱6在竖直方向上滑动的驱动组件。

如图1、3所示,驱动组件为设置在盒体7内的驱动气缸71,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穿过箱体21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且与收集箱6的底壁连接;即收集箱6的底壁设置有供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插入的套筒61,套筒61的筒壁上螺纹穿设有抵紧螺栓62,抵紧螺栓62用于将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抵紧在套筒61内。

将收集箱6与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连接时,直接将收集箱6的套筒61对准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按下,使得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进入到套筒61内,接着拧紧抵紧螺栓62,使得抵紧螺栓62的一端紧紧地与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抵住,从而将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抵紧在套筒61内,实现收集箱6与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的连接,并且达到连接方便的效果;连接之后,启动驱动气缸71,让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便能推动收集箱6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而驱动气缸71的活塞杆回缩之后能让收集箱6在竖直方向上向下移动,从而达到驱动收集箱6移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