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截面厚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8522发布日期:2020-02-21 19:1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截面厚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测量装置,特别是公开一种轴承截面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轴承行业中,有些轴承需要控制轴承的截面厚度,现有测量方法是内圈固定,旋转外圈,测点在外圈部位。

现有的内圈固定、旋转外圈、测点在外圈部位的测量方法,其内圈固定,同时测量时的固定测点在内径,动态测点在外径,旋转外圈,得到测量值。

此种测量方法由于轴承内径、外径之间尺寸差值较大,外圈壁厚大、重量大,轴承内径无法稳定定位,造成测量误差较大;动态测量点在旋转表面,造成测点磨损,影响测量精度。

由于轴承内径为内凹面,固定测点无法做成平面,不能使用常规标准件确定尺寸基准,测量数值为各单体轴承相互之间截面厚度的差值,无法测量出准确数值。

测量时,如果采用单点支承,由于支承点的刚性不足,造成测量误差较大;如采用双点支承,则会造成测量时安装、固定困难,影响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测量误差、减少固定装置和测点磨损的轴承截面厚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轴承截面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基座、支承座、测量杆和测量机构;所述支承座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所述基座相连,所述测量杆通过第二滑动机构与所述基座相连并设置在所述支承座的一侧;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测量杆相连;

所述支承座上设有水平测量定位组件,所述水平测量定位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承座上;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固定测点、浮动测点和测量表;所述固定测点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为固定测量中心;所述浮动测点包括横向连杆和竖向连杆,所述横向连杆的一端为第一浮动测量中心,所述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连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竖向连杆的另一端为第二浮动测量中心,所述第二浮动测量中心与所述测量表相连;所述横向连杆与所述竖向连杆的相连处通过心轴与所述测量杆相连。

所述测量杆上设有定位楔铁,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楔铁相配合。

所述第一浮动测量中心至所述心轴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浮动测量中心至所述心轴中心的距离。

所述支承座的上部设有v型承载槽,所述固定测点的固定测量中心位于所述v型承载槽内。

所述水平测量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挡块和调节垫块,所述调节垫块位于所述定位挡块和所述支承座之间。

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和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支承座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槽位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承座上设有沉孔槽,所述支承座通过位于所述沉孔槽内的螺钉与所述基座相连。

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微调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第二导向槽;所述微调装置包括调整螺母、预紧弹簧和锁紧螺母;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测量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滑块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固定,所述调整螺母、预紧弹簧分别套接在所述测量杆上,所述调整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滑块的上方,所述预紧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锁紧螺母之间。

所述固定测点的固定测量中心的测量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所述测量杆和测量机构,使得被测轴承固定、定位时,实现外径定位,通过所述支承座对被测轴承进行支承,所述支承座刚性好,固定测点无需承担被测轴承的重量,因此避免由于定位刚性不足影响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能减少测量误差。

2、所述固定测点与支承座分离,被测轴承的定位误差不会影响测量精度。

3、所述固定测点的固定测量中心的测量面为平面,有利于减小高度量块的校准误差。

4、所述固定测点与浮动测点安装于刚性的测量杆上,微调测量杆不会影响固定测点与浮动测点的相对位置。

5、所述测量机构的测量值为实际厚度的精确数值,有利于数据追溯。

6、可以方便地与装配生产线结合,提高效率。

7、测量每个轴承套圈壁厚最大点和最小点的轴承截面厚度时,无需回转轴承套圈,有效减少固定装置和测点的磨损,减少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承座与被测轴承之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测点与测量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挡块与支承座的侧面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浮动测点与测量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1、基座;2、支承座;201、v型承载槽;

3、测量杆;

4、测量机构;401、第一连接杆;402、固定测量中心;403、横向连杆;404、竖向连杆;405、第一浮动测量中心;406、第二浮动测量中心;407、测量表;408、心轴;409、测量表杆;

5、被测轴承;6、定位挡块;7、调节垫块;8、紧固螺栓;9、定位楔铁;

1001、第一导向槽;1002、第一滑块;1003、沉孔槽;1004、螺钉;

1101、第二滑块;1102、第二导向槽;1103、调整螺母;1104、预紧弹簧;1105、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5,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1、支承座2、测量杆3和测量机构4;所述支承座2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所述基座1相连,所述支承座2可通过第一滑动机构相对于基座1沿基座1的轴线方向水平滑动,所述测量杆3通过第二滑动机构与所述基座1相连并设置在所述支承座2的一侧;所述测量杆3可通过第二滑动机构相对于基座1沿基座1的轴线方向水平滑动,如图1中箭头a的方向为基座1的轴线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基座1的轴线方向与被测轴承5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测量机构4与所述测量杆3相连。

所述支承座2上设有水平测量定位组件,所述水平测量定位组件固定在所述支承座2上;所述水平测量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挡块6和调节垫块7,所述调节垫块7位于所述定位挡块6和所述支承座2之间。所述定位挡块6与调节垫块7通过紧固螺栓8刚性连接在支承座2上;所述定位挡块6在使用时,与被测轴承5接触,通过增加、减少或更换不同厚度的所述调节垫块7,来调整并固定被测轴承5的水平测量位置。

所述测量机构4包括固定测点、浮动测点和测量表407;所述固定测点包括第一连接杆401,所述第一连接杆401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杆3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杆401的另一端为固定测量中心402,所述固定测点的固定测量中心402的测量面为平面。所述测量杆3上设有定位楔铁9,所述第一连接杆40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楔铁9相配合,所述定位楔铁9与第一连杆40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测量杆3上。所述固定测点通过与所述定位楔铁9相配合、调整,在测量杆3的轴向上精确定位。

所述浮动测点包括横向连杆403和竖向连杆404,所述横向连杆403的一端为第一浮动测量中心405,所述横向连杆403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连杆404的一端相连,所述竖向连杆404的另一端为第二浮动测量中心406,所述第二浮动测量中心406与所述测量表407相连;所述横向连杆403与所述竖向连杆404的相连处通过心轴408与所述测量杆3相连。所述第一浮动测量中心405至所述心轴408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浮动测量中心406至所述心轴408中心的距离。所述浮动测点通过所述心轴408实现自由回转。所述测量表407通过测量表杆409与所述测量杆3相连。所述支承座2的上部设有v型承载槽201,所述固定测点的固定测量中心402位于所述v型承载槽201内,所述v型承载槽201用于放置被测轴承5。

所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槽1001和与第一导向槽1001相配合的第一滑块1002;所述第一滑块1002固定在所述支承座2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槽1001位于所述基座1上;所述支承座2上设有沉孔槽1003,所述支承座2通过位于所述沉孔槽1003内的螺钉1004与所述基座1相连。所述沉孔槽1003便于支承座2在不同位置时螺钉1004的紧固;所述第一滑块1002与第一导向槽1001配合,保证支承座2的v型承载槽201的支撑面在支承座2移动时的一致性。

所述第二滑动机构包括第二滑块1101、微调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第二导向槽1102;所述微调装置包括调整螺母1103、预紧弹簧1104和锁紧螺母1105;所述第二滑块110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102内,所述测量杆3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滑块1101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母1105固定,所述调整螺母1103、预紧弹簧1104分别套接在所述测量杆3上,所述调整螺母1103位于所述第二滑块1101的上方,所述预紧弹簧1104位于所述第二滑块1101与所述锁紧螺母1105之间。所述调整螺母1103、第二滑块1101、锁紧螺母1105分别与所述测量杆3螺纹相连。所述微调装置与测量杆3共同安装于第二滑块1101上,随第二滑块1101移动以实现测量。所述微调装置调节所述测量杆3的高度,测量时使得固定测点的固定测量中心402与被测轴承5外径全接触;所述微调装置中,所述锁紧螺母1105和预紧弹簧1104保证测量杆3紧固于第二滑块1101上,在调整螺母1103进行微调时,不必松开锁紧螺母1105,依靠预紧弹簧1104的弹力保证微调的有效和准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