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79370发布日期:2020-09-01 19:13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质量检测标准领域,特别是涉及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胶粘到是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在电子产品的生产组装制程中,必不可少会使用胶粘带将各个电子元器件进行粘接,密封,固定,灌封、smt贴片等等。由于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热固化、热反应或热脱粘等工艺,那么用于对各个电子元器件进行粘接,密封,固定,灌封、smt贴片等的胶粘带就需要具备较好的耐热性,保证胶粘带不受这些加热工艺的影响下。对胶粘带耐热性能的表征或测试,现行方法是将胶粘带粘贴于不锈钢板上,置于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烤一定的时间后,取出进行热剥或冷剥,观察是否脱胶,对照产品标准来判定合格与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这种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测试方法没有标准化,同时,测试方法缺乏量化指标,不利于准确判别胶粘带产品合格与否,实验结果难于重现。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行业内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对胶粘带耐热性测试过程中的工具和流程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以受热前后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实施量化手段准确判别胶粘带产品耐热性合格与否,上述测试方法重现性好,直观,利于判别。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胶粘带分别与标准测试板贴合,得对照件和试验件;对所述试验件进行恒温受热处理,所述受热温度为45℃-300℃,所述受热时间为0.5h-24h,取出后冷却;对冷却后所述试验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对所述对照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i;以所述剥离强度i和所述剥离强度ii的变化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规定所述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以胶粘带受热变化率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所述胶粘带受热变化率的计算方法为: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规定所述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以胶粘带受热增长率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所述胶粘带受热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为:(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受热温度为130℃-300℃,所述受热时间为0.5h-4h。。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的步骤包括:将取出后的所述试验件于23±1℃的温度、50±5%rh的相对湿度下至少放置30min。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测试板选自不锈钢板、玻璃板、铜板、玻纤板、铝基板或pcb板。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测试板的厚度为5μm-400μm。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将所述对照件于23±1℃的温度、50±5%rh的相对湿度下放置。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对冷却后的所述试验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时,剥离角度为180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对照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时,剥离角度为180度。与现有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发明人以其在本领域的长期经验累积和大量创造性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一种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将待测胶粘带贴合于标准测试板(吴氏板)上,然后在受热温度45℃-300℃受热时间0.5h-24h下恒温受热后取出,冷却,对冷却后的所述试验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对所述对照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i。以受热前后胶粘带与测试板的剥离强度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实施量化手段准确判别胶粘带产品合格与否,避免不同测试者产生的不同主观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对胶粘带耐热性进行测试,重现性好,直观,利于判别。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对标准测试板以及耐热性测试过程中的试验流程和评判方法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流程,标准化的试验方法,标准化的数据处理,以及标准化的评判标准,最大程度减少胶粘带测试过程中受主观因素影响,利于在行业内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现行的对胶粘带耐热性能的表征或测试的方法,是将胶粘带粘贴于不锈钢板上,置于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烤一定的时间后,取出进行热剥或冷剥,观察是否脱胶,对照产品标准来判定合格与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这种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测试方法没有标准化,同时,测试方法缺乏量化指标,不利于准确判别胶粘带产品合格与否,实验结果难于重现。针对针对上述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粘带耐热的测试方法,对胶粘带耐热性测试过程中的工具和流程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以受热前后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变化作为评价标准,实施量化手段准确判别胶粘带产品耐热性合格与否,上述测试方法重现性好,直观,利于判别。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胶粘带分别与标准测试板贴合,得对照件和试验件;对所述试验件进行恒温受热处理,所述受热温度为45℃-300℃,所述受热时间为0.5h-24h,取出后冷却;对冷却后所述试验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对所述对照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i;以所述剥离强度i和所述剥离强度ii的变化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具体地,将待测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贴合的方法可以为:将待测胶粘带扯去三至四圈,裁切宽度25mm、长度300mm的胶粘带六条,选取其中一条裁切好的胶粘带,将胶粘带的一端粘贴在标准测试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标准测试板上方,然后使用2kg压辊机以300mm/min的速度来回滚压三次,使待测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贴合,制得测试件。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制得余下五件测试件。随机地、平均将测试件分为两组,每组三件,一组进行受热试验,称为试验组,测试件称为试验件,另外一组置于恒温恒湿的标准测试环境中,称为对照组,相应的,测试件称为对照件。可以理解地,贴合前,可将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分别放置在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下放置不低于30min,进行状态调整。所述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可以为23±1℃、50±5%rh(相对湿度)的环境。此外,可以理解地,贴合前,还可对标准测试板进行清洗。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测试板选自不锈钢板、玻璃板、铜板、玻纤板、铝基板或pcb板。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测试板的厚度为5μm-400μm。可以理解地,贴合后,所述试验件于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下至少放置10min,然后再对其进行恒温受热处理,所述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可以为23±1℃、50±5%rh(相对湿度)的环境。所述恒温受热处理的方法为:将试验件于45℃-300℃下放置0.5h-24h。优选地,所述试验件于130℃-300℃下放置0.5h-4h。恒温受热处理后取出,冷却。可以理解地,所述冷却的步骤包括:将取出后的所述试验件于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下至少放置30(min,所述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可以为23±1℃、50±5%rh(相对湿度)的环境。优选地,所述冷却的步骤包括:将取出后的所述试验件于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下放置30min-60min。应当理解地,需在冷却后的30min内完成剥离强度测量。所述剥离强度测量时,测试环境为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所述恒温恒湿的标准环境可以为23±1℃、50±5%rh(相对湿度)的环境。对冷却后的试验件和对照件分别进行剥离强度的测试,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可参考国家标准gb/t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对冷却后的所述试验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时,剥离角度为180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对所述对照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时,剥离角度为180度。应当理解地,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验件进行受热实验,对照件置于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除此之外,其余操作两者均应处于相同条件的环境下。对受热后的所述试验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对所述对照件的待测胶粘带和标准测试板之间的剥离强度进行测量,得剥离强度ii。以所述剥离强度i和所述剥离强度ii的变化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可通过剥离强度ii和剥离强度i的比值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所述胶粘带受热变化率的计算方法为: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即,通过胶粘带受热变化率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判断的具体比值,可根据对产品的不同的性能要求来制定。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可通过胶粘带受热增长率作为判断依据,对照胶粘带标准或要求,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所述的胶粘带受热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为:(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即,通过胶粘带受热增长率作判断待测胶粘带的耐热性是否合格。同样的,判断的具体胶粘带受热增长率,可根据对产品的不同的性能要求来制定。以应用于pcb线路板的耐高温胶粘带为例,根据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判断其耐热性是否为合格的标准应为:胶粘带130℃恒温受热0.5h后,百分比法(受热变化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100%)的测定值小于110%,或受热增长率法[受热增长率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的测定值小于9.1%。或,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判断其耐热性是否为合格的标准应为:胶粘带200℃恒温受热0.5h后,百分比法(受热变化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100%)的测定值小于200%,或受热增长率法[受热增长率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的测定值小于50%。以应用于铝基板保护的耐高温胶粘带为例,根据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判断其耐热性是否合格的标准应为:胶粘带180℃恒温受热4h后,百分比法(受热变化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100%)的测定值小于200.0%,或受热增长率法[受热增长率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的测定值小于50.0%。上述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具有标准化的测试流程,标准化的试验方法,标准化的数据处理,以及标准化的评判标准。实施量化手段准确判别胶粘带产品合格与否,避免不同测试者产生的不同主观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采用上述方法对胶粘带耐热性进行测试,重现性好,直观,利于判别,利于在行业内推广。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具体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原料、仪器,若无特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应用于pcb线路板的耐高温胶粘带作为待测胶粘带,将其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中24h,进行状态调节。(2)取6块相同的sus304标准测试钢板(吴氏板),用丙酮分别擦拭其表面4次,并晾置10min,所述sus304标准测试钢板(吴氏板)的厚度为200μm,表面粗糙度ra为40nm。(3)将待测胶粘带扯去三至四圈,裁切宽度25mm长度300mm的胶粘带六条,选取其中一条裁切好的胶粘带,将胶粘带的一端粘贴在标准测试板(吴氏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标准测试板(吴氏板)上方,然后使用2kg压辊机以300mm/min的速度来回滚压三次,使待测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吴氏板)贴合,制得测试件。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制得余下五件测试件。随机地、平均将测试件分为两组,每组三件,一组进行受热试验,称为试验组,测试件称为试验件d、e、f,另外一组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称为对照组,相应的,测试件称为对照件a、b、c。(4)贴合后,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放置15min,然后将试验组3个试验件分别置于烘箱中,于130℃下放置0.5h后,将3个试验件取出,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冷却60min。(5)对3个对照件和冷却后的3个试验件进行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为:从不锈钢板的一端剥下25mm的胶粘带少许,把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里,胶粘带自由端夹到另一夹具里,使自由端胶粘带与不锈钢板呈现180度。在5±0.2mm/s的速率下180°连续剥离,负载夹具运转后,忽略第一个25mm胶粘带机械剥离时获得的值,以下一个50mm胶粘带获得的平均力值作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3个对照件和3个试验件的剥离强度如表1所示。表1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测试人员,对同一批次待测胶粘带,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如表2示。表2由表1和表2可知,本实施方法的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胶粘带耐热性的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试验的受热温度与实施例1不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取与实施例1相同的待测胶粘带,将其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中24h,进行状态调节。(2)取6块相同的sus304标准测试钢板(吴氏板),用丙酮分别擦拭其表面4次,并晾置10min,所述sus304标准测试钢板(吴氏板)的厚度为200μm,表面粗糙度ra为40nm。(3)将待测胶粘带扯去三至四圈,裁切宽度25mm长度300mm的胶粘带六条,选取其中一条裁切好的胶粘带,将胶粘带的一端粘贴在标准测试板(吴氏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标准测试板(吴氏板)上方,然后使用2kg压辊机以300mm/min的速度来回滚压三次,使待测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贴合,制得测试件。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制得余下五件测试件。随机地、平均将测试件分为两组,每组三件,一组进行受热试验,称为试验组,测试件称为试验件d、e、f,另外一组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称为对照组,相应的,测试件称为对照件a、b、c。(4)贴合后,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放置15min,然后将试验组3个试验件分别置于烘箱中,于200℃下放置0.5h后,将3个试验件取出,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冷却60min。(5)对3个对照件和冷却后的3个试验件进行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为:从不锈钢板的一端剥下25mm的胶粘带少许,把不锈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里,胶粘带自由端夹到另一夹具里,使自由端胶粘带与不锈钢板呈现180度。在5±0.2mm/s的速率下180°连续剥离,负载夹具运转后,忽略第一个25mm胶粘带机械剥离时获得的值,以下一个50mm胶粘带获得的平均力值作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3个对照件和3个试验件的剥离强度如表3所示。表3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测试人员,对同一批次待测胶粘带,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表4由表3和表4可知,本实施方法的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可见,胶粘带在不同温度的下受热后,受热变化率和受热增长率均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还需限定胶粘带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规定胶粘带在固定的受热温度和受热时间下的受热变化率和受热增长率的测定值大小。以应用于pcb线路板的耐高温胶粘带为例,根据客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判断其耐热性是否为合格的标准应为:胶粘带130℃恒温受热0.5h后,百分比法(受热变化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100%)的测定值小于110%,或受热增长率法[受热增长率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的测定值小于9.1%。或,规定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判断其耐热性是否为合格的标准应为:胶粘带200℃恒温受热0.5h后,百分比法(受热变化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100%)的测定值小于200%,或受热增长率法[受热增长率率,(剥离强度ii-剥离强度i)/剥离强度ii×100%]的测定值小于50%。实施例3本实施例以一个在生产过程中,被客户认定为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用于铝基板保护的耐高温胶粘带作为待测胶粘带,分别采用本发明方法和
背景技术
所提及的现行的胶粘带耐热测试的方法进行试验,具体步骤如下:方法1(1)取该胶粘带,将其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中24h,进行状态调节。(2)取6片相同的不锈钢标准测试板(吴氏板),用丙酮分别擦拭其表面4次,并晾置30min,所述不锈钢标准测试板(吴氏板)的厚度为200μm。(3)将待测胶粘带扯去三至四圈,裁切宽度25mm长度300mm的胶粘带六条,选取其中一条裁切好的胶粘带,将胶粘带的一端粘贴在标准测试板(吴氏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标准测试板(吴氏板)上方,然后使用2kg压辊机以300mm/min的速度来回滚压三次,使待测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吴氏板)贴合,制得测试件。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制得余下五件测试件。随机地、平均将测试件分为两组,每组三件,一组进行受热试验,称为试验组,测试件称为试验件iv、v、vi,另外一组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称为对照组,相应的,测试件称为对照件i、ii、iii。(4)贴合后,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放置15min,然后将试验组3个试验件分别置于烘箱中,于180℃下放置4.0h后,将3个试验件取出,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冷却60min。(5)对3个对照件和冷却后的3个试验件进行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为:从不锈钢板的一端剥下25mm的胶粘带少许,把不锈钢板的一端夹在拉力试验机的夹具里,胶粘带自由端夹到另一夹具里,使自由端胶粘带与不锈钢板呈现180度。在5±0.2mm/s的速率下180°连续剥离,负载夹具运转后,忽略第一个25mm胶粘带机械剥离时获得的值,以下一个50mm胶粘带获得的平均力值作为剥离力,转换为剥离强度。3个对照件和3个试验件的剥离强度如表5所示。表5根据应用于铝基板保护的耐高温胶粘带耐受180摄氏度4小时的判断标准,胶粘带受热变化率不小于200.0%,或胶粘带受热增长率小于50.0%,判为产品合格,而上述胶粘带的测试结果中,胶粘带受热变化率为225.1%,胶粘带受热增长率为55.6%,根据该判断标准,该胶粘带产品为不合格产品。方法2(
背景技术
中所介绍的现行的方法)(1)取与方法一相同的胶粘带,将其置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的环境中24h,进行状态调节。(2)取2片相同的不锈钢标准测试板,用丙酮分别擦拭其表面4次,并晾置30min,所述不锈钢标准测试板的厚度为200μm。(3)将待测胶粘带扯去三至四圈,裁切宽度25mm长度300mm的胶粘带二条,选取其中一条裁切好的胶粘带,将胶粘带的一端粘贴在标准测试板的一端,使胶粘带自然地置于标准测试板上方,然后使用2kg压辊机以300mm/min的速度来回滚压三次,使待测胶粘带与标准测试板贴合,制得测试件。重复以上操作步骤,制得另外一件测试件。(4)贴合后,将2个测试件分别置于烘箱中,于180℃下放置4.0h后,取出,对其中一个测试件立即将胶粘带从不锈钢板中剝离,观察是否存在脱胶现象(热剥)。另外一个于23±1℃、50±5%rh(相对湿度)的恒温恒湿测试环境中冷却后,将胶粘带从不锈钢板中剝离,观察是否存在脱胶现象(冷剥),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表6试验项目热剝是否脱胶冷剝是否脱胶试验结果否否由表6的测试结果可知,根据现行的胶粘带测试方法及判别标准,该胶粘带应为合格。可见,现行的胶粘带测试方法的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弊端。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结果更准确。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