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7165发布日期:2021-01-15 11:3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监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完成之后,墙壁的垂直度是建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倾斜的墙体会使墙体在受力之后容易倾倒,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工程施工完毕之后都会进行墙壁的垂直度检测,判断工程是否合格。

放线锤是一种测量垂直度的工具,其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经常在工程监理中作为垂直度的检测工具使用。

现有的用于工程监理的垂直度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对牵引线的放出和收卷方式不佳,且放出和收卷时都需要人工用手来收放,使得牵引线伸出后的稳定性不佳。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两侧固定设有侧面配重,所述顶盖的背面中部固定设有主配重,所述顶盖的背面位于主配重的底部固定设有充电孔,所述顶盖的顶端固定设有控制按钮,所述顶盖的正面固定设有槽口,所述底座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贯穿连接第一定滑轮,所述底座的正面靠近槽口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贯穿连接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支杆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传达轴固定连接主动轮,所述电机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三支杆,所述第三支杆的顶部通过第三轴承贯穿连接第三定滑轮,所述第三定滑轮的内侧中心轴固定缠绕设置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末端穿过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且所述述牵引线末端固定连接铅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轴承靠近主动轮一侧固定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主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与充电孔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孔表面固定设有橡胶孔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底端固定设有中空机台,所述中空机台的底端固定连接底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按钮与电源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共设置有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滑轮直径大小与第二定滑轮直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三定滑轮直径大小设置成第一定滑轮的两倍,所述顶盖顶端向槽口处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滑轮凹槽处镀有金属涂层,所述第一定滑轮顶端固定连接牵引线孔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口内部固定设有海绵块,所述铅锤末端顶尖处卡合连接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当主动轮转动时会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为第三定滑轮通过转动的动力,通过了该检测装置内部的动力来源,使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收放牵引线的自动化;通过设置电源,使该检测装置的动力源可以方便携带,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移动性能,充电孔表面的橡胶孔塞可以在未进行充电操作时可以保护充电孔,使其内部不会进入其他物体,增加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用电源为电机功能,使电机可以平稳的运转,提高了牵引线伸出后的稳定性,电机底端的中空机台可以使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控制按钮,可以使该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更加的便捷,通过设置两个控制按钮,可以直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简化了该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使其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通过设置三个定滑轮,使牵引线在放出和收卷时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防止因为有部分牵引线处于蓬松的状态,使牵引线的收放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稳定性能;通过设置金属涂层,可以减少牵引绳在收放过程中与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金属涂层会增加定滑轮表面的光滑度,使牵引绳的收放过程更加的平滑,通过在第一定滑轮顶端固定连接牵引线孔架,使牵引线始终位于定滑轮的滑槽内,防止牵引线脱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盖;3、侧面配重;4、主配重;5、充电孔;6、控制按钮;7、槽口;8、第一支杆;9、第一轴承;10、第一定滑轮;11、第二支杆;12、第二轴承;13、第二定滑轮;14、电源;15、电机;16、主动轮;17、第三支杆;18、第三轴承;19、第三定滑轮;20、牵引线;21、铅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监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固定设有顶盖2,顶盖2的两侧固定设有侧面配重3,顶盖2的背面中部固定设有主配重4,顶盖2的背面位于主配重5的底部固定设有充电孔5,顶盖2的顶端固定设有控制按钮6,顶盖2的正面固定设有槽口7,底座1的正面中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杆8,第一支杆8的顶部通过第一轴承9贯穿连接第一定滑轮10,底座1的正面靠近槽口7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支杆11,第二支杆11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12贯穿连接第二定滑轮13,第二支杆11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电源14,电源14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电机15,电机15的传达轴固定连接主动轮16,电机15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三支杆17,第三支杆17的顶部通过第三轴承18贯穿连接第三定滑轮19,第三定滑轮19的内侧中心轴固定缠绕设置有牵引线20,牵引线20末端穿过第二定滑轮13和第一定滑轮9,且述牵引线20末端固定连接铅锤21。

其中,第三轴承18靠近主动轮16一侧固定连接从动轮,从动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主动轮16,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当主动轮转动时会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为第三定滑轮通过转动的动力,通过了该检测装置内部的动力来源,使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收放牵引线的自动化。

其中,电源14与充电孔5电性连接,充电孔5表面固定设有橡胶孔塞,通过设置电源,使该检测装置的动力源可以方便携带,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移动性能,充电孔表面的橡胶孔塞可以在未进行充电操作时可以保护充电孔,使其内部不会进入其他物体,增加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电机15与电源14电性连接,电机15的底端固定设有中空机台,中空机台的底端固定连接底座1,通过使用电源为电机功能,使电机可以平稳的运转,提高了牵引线伸出后的稳定性,电机底端的中空机台可以使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

其中,控制按钮6与电源14和电机15电性连接,控制按钮6共设置有两个,通过设置控制按钮,可以使该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更加的便捷,通过设置两个控制按钮,可以直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简化了该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使其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其中,第一定滑轮10直径大小与第二定滑轮13直径大小相同,第三定滑轮19直径大小设置成第一定滑轮10的两倍,顶盖2顶端向槽口7处倾斜设置,通过设置三个定滑轮,使牵引线在放出和收卷时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防止因为有部分牵引线处于蓬松的状态,使牵引线的收放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稳定性能。

其中,第一定滑轮10凹槽处镀有金属涂层,第一定滑轮10顶端固定连接牵引线孔架,通过设置金属涂层,可以减少牵引绳在收放过程中与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摩擦,从而增加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金属涂层会增加定滑轮表面的光滑度,使牵引绳的收放过程更加的平滑,通过在第一定滑轮顶端固定连接牵引线孔架,使牵引线始终位于定滑轮的滑槽内,防止牵引线脱轨。

其中,槽口7内部固定设有海绵块,铅锤21末端顶尖处卡合连接橡胶套,通过设置海绵块,使牵引线在收卷时可以被海绵块清理一下,使收卷至该检测装置内部的牵引线都是干净的,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铅锤末端顶尖处卡合连接的橡胶套对铅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工作时,将该检测装置放置在待测墙面的顶端,按下放出按钮,电机转动,使主动轮带着从动轮转动,使第三定滑轮转动,第三定滑轮表面的牵引线放出,使铅锤下降在检测位置,工作人员开始检测,等待工作人员完成检测后,按下收卷按钮,电机反转,使第三定滑轮反转,牵引线收卷至检测装置内部,使铅锤收回至该检测装置端口处,完成检测;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当主动轮转动时会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为第三定滑轮通过转动的动力,通过了该检测装置内部的动力来源,使该检测装置可以实现收放牵引线的自动化;通过设置电源,使该检测装置的动力源可以方便携带,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移动性能,充电孔表面的橡胶孔塞可以在未进行充电操作时可以保护充电孔,使其内部不会进入其他物体,增加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用电源为电机功能,使电机可以平稳的运转,提高了牵引线伸出后的稳定性,电机底端的中空机台可以使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通过设置控制按钮,可以使该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更加的便捷,通过设置两个控制按钮,可以直接控制电机的转动方向,简化了该检测装置的控制方式,使其使用起来更加便捷;通过设置三个定滑轮,使牵引线在放出和收卷时始终处于绷紧状态,防止因为有部分牵引线处于蓬松的状态,使牵引线的收放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增加了该检测装置的稳定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