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6384发布日期:2020-02-14 15:4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标识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



背景技术:

零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标识、检验等过程,需要先将零件对应的贴标打印出来后贴在零件上,然后对零件进行检测、扫描,如零件合格,则被放置于料盒中被运输走,如零件不合格,则零件被放置于不合格料箱中被回收处理。但是,目前使用的设备需要设置多个工位,且每一工位上均需要操作人员来控制,不仅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同时还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了制造成本的上升,并且,多工位且多操作人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零件的混乱,出现零件、标识以及检测标准不对应的问题,影响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以设置多层的检测柜,打标设备、称重设备、检测工具、喷码设备以及扫描设备等分别位于检测柜的相同或不同的层内,实现了一操作者即可完成检测柜内的贴标、检测等操作,并且,检测柜的一侧设置来料模块,将待贴标和检测的零件运来并送至检测柜处,检测柜的旁侧且与来料模块对应的一侧设置有收料模块,将从检测柜内贴标完成且检测合格的零件进行收料并运走,另外,来料模块的来料方向和收料模块的送出方向设置为检测柜的同一侧,使得来料模块、检测柜以及收料模块围成一“u”字型结构,只需一操作者即可完成对来料、贴标、检测以及收料的操作,既能节省操作空间,同时也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制造成本,避免了多人操作带来的混乱问题,提高制造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检测柜、来料模块和收料模块,其中,

来料模块设置于检测柜的一旁侧,收料模块设置于检测柜的旁侧且位于与来料模块对应的一侧,且来料模块的来料方向和收料模块的送出方向位于检测柜的同一侧,来料模块、检测柜以及收料模块组成“u”字形结构;

检测柜呈框架结构设置,且检测柜设置有若干层,检测柜的最下层内放置有喷码机箱,检测柜中且位于喷码机箱的上一层内设置有称重设备、检测工具以及喷码头,且喷码头连接于喷码机箱上,同时,称重设备设置于靠近来料模块的一侧,检测工具设置于靠近收料模块的一侧,并且沿称重设备至检测工具的方向设置有一滑道,滑道位于称重设备背离来料模块的来料方向的一侧,且滑道上设置有喷码头,喷码头的喷头朝向检测工具一侧设置,同时,检测柜中且位于设置称重设备的上一层内设置有打标设备以及扫描设备,且打标设备位于称重设备的上方,扫描设备位于检测工具的上方。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检测柜的最下层且位于喷码机箱的旁侧设置有不合格料箱。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检测柜的最上层内设置有照明设备,且照明设备位于靠近来料模块的来料方向的一侧。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检测柜的最上层内设置有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支撑架和显示器,支撑架的一端固定于检测柜的框架上,支撑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器,且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连杆,且两连杆的端头相互铰接。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检测柜中设置有打标设备和扫描设备的一层呈倾斜设置,且靠近来料模块的来料方向的一侧的高度最低。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来料模块包括来料小车和上料装置,上料装置设置于检测柜的旁侧,且上料装置位于靠近称重设备的一侧,同时,来料小车于来料方向上做往返运动。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来料小车包括车斗和牵引装置,车斗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车斗的一端设置磁铁或铁块,牵引装置设置有车轮和驱动器,驱动器动力连接于车轮上,且牵引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电磁结构,且电磁结构的高度与磁铁或铁块的高度一致。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上料装置包括机器人手爪和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设置于车斗的上方,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覆盖车斗范围。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收料装置包括空箱放置架、传输架以及若干料箱,空箱放置架设置于检测柜的旁侧且位于靠近喷码头的一侧,传输架设置于检测柜的旁侧且位于靠近检测工具的一侧,且传输架的一端连接于空箱放置架上。

上述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其中,传输架包括传送结构和保护结构,

传送结构包括支架、滚轮、驱动装置以及移料装置,支架沿出料方向设置,支架上设置有若干平行且间隔的滚轮,且滚轮均与驱动装置连接,同时,支架上且位于靠近空箱放置架的一端沿支架的布置方向设置有移料装置,且移料装置位于滚轮的上方,移料装置包括移料驱动气缸、料箱移动导向结构以及移动杆,移料驱动气缸沿支架的布置方向设置,料箱移动导向结构包括导轨和滑块,导轨间隔且平行于移料驱动气缸布置,滑块滑设于导轨上,且移动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移料驱动气缸的驱动轴和滑块上;

保护结构包括罩壳、移门装置以及安全光栅,罩壳罩设于支架的上方且包裹于移料装置的外侧,罩壳的上部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上设置有移门装置,安全光栅横置于罩壳的上部开口的中间区域中,且安全光栅位于移门装置的上方,并且,移门装置包括移门驱动气缸和移门,移门滑设于罩壳的上部开口内,移门驱动气缸设置于罩壳的侧壁上,且移门驱动气缸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于移门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通过设置若干层的检测柜,分别用于放置喷码机箱、喷码头、称重设备、检测工具、打标设备、扫描设备以及不合格料箱等,实现了在一个工位上只需一个操作者即可完成对零件的标码、检测以及扫描等操作,避免了设置多个工位且需要多个操作者来完成相关操作的问题,减少了空间占用,提高了制造效率,省工省力,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能防止出现零件制造混乱的问题,另外,于检测柜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来料模块和收料模块,且来料模块的来料方向与收料模块的送出方向一致,使得来料模块、检测柜以及收料模块围成一“u”字形结构,操作者位于三者的中心,实现了对零件来料、标识、检测、扫描以及收料送出的控制,且同样只需一操作者即可完成,同样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制造效率,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制造成本,防止了多人操作带来的混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检测柜;11、喷码机箱;12、称重设备;13、检测工具;14、喷码头;141、滑道;15、打标设备;16、扫描设备;17、不合格料箱;18、照明设备;19、显示设备;191、支撑架;192、显示器;2、来料模块;21、来料小车;22、上料装置;211、车斗;212、牵引装置;221、机器人手爪;222、检测传感器;3、收料模块;31、空箱放置架;32、传输架;33、料箱;321、支架;322、滚轮;323、驱动装置;324、移料装置;325、罩壳;326、移门装置;327、安全光栅;3241、移料驱动气缸;3242、料箱移动导向结构;3243、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包括:检测柜1、来料模块2和收料模块3,检测柜1设置有若干层,打标设备15、称重设置、检测工具13、喷码机箱11、喷码头14以及扫描设备16等分别设置于检测柜1的不同层内,实现了将零件打标、检测等过程在一个工位内且由一个操作者即可完成,避免了对操作空间的占用,同时还能节省人力物力,防止了因多工位或多操作者带来的制造混乱的问题,提高了零件的制造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另外,来料模块2设置于检测柜1的一旁侧,收料模块3设置于检测柜1的旁侧且位于与来料模块2对应的一侧,且来料模块2的来料方向和收料模块3的送出方向位于检测柜1的同一侧,使得来料模块2、检测柜1以及收料模块3组成一“u”字形的结构,使得操作者可位于三者的中间进行操作,实现了一人兼顾来料、贴标、检验以及收料送出的操作,结构更合理,同样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防止制造混乱的问题。

具体的,检测柜1呈框架结构设置,使得检测柜1内部具备放置空间,由于检测柜1设置有若干层,使得检测柜1的每层内均能放置工具或设备,从而使得用于零件贴标、检测等过程的设备或工具能集成于检测柜1内,使得可一个操作者即可进行操作,避免了对操作空间的过量占用以及需要多个操作者进行操作的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更加具体的,检测柜1的最下层内放置有喷码机箱11,检测柜1中且位于喷码机箱11的上一层内设置有称重设备12、检测工具13以及喷码头14,实现了对零件进行重量、尺寸等的检测,同时,喷码头14连接于喷码机箱11上,通过喷码机箱11和喷码头14的作用,实现了对零件的喷码操作,另外,将称重设备12设置于靠近来料模块2的一侧,检测工具13设置于靠近收料模块3的一侧,规定了操作者对零件的操作顺序,使得操作过程更有序且更合理,并且沿称重设备12至检测工具13的方向设置有一滑道141,滑道141位于称重设备12背离来料模块2的来料方向的一侧,且滑道141上设置有喷码头14,喷码头14的喷头朝向检测工具13一侧设置,使得喷码头14能沿着滑道141滑动,从而满足对不同零件的喷码需求,同时,检测柜1中且位于设置称重设备12的上一层内设置有打标设备15以及扫描设备16,且打标设备15位于称重设备12的上方,扫描设备16位于检测工具13的上方,使得操作者能控制打印出当前零件的贴标,便于贴于零件上,便于后续的喷码操作,另外,在前述各项操作均完成后,通过扫描设备16进行扫描,进一步检测零件和标签的信息准确性,保证了零件制造的标识的准确性。

更加具体的,于检测柜1的最下层且位于喷码机箱11的旁侧设置有不合格料箱17,通过不合格料箱17能将检测或标签不对应的零件进行回收,结构合理,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防止了资源的浪费。

更加具体的,于检测柜1的最上层内设置有照明设备18,且照明设备18位于靠近来料模块2的来料方向的一侧,且照明设备18的照射范围能覆盖称重设备12、检测工具13、喷码头14以及打标设备15和扫描设备16的设置区域,为工作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光照,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于检测柜1的最上层内设置有显示设备19,显示设备19包括支撑架191和显示器192,支撑架191的一端固定于检测柜1的框架上,支撑架1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显示器192,且支撑架191包括至少两根连杆,且两连杆的端头相互铰接,使得支撑架191能调节角度,从而使得显示设备19能根据操作者的需求进行显示角度的调节,可调节性更强,适应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检测柜1中设置有打标设备15和扫描设备16的一层呈倾斜设置,且靠近来料模块2的来料方向的一侧的高度最低,使得放置于该层的打标设备15以及扫描设备16的工作面均朝向操作者的一侧,同时倾斜角度更符合操作者的抬头角度,更方便操作者工作。

更加具体的,设置于检测柜1的旁侧的来料模块2包括来料小车21和上料装置22,上料装置22设置于检测柜1的旁侧,且上料装置22位于靠近称重设备12的一侧,通过上料装置22能将上料小车中的零件自动抓取至检测柜1内,便于了操作者对零件进行贴标、喷码、检测等操作,无需操作者手动拿取零件,减轻了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来料小车21于来料方向上做往返运动,可实现将其他区域的零件运送至检测柜1处进行后续的操作。

更加具体的,来料小车21包括车斗211和牵引装置212,车斗21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通过车斗211用于零件的放置,并通过万向轮来实现车斗211位置的转移,车斗211的一端设置磁铁或铁块,牵引装置212设置有车轮和驱动器,驱动器动力连接于车轮上,使得牵引装置212能自行移动,且牵引装置212的一端设置有电磁结构,且电磁结构的高度与磁铁或铁块的高度一致,使得在电磁结构通电的情况下,牵引装置212的电磁结构能与车斗211上的磁铁或铁块吸合,从而通过牵引装置212带动车斗211运动,另外,在电磁结构断电的情况下能实现牵引装置212和车斗211的分离,使得在上料装置22对车斗211内的零件进行抓取时,牵引装置212可脱离后去转运另一车斗211,从而避免了上料的等待时间,提高了零件制造的效率。

更加具体的,上料装置22包括机器人手爪221和检测传感器222,检测传感器222设置于车斗211的上方,检测传感器222的检测范围覆盖车斗211范围,机器人手抓为六轴机器人手抓,自由度更高,灵活性更好,从而能适应对不同零件的抓取,另外,检测传感器222能检测零件在车斗211中的位置,从而便于了机器人手抓进准对车斗211内的零件的抓取,结构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于检测柜1的旁侧且位于与来料装置相对的一侧设置的收料装置包括空箱放置架31、传输架32以及若干料箱33,空箱放置架31设置于检测柜1的旁侧且位于靠近喷码头14的一侧,通过空箱放置架31能为用于放置合格的零件的料箱33提供了放置平台,并且,传输架32设置于检测柜1的旁侧且位于靠近检测工具13的一侧,且传输架32的一端连接于空箱放置架31上,不仅便于料箱33移动到传输架32上,同时还能便于操作者将合格的零件转移到料箱33内,各结构位置的布置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传输架32包括传送结构和保护结构,其中,传送结构又包括支架321、滚轮322、驱动装置323以及移料装置324,支架321沿出料方向设置,支架321上设置有若干平行且间隔的滚轮322,且滚轮322均与驱动装置323连接,通过驱动装置323驱动滚轮322转动,从而实现了对放置于滚轮322上的料箱33的运输,同时,支架321上且位于靠近空箱放置架31的一端沿支架321的布置方向设置有移料装置324,且移料装置324位于滚轮322的上方,通过移料装置324能推动料箱33在支架321上移动,从而将装有零件的料箱33送出。另外,移料装置324包括移料驱动气缸3241、料箱移动导向结构3242以及移动杆3243,移料驱动气缸3241沿支架321的布置方向设置,料箱移动导向结构3242包括导轨和滑块,导轨间隔且平行于移料驱动气缸3241布置,使得导轨和移料驱动气缸3241分别位于支架321上且位于送出方向的两侧,滑块滑设于导轨上,且移动杆32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移料驱动气缸3241的驱动轴和滑块上,使得移料驱动气缸3241和料箱移动导向结构3242通过移动杆3243形成了一整体结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使得对料箱33的推动更加平稳,结构更合理。

另外,传输架32的保护结构又包括罩壳325、移门装置326以及安全光栅327,罩壳325罩设于支架321的上方且包裹于移料装置324的外侧,罩壳325的上部设置有开口,便于料箱33和零件的进入,且开口上设置有移门装置326,使得在需要放置料箱33和零件时才会打开移门装置326,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另外,将安全光栅327横置于罩壳325的上部开口的中间区域中,且安全光栅327位于移门装置326的上方,使得通过安全光栅327能检测到料箱33的运动,从而控制移门装置326的工作,操作更加方便,并且,移门装置326又包括移门驱动气缸和移门,移门滑设于罩壳325的上部开口内,移门驱动气缸设置于罩壳325的侧壁上,且移门驱动气缸的驱动轴固定连接于移门上,使得通过移门驱动气缸带动移门在开口中移动,实现移门的启闭。

本实施例提供的零件生产标识用集成设备,包括检测柜1、来料模块2和收料模块3;通过设置多层的检测柜1,将喷码机箱11、喷码头14、称重设备12、检测工具13、打标设备15、扫描设备16以及不合格料箱17等集成于相同或不同的层中,实现了一个工位上对零件的贴标、喷码、检测等操作,另外,将来料模块2设置于检测柜1的一旁侧,收料模块3设置于检测柜1的旁侧且位于与检测柜1对应的一侧,且来料模块2的来料方向和收料模块3的送出方向位于检测柜1的同一侧,来料模块2、检测柜1以及收料模块3组成“u”字形结构,使得操作者可位于三者的中心区域即可完成上料、贴标、喷码、检测以及收料送出的所有操作,不仅节省了操作空间,同时还能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也能防止多人操作带来的制造混乱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