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8119发布日期:2021-01-26 13:3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


背景技术:

[0002]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作为常用的气体检测仪,其依据其采样方法的不同分为扩散式气体检测仪和泵吸式气体检测仪。
[0003]
泵吸式气体检测仪是使用一个小型气体采样泵在电源的带动下降待测区域内的气体进行抽取采样,然后把得到的气体送入气体检测仪内部进行检测剖析,一般适用于一些人不宜进去、不易进去或者作业人员进入之前,就必须进行检测的地方,如坑道,管道,下水道,农业密闭粮仓,铁路罐车,罐体等,泵吸式检测仪可以在气泵上装备通气长管,远距离进行吸气采样。
[0004]
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是通过自然的空气流动,部分空气会流入气体检测仪内部,这样气体检测仪就能够对流入气体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成果,扩散式气体检测仪主要运用于开放场合。
[0005]
在进行气体检测的过程中,比如工厂、煤矿等地方,都会采用两种气体检测仪结合使用的方式,对各个位置的气体进行检测,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员就需要同时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和泵吸式气体检测仪两种,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场所进行交换使用,使用不方便,同时携带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以使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应用环境更广。
[0007]
一种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包括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所述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的顶端端面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还包括抽气泵和电磁阀,所述抽气泵安装于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上,抽气泵的进气嘴处连接有抽气泵进气管,抽气泵的出气嘴处连接有抽气泵出气管,所述抽气泵进气管和抽气泵出气管均进入进气管内,抽气泵进气管位于抽气泵出气管上方,所述电磁阀设置于进气管内,电磁阀位于抽气泵进气管和抽气泵出气管之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设计了本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抽气泵,并且在进气管内设置电磁阀,需要作为扩散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时,抽气泵关闭,此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气体直接从进气管进入进气口内,当需要作为泵吸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时,电磁阀关闭,抽气泵打开,此时气体从进气管进入抽气泵进气管内,然后从抽气泵出气管排出进入进气口内,如此实现扩散式气体检测仪和泵吸式气体检测仪双用,使装置的应用环境更广。
[0008]
优选地,还包括螺栓、转轴、左侧开放的箱体和两块夹板,所述箱体固定于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的顶端,抽气泵位于箱体内,抽气泵进气管和抽气泵出气管均活动贯穿箱
体的右壁和进气管侧壁,箱体的顶壁上开有螺纹孔,所述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位于箱体内的一端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圆周壁上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顶端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活动贯穿箱体的顶壁;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箱体的前内壁和后内壁上,转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转轴圆周壁上具有螺纹,位于齿轮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箱体的内底壁上开有滑槽,两块所述的夹板分别位于抽气泵的前后两侧,两块夹板上均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匹配,滑块能够在滑槽内进行前后滑动,位于抽气泵前侧的夹板上开有第一螺纹孔,位于抽气泵后侧的夹板上开有第二螺纹孔,转轴位于齿轮前侧的部分穿过第一螺纹孔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转轴位于齿轮后侧的部分穿过第二螺纹孔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位于抽气泵前侧的夹板到抽气泵前侧的距离与位于抽气泵后侧的夹板到抽气泵后侧的距离相同。具体使用时,旋转螺栓,
[0009]
优选地,所述滑槽设置为两条,两条所述滑槽分别位于抽气泵的左右两侧,所述夹板上连接有两块滑块,两块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条滑槽滑动连接。
[0010]
优选地,所述滑槽与箱体的右侧壁平行。
[0011]
优选地,所述转轴水平设置。
[0012]
优选地,所述滑槽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短边位于其长边的上方。
[0013]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竖直设置。
[0014]
优选地,所述箱体上铰接有能够将箱体左侧封闭的箱盖。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抽气泵,并且在进气管内设置电磁阀,需要作为扩散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时,抽气泵关闭,此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气体直接从进气管进入进气口内,当需要作为泵吸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时,电磁阀关闭,抽气泵打开,此时气体从进气管进入抽气泵进气管内,然后从抽气泵出气管排出进入进气口内,如此实现扩散式气体检测仪和泵吸式气体检测仪双用,使装置的应用环境更广。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0019]
附图中,1-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2-进气管,3-抽气泵,4-抽气泵进气管,5-抽气泵出气管,6-箱体,7-螺栓,8-轴承,9-齿条,10-滑动柱,11-转轴, 12-齿轮,13-滑槽,14-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1]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
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2]
实施例
[002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1,所述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1的顶端端面上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进气管2,还包括抽气泵3和电磁阀,所述抽气泵3安装于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1上,抽气泵3的进气嘴处连接有抽气泵进气管4,抽气泵3的出气嘴处连接有抽气泵出气管5,所述抽气泵进气管4和抽气泵出气管5均进入进气管2内,抽气泵进气管4位于抽气泵出气管5上方,所述电磁阀设置于进气管2内,电磁阀位于抽气泵进气管4和抽气泵出气管5之间。本实施例中抽气泵3为微型抽气泵,使用时,抽气泵3可以利用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1上的电池供电,也可以单独与一块电池连接供电,电池与抽气泵3连接的技术均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多余的阐述。
[0024]
需要作为扩散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时,抽气泵关闭,此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气体从进气管2进入进气口内,当需要作为泵吸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时,电磁阀关闭,抽气泵3打开,此时气体从进气管2进入抽气泵进气管4内,然后从抽气泵出气管5排出进入进气口内,如此,通过设置抽气泵3和电磁阀,使装置能够实现扩散式气体检测仪和泵吸式气体检测仪双用,使装置的应用环境更广。
[0025]
为了便于抽气泵3的安装、检修以及更换,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栓7、转轴11、左侧开放的箱体6和两块夹板14,所述箱体6固定于扩散式气体检测仪本体1的顶端,抽气泵3位于箱体6内,抽气泵进气管4和抽气泵出气管5 均活动贯穿箱体6的右壁和进气管2侧壁,箱体6的顶壁上开有螺纹孔,所述螺栓7与螺纹孔螺纹连接,螺栓7位于箱体6内的一端连接有轴承8,所述轴承8的外圆周壁上连接有齿条9,所述齿条9的顶端连接有滑动柱10,所述滑动柱10活动贯穿箱体6的顶壁;所述转轴1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箱体6 的前内壁和后内壁上,转轴11上连接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与齿条9啮合,转轴11圆周壁上具有螺纹,位于齿轮12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箱体6的内底壁上开有滑槽13,两块所述的夹板14分别位于抽气泵3的前后两侧,两块夹板14上均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13匹配,滑块能够在滑槽13内进行前后滑动,位于抽气泵3前侧的夹板14上开有第一螺纹孔,位于抽气泵3后侧的夹板14上开有第二螺纹孔,转轴11位于齿轮12前侧的部分穿过第一螺纹孔且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转轴11位于齿轮12后侧的部分穿过第二螺纹孔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位于抽气泵3前侧的夹板14到抽气泵3前侧的距离与位于抽气泵3后侧的夹板14到抽气泵3后侧的距离相同。本实施例中前后左右以图1为基准,箱体6剖面的一侧为前侧。
[0026]
使用时,转动螺栓7,螺栓7上下运动带动轴承8上下运动,轴承8上下运动带动齿条9上下运动,滑动柱10限制齿条9始终与齿轮12啮合,防止轴承8旋转使齿条9与齿轮12脱离啮合,齿条9上下运动带动齿轮12旋转,齿轮12旋转带动转轴11旋转,由于转轴11上位于齿轮12的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转轴11、夹板14、滑槽13和滑块形成双向丝杠;转轴11旋转时,与转轴11螺纹连接的两块夹板14运动方向相反,转轴11旋转带动两块夹板14 相对运动或者相反运动,两块夹板14相对运动时对抽气泵3的前后两侧进行夹持,实现抽气泵3的固定,两块夹板14相反运动时,解开对抽气泵3的夹持,此时抽气泵3可以拿出箱体6内,如此可以便于对抽气泵3进行安装、拆卸和维修。
[0027]
为了使夹板14的运动稳定,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3设置为两条,两条所述滑槽13分别位于抽气泵3的左右两侧,所述夹板14上连接有两块滑块,两块所述滑块分别与两条滑
槽13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3与箱体6 的右侧壁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1水平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3 的纵向截面为梯形,所述梯形的短边位于其长边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2竖直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6上铰接有能够将箱体6左侧封闭的箱盖。
[002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