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角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6424发布日期:2020-04-24 22: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角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角测量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角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直角测量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支撑柱、至少两个校准表和锁紧螺杆,在底座上表面后部设置有支撑柱,在支撑柱上沿底座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安装校准表的通孔,在支撑柱位于通孔的侧面位置处开设有与通孔贯通的锁紧孔,锁紧螺杆穿过锁紧孔将校准表探针锁紧。但是,此通孔为使测量端更好的定位,仅能使校准表的测量端朝向立柱的底座所在的一侧安装,从而使校准表的测量端与底座上表面分别位于同一外直角的相邻面,进行测量。此直角测量装置,仅能够进行外直角的测量。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角测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直角测量装置,包括:底座,下部设置有第一基准平面;第一校准表,包括表头和测杆,所述表头端部固定设置有轴套,所述测杆轴向贯穿所述轴套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轴套滑动;与所述底座垂直设置的立柱,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立柱第二侧;用于供所述第一校准表的测量端由所述立柱第二侧向所述立柱第一侧单向伸入的第一定位孔,包括沿所述立柱第一侧至所述立柱第二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相连通并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二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测杆贯穿所述第一孔并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孔轴向滑动;用于支离被测件表面和所述立柱第一侧的表面的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立柱第一侧下部。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供所述第一校准表的测量端由所述立柱第一侧向所述立柱第二侧单向伸入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包括沿所述立柱第一侧至所述立柱第二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相连通并且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四孔的孔径,所述第四孔的孔径小于所述轴套的外径,所述轴套与所述第三孔可拆卸连接,所述测杆贯穿所述第四孔并且可相对于所述第四孔轴向滑动;所述底座上部还设置有第二基准平面,所述第二基准平面靠近所述立柱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均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侧壁设置有第一锁紧组件,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贯通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一端能够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抵住所述轴套,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均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并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和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移动的滑块,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之间,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均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二柱体上设置有用于抵紧所述轴套并且限制所述滑块移动第二锁紧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紧组件包括开口沿所述第二柱体长度方向开设的条形通孔、第二螺栓和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相贯通,所述第二螺栓第一端贯穿所述条形通孔和第二螺纹孔后抵紧所述轴套,并且所述第二螺栓第二端抵紧所述第二柱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杆状结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第二端为尖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设置于所述立柱上的供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的连接位沿所述立柱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校准表和所述底座之间的第二校准表。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部和下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磁铁。

优选地,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柱的材质为硬质金属、陶瓷或大理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角测量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校准表、立柱、第一定位孔和第一限位件,底座下部设置有第一基准平面,用于与待测内直角的第一直角面贴合;第一校准表,包括表头和测杆,测杆轴向贯穿设置于表头端部的轴套,即可直接锁紧固定轴套,然后手动调节测杆端部抵住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即可。立柱与底座垂直设置,底座设置在立柱的第二侧,即立柱和底座分别沿与待测内直角的两个直角边平行的方向设置。第一定位孔包括沿立柱第一侧至立柱第二侧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用于供测杆贯穿,第二孔用于供轴套伸入,第一孔和第二孔相连通并且同轴设置,第一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孔的孔径,第一孔的孔径小于轴套的外径,轴套与第二孔可拆卸连接,测杆贯穿第一孔并且可相对于第一孔轴向滑动,即轴套与第二孔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并且轴套仅可伸入第二孔后抵住第二孔与第一孔之间形成的轴肩部,以对轴套的伸入立柱内的深度进行定位,避免轴套沿立柱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以及伸入立柱内的深度不定,影响测量精度。测杆贯穿第一孔和第二孔,并且可相对第一孔轴向滑动,测杆运动灵活,便于调整。第一限位件用于支离被测件表面和立柱的第一侧表面,即第一限位件位置固定,无论在直角标准块上校对直角时,还是在量测操作时,都是需要以第一限位件为靠点,第一限位件可视为基准点,与第一校准表的测量端共同抵在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上,如此设置,使用前,对第一校准表进行调校,即底座的第一基准平面与直角标准块的第一直角面贴合,第一限位件端部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第一定位孔固定第一校准表,调整测杆端部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后,将第一校准表的刻度调至零位。使用时,底座的第一基准平面与待测内直角的第一直角面贴合,第一限位件和测杆端部抵住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此时,第一校准表的读数与零位的差值即为待测内直角与标准内直角的偏差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角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第一校准表的测量端由立柱第一侧向立柱第二侧单向伸入的第二定位孔,底座上还设置第二基准平面和第二限位件,使用前,对第一校准表进行调校,即底座的第二基准平面与直角标准块的第一直角面贴合,第二限位件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第二定位孔固定第一校准表,调整测杆端部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后,将第一校准表的刻度调至零位。使用时,底座的第二基准平面与待测外直角的第一直角面贴合,测杆端部和第二限位件抵住待测外直角的第二直角面,此时,第一校准表的读数与零位的差值即为待测外直角与标准外直角的偏差值,即调整第一校准表的测杆的安装方向便可达到测内直角和外直角功能的转换,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角测量装置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角测量装置均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套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轨与滑块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紧组件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内直角测量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内直角测量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式的外直角测量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形式的外直角测量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侧面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1-第一基准平面;102-第二基准平面;2-第一校准表;201-表头;202-测杆;203-轴套;3-立柱;301-第一柱体;302-第二柱体;4-第一锁紧组件;5-第一限位件;6-第一定位孔;601-第一孔;602-第二孔;7-第二限位件;8-第二定位孔;801-第三孔;802-第四孔;9-导轨;10-滑块;11-第二校准表;12-凹槽;13-磁铁;14-待测内直角的第一直角面;15-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6-待测外直角的第一直角面;17-待测外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8-第二锁紧组件;19-条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角测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3和图6-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角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校准表2、立柱3、第一定位孔6和第一限位件5,底座1下部设置有第一基准平面101,用于与待测内直角的第一直角面14贴合;第一校准表2,包括表头201和测杆202,表头201端部固定设置有轴套203,可选地,表头201端部可与轴套203一体成型。测杆202轴向贯穿轴套203并能够沿轴套203的轴向相对于轴套203滑动,即可直接通过锁紧固定轴套203,然后手动调节测杆202端部抵住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5即可。立柱3的左侧为第一侧,右侧为第二侧。立柱3与底座1垂直设置,底座1的端部可与立柱3的第二侧表面固定连接,即立柱3和底座1分别沿与待测内直角的两个直角边平行的方向设置。

第一定位孔6用于供第一校准表2的测量端由立柱3的第二侧向立柱3的第一侧单向伸入,第一定位孔6包括沿立柱3的第一侧至立柱3的第二侧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孔601和第二孔602,第一孔601用于供测杆202贯穿,第二孔602用于供轴套203伸入,第一孔601和第二孔602相连通并且同轴设置,第一孔601的孔径小于第二孔602的孔径,第一孔601的孔径小于轴套203的外径,轴套203与第二孔602可拆卸连接,测杆202贯穿第一孔601并且可相对于第一孔601轴向滑动,即轴套203与第二孔602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并且轴套203仅可伸入第二孔602后抵住第二孔602与第一孔601之间形成的轴肩部,以对轴套203的伸入立柱3内的深度进行定位,避免轴套203沿立柱3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移动以及伸入立柱3内的深度不定,影响测量精度。测杆202贯穿第一孔601和第二孔602,并且可相对第一孔601轴向滑动,测杆202运动灵活,便于调整。

第一限位件5设置于立柱3第一侧下部,用于支离被测件表面和立柱3的第一侧表面,即第一限位件5位置固定,无论在直角标准块上校对直角时,还是在量测操作时,都是需要以第一限位件5为靠点,第一限位件5可视为基准点,与第一校准表2的测量端共同抵在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5上。

如此设置,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的配件和重量,使用更方便,使用范围更广,使用前,对第一校准表2进行调校,即底座1的第一基准平面101与直角标准块的第一直角面贴合,第一限位件5端部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第一定位孔6固定第一校准表2位置,调整测杆202端部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后,将第一校准表2的刻度调至零位。使用时,底座1的第一基准平面101与待测内直角的第一直角面14贴合,第一限位件5和测杆202端部抵住待测内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5,此时,第一校准表2的读数与零位的差值即为待测内直角与标准内直角的偏差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此直角测量装置不受现场环境限制,机动性强,可单手操作,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稳定耐用。

其中,如何调整测杆202的伸出长度以及第一校准表2的刻度如何调至零位,均属于已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底座1与立柱3可通过螺栓固定,或者底座1与立柱3可为一体成型,优选地,底座1与立柱3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避免底座1与立柱3之间的连接松动,影响测量精度。底座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前后侧面设置有向内凹进的燕尾槽,以便于操作者手部持握。

参照图2-3和图6-9,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此直角测量装置还包括用于供第一校准表2的测量端由立柱3第一侧向立柱3第二侧单向伸入的第二定位孔8,即此直角测量装置同时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可分别用于测量内直角和外直角。

第二定位孔8包括沿立柱3第一侧至第二侧依次设置的第三孔801和第四孔802,第三孔801供轴套203伸入,第四孔802供测杆202贯穿。第三孔801和第四孔802相连通并同轴设置,第三孔801的孔径大于第四孔802的孔径,第四孔802的孔径小于轴套203的外径,轴套203与第三孔801可拆卸连接,测杆202贯穿第四孔802并且可相对于第四孔802轴向滑动,即第一校准表2的测量端还可从立柱3的第一侧向立柱3的第二侧伸入,轴套203与第三孔80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并且轴套203仅可伸入第三孔801后抵住第三孔801与第四孔802之间形成的轴肩部,以对轴套203的伸入立柱3内的深度进行定位,避免轴套203沿立柱3的第二侧至第一侧的方向移动以及伸入立柱3内的深度不定,影响测量精度。测杆202贯穿第三孔801和第四孔802,并且可相对第四孔802轴向滑动,测杆202运动灵活,便于调整。底座1上还设置有第二基准平面102,第二基准平面102靠近立柱3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限位件7。

如此设置,使用前,对第一校准表2进行调校,即底座1的第二基准平面102与直角标准块的第一直角面贴合,第二限位件7的侧面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第二定位孔8固定第一校准表2,调整测杆202端部抵住直角标准块的第二直角面后,将第一校准表2的刻度调至零位。使用时,底座1的第二基准平面102与待测外直角的第一直角面16贴合,测杆202端部和第二限位件7抵住待测外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7,此时,第一校准表2的读数与零位的差值即为待测外直角与标准外直角的偏差值,即调整第一校准表2的测杆202的安装方向便可达到测内直角和外直角功能的转换,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角测量装置仅能进行外直角测量的技术问题。

其中,第一基准平面101和第二基准平面102均为设置于底座1的光滑平面。第二限位件7可为一方形块,方形块与底座1上部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可选地,参考图9,第二限位件7第二侧可直接抵在待测外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7,作为限位,进一步地,第二限位件7的第二侧可直接设置有尖端,以用于抵住待测外直角的第二直角面17。可选地,参考图8,第二限位件7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可设置有通孔,用于供第二校准表11的测杆贯穿,使用时,第二校准表11的测杆贯穿并伸出第二限位件7的通孔,测杆的尖端抵住待测件的面进行限位。

参照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均直接设置于立柱3上,立柱3侧壁设置有第一锁紧组件4,第一锁紧组件4包括分别与第二孔602和第三孔801贯通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螺栓,第一螺栓一端能够旋入第一螺纹孔抵住轴套203,即使用螺栓形式的可拆卸固定结构,结构简单,而且调节固定的松紧程度比较方便。使用时,操作者转动第一螺栓的外露的第二端,可使第一螺栓第二端旋入第一螺纹孔抵住轴套203,从而固定第一校准表2;当需要调节第一校准表2的位置时,转动第一螺栓,使其第二端与轴套203脱离松开,从该第一定位孔6内拔出第一校准表2,再插入其他第一定位孔6内进行紧固,即可调节测量行程。

第一定位孔6、第二定位孔8和第一锁紧组件4均沿立柱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并且第一定位孔6与第二定位孔8交错设置,每个第一定位孔6和每个第二定位孔8均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锁紧组件4。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交错设置,即相邻的第一定位孔6之间可设置有第二定位孔8,相邻的第二定位孔8之间可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以便于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能够分别为内直角和外直角的测量提供相应的测量行程。如此设置,根据被测件的体积大小可调整第一校准表2的安装位置,第一校准表2通过伸入不同的第一定位孔6或第二定位孔8内,实现第一校准表2沿立柱3长度方向的移动,从而调节测量行程。

其中,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的个数可依据使用的需要来设定,比如,若比较常用于测量内直角,可设置较多的第一定位孔6,若比较常用于测量外直角,可设置较多的第二定位孔8。

参照图4-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立柱3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柱体301和第二柱体302,第一柱体301与第二柱体302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柱体301的下端和第二柱体302的下端均与底座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柱体301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9和沿导轨9长度方向移动的滑块10,导轨9和滑块10均位于第一柱体301和第二柱体302之间,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均沿立柱3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于滑块10上,即第一定位孔6和第二定位孔8均可设置一个,随滑块10移动。第二柱体302上设置有第二锁紧组件18,用于抵紧轴套203并且限制滑块10的移动,第二锁紧组件18的轴线与轴套203的轴线垂直。如此设置,通过导轨9和滑块10的形式调整测量行程,运动更加灵活方便,同时减少了第一校准表2伸入和移出多个定位孔的次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锁紧组件18包括条形通孔19、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螺栓,条形通孔19的开口沿第二柱体302的长度方向开设,即条形通孔19沿第二柱体302的前后向的厚度方向贯通,以便于为第二螺栓沿第二柱体302长度方向的移动提供足够的运动空间。第二螺纹孔开设于滑块上,第二螺纹孔可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与第二孔602相贯通,另一个与第三孔801相贯通,第二螺栓的第二端螺栓头的外接圆直径大于条形通孔19的宽度,即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不能通过条形通孔19,使用时,第二螺栓第一端贯穿条形通孔19和任一第二螺纹孔后可抵紧轴套203,并且第二螺栓第二端抵紧第二柱体302,即第二螺栓第一端与轴套203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螺栓第二端与第二柱体302的距离,如此设置,使用螺栓形式的可拆卸固定结构,结构简单,而且调节固定的松紧程度比较方便。

其中,第二螺栓可设置一个,分别伸入不同的第二螺纹孔内,第二螺栓也可设置两个,一个第二螺栓对应伸入一个第二螺纹孔内。使用时,操作者转动第二螺栓的外露的第二端,使其第一端贯穿条形通孔19和第二螺纹孔,抵紧轴套203,并且第二螺栓的第二端螺栓头内侧抵紧第二立柱302侧面,从而固定第一校准表2和限制滑块10移动。当需要调节第一校准表2的位置时,旋松第二螺栓,使第二螺栓的第一端与轴套203脱离,同时第二螺栓的第二端与第二立柱302侧面脱离,沿条形通孔19的开口方向上移或下移滑块10和第二螺栓至相应位置后,再旋转第二螺栓进行紧固即可。

可选地,轴套203与第二孔602之间、轴套203与第三孔801之间的连接形式还可以为螺纹连接,即轴套203外壁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孔602和第三孔801内侧壁可设置有与外螺纹连接的内螺纹。

参照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限位件5为杆状结构,第一端与立柱3连接,第一限位件5第二端为尖端,相比于平面,尖端具有更小的接触面积,对端部的平整度要求更低,即尖端与待测件的面接触即可,避免影响测量精度。

第一限位件5与立柱3可拆卸连接,可选地,第一限位件5端部与立柱3螺纹连接,即第一限位件5端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立柱3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5端部连接的螺孔,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设置于立柱3上的供第一限位件5连接的连接位,即螺孔,沿立柱3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如此设置,测量时,若立柱3偏下方位置处有干扰物,可将第一限位件5安装于上部螺孔处,若立柱3偏上方位置处有干扰物,可将第一限位件5安装于下部螺孔处,以避免干扰物影响测量精度。

此直角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二校准表11,第二校准表11设置于第一校准表2和底座1之间,可设置于靠近第一限位件5处,第二校准表11与第一校准表2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相同,如此设置,两个校准表同时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其中,第一校准表2和第二校准表11可为指针式的百分表或千分表,也可为数显式的百分表和千分表。其中,第一校准表2仅设置一个,第二校准表11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参照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底座1的上部和下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内均设置有磁铁13,在测量铁或有磁性对象时可以达到所在基准平面与被测件表面的充分接触。其中,凹槽12可以但不仅限于为燕尾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底座1和立柱3的材质为硬质金属、陶瓷或大理石,避免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底座1和立柱3变形,影响测量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