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4658发布日期:2020-06-02 21:12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



背景技术:

电子秤是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之一,每一个电子秤都具有其最大承重范围,电子秤只能测量出此重量范围内的物体的重量,如果物体的重量超出电子秤的测量范围,将导致电子秤的损坏。

然而现有的电子秤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不方便电子秤防过载,通常在物体的重力测量之前,人们不能准确的判断物体的重力范围,任意将物体放在电子秤上,一旦超出电子秤的承重范围,则不能准确的测量出物体的实际重力;

2、不方便电子秤的拆卸维修,普通的电子秤拆卸困难,且内部结构一体化设置,加大了维修的难度,且增长了维修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电子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现有的电子秤不方便电子秤防过载,通常在物体的重力测量之前,人们不能准确的判断物体的重力范围,任意将物体放在电子秤上,一旦超出电子秤的承重范围,则不能准确的测量出物体的实际重力,不方便电子秤的拆卸维修,普通的电子秤拆卸困难,且内部结构一体化设置,加大了维修的难度,且增长了维修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包括外壳、重力感应环和触控显示屏,所述外壳的上方安装有顶盖,且顶盖底部的边缘处安装有卡扣,并且顶盖的上端面设置有槽孔,所述槽孔的上方设置有托盘,且托盘的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贯穿在槽孔内,所述重力感应环设置在外壳内侧的底部,且重力感应环的外侧贯穿设置有立柱,并且立柱的外壁和外壳的内壁上均固定有支撑块,而且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同时限位板设置在立柱的外侧,所述立柱内设置有连接环,且连接环的边侧安装有滚轮,所述立柱的内壁上设置有轨道槽,且轨道槽与滚轮相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底部与重力感应环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且弹簧、连接环、立柱和重力感应环内均贯穿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外壳的底部和边侧分别安装有电源和触控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顶盖上的槽孔设置有2个,且槽孔与支撑杆之间一一对应,并且支撑杆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圆柱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托盘和支撑杆之间为焊接的一体化设置,且托盘和支撑杆与外壳和顶盖之间设置为贯穿的拆卸安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立柱设置有2个,且立柱上的支撑块与外壳内壁上的支撑块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设置有2个,且2个限位板之间关于立柱对称设置,并且限位板的边侧设置有2个弧形内凹状结构,而且限位板上的弧形内凹状结构的半径大于立柱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环与立柱之间设置为贯穿的滑动连接结构,且连接环的内径小于支撑杆的最大外径,并且连接环的内径大于支撑杆的最小外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防止过载重物将电子秤损坏,物体超重时重力感应器将自动脱离重物的压力,同时方便电子秤的拆卸维修;

1、只需要在托盘的底部安装一个支撑杆,当物体在电子秤的承重范围内时,重力感应器可以感应到物体的重力,反之则由外壳的底部承重,防止设备的损坏;

2、只需要通过限位板对立柱的夹持固定,使得立柱与顶盖上的槽孔位于同一轴线上,方便外壳内部的拆卸维修,使得设备操作简单,同时方便托盘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顶盖;3、卡扣;4、槽孔;5、托盘;6、支撑杆;7、重力感应环;8、立柱;9、支撑块;10、限位板;11、轨道槽;12、连接环;13、滚轮;14、弹簧;15、电源;16、触控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包括外壳1、顶盖2、卡扣3、槽孔4、托盘5、支撑杆6、重力感应环7、立柱8、支撑块9、限位板10、轨道槽11、连接环12、滚轮13、弹簧14、电源15和触控显示屏16,外壳1的上方安装有顶盖2,且顶盖2底部的边缘处安装有卡扣3,并且顶盖2的上端面设置有槽孔4,槽孔4的上方设置有托盘5,且托盘5的下端面固定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贯穿在槽孔4内,重力感应环7设置在外壳1内侧的底部,且重力感应环7的外侧贯穿设置有立柱8,并且立柱8的外壁和外壳1的内壁上均固定有支撑块9,而且支撑块9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板10,同时限位板10设置在立柱8的外侧,立柱8内设置有连接环12,且连接环12的边侧安装有滚轮13,立柱8的内壁上设置有轨道槽11,且轨道槽11与滚轮13相连接,连接环12的底部与重力感应环7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4,且弹簧14、连接环12、立柱8和重力感应环7内均贯穿设置有支撑杆6,外壳1的底部和边侧分别安装有电源15和触控显示屏16。

顶盖2上的槽孔4设置有2个,且槽孔4与支撑杆6之间一一对应,并且支撑杆6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圆柱状结构,方便支撑杆6与连接环12之间的卡合。

托盘5和支撑杆6之间为焊接的一体化设置,且托盘5和支撑杆6与外壳1和顶盖2之间设置为贯穿的拆卸安装结构,方便设备的拆卸维修。

立柱8设置有2个,且立柱8上的支撑块9与外壳1内壁上的支撑块9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使得限位板10保持平衡。

限位板10设置有2个,且2个限位板10之间关于立柱8对称设置,并且限位板10的边侧设置有2个弧形内凹状结构,而且限位板10上的弧形内凹状结构的半径大于立柱8的外径,2个限位板10的放置将2个立柱8的位置固定。

连接环12与立柱8之间设置为贯穿的滑动连接结构,且连接环12的内径小于支撑杆6的最大外径,并且连接环12的内径大于支撑杆6的最小外径,防止支撑杆6完全穿过连接环12。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防止过载的电子秤时,首先如图1-4所示,将立柱8安装在外壳1内,且与重力感应环7对应,如图3所示,将2片限位板10安装在立柱8和外壳1上的支撑块9的上方,此时限位板10上的内凹状结构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将立柱8的位置固定,防止立柱8的位置偏移,如图2所示,将托盘5底部的支撑杆6穿过顶盖2上的槽孔4,进入外壳1内部的立柱8中,此时支撑杆6的底部将会与立柱8内的连接环12相接触,使得连接环12底部的弹簧14受到压力,从而将压力转换至重力感应环7处,如图4所示,连接环12与立柱8之间贯穿卡合连接,使得连接环12保持水平状态,方便支撑杆6的穿过;

如图1-2所示,当物体放置在托盘5上时,如图1所示,弹簧14挤压重力感应环7,使得触控显示屏16上显示出物体的重力,当物体重量过大时,支撑杆6的底部接触到外壳1的内侧底部,此时重力感应环7受到的压力消失,压力转移至外壳1上,防止电子秤损坏,如图2所示,外壳1和顶盖2之间通过卡扣3卡合安装,方便电子秤的拆卸,同时,托盘5和支撑杆6可以同时拆卸,为电子秤的维修提供方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