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5740发布日期:2021-02-23 14:5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带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的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铜带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件,其用途极广。特别是在通讯电缆方面,为保证电缆的有效运行,一般会在电缆内部设置屏蔽层,通常使用铜带作为屏蔽层材料,而且为了通讯效果,还需要在铜带在设置孔,即需要在铜带上冲孔,然后将其作为屏蔽层设置在电缆中,而铜带上冲孔的间距是需要控制的,一旦孔与孔之间的间距超过要求,就会导致屏蔽效果变差。
[0003]
而现有的技术中,对于铜带上的冲孔位置的检测是通过工人使用眼睛和测量工具实现的,效率低,而且重复性劳动,会增加工人的劳累程度,造成检测工人的流失率较大。
[0004]
因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旨在发明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
[0006]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上设置ccd相机,且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能将铜带进行输送,所述ccd相机能对输送过程中的铜带进行视觉检测,所述输送组件包括传输辊,所述传输辊平行设置两个,且所述ccd相机位于两个传输辊上方,两个所述传输辊之间还设置有压紧辊,所述压紧辊设置两个,且等高平行设置,铜带在两个所述压紧辊上水平展开,且供所述ccd相机检测,且在所述压紧辊上还分别设置冲孔组件,所述冲孔组件能对压紧辊上的铜带进行冲孔。
[0007]
优选地,所述压紧辊包括辊轴,所述辊轴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辊轴上套设至少两个轴承,在两个所述轴承的外侧设置压紧转筒,且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压紧转筒能绕辊轴发生旋转。即轴承的设置,保证了压紧转筒旋转的稳定,使的检测和冲孔能顺利进行。
[0008]
优选地,所述冲孔组件包括冲孔支架,所述冲孔支架设置在压紧辊的辊轴上,且所述冲孔支架上设置冲孔气缸,所述冲孔气缸的伸缩杆穿过冲孔支架连接冲孔模具,且所述冲孔模具位于压紧辊上方,且在所述冲孔气缸的作用下,所述冲孔模具能朝压紧辊方向移动,并对在所述压紧辊上的铜带进行冲孔。即实现了冲孔,配合后续的检测,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冲孔间距的选择。
[0009]
优选地,所述ccd相机连接计算机,并能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计算机包括显示屏、主机和鼠标。即计算机内置铜带检测软件,ccd相机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识别是否铜带上的冲孔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输送组件继续工
作,如果冲孔不符合要求,直接报警和停机处理,一般来说,ccd相机与主机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显示屏能对主机内的数据进行可视化,鼠标方便对数据进行查看。
[0010]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补光器,所述补光器位于ccd相机正下方,且所述补光器能将光源朝ccd相机方向照射。即保证了ccd相机进行检测时,光线的充足,保证检测的精准度,减少误差。
[0011]
优选地,所述压紧辊高于所述传输辊。即保证待检测位置的铜带具有一定张力和平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0012]
优选地,所述传输辊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设置在机架上,且所述固定轴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且所述轴承的外侧设置传输转筒,在外力作用下,所述传输转筒能绕固定轴进行转动。即保证传输辊转动的稳定。
[0013]
优选地,所述传输转筒上还设置有限位环,且所述限位环平行设置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供铜带放置,且所述限位环与传输转筒之间通过锁紧螺丝可拆卸连接。限位环的设置,保证了铜带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防止出现位置的偏差,进而导致冲孔和检测的偏差,同时在利用锁紧螺丝的可拆卸设置,提高了整个检测机构的适配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铜带宽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方便不同类型的铜带的冲孔和检测。
[0014]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在原先的冲孔流水线上,增加了两孔之间的位置检测,使的检测能快速进行,减少了原先人工测量的繁琐,同时也能通过及时的检测,进行加工的及时更正,减少了原先冲孔之后检测造成的不良品的浪费,提高了整个铜带冲孔生产的加工效益。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压紧辊与冲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0019]
图5为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0021]
图中:
[0022]
1-机架,2-检测支架,3-ccd相机,4-输送组件,5-压紧辊,6-冲孔组件,7-轴承,8-计算机,9-补光器,10-铜带,
[0023]
41-传输辊,42-限位环,411-固定轴,412-传输转筒,
[0024]
51-辊轴,52-压紧转筒,
[0025]
61-冲孔支架,62-冲孔气缸,63-冲孔模具,
[0026]
81-显示屏,82-主机,83-鼠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8]
参见附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铜带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检测支架2,检测支架2上设置ccd相机3,且机架1上还设置有输送组件4,输送组件4能将铜带10进行输送,ccd相机3能对输送过程中的铜带10进行视觉检测,输送组件4包括传输辊41,传输辊41平行设置两个,且ccd相机3位于两个传输辊41上方,两个传输辊41之间还设置有压紧辊5,压紧辊5设置两个,且等高平行设置,铜带10在两个压紧辊5上水平展开,且供ccd相机3检测,且在压紧辊5上还分别设置冲孔组件6,冲孔组件6能对压紧辊5上的铜带10进行冲孔。
[0029]
压紧辊5包括辊轴51,辊轴51与机架1固定连接,辊轴51上套设至少两个轴承7,在两个轴承7的外侧设置压紧转筒52,且在外力作用下,压紧转筒52能绕辊轴51发生旋转。即轴承7的设置,保证了压紧转筒52旋转的稳定,使的检测和冲孔能顺利进行。
[0030]
冲孔组件6包括冲孔支架61,冲孔支架61设置在压紧辊5的辊轴51上,且冲孔支架61上设置冲孔气缸62,冲孔气缸62的伸缩杆穿过冲孔支架61连接冲孔模具63,且冲孔模具63位于压紧辊5上方,且在冲孔气缸62的作用下,冲孔模具63能朝压紧辊5方向移动,并对在压紧辊5上的铜带10进行冲孔。即实现了冲孔,配合后续的检测,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冲孔间距的选择。
[0031]
ccd相机3连接计算机8,并能与计算机8进行数据传输,计算机8包括显示屏81、主机82和鼠标83。即计算机8内置铜带10检测软件,ccd相机3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8,计算机8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识别是否铜带10上的冲孔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输送组件4继续工作,如果冲孔不符合要求,直接报警和停机处理,一般来说,ccd相机3与主机82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显示屏81能对主机82内的数据进行可视化,鼠标83方便对数据进行查看。
[0032]
机架1上还设置有补光器9,补光器9位于ccd相机3正下方,且补光器9能将光源朝ccd相机3方向照射。即保证了ccd相机3进行检测时,光线的充足,保证检测的精准度,减少误差。
[0033]
压紧辊5高于传输辊41。即保证待检测位置的铜带10具有一定张力和平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0034]
传输辊41包括固定轴411,固定轴411设置在机架1上,且固定轴411上设置至少两个轴承7,且轴承7的外侧设置传输转筒412,在外力作用下,传输转筒412能绕固定轴411进行转动。即保证传输辊41转动的稳定。
[0035]
传输转筒412上还设置有限位环42,且限位环42平行设置两个,且两个限位环42之间供铜带10放置,且限位环42与传输转筒412之间通过锁紧螺丝可拆卸连接。限位环42的设置,保证了铜带10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防止出现位置的偏差,进而导致冲孔和检测的偏差,同时在利用锁紧螺丝的可拆卸设置,提高了整个检测机构的适配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铜带10宽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方便不同类型的铜带10的冲孔和检测。
[0036]
一种用于铜带10生产的冲孔位置检测机构的有益效果是,在原先的冲孔流水线上,增加了两孔之间的位置检测,使的检测能快速进行,减少了原先人工测量的繁琐,同时也能通过及时的检测,进行加工的及时更正,减少了原先冲孔之后检测造成的不良品的浪费,提高了整个铜带10冲孔生产的加工效益。
[0037]
利用ccd相机3进行冲孔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ccd相机3拍摄两个冲孔之间的间距,由于压紧辊5与ccd相机3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所以通过计算像素点,即可准确得
出两个冲孔位置之间的间距,与加工要求进行匹配,即可得出是否符合要求的判断,符合要求继续加工,不符合要求则停机调整,减少了不合格产品的浪费,而且上述步骤是在计算机8内通过软件计算的,高效的同时也能减少人工误判的发生。
[0038]
参见附图1,压紧辊5与输送辊之间的位置设置,同时铜带10在其上的缠绕,先逆时针通过第一个输送辊,再顺时针通过第一个压紧辊5和第二个压紧辊5,最后逆时针通过第二个输送辊,而且两个压紧辊5的高于输送辊,且两个压紧辊5是平行的,即方便ccd相机3的检测。
[0039]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