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2688发布日期:2020-07-29 01:41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度计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



背景技术:

以往,若要测定油品的运动粘度,均使用的是传统乌氏粘度计进行实验,数值完全依靠人眼观察试样液面、计时,而随着科技的的发展以及行业的不断成熟进步,原本繁琐且误差较大的手动实验装置再也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而一款全自动且精准的测定仪器正是大家都需要的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然而,现有的自动液位检测装置均存在检测灵敏度低,对不同颜色试样的检测效果不同,达不到一种传感器所有种类试样均可使用,虽然相比传统手动测定装置精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适用范围窄的缺点,使得应用面受到了限制。

为此,提出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且检测效果不受不同颜色试样的影响,能够达到一种传感器所有种类试样均可使用,使得应用面得到了扩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包括第一球体,所述第一球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且第一球体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位于第三管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管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均贯穿在固定板的内部,所述第二管体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球体和第二球体,且第三球体位于第二球体的上方,所述第二球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且第二球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设置有毛细管。

整个测量过程完全无人为记录误差,机器计时测量精准度极高,起始和停止均由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检测,再次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且检测效果不受不同颜色试样的影响,能够达到一种传感器所有种类试样均可使用,使得应用面得到了扩大。

优选的,所述毛细管与第一球体进行连通,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相通。

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均通过固定板进行连接固定,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均为相通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球体位于第二球体的下方。

释放负压使试样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经过毛细管向下流淌,在液面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时,第一红外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外部控制器,之后外部的控制器开始计时。

优选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的一侧均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的输入端。

工作时,通过外部电源和电源接口能够为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提供电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释放负压使试样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经过毛细管向下流淌,在液面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时,第一红外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外部控制器,之后外部的控制器开始计时;当液面下降至第二红外传感器时,第二红外传感器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计时,该控制器和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电性连接,整个测量过程完全无人为记录误差,机器计时测量精准度极高,起始和停止均由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检测,再次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且检测效果不受不同颜色试样的影响,能够达到一种传感器所有种类试样均可使用,使得应用面得到了扩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球体;2、毛细管;3、第二球体;4、第三球体;5、固定板;6、第一管体;7、第二管体;8、第三管体;9、第一红外传感器;10、第二红外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自动粘度改进型乌氏粘度计,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球体1,所述第一球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6,且第一球体1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体7和第三管体8,所述第二管体7位于第三管体8的一侧,所述第一管体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且第二管体7与第三管体8均贯穿在固定板5的内部,所述第二管体7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球体4和第二球体3,且第三球体4位于第二球体3的上方,所述第二球体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红外传感器9,且第二球体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红外传感器10,所述第二管体7的内部设置有毛细管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测量过程完全无人为记录误差,机器计时测量精准度极高,起始和停止均由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检测,再次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且检测效果不受不同颜色试样的影响,能够达到一种传感器所有种类试样均可使用,使得应用面得到了扩大。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毛细管2与第一球体1进行连通,所述第二管体7与第三管体8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管体6、第二管体7与第三管体8均通过固定板5进行连接固定,第一管体6、第二管体7与第三管体8均为相通状态。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球体1位于第二球体3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释放负压使试样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经过毛细管2向下流淌,在液面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9时,第一红外传感器9将信号传送给外部控制器,之后外部的控制器开始计时。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的一侧均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的输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外部电源和电源接口能够为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提供电能。

工作原理:利用第一管体6向第一球体1中注入试样至第一球体1上的刻线处,再利用吸耳球或负压装置在第二管体7将试样经过毛细管2吸入第二球体3与第三球体4中,释放负压使试样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经过毛细管2向下流淌,在液面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9时,第一红外传感器9将信号传送给外部控制器,之后外部的控制器开始计时;当液面下降至第二红外传感器10时,第二红外传感器10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计时,该控制器和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电性连接,且该控制器的型号为am3354,整个测量过程完全无人为记录误差,机器计时测量精准度极高,起始和停止均由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检测。

使用方法:工作时,通过外部电源和电源接口能够为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提供电能,第一管体6、第二管体7与第三管体8均通过固定板5进行连接固定,第一管体6、第二管体7与第三管体8均为相通状态,利用第一管体6向第一球体1中注入试样至第一球体1上的刻线处,再利用吸耳球或负压装置在第二管体7将试样经过毛细管2吸入第二球体3与第三球体4中,释放负压使试样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经过毛细管2向下流淌,在液面经过第一红外传感器9时,第一红外传感器9将信号传送给外部控制器,之后外部的控制器开始计时;当液面下降至第二红外传感器10时,第二红外传感器10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停止计时,该控制器和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电性连接,且该控制器的型号为am3354,整个测量过程完全无人为记录误差,机器计时测量精准度极高,起始和停止均由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检测,再次保证了测量的精准度,且检测效果不受不同颜色试样的影响,能够达到一种传感器所有种类试样均可使用,使得应用面得到了扩大,第一红外传感器9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0均由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配合组成,控制器的型号为am3354,红外发射管的型号为ir3401,红外接收管的型号为pt320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