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1162发布日期:2021-03-02 18:3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碳纤维板是将同一方向排列的碳素纤维使用树脂浸润硬化形成碳纤维板材,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梁抗弯、抗剪加固,混凝土楼板、桥板加固补强、混凝土、砖砌体墙,剪刀墙补强,桥墩、桩等柱加固补强,烟囱、隧道、水池、混凝土管等加固补强。此外还普遍用于多旋翼无人机机身的制作,例如穿越机,航拍无人机等。在碳纤维板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直线度检测,现有的直线度检测缺少对板材进行固定的功能,在检测过程中易使板材发生晃动,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使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碳纤维板进行有效固定,提高使用稳定性的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包括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四组气动伸缩杆、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四组螺纹管、四组第一螺杆和四组伸缩杆,第一连接架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四组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架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第二连接架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底块,四组气动伸缩杆的顶端均与第一连接架的底端连接,四组气动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第一连接架内设置有四组第一轴承,四组螺纹管的顶端分别插入并固定至四组第一轴承的内圈内部,四组第一螺杆的顶端分别螺装插入至四组螺纹管的底端内部,四组第一螺杆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四组第一连接板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弹簧,四组第一弹簧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四组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一连接板的底端连接,四组伸缩杆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一固定板的顶端连接,并且四组伸缩杆分别位于四组第一弹簧的内部。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第二连接架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螺杆和支撑板,第二连接板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架的顶端连接,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螺杆的右端插入并螺装至第二连接板的螺纹孔内,支撑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轴承,第二螺杆的右端插入并固定至第二轴承的内圈内部,第二螺杆的左端设置有转杆。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还包括四组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架、四组连接座和四组第三连接杆,四组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架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第二连接杆的底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架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连接座的顶端均与第二连接架的底端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杆的顶端分别与四组连接座可转动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杆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三连接
板,四组第三连接板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弹簧,四组第二弹簧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第三连接架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滚轮。
[000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还包括四组固定螺母,四组固定螺母分别螺装套设在四组第一螺杆上。
[0009]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第三连接架的顶端前侧和顶端右侧均设置有多组护板。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四组螺纹管上均设置有把手。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四组第二固定板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拉环。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将碳纤维板置于多组底块上,然后转动四组螺纹管,使四组第一固定板均与碳纤维板充分贴紧,之后四组气动伸缩杆带动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下降,对碳纤维板进行直线度检测即可,能够对碳纤维板进行有效固定,提高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第二螺杆与第二轴承等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是图1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中标记:1、第一连接架;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架;4、底块;5、气动伸缩杆;6、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7、螺纹管;8、第一螺杆;9、第一连接板;10、第一弹簧;11、第一固定板;12、伸缩杆;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螺杆;15、支撑板;16、第二轴承;17、转杆;18、第二连接杆;19、第三连接架;20、连接座;21、第三连接杆;22、第三连接板;23、第二弹簧;24、第二固定板;25、滚轮;26、固定螺母;27、护板;28、把手;29、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9]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包括第一连接架1、第二连接架3、四组气动伸缩杆5、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6、四组螺纹管7、四组第一螺杆8和四组伸缩杆12,第一连接架1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四组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架3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底块4,四组气动伸缩杆5的顶端均与第一连接架1的底端连接,四组气动伸缩杆5的底端分别与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6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第一连接架1内设置有四组第一轴承,四组螺纹管7的顶端分别插入并固定至四组第一轴承的内圈内部,四组第一螺杆8的顶端分别螺装插入至四组螺纹管7的底端内部,四组第一螺杆8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9,四组第一连接板9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0,四组第一弹簧10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1,四组伸缩杆
12的顶端分别与四组第一连接板9的底端连接,四组伸缩杆12的底端分别与四组第一固定板11的顶端连接,并且四组伸缩杆12分别位于四组第一弹簧10的内部;首先将碳纤维板置于多组底块上,然后转动四组螺纹管,使四组第一固定板均与碳纤维板充分贴紧,之后四组气动伸缩杆带动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下降,对碳纤维板进行直线度检测即可,能够对碳纤维板进行有效固定,提高使用稳定性。
[002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对称设置有两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连接板13、第二螺杆14和支撑板15,第二连接板13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架3的顶端连接,第二连接板13上设置有螺纹孔第二螺杆14的右端插入并螺装至第二连接板13的螺纹孔内,支撑板1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轴承16,第二螺杆14的右端插入并固定至第二轴承16的内圈内部,第二螺杆14的左端设置有转杆17;通过转动两组转杆,调节两组支撑板到适合位置,能够为多组底块上的碳纤维板进行有效支撑,提高使用稳定性。
[002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还包括四组第二连接杆18、第三连接架19、四组连接座20和四组第三连接杆21,四组第二连接杆18的顶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架3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第二连接杆18的底端分别与第三连接架19顶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连接座20的顶端均与第二连接架3的底端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杆21的顶端分别与四组连接座20可转动连接,四组第三连接杆21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板22,四组第三连接板22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弹簧23,四组第二弹簧23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板24;将完成检测的碳纤维板置于第三连接架上,然后转动四组第三连接杆,使四组第二固定板均与碳纤维板贴紧,对碳纤维板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对碳纤维板进行有效收纳,提高实用性。
[002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第三连接架19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滚轮25;通过设置四组滚轮,能够快速移动整体到适合位置,提高实用性。
[002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还包括四组固定螺母26,四组固定螺母26分别螺装套设在四组第一螺杆8上;通过转动四组固定螺母,使四组固定螺母的顶端分别与四组螺纹管的底端贴紧,充分固定四组第一螺杆的伸出长度位置,提高使用稳定性。
[002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第三连接架19的顶端前侧和顶端右侧均设置有多组护板27;通过设置多组护板,能够为第三连接架上的碳纤维板提供有效防护,提高使用稳定性。
[002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四组螺纹管7上均设置有把手28;通过设置四组把手,便于转动四组螺纹管,提高使用便利性。
[002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四组第二固定板24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拉环29;通过设置八组拉环,便于拉动第二固定板,提高使用便利性。
[002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其在工作时,首先将碳纤维板置于多组底块上,之后转动两组转杆,调节两组支撑板到适合位置,对碳纤维板进行有效支撑,然后转动四组螺纹管,使四组第一固定板均与碳纤维板充分贴紧,之后四组气动伸缩杆带动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装置本体下降,对碳纤维板进行直线度检测即可。
[002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板直线度检测工装,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
板直线度检测工装的气动伸缩杆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002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