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两出双回路电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4153发布日期:2020-10-09 18:2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进两出双回路电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进两出双回路电表。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学校、集体宿舍用电在安全及管理方面的要求,照明回路与空调等用电设备回路需要分开管理,目前市场上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分闸开关来实现(即分表管理),这样实施起来不仅成本高,同时工程布线复杂,后期维护管理麻烦。目前市场上的电表主要作为电能计量产品使用,单进单出,只能接入一个用电设备,不能双路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简单,又能提供双路使用的一进两出双回路电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进两出双回路电表,包括第一出线口、第二出线口、火线口、零线口、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和中央处理器;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和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出口与第一出线口电性连接,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出口与第二出线口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进口、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进口与火线口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零线、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零线与零线口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设计电路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电能计量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感t1、电感t2、电感t3、晶振x1、芯片u2;

电感t1的一侧两端分别与火线口、零线口连接,并作为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出口和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零线;电感t1的另一侧两端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且其中间位置接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芯片u2的第一个引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一起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第二个引脚、电容c3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4、电阻r5一起串联,且电阻r的一端与芯片的xin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电感t2的一侧两端分别与火线口、零线口连接,电感t2的另一侧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感t1的另一侧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芯片u2的vd+引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u2的cs引脚连接;

电感t3的一侧串联入火线口,作为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进口,电感t3的另一侧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感t2的另一侧另一端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芯片u2的mode引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芯片u2的vin-引脚连接;

芯片u2的vrefout引脚、芯片u2的vrefin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其中两个引脚一起接地;芯片u2的eout引脚与芯片u2的int引脚之间连接晶振x1。

进一步的,还包括中央处理器采用的芯片u1;芯片u2的eout引脚与芯片u2的int引脚之间连接晶振x1;芯片u2的pfmon引脚、iin+引脚、iin-引脚、va-引脚、va+引脚分别与芯片u1的p1.0引脚、p1.1引脚、p1.2引脚、p1.4引脚、rst\vpd引脚、rxd\p3.0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作方便,实用性强,极易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电表具有一进二出的两路计量,分别是一路连接计量电灯、一路连接计量空调,并简化控制。使本电表具有高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外观美观、安装方便、节约成本,施工布线简单,便于后期维护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电能计量单元与中央处理器的连接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进两出双回路电表,包括第一出线口、第二出线口、火线口、零线口、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和中央处理器;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和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出口与第一出线口电性连接,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出口与第二出线口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进口、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进口与火线口电性连接,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零线、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零线与零线口电性连接。

电表自然还可以包括时钟模块、液晶显示器、wifi通信电路、存储模块晶闸管保护回路等,其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中央处理器可采用51单片机,其与时钟模块、液晶显示器、wifi通信电路、存储模块晶闸管保护回路采用现有的常规设计方式即可。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与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连接,以进行准确的电能计量,其中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与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连接采用常规设计。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第二电能计量单元的设计电路相同。第一电能计量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感t1、电感t2、电感t3、晶振x1、芯片u2。

电感t1的一侧两端分别与火线口、零线口连接,并作为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出口和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零线;电感t1的另一侧两端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并且其中间位置接地;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芯片u2的第一个引脚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一起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第二个引脚、电容c3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4、电阻r5一起串联,且电阻r的一端与芯片的xin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电感t2的一侧两端分别与火线口、零线口连接,电感t2的另一侧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感t1的另一侧另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芯片u2的vd+引脚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芯片u2的cs引脚连接。

电感t3的一侧串联入火线口,作为第一电能计量单元的火线进口,电感t3的另一侧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感t2的另一侧另一端与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芯片u2的mode引脚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另一端、芯片u2的vin-引脚连接。

芯片u2的vrefout引脚、芯片u2的vrefin引脚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其中两个引脚一起接地。

中央处理器采用的芯片u1,其中,芯片u2的eout引脚与芯片u2的int引脚之间连接晶振x1;芯片u2的pfmon引脚、iin+引脚、iin-引脚、va-引脚、va+引脚分别与芯片u1的p1.0引脚、p1.1引脚、p1.2引脚、p1.4引脚、rst\vpd引脚、rxd\p3.0引脚连接,以实现两者信息的相互传输。芯片u2可采用cs5460a,此电能计量单元的设计电路可以精确测量正反两个方向的电压瞬时值、电流瞬时值、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以及功率和能量,并具有功率方向输出指示。

第二电能计量单元同上进行与芯片u1的连接,共用同一个火线口、零线口,使整个电表具有一进二出的两路计量,并达到高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外观美观、安装方便、节约成本,施工布线简单,便于后期维护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