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缆试验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类似绳索,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相关技术中,电力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对电缆进行试验,以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试验过程中需要将电力设备的电源电缆与试验电缆进行有效连接,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一般的连接方式为人工将电源电缆的端部与试验电缆的端部连接后,再通过绝缘胶带进行包裹,试验完成后再分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用绝缘胶带进行连接的方式耗费时间长,导致电缆试验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电缆试验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包括至少两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导电板和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为绝缘板,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导电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定位槽卡接配合的定位块,所述固定组件的导电板之间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源电缆与固定组件的导电板抵触,再将导电板上的定位块与定位板上的定位槽卡接,然后将试验电缆与另一固定组件的导电板抵触,最后将导电板上的定位块与定位板上的定位槽卡接,两组固定组件的导电板电连接,从而完成电源电缆与试验电缆的连接;固定组件的设置简化了试验人员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连接电源电缆和试验电缆的方式,从而实现提高电缆试验效率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与导电板上对应开设有供试验电缆或电源电缆穿过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设置,使得定位板与导电板卡接配合后,容纳槽对试验电缆或电源电缆径向进行限位,以使试验电缆或电源电缆不易发生晃动,从而提高了连接头与电源电缆或试验电缆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沿靠近或远离导电板的方向与定位板滑移连接,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紧板滑移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板的设置,使得电源电缆与导电板抵触后不易从定位板与导电板之间脱出,从而提高了电源电缆与导电板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压紧板的设置使得连接头适用于不同直径尺寸的电源电缆或试验电缆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和多根传动杆,多根所述传动杆平行间隔设置,且传动杆一端与驱动板铰接,另一端与压紧板铰接,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压紧板滑移轨迹的方向与定位板滑移连接,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定位板滑移距离的控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控制件,使得驱动板移动,从而使得传动杆转动,以使压紧板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电缆的压紧。
可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驱动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压紧板与电源电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驱动板使得复位弹簧发生形变,从而使得传动杆转动,并带动压紧板向远离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定位板与固定板;松开驱动板,使得驱动板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滑移,从而使得传动杆转动,并使得压紧板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形移动,从而实现电缆的压紧。
可选的,所述定位板上开设有沿垂直于压紧板滑移轨迹方向的滑槽,所述驱动板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滑移连接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与滑块的设置实现了驱动板与定位板的滑移连接。
可选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滑槽内,且一端与滑槽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设置在滑槽内,使得滑槽对复位弹簧起到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复位弹簧不易发生其余方向的形变。
可选的,所述定位块远离导电板的一端设置有卡块,所述定位槽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块卡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与卡槽的设置,使得绝缘块不易脱出定位槽。
可选的,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使得试验人员推动驱动板时,不易发生打滑。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试验电缆和电源电缆的对应导线采用电连接的两组固定组件连接,从而完成试验电缆与电源电缆的连接,减少了试验人员现有技术中采用胶带将试验电缆与电源电缆连接的时间,从而实现提高电缆试验效率的目的;
2.卡块与卡槽的设置,使得压紧板压紧试验电缆或电源电缆时,定位块不易脱出定位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固定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固定组件爆炸示意图的另一视角,以示出复位弹簧和滑槽;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多组固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固定组件;110、导电板;111、定位块;112、卡块;120、定位板;121、定位槽;122、滑槽;123、卡槽;130、容纳槽;131、容纳腔;132、滑移槽;133、滑移块;200、连接板;300、衔接板;400、压紧板;500、驱动组件;510、驱动板;511、滑块;520、传动杆;600、控制件;700、试验电缆;800、电源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参照图1,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包括两组固定组件100。两组固定组件100分为一组用于固定电源电缆800的第一固定组件和一组用于固定试验电缆700的第二固定组件,一组第一固定组件和一组第二固定组件对应设置。
参照图1和图2,固定组件100包括导电板110和定位板120。定位板120与导电板110上对应开设有供试验电缆700或电源电缆800穿过的容纳槽130。定位板120设置为绝缘板,定位板120上开设有定位槽121,导电板110上焊接有与定位槽121卡接配合的定位块111,第一固定组件100的导电板110与对应的第二固定组件100的导电板110通过电线电连接。工作人员将电源电缆或试验电缆放置在导电板110与定位板120对应的容纳槽130内,然后将定位块111与位槽121卡接配合,从而实现电源电缆800或试验电缆700的固定。
由于电源电缆800或试验电缆700具有多种尺寸,因此为了使得连头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源电缆800或试验电缆700,定位板120上开设有与容纳槽130连通的容纳腔131,容纳腔131两侧壁上开设有沿靠近或远离导电板110方向的滑移槽132。容纳腔131内设置有压紧板400,压紧板400上焊接有与滑移槽132形状适配的滑移块133,且滑移块133与滑移槽132滑移连接。
参照图2和图3,定位板12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紧板400滑移的驱动组件500。驱动组件500包括驱动板510和多根传动杆520。本申请中传动杆520设置有四根。四根传动杆520平行间隔设置,且传动杆520一端穿出容纳腔131与驱动板510铰接,另一端与压紧板400铰接。定位板120上开设有沿垂直于压紧板400滑移轨迹方向的滑槽122,驱动板510上焊接有与滑槽122滑移连接的滑块511,滑块511与滑槽122的滑移连接,实现了驱动板510与定位板120滑移连接。
为了使得试验人员推动驱动板510时不易发生手打滑的情况,驱动板510上开设有防滑纹。
定位板12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定位板120滑移距离的控制件600。控制件600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驱动板5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120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压紧板400与电源电缆800抵触。
为了使得复位弹簧不易发生其余方向的形变,复位弹簧设置在滑槽122内,以使驱动板510将滑槽122槽口掩盖,复位弹簧一端与滑槽122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滑块511连接。
参照图1和图4,当电源电缆800、试验电缆700与导电板110抵触后,定位块110与定位槽121的卡接状态易被破坏,因此定位块111远离导电板110的一端焊接有卡块112,定位槽121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块112卡入的卡槽123,试验人员将定位块111与定位槽121卡接后,移动导电板110或定位板120,使得卡块112向靠近卡槽123槽底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卡块112与卡槽123的卡接。
参照图5,由于电缆中有多根导线,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均设置有多个,且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一一对应。相邻第一固定组件之间或第二固定组件之间的导电板110通过衔接板300连接,衔接板300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导电板110粘接,且衔接板300为绝缘板。第一固定组件之间或第二固定组件之间的定位板120通过连接板200连接,连接板200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定位板120粘接,第一固定组件之间或第二固定组件之间的驱动板510一体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缆试验连接头的实施原理为:将固定组件100的定位块111与定位槽121卡接,并使卡块112卡入卡槽123内。
推动第一固定组件的驱动板510,使复位弹簧被压缩,同时驱动板510带动传动杆520转动,从而使得压紧板400向远离导电板110的方向滑移,然后将电源电缆800的导线放入第一固定组件的导电板110与压紧板400之间,松开驱动板510,使得驱动板510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杆520转动,从而使得压紧板400向靠近导电板110的方向滑移,从而实现电源电缆800导线的压紧。
推动第二固定组件的驱动板510,使复位弹簧被压缩,同时驱动板510带动传动杆520转动,从而使得压紧板400向远离导电板110的方向滑移,然后将试验电缆700的导线放入第二固定组件的导电板110与压紧板400之间,松开驱动板510,使得驱动板510在复位弹簧恢复形变力的作用下带动传动杆520转动,从而使得压紧板400向靠近导电板110的方向滑移,从而实现试验电缆700导线的压紧,以完成试验电缆700与电源电缆800的连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