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2724发布日期:2021-04-09 12:5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气管为了减振降噪、方便安装和延长排气消声系统寿命的作用的装置,它安装在发动机排气岐管和消声器之间,使整个排气系统呈挠性联接。排气管主要用于轻型车、微型车和客车,排气管结构是双层波纹管外覆钢丝网套,两端直边段外套卡环的结构,为使消声效果更佳,波纹管内部可配伸缩节或网套。排气管的主要材质是不锈钢,卡套和接管材质可为不锈钢或镀铝钢,在排气管众多制造流程结束后,需要对汽车排气管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其中排气管气密性检测也作为检测工序中的重要一环,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设备操作方式较为繁杂,且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大,使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设备操作方式较为繁杂,且设备的体积相对较大,使其在使用时存在一定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下表面与导气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气盒的上表面与气压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气压盒的上表面与密封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筒的表面卡接在箱体内壁的上表面,箱体内壁的右侧面与电机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叶片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通过两个轴承与导气盒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卡接,所述导气盒内壁的上表面与气压盒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同一个防逆管,所述气压盒的内壁卡接有固定环,所述气压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

所述活塞的右侧面与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表面通过滑套卡接在气压盒内壁的右侧面,所述滑杆的顶端与齿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卡接在转轴的表面,所述转轴的表面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箱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卡接,所述转轴正面的一端设置有指针,所述密封筒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螺纹套卡接有螺纹杆,两个螺纹杆的左端与密封半环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密封半环的下表面与同一个气密环的上表面搭接,两个密封半环的相对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橡胶条,所述活塞的右侧面与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右端与气压盒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旋叶片滑动连接在气密筒内,所述气密筒的表面与导气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叶片的表面卡接有扇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逆管的内壁卡接有橡胶环,所述橡胶环的上表面与橡胶片的下表面搭接,所述橡胶片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防逆管内壁的右侧面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条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槽开设在定位块的左侧面,所述定位块的右侧面与箱体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气盒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壁卡接有钢丝网。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气压盒、活塞、弹簧、滑杆、齿条、齿轮、指针和螺纹杆,在使用时,首先将排气管的一端封堵,随后将排气管的另一端插入密封筒内并转动两个螺纹杆,使其螺纹杆推动两个密封半环靠近,并将排气管的一端紧密夹持,使其保持密封,随后电机启动,气压盒与密封筒内的气压开始增大,随后活塞在气压的作用下压动弹簧向右移动,使其活塞带动滑杆向右移动,同时滑杆带动齿条运动使齿轮通过转轴带动指针逆时针旋转,当指针到合适位置后,使其内部的气压到一定的的气压值,当排气管的密封性良好时指针不变化,这种方式能够方便检查密封性,同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其能够在操作时更为方便携带和移动的使用。

2、该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电机、螺旋叶片、进风口、扇叶、气密筒、防逆管、橡胶片和橡胶环,在需要对气压盒内加压时,首先电机启动,随后电机带动螺旋叶片与扇叶开始旋转并配合气密筒的过程中,将外界的气流通过进风口抽入,并通过防逆管导入气压盒内,在气流通过防逆管时,首先吹动橡胶片在销轴作用下移动,使其气流流入气压盒内,在气压合适后即可关闭电机,这时橡胶片与橡胶环贴紧使其保持内部的气压,这种方式能够方便对内部增压,使其便于检测气密性,同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气流逆流而出的效果,保障了使用的稳定性。

3、该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定位槽、定位块、固定环和通孔,在使用时,定位槽能够保持齿条的稳定运动,使其不会出现偏移等情况出现,通过设置定位块,定位块在使用时能够对滑杆限位,使其滑动到一定的位置后能够收到阻挡,防止指针过度旋转,通过设置固定环,固定环能够对活塞保持限位,使其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保持一个固定的运动范围,通过设置通孔,通孔能够保持气压盒与密封筒良好的气压均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轮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导气盒、3气压盒、4密封筒、5定位块、6电机、7螺旋叶片、8进风口、9气密筒、10防逆管、11橡胶环、12橡胶片、13固定环、14气密环、15活塞、16滑杆、17弹簧、18通孔、19定位槽、20齿条、21齿轮、22转轴、23指针、24密封半环、25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的下表面与导气盒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导气盒2的上表面与气压盒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气压盒3的上表面与密封筒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密封筒4的表面卡接在箱体1内壁的上表面,箱体1内壁的右侧面与电机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电机6的输出轴与螺旋叶片7的右端固定连接,螺旋叶片7的表面通过两个轴承与导气盒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卡接,导气盒2内壁的上表面与气压盒3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同一个防逆管10,气压盒3的内壁卡接有固定环13,气压盒3内滑动连接有活塞15。

活塞15的右侧面与滑杆16的左端固定连接,滑杆16的表面通过滑套卡接在气压盒3内壁的右侧面,滑杆16的顶端与齿条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齿条20与齿轮21相啮合,齿轮21卡接在转轴22的表面,转轴22的表面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箱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卡接,转轴22正面的一端设置有指针23,密封筒4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通过螺纹套卡接有螺纹杆25,两个螺纹杆25的左端与密封半环2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密封半环24的下表面与同一个气密环14的上表面搭接,两个密封半环24的相对面均设置有若干个橡胶条,活塞15的右侧面与弹簧17的左端固定连接,弹簧17的右端与气压盒3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螺旋叶片7滑动连接在气密筒9内,气密筒9的表面与导气盒2的内壁固定连接,螺旋叶片7的表面卡接有扇叶,齿条20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定位槽19内,定位槽19开设在定位块5的左侧面,定位块5的右侧面与箱体1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导气盒2内壁的下表面开设有进风口8,进风口8的内壁卡接有钢丝网,通过设置螺旋叶片7,螺旋叶片7能够配合气密筒9之间将气流向着左侧抽动,使其相互配合之间的保持良好的气流导向,通过设置扇叶,扇叶在旋转时能够保持通过进风口8将外界的气流抽入,起到辅助抽风的效果,通过设置定位槽19,定位槽19能够对齿条20限位,使其保持固定位置定向移动,不会出现偏移的情况,通过设置定位块5,定位块5能够对滑杆16限位,使其能对齿条20间接限位,保持其在使用时不会带动指针23旋转角度过大,通过设置进风口8,进风口8的内壁卡接有钢丝网,能够防止外界的异物进入,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具体的,如图2所示,防逆管10的内壁卡接有橡胶环11,橡胶环11的上表面与橡胶片12的下表面搭接,橡胶片12的右侧面通过销轴与防逆管10内壁的右侧面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橡胶片12,橡胶片12在使用时能够随着气流的流动运动,同时配合橡胶环11在使用时能够起到一定的单向导流的效果,通过设置防逆管10,防逆管10起到很好的传导气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首先将排气管的一端封堵,随后将排气管的另一端插入密封筒4内并转动两个螺纹杆25,使其螺纹杆25推动两个密封半环24靠近,并将排气管的一端紧密夹持,使其保持密封,随后电机6启动,电机6带动螺旋叶片7与扇叶开始旋转并配合气密筒9的过程中,将外界的气流通过进风口8抽入;

s2、抽入的气流通过防逆管10导入气压盒3内,在气流通过防逆管10时,首先吹动橡胶片12在销轴作用下移动,使其气流流入气压盒3内,在气压合适后即可关闭电机6,这时橡胶片12与橡胶环11贴紧使其保持内部的气压不会流出,气压盒3与密封筒4内的气压开始增大;

s3、随后活塞15在气压的作用下压动弹簧17向右移动,使其活塞15带动滑杆16向右移动,同时滑杆16带动齿条20运动使齿轮21通过转轴22带动指针23逆时针旋转,当指针23到合适位置后即可,随后在汽车排气管气密性较好时,其指针23不会旋转,在内部出现气压变化时,随后活塞15在弹簧17的作用下复位,使其指针23出现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