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碳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氧化碳通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含量较高的一种气体,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含量显著增加,目前普遍认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的现象,不利于环境的持续发展,而从不同地区的土壤中检测二氧化碳的通量就能得出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量或者减量,然而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通量检测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二氧化碳气体通量检测装置的零部件较多,且往往同一地区要从多个点位进行检测,这就导致装置需要较为频繁的更换地点,但是又由于零部件较多,造成携带移动不方便;
2.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通量检测装置在对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检测时,多是将锥形罩放置在需要检测的地面上,由于是接触土壤的地面,比较容易出现小幅度不平整的状态,这就导致锥形罩不能完全贴合地面,进而使得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偏差。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通量检测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通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二氧化碳气体通量检测装置携带移动不方便,以及用于检测的锥形罩不能很好的贴合地面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通量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显示器、控制器、锥形罩、检测仪和导线,所述装置主体的边侧安装有显示器,且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并且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而且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隔离板,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块,并且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有齿条,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轴承安装有转轴,且转轴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齿轮,并且齿轮边侧的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转轴边侧的装置主体上固定有环形限位板,且环形限位板的内侧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而且第一弹簧远离凹槽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限位杆,所述齿条远离装置主体的一端设置有l形杆,且l形杆远离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并且第二滑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块,而且第二滑块远离第二滑槽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连接有锥形罩,并且锥形罩的内侧安装有检测仪,而且检测仪贯穿锥形罩,所述检测仪靠近装置主体的一端连接有导线,且导线远离检测仪的一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l形杆的顶部安装有丝杆,且丝杆贯穿l形杆和活动板。
优选的,所述齿条与齿轮为啮合连接,且齿条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组成相对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相对转轴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均匀分布,且第一限位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为半球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杆与凹槽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第二限位杆侧截面形状为五边形。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中心轴线与活动板的横向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丝杆与活动板为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二氧化碳通量检测装置,可以将大部分零部件收进箱体结构中,方便携带移动,以及可以使用于检测的锥形罩很好的贴合地面;
1.通过齿条与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以及齿条与第一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通过转动转轴即可使齿条带动l形杆移动至装置主体的内部,从而使得该装置的大部分零部件收进至装置主体的内部,方便携带移动;
2.通过丝杆与活动板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二滑块对活动板的转动限制,使得通过转动丝杆即可使活动板带动锥形罩向下移动直至贴合地面,同时在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得锥形罩持续受到向下的压制力,保证锥形罩与地面之间的完全贴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限位板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显示器;3、安装板;4、控制器;5、隔离板;6、第一滑槽;7、第一滑块;8、齿条;9、转轴;10、齿轮;11、第一限位杆;12、环形限位板;13、凹槽;14、第一弹簧;15、第二限位杆;16、l形杆;17、第二滑槽;18、第二滑块;19、活动板;20、第二弹簧;21、锥形罩;22、检测仪;23、导线;24、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碳通量检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显示器2、安装板3、控制器4、隔离板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齿条8、转轴9、齿轮10、第一限位杆11、环形限位板12、凹槽13、第一弹簧14、第二限位杆15、l形杆16、第二滑槽17、第二滑块18、活动板19、第二弹簧20、锥形罩21、检测仪22、导线23和丝杆24,装置主体1的边侧安装有显示器2,且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安装板3,并且安装板3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4,而且安装板3的底部固定有隔离板5,装置主体1内部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6,且第一滑槽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滑块7,并且第一滑块7的顶部固定有齿条8,装置主体1的内部轴承安装有转轴9,且转轴9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齿轮10,并且齿轮10边侧的转轴9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1,转轴9边侧的装置主体1上固定有环形限位板12,且环形限位板12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3,并且凹槽1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4,而且第一弹簧14远离凹槽13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5,齿条8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l形杆16,且l形杆16远离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7,并且第二滑槽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滑块18,而且第二滑块18远离第二滑槽17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板19,活动板19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远离活动板19的一端连接有锥形罩21,并且锥形罩21的内侧安装有检测仪22,而且检测仪22贯穿锥形罩21,检测仪22靠近装置主体1的一端连接有导线23,且导线23远离检测仪22的一端与控制器4连接,l形杆16的顶部安装有丝杆24,且丝杆24贯穿l形杆16和活动板19。
齿条8与齿轮10为啮合连接,且齿条8通过第一滑块7与第一滑槽6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使得人为转动转轴9时,齿条8可以沿着第一滑槽6移动,且带动l形杆16向装置主体1的外部移动;
第一限位杆11相对转轴9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均匀分布,且第一限位杆11远离转轴9的一端为半球形,第二限位杆15与凹槽13组成相对滑动结构,且第二限位杆15侧截面形状为五边形,使得转轴9在人为操作转动时,第一限位杆11会对第二限位杆15产生压力,进而使得第二限位杆15滑动进入凹槽13的内部,使得转轴9可以被人为转动,同时在没有人为转动转轴9时,在第一弹簧14的弹性作用下,第二限位杆15从凹槽13的内部滑动出去,从而和第一限位杆11配合对转轴9的转动进行限制;
丝杆24的中心轴线与活动板19的横向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丝杆24与活动板19为螺纹连接,使得人为转动丝杆24时,在第二滑块18对活动板19的转动限制下,使得活动板19可以带动锥形罩21向下移动,进而贴合地面。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二氧化碳通量检测装置时,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把手转动转轴9,通过齿条8与齿轮10之间的啮合连接,以及齿条8与第一滑槽6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转轴9转动时,可以带动齿条8沿着第一滑槽6移动,从而使得l形杆16和l形杆16上的锥形罩21向装置主体1的外部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当转轴9受到人为转动时,通过凹槽13和第二限位杆15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一弹簧14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限位杆11在与第二限位杆15接触时,带动第二限位杆15滑动进入凹槽13的内部,从而使得转轴9可以被持续转动,当停止人为转动转轴9时,通过第一弹簧14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二限位杆15从凹槽13的内部滑动出去,在第一限位杆11的配合下对转轴9的转动进行限制,从而使得转轴9在没有足够的外力作用下不会出现转动的现象,保证该装置在检测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转动转轴9将锥形罩21完全移动至装置主体1的外部,同时,转动丝杆24,通过丝杆24与活动板19之间的螺纹连接,以及第二滑块18对活动板19的转动限制,使得丝杆24转动时,活动板19可以带动锥形罩21向下移动,直至锥形罩21完全与地面贴合,同时在第二弹簧20的弹性作用下,使得锥形罩21持续受到向下的压制力,从而保证锥形罩21与地面的贴合度,打开控制器4的控制开关,控制检测仪22开始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显示器2对外展示;
如图2所示,当检测完成需要对装置进行携带或者移动时,通过反向转动丝杆24,即可使得活动板19带动锥形罩21向上移动,同时通过反向转动转轴9即可通过移动齿条8将l形杆16以及l形杆16上的锥形罩21移动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从而使得该装置的大部分零部件都处于装置主体1的内部,进而使得携带或者移动十分方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