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6207发布日期:2020-08-11 20:4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目前常见的生态污染之一,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对水污染的检测和实验是目前环境相关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在水污染的检测和实验中,需要使用到一定的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和实验。

如申请号:201820345440.4的一种水质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包括管体,管体下端为入水口,上端为出水口,其中部直径大于入水口和出水口;该管体内下部设有限流孔,中部侧壁上设有光源检测设备,上部设有电极检测设备。将本装置的出入口并联至在线水流中,下端入水缓慢上升过程中,通过光源检测设备测量水中悬浮物的含量情况,再接着经过电极检测设备可测量水中离子浓度情况;本装置能在线检测,结构巧妙,成本低,操作方便可靠。。

通过对上述文件中的检索,我们研究发现,现有的户外水环境检测的器材,在适用于水环境检测的教学实验时,其内部的结构设计,往往没有考虑到实验对应控制变量达成不同实验方案和效果的需求,在对变量进行控制时,发挥空间较小,同时实验设备往往很难较为平稳且长时间的漂浮在水面上,对于时间的实验空间的支持性较差。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户外水环境检测的器材,在适用于水环境检测的教学实验时,其内部的结构设计,往往没有考虑到实验对应控制变量达成不同实验方案和效果的需求,在对变量进行控制时,发挥空间较小,同时实验设备往往很难较为平稳且长时间的漂浮在水面上,对于时间的实验空间的支持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包括浮筒底座;所述浮筒底座的内部中空,且浮筒底座中空呈圆管状;所述浮筒底座通过中空管嵌入固定安装有水质取样试管;所述水质取样试管外壁四分之三处的周围通过胶水贴合安装有充气漂浮气囊;所述浮筒底座顶部开口处通过六枚螺丝固定并连接安装有连接有螺旋桨的基座和传动轴;所述浮筒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线。

进一步的,所述浮筒底座包括有线槽;所述浮筒底座整体为圆柱泡沫材料的结构;所述浮筒底座底部吃水线上位置设有一段环形的线槽,且线槽内缠绕有牵引线。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取样试管包括有托架,试网;所述试管整体分为上粗下细的两段,且浮筒底座内部中空孔吻合试管外壁形状;所述试管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试管内部通过卡槽结构固定安装有可抽离的独立的托架;所述托架内部分为三层,每层设有一个圆形托盘,托盘内粘贴有试纸剪贴构成的试网。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漂浮气囊包括有毛细尖端;所述充气漂浮气囊由六个圆形且内部相互连通的气囊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充气漂浮气囊每个气囊的底部均匀设有硅胶材质构成的毛刺形状的毛细尖端。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桨包括扰流槽;所述螺旋桨的叶片和传动轴均为竹制,且螺旋桨的每片叶片上设有弧形凹槽构成的扰流槽;所述螺旋桨可通过拆卸浮筒底座顶部螺丝取下,且螺旋桨可以通过弹簧转轴结构进行折叠收纳。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线包括有线盒;所述线盒内部结构与盒尺内部结构类似,设有弹簧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浮筒底座的设计,利用简易结构提供基础的漂浮功能,能够辅助水质取样试管,使水质取样试管独立较长时间内处于水面环境下对环境进行检测,减少了教学取样的时间限制的问题。

通过水质取样试管的设计,内部的支架结构托架和试网,能够通过粘贴的方式安装多种用途试纸,多个粘贴位便于设计对比参照实验,不同的高度差也能够提供不同的变量,通过是指种类,安装位置的高度差相互组合,能够形成更多的实验设计方案。

通过充气漂浮气囊结构在浮筒底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提供浮力的基础上,利用对称的结构保持整体结构平衡,底部的毛细尖端增加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使设备在运行时更加平稳,减小取样检测实验的干扰因素。

通过螺旋桨的设计,在转起来时,利用风流产生一定的浮力,结合充气漂浮气囊,进一步对整体结构的平衡保持进行加固,同时螺旋桨能够利用风力产生一定的动力,能够自主的对整体结构进行推动,使结构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运动,扩大检测的取样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状态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质取样试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浮筒底座;2、水质取样试管;3、充气漂浮气囊;4、螺旋桨;5、牵引线;101、线槽;201、托架;202、试网;301、毛细尖端;401、扰流槽;501、;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户外水环境检测装置,包括浮筒底座1;所述浮筒底座1的内部中空,且浮筒底座1中空呈圆管状;所述浮筒底座1通过中空管嵌入固定安装有水质取样试管2;所述水质取样试管2外壁四分之三处的周围通过胶水贴合安装有充气漂浮气囊3;所述浮筒底座1顶部开口处通过六枚螺丝固定并连接安装有连接有螺旋桨4的基座和传动轴;所述浮筒底座1底部固定连接有牵引线5。

其中,所述浮筒底座1包括有线槽101;所述浮筒底座1整体为圆柱泡沫材料的结构;所述浮筒底座1底部吃水线上位置设有一段环形的线槽101,且线槽101内缠绕有牵引线5,通过浮筒底座1的设计,利用简易结构提供基础的漂浮功能,能够辅助水质取样试管2,使水质取样试管2独立较长时间内处于水面环境下对环境进行检测,减少了教学取样的时间限制的问题。

其中,所述水质取样试管2包括有托架201,试网202;所述试管2整体分为上粗下细的两段,且浮筒底座1内部中空孔吻合试管2外壁形状;所述试管2的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试管2内部通过卡槽结构固定安装有可抽离的独立的托架201;所述托架201内部分为三层,每层设有一个圆形托盘,托盘内粘贴有试纸剪贴构成的试网202,通过水质取样试管2的设计,内部的支架结构托架201和试网202,能够通过粘贴的方式安装多种用途试纸,多个粘贴位便于设计对比参照实验,不同的高度差也能够提供不同的变量,通过是指种类,安装位置的高度差相互组合,能够形成更多的实验设计方案。

其中,所述充气漂浮气囊3包括有毛细尖端301;所述充气漂浮气囊3由六个圆形且内部相互连通的气囊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充气漂浮气囊3每个气囊的底部均匀设有硅胶材质构成的毛刺形状的毛细尖端301,通过充气漂浮气囊3结构在浮筒底座1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提供浮力的基础上,利用对称的结构保持整体结构平衡,底部的毛细尖端301增加与水面的接触面积,使设备在运行时更加平稳,减小取样检测实验的干扰因素。

其中,所述螺旋桨4包括扰流槽401;所述螺旋桨4的叶片和传动轴均为竹制,且螺旋桨4的每片叶片上设有弧形凹槽构成的扰流槽401;所述螺旋桨4可通过拆卸浮筒底座1顶部螺丝取下,且螺旋桨4可以通过弹簧转轴结构进行折叠收纳,通过螺旋桨4的设计,在转起来时,通过扰流槽401利用风流推动螺旋桨4转动,产生一定的上升浮力,结合充气漂浮气囊3,进一步对整体结构的平衡保持进行加固,同时螺旋桨4的扰流槽401扩大整体的迎风面积,能够利用风力产生一定的动力,能够自主的对整体结构进行推动,使结构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运动,扩大检测的取样范围。

其中,所述牵引线5包括有线盒501;所述线盒501内部结构与盒尺内部结构类似,设有弹簧片,通过牵引线5对整体结构进行控制,能够避免整体结构的丢失。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首先将托架201放入需要进行实验的试纸或其他实验材料,并根据检测材料特点,利用丝线,胶水等结构进行固定,然后将托架201插入水质取样试管2中,然后将水质取样试管2插入到浮筒底座1内部,在通过螺丝在浮筒底座1顶部开口处安装螺旋桨4,并使螺旋桨4底部封死水质取样试管2顶部,然后将设备整体运输到需要检查的水质旁边,对充气漂浮气囊3进行充气,展开螺旋桨4叶片,将整体结构放入水中,然后在陆地上对线盒501进行固定,然后根据实验的需求和检测装置的特性,对实验的时间进行控制,满足实验时间需求后,通过牵引线5对设备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