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径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8502发布日期:2020-02-11 10:18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径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中排水管道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径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各地政府推出了许多水污染控制的措施。除了要求新建项目严格实行雨污水分流排之外,对城市老旧社区的排水管网也进行了大力改造。地下管线探测作为城市老旧社区雨污水管网分流改造的前置工作,其探测方法的便捷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改造工程设计成果的进度和质量。

现有公开号为cn10968228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井中排水管道管径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该井中排水管道管径的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包括主尺、副尺以及卡座,主尺设有测量刻度线,副尺设于所述主尺上,且能够沿所述主尺滑动,卡座固定在所述主尺上。实际测量时,测量人员将测量从井口放入井中的排水管中进行测量。

上述测量工具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测量人员手持测量工具进行井中排水管管径的测量,但是,由于测量人员在手持测量工具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测量工具在测量的过程中维持在竖直状态,进而增大了排水管管径测量的误差,使得管径测量的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因操作人员难以保证测量工具在测量的过程中维持在竖直状态而导致的管径测量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径测量工具,该管径测量工具通过设置测量杆、卡座和水平仪,在对井中排水管管径进行测量时可以保持测量工具竖直,进而可以提高管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径测量工具,井中排水管管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杆和卡座,所述卡座的长度小于井口的内径,所述测量杆一端与所述卡座垂直连接,所述测量杆远离所述卡座的一端设置有水平仪,所述水平仪垂直与所述测量杆的轴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杆、卡座和水平仪的作用下,实际测量井中排水管管径时,测量人员首先将测量工具的卡座从井口放入排水管管口内,使卡座抵紧管口底部,令卡座的轴线与排水管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时测量人员观察测量杆上水平仪,通过调节测量工具使水平仪维持水平,当测量工具到达竖直状态后,测量人员在测量杆上标记出井口在测量杆上对应的位置并记为d1。而后测量人员将卡座与排水管管口顶部相互抵紧,令卡座的轴线与排水管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时测量人员观察测量杆上水平仪,通过调节测量工具使水平仪维持水平,当测量工具到达竖直状态后,测量人员在测量杆上标记出井口在测量杆上对应的位置并记为d2。d1与d2之间的距离记为排水管的管径长度。在水平仪的作用下,使得测量工具在测量的过程中可以维持在竖直状态,提高了管径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测量杆包括依次首尾可拆卸连接的测量顶杆、测量分杆和测量底杆,所述测量顶杆、所述测量分杆与所述测量底杆三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分杆的作用下,进行排水管管径的测量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测量杆的长度,方便测量工具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顶杆靠近所述测量分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一,所述测量分杆靠近所述测量顶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一,所述测量分杆靠近所述测量底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二,所述测量底杆靠近所述测量分杆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二,所述测量顶杆与所述测量分杆在所述卡接块一和所述卡接槽一的作用下实现相互卡接,所述测量分杆与所述测量底杆在所述卡接块二和所述卡接槽二的作用下实现相互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卡接块一、卡接块二、卡接槽一和卡接槽二的作用下,实现了测量顶杆、测量分杆和测量底杆间的可拆卸连接,在实际测量时,测量杆实现调长度的同时也增强了测量顶杆、测量分杆和测量底杆之间的稳定性,避免了测量顶杆、测量分杆和测量底杆之间相互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杆与所述卡座在相互靠近的一端设置有“l”形的连接块,所述测量杆与所述卡座通过所述连接块实现垂直且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块的作用下,实现了测量杆与卡座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卡座不易从测量杆上脱落,增强了测量工具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杆与所述卡座在靠近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块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配合实现所述测量杆与所述卡座的垂直且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内、外螺纹的作用下,实现了卡座与测量杆可拆卸连接,增强了卡座与测量杆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便于卡座从测量杆上进行拆卸,便于测量装置的携带与运输,提高了测量装置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杆侧面设置有防滑糙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滑糙面的作用下,当实际进行测量时,使得测量工具不易从测量人员手中滑落,保护了测量人员与测量工具的安全,增强了测量工具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顶杆靠近所述水平仪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u”形的手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手柄的作用下,测量人员可以十分方便的使用和携带测量工具,提高了测量工具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顶杆远离所述卡座的一端设置有水平仪槽,所述水平仪通过所述水平仪槽嵌设在所述测量顶杆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平仪槽的作用下,使得水平仪可以稳定的嵌设在测量顶杆上,提高了水平仪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测量杆、卡座和水平仪,实际测量排水管管径时,使用卡座分别与管径的底部与顶部进行抵紧,通过观察水平仪保持测量杆的竖直状态,并分别在测量杆上标记出井口在测量杆上的位置,两侧标记位置的距离记为排水管管径的长度;

(2)通过设置测量顶杆、测量分杆和测量底杆,使得测量杆在实际测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测量杆的长度,增强了测量装置的适用性;

(3)通过设置卡接块一、卡接块二、卡接槽一和卡接槽二,实现了测量杆的稳定连接,避免了测量分杆、测量顶杆、测量底杆间相互脱落,提高了测量工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测量工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测量工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志:1、测量杆;11、测量顶杆;12、测量分杆;13、测量底杆;2、卡座;3、水平仪;4、手柄;5、卡接块一;51、卡接块二;6、卡接槽一;61、卡接槽二;7、水平仪槽;8、连接块;9、防滑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管径测量工具,用于井口埋地式排水管管径的测量。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杆1、卡座2和“l”形的连接块8。测量杆1的一端和卡座2的一端通过连接块8实现垂直且可拆卸连接,且卡座2的长度小于排水管管口上方井口的内径。测量杆1远离卡座2的一端中部开设有水平仪槽7,水平仪槽7内嵌设有与测量杆1轴线相互垂直的水平仪3,且水平仪3为气泡水平仪。进行排水管管径测量时,测量人员调整测量工具的同时可以观察水平仪3,当水平仪3中的气泡稳定的处在水平仪3中央位置时,可以判断水平仪处于水平状态,进而保证测量工具竖直。

如图1和图2所示,测量杆1包括依次首尾卡接的测量顶杆11、测量分杆12和测量底杆13,测量顶杆11、测量分杆12与测量底杆13三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如图2和图3所示,测量顶杆11靠近测量分杆12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一5,测量分杆12靠近测量顶杆1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一6。当进行测量顶杆11与测量分杆12之间的固定连接时,将测量顶杆11上的卡接块一5插入测量分杆12上的卡接槽一6内,而后将测量顶杆11旋转九十度,完成测量顶杆11与测量分杆12之间的卡接。测量分杆12靠近测量底杆13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块二51,测量底杆13靠近测量分杆12的一端设置有卡接槽二61。卡接块二51与卡接块一5完全相同且卡接槽二61与卡接槽一6也完全相同。当进行测量分杆12与测量底杆13之间的固定连接时,将测量分杆12上的卡接块二51插入测量底杆13上的卡接槽二61内,而后将测量分杆12旋转九十度,完成测量分杆12与测量底杆13之间的卡接。

如图2所示,连接块8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测量底杆13远离测量分杆1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卡座2的一端也设置有外螺纹,卡座2、测量底杆13均与连接块8螺纹连接,实现卡座2与测量杆1的垂直且固定。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携带测量工具,提高测量工具的便捷性,测量顶杆11靠近水平仪3的一端焊接有“u”形的手柄4。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使测量工具不易从测量人员手中滑落,保护测量人员与测量工具的安全,增强测量工具的安全性,测量杆1侧面设置有由许多半圆形的凸起组成的防滑糙面9,在凸起的作用下,增大了测量杆1的摩擦力。

实际测量井中排水管管径时,测量人员先根据排水管道的深度,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测量分杆12的个数,对测量杆1的长度进行调节。将测量工具的长度调节到适合后,测量人员将测量工具的卡座2从井口放入排水管管口内,使卡座2抵紧管口底部,令卡座2的轴线与排水管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时测量人员观察测量杆1上的水平仪3,通过调节测量工具使水平仪3维持水平,当测量工具到达竖直状态后,测量人员在测量杆1上标记出井口在测量杆1上对应的位置并记为d1。而后测量人员将卡座2与排水管管口顶部相互抵紧,令卡座2的轴线与排水管的轴线相互平行,同时测量人员观察测量杆1上水平仪3,通过调节测量工具使水平仪3维持水平,当测量工具到达竖直状态后,测量人员在测量杆1上标记出井口在测量杆1上对应的位置并记为d2。d1与d2之间的距离记为排水管的管径长度。在水平仪3的作用下,使得测量工具在测量的过程中可以维持在竖直状态,提高了管径测量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