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5743发布日期:2021-03-30 19:5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fpc行业领域,特别涉及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fpc类产品测试大部分为人工测试或单pcs测试、人工成本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测试效率低、品质差、通用性不高、坏板打点容易出错等弊端,大力发展自动化设备成为当前各生产行业的共识,也是各生产行业的发展趋势;迫使市场上急需要一款通用性高、体积小、效率高、功能强大的fpc连板测试设备,为此,我们提出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包括大板,所述大板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固定大板,所述大板的顶部与上模固定大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设置有笔头夹气缸固定板,所述笔头夹气缸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笔头夹气缸,所述笔头夹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笔头固定夹,所述大板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具,所述大板的顶部且位于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物料夹具,所述物料夹具的顶部设置有分立式夹具,所述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上模固定大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打点机构x轴,所述上模固定大板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固定大板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所述上模具的底部设置有打点机构,所述大板的顶部一侧设置有y轴,所述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气缸导杆,所述气缸导杆的顶部设置有导杆连接杆,所述下模具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同步轮导杆,所述下模具的顶部且位于同步轮导杆的一侧设置有t型直线轴承,所述t型直线轴承的底部设置有同步轮固定座,所述同步轮固定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滑块立板,所述滑块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滑块立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载板底板,所述滑块立板的顶部且位于载板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线轨,所述下模具的顶部且位于滑块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线轨,所述下模具的顶部且位于第二线轨的一侧设置有手轮,所述手轮的底部设置有夹具压块,所述下模具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滑块立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线轨的一侧设置有夹块,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立柱,所述下模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模固定板,所述针模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针模,所述针模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物料治具上盖板,所述物料治具上盖板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套,所述物料治具上盖板的表面且位于第一油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油套,所述针模固定板的顶部且位于针模的一侧设置有导杆,所述物料治具上盖板的底部设置有物料治具底板。

其打点机构对不良品打点,快速完成物料测试并且将不良物料打点。

通过设计物料夹具,使得测试不同的产品只需要更换物料治具而不需要更换测试台。

其针模固定板,可以多位置精确对位治具,便于人们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立板与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立板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立板位于设备中部两侧对称安装,所述笔头夹气缸固定板与设备左侧立板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笔头夹气缸的顶部与笔头夹气缸固定板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笔头固定夹的数量为两组。

优选的,所述分立式夹具位于立板的一侧,所述物料夹具放置于分立式夹具上,所述上模具与打点机构x轴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固定大板的底部与立板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具与上模固定大板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气缸导杆与上模具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手轮位于大板的顶部,所述夹具压块位于手轮与大板之间,所述同步轮固定座与大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同步轮导杆与同步轮固定座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线轨的轨道部分与大板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立板与第二线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t型直线轴承与滑块立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载板底板的底部与t型直线轴承的顶部之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轨与载板底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通过设置的打点机构,能够据此方法完成整板物料的测试,然后经打点机构对不良品打点,打点完成后经y轴将物料夹具送出,快速完成物料测试并且将不良物料打点,有利于人们使用,通过设置的物料夹具,能够每次测试可以测试整排物料,能够大幅提高测试速度。测试不同的产品只需要更换物料治具而不需要更换测试台,能够为工厂节约成本,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针模固定板的设置,能够使得物料夹具安装于分立式夹具上经y轴带动逐次在下模具上对位后测试物料,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中部分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中物料治具上盖板35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板;2、上模固定大板;3、立板;4、笔头夹气缸固定板;5、笔头夹气缸;6、笔头固定夹;7、下模具;8、物料夹具;9、分立式夹具;10、第一电机;11、打点机构x轴;12、上模具;13、气缸;14、打点机构;15、y轴;16、第二电机;17、气缸导杆;18、导杆连接杆;19、同步轮导杆;20、t型直线轴承;21、同步轮固定座;22、滑块立板;23、第一气缸;24、载板底板;25、第一线轨;26、第二线轨;27、手轮;28、夹具压块;29、第二气缸;30、夹块;31、底板;32、下模立柱;33、针模固定板;34、针模;35、物料治具上盖板;36、第一油套;37、第二油套;38、导杆;39、物料治具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包括大板1,大板1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固定大板2,大板1的顶部与上模固定大板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立板3,立板3的一侧设置有笔头夹气缸固定板4,笔头夹气缸固定板4的底部设置有笔头夹气缸5,笔头夹气缸5的一侧设置有笔头固定夹6,大板1的顶部设置有下模具7,大板1的顶部且位于下模具7的顶部设置有物料夹具8,物料夹具8的顶部设置有分立式夹具9,立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上模固定大板2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打点机构x轴11,上模固定大板2的底部设置有上模具12,上模固定大板2的顶部设置有气缸13,上模具12的底部设置有打点机构14,大板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y轴15,下模具7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6,下模具7的顶部设置有气缸导杆17,气缸导杆17的顶部设置有导杆连接杆18,下模具7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同步轮导杆19,下模具7的顶部且位于同步轮导杆19的一侧设置有t型直线轴承20,t型直线轴承20的底部设置有同步轮固定座21,同步轮固定座2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滑块立板22,滑块立板2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缸23,滑块立板22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气缸23的一侧设置有载板底板24,滑块立板22的顶部且位于载板底板2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线轨25,下模具7的顶部且位于滑块立板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线轨26,下模具7的顶部且位于第二线轨26的一侧设置有手轮27,手轮27的底部设置有夹具压块28,下模具7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缸29,滑块立板22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线轨25的一侧设置有夹块30,下模具7的顶部设置有底板31,底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立柱32,下模立柱3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针模固定板33,针模固定板33的表面设置有针模34,针模固定板33的顶部设置有物料治具上盖板35,物料治具上盖板35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油套36,物料治具上盖板35的表面且位于第一油套3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油套37,针模固定板33的顶部且位于针模34的一侧设置有导杆38,物料治具上盖板35的底部设置有物料治具底板39。

立板3与大板1之间为固定连接,立板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立板3位于设备中部两侧对称安装,笔头夹气缸固定板4与设备左侧立板3的一侧之间为固定连接,笔头夹气缸5的顶部与笔头夹气缸固定板4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笔头固定夹6的数量为两组;分立式夹具9位于立板3的一侧,物料夹具8放置于分立式夹具9上,上模具12与打点机构x轴11之间为固定连接,上模固定大板2的底部与立板3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上模具12与上模固定大板2的底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气缸导杆17与上模具12之间为固定连接,手轮27位于大板1的顶部,夹具压块28位于手轮27与大板1之间,同步轮固定座21与大板1之间为固定连接,同步轮导杆19与同步轮固定座21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二线轨26的轨道部分与大板1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滑块立板22与第二线轨26之间为固定连接,t型直线轴承20与滑块立板22之间为固定连接;载板底板24的底部与t型直线轴承20的顶部之为固定连接,第一线轨25与载板底板24之间为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新型半自动fpc测试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设置的打点机构14,能够据此方法完成整板物料的测试,然后经打点机构14对不良品打点,打点完成后经y轴15将物料夹具8送出,快速完成物料测试并且将不良物料打点,通过设置的物料夹具8,能够每次测试可以测试整排物料,能够大幅提高测试速度。测试不同的产品只需要更换物料治具8而不需要更换测试台,能够为工厂节约成本,针模固定板33的设置,能够使得物料夹具8安装于分立式夹具9上经y轴15带动逐次在下模具7上对位后测试物料,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