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2579发布日期:2020-06-20 17:1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化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工业化建筑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的增加建筑速度,缩小工程时间。

现有的工业化建筑便是首先在工厂内生产出梁和墙板,然后再将梁和墙板搬到建筑工地上,然后通过吊装拼装的方式,将梁和墙板组合安装到建筑工地上,如此便可实现对于建筑的施工,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梁和墙板是预先制作好的,因而相比于常规的建筑方式,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部件之间的拼接精度要求较高,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吊车将梁吊起来,然后放置到框架柱上,再通过工人人工的将梁的端部对应到框架柱或是墙板上安装的位置,之后再通知吊车将梁放下,接着工人再将梁进行固定,以此实现对于梁的安装,然而由于上述最后过程需要工人通知吊车司机才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放下梁,因此若是出现工人通知不及时或是通知过早的时候,梁便难以准确的放置到安装的位置上,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梁精确的放置到安装位置上的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包括接收器、发射器和检测装置,所述发射器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并与检测装置连接,所述接收器内具有提示装置,设置在吊车驾驶室内,同时与发射器通信,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梁是否移动到位,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梁到位时,发射器输出信号至接收器内,接收器内的提示装置发出提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发射条和接收条,所述发射条首尾相接套接在梁靠近端部的位置上或是首尾相接围绕成与框架柱断面相同形状并固定在梁的下侧面上,所述接收条首尾相接围绕成与梁断面相同形状并贴合固定在墙板上或是首尾相接套接在框架柱的上端,所述接收条与发射器耦接,所述发射条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个发射点,所述接收条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个接收点,当接收条上的接收点均一一对应的接收到发射点发射的信号时,接收条输出信号至发射器内,发射器输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条包括发射粘贴条和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发射粘贴条上作为发射点的红外发射头以及固定在发射粘贴条上的电池盒,所述红外发射头与电池盒之间通过贴合在发射粘贴条上的导线连接,以接收电池盒输出的电源发出红外光柱,所述接收条包括接收粘贴条和数量与红外发射头一一对应作为接收点的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接收头均匀分布在接收粘贴条上,所述发射器固定在接收粘贴条上,并与红外接收头耦接,当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光柱时,输出信号至发射器内,发射器输出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射粘贴条包括条体和分别固定在条体两端的卡件和扣件,所述卡件与扣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头均固定在条体的一侧面上,所述条体背向红外发射头的一侧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吸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件包括卡座和可旋转的设置在卡座上的卡柱,所述扣件包括扣座,所述扣座被刑拘条体的一侧开设有扣槽,所述卡柱与扣槽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卡座内靠近扣槽槽底的位置上开设有气腔,所述气腔内可滑移的设有活塞,所述活塞朝向扣槽的一侧同轴固定有推杆,所述推杆背向活塞的一端穿入到扣槽内,以与旋入到扣槽内的卡柱相抵,受卡柱的推动而移动,若干个所述吸盘均通过开设在条体内的通气管道与气腔靠近扣槽的一端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背向活塞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卡柱相抵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扣槽的槽底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接收器、发射器和检测装置的设置,便可有效的实现检测当前的梁是否移动到待安装的位置上,然后检测装置便可有效的检测梁使得移动到安装位置了,而通过发射器和接收器的配合作用,便可实现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当前的梁移动到位的时候,能够有效的发出消息给吊车司机,吊车司机便可结合工人的语音信息准确判断梁是否已经移动到位了,如此便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为工人语音不清晰或是通知不够及时导致的梁在错误的情况下放下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射条和接收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射条套接在预制梁端部的时候从端部处朝向另一端看时的示意图;

图4为发射条粘贴固定在预制梁下侧面的时候从下侧面朝上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预制梁安装装置,包括接收器1、发射器2和检测装置3,所述发射器2安装在检测装置3上,并与检测装置3连接,所述接收器1内具有提示装置,设置在吊车驾驶室内,同时与发射器2通信,所述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梁是否移动到位,当检测装置3检测到梁到位时,发射器2输出信号至接收器1内,接收器1内的提示装置发出提示,如此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安装装置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接收器1设置在吊车的驾驶舱内,然后将检测装置3带着发射器2安装到梁和待安装位置上,如此检测装置3和发射器2便会工作,实时的检测当前的梁是否已经移动到的安装位置,而在梁移动到安装位置上时,检测装置3便可有效的检测到当前的梁已经移动到安装位置上了,并且在检测到以后通过发射器2便可发送信号至接收器1内,然后通过接收器1内的提示装置的作用,便可有效的发出提示消息给吊车司机,如此吊车司机便可结合工人的语音了解到当前的梁的两端是否到达安装位置了,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工人语音的方式,增加了预制梁装配过程中的准确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提示装置可以为语音播报装置,或是声光报警器,都可实现向吊车司机发出提示信息。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发射条31和接收条32,所述发射条31首尾相接套接在梁靠近端部的位置上或是首尾相接围绕成与框架柱断面相同形状并固定在梁的下侧面上,所述接收条32首尾相接围绕成与梁断面相同形状并贴合固定在墙板上或是首尾相接套接在框架柱的上端,所述接收条32与发射器2耦接,所述发射条31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个发射点,所述接收条32上均匀的分布有若干个接收点,当接收条32上的接收点均一一对应的接收到发射点发射的信号时,接收条32输出信号至发射器2内,发射器2输出信号,在预制梁装配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装配方式,一种是将预制梁装配到墙板上,因此是将预制梁的端部与墙板进行装配安装,另一种是将预制梁装配到框架柱上,因此是预制梁的下侧面与框架柱的上端进行装配安装,因此针对两种不同的安装方式,对于发射条31和接收条32的安装是有区别的,不过最终原理便是在发射条31上的发射点和接收条32上的接收点一一对应的时候,便表示此时的预制梁已经到达安装位置了,例如,在预制梁装配到墙板上的过程中,工人先将发射条31套接到预制梁上,如此发射条31便会形成一个方形框结构,然后再在墙板上用接收条32围合出与发射条31形状大小一模一样的方形框结构,如此便是在墙板上形成了安装位置,因而在工人的调整下预制梁的端部与安装位置相对时,此时的发射条31便会与接收条32完全相对,相应的发射点和接收点也会一一对应,这时吊车驾驶室内的接收器1便会发出提示信息,且只有在发射点和接收点一一对应时才会发出提示信息,如此若是出现偏移的时候,吊车司机便可了解,而工人则会因为观察延迟或是观察位置不佳导致播报以到安装位置的语音,这样吊车司机便可与工人进行通信,进行进一步确认,如此避免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射条31包括发射粘贴条311和若干个均匀的分布在发射粘贴条311上作为发射点的红外发射头312以及固定在发射粘贴条311上的电池盒313,所述红外发射头312与电池盒313之间通过贴合在发射粘贴条311上的导线连接,以接收电池盒313输出的电源发出红外光柱,所述接收条32包括接收粘贴条321和数量与红外发射头312一一对应作为接收点的红外接收头322,所述红外接收头322均匀分布在接收粘贴条321上,所述发射器2固定在接收粘贴条321上,并与红外接收头322耦接,当红外接收头322接收到红外光柱时,输出信号至发射器2内,发射器2输出信号,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便可利用红外光的原理实现发射点与接收点之间的位置是否对应进行检测,并且可避免白天的时候因为光亮对于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而通过电池盒313的设置,可实现对于红外发射头312一个独立的电源,方便对于发射条31的使用,其中在接收条32内的发射器2内部也会设有独立的电源,且本实施例中的红外发射头312和红外接收头322均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发射粘贴条311和接收粘贴条321上,并且均可翻转,同时还具有翻转的角度卡止位,以此实现在进行上述两种不同的装配方式的时候,通过对于红外发射头312和红外接收头322的朝向进行翻转,实现保持两者之间的相对设置,如在装配到墙板上时,红外发射头312为朝向墙板,红外接收头322为背向墙板,在装配到框架柱上时,红外发射头312为背向预制梁,红外接收头322为朝向预制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射粘贴条311包括条体3111和分别固定在条体3111两端的卡件3112和扣件3113,所述卡件3112与扣件3113可拆卸连接,所述红外发射头312均固定在条体3111的一侧面上,所述条体3111背向红外发射头312的一侧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吸盘,通过吸盘的设置,可有效的实现发射粘贴条311与预制梁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卡件3112包括卡座4和可旋转的设置在卡座4上的卡柱5,所述扣件3113包括扣座6,所述扣座6被刑拘条体3111的一侧开设有扣槽7,所述卡柱5与扣槽7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卡座4内靠近扣槽7槽底的位置上开设有气腔8,所述气腔8内可滑移的设有活塞81,所述活塞81朝向扣槽7的一侧同轴固定有推杆82,所述推杆82背向活塞81的一端穿入到扣槽7内,以与旋入到扣槽7内的卡柱5相抵,受卡柱5的推动而移动,若干个所述吸盘均通过开设在条体3111内的通气管道与气腔8靠近扣槽7的一端连通,通过上述结构,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卡件3112与扣件311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活塞81和气腔8的组合作用,实现在卡件3112与扣件3113之间相互连接时能够增加吸盘的负压程度,增加发射粘贴条311与预制梁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推杆82背向活塞81的一端固定有用于与卡柱5相抵的推板83,所述推板83与扣槽7的槽底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通过推板83的设置,可使得卡柱5能够更好的推动活塞81了,并且在卡柱5拆除的过程中对于活塞81能够更好的进行复位,使得吸盘能够更好的失去吸附力。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接收条32结构与发射条31结构大致相同,且本实施例中的条体3111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安装装置,利用检测装置3检测预制梁位置是否到位,然后通过发射器2和接收器1组合实现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吊车司机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