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运输工装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6432发布日期:2020-10-02 10: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球形的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面设有法兰,所述壳体的球形面呈经度线分布有多个第一弧形板,所述壳体的球形面呈纬度线分布有多个第二弧形板,多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多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将所述球形面分隔呈多个区域,多个所述区域内均开设有随形通孔,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侧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棱,所述球形面上开设有向所述壳体外侧延伸的连接套,所述壳体的球心位于所述连接套的轴线上。

2.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运输工装,用于运输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架和纵向支撑架,所述纵向支撑架固设于所述承托架的一侧,所述纵向支撑架与所述承托架之间设置有倾斜支撑架,所述纵向支撑架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卡槽,所述倾斜支撑架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卡装所述加强棱,所述承托架上端面设有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间隔设置且呈圆周排布,用于将所述连接套卡装在其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内均设有第一弹性垫层,所述第一弹性垫层用于接触所述加强棱的一侧设有弧形凹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运输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的内侧面设有第二弹性垫层,所述第二弹性垫层用于接触所述连接套的一侧的下部设有垫块。

5.一种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造型:以壳体的端面为分型面,沿端面外圈布设整圈的横浇道,在横浇道相对侧分别设置直浇道,横浇道内侧间隔布设多个内浇道,在壳体的顶部布设多个顶冒口,并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交汇处以及连接套的上端开设排气通道,在法兰周圈的下部、连接套周圈的下部以及多个第一弧形板的交汇处的下部埋设冷铁;

s2:熔炼:使用电炉熔炼a536q材质的球铁,出炉温度为1500~1540℃,采用随流孕育的方式进行球化孕育处理;

s3:浇注:采用双漏包浇注的方式,自两个直浇口内同时浇注,浇注时间不大于15min,同时浇注至少两组同炉试块;

s4:清理:采用震箱落砂,之后对毛坯依次完成去除浇注系统和初次抛丸处理,并进行无损检测和尺寸测量;

s5:热处理:将毛坯和试块同时置于热处理炉内,升温至550-580℃,保温3-5h,炉内冷却至200℃后,空冷至室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法兰周圈的下部的冷铁和连接套周圈的下部的冷铁均间隔5~10cm,多个第一弧形板的交汇处的冷铁呈矩阵排布,且间隔5~10cm,冷铁之间预埋铬铁矿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之后,用预热的搅杠深入液面大于400mm,并沿同一方向搅拌至少10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之后,进行二次抛丸处理,且二次抛丸处理的钢丸直径小于初次抛丸处理的直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属于铸造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呈半球形的壳体,壳体的端面设有法兰,壳体的球形面呈经度线分布有多个第一弧形板,壳体的球形面呈纬度线分布有多个第二弧形板,多个第一弧形板和多个第二弧形板将球形面分隔呈多个区域,多个区域内均开设有随形通孔,第一弧形板的外侧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棱,球形面上开设有向壳体外侧延伸的连接套,壳体的球心位于连接套的轴线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的运输工装以及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的生产工艺。本发明提供的核磁共振设备球形架,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佘凯;陈志涛;张志钢;高永辉;孟宪栋;宋丽华;张全钢;李中良;赵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定州东方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6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