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测试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12554发布日期:2021-08-10 14:2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燃烧测试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测试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燃烧测试是一种将待测样品放进燃烧室内,通过测定待测样品在燃烧时的参数来得出待测样品的燃烧性能的实验。在进行燃烧测试时,一般将待测样品放在样品架上,燃烧室内设置有能够产生火焰的燃气灶,通过燃气灶的火焰温度点燃待测样品对待测样品进行燃烧测试。燃烧测试时,需要使待测样品在不同的火焰温度下进行实验。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温度计来测得火焰的外焰温度,再通过调节燃气灶的燃气流通量来调节火焰的火焰高度,上述方式导致火焰温度的调节过程较为繁琐,且容易导致火焰温度调节得不准确,导致燃烧测试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测试工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燃烧测试时火焰温度调节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测试工具,包括:主体;点火器,设置于主体上;测量尺,设置于主体上,测量尺包括高于主体的上表面的火燃测量段。

进一步地,测量尺可调节地设置于主体上,测量尺具有多个测量位置,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在测量尺处于各测量位置时均不同;或者,测量尺固定设置,火燃测量段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刻度线。

进一步地,在测量尺具有多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测量尺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于主体上,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调节装置,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上,调节装置驱动测量尺绕枢转轴转动以切换测量位置。

进一步地,测量尺包括枢转轴、与枢转轴连接的钢丝以及测量外壳,钢丝包括呈角度的第一丝段以及第二丝段,枢转轴位于第一丝段与第二丝段的连接处,第一丝段伸入测量外壳内,调节装置驱动第二丝段移动以使测量尺绕枢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孔以及穿设于安装孔内的调节螺栓,安装孔的轴线朝向测量尺延伸,第二丝段缠绕在调节螺栓的外螺纹上。

进一步地,安装孔以及调节螺栓位于主体内,主体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调节螺栓上的调节轮,部分调节轮凸出于主体,火燃测量段由第二避让孔穿出主体。

进一步地,在测量尺具有多个测量位置的情况下,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多个第二刻度线,多个第二刻度线发散设置在主体的外表面上,测量尺具有标准面,测量尺在不同的测量位置下,标准面与不同的第二刻度线相对。

进一步地,主体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气管,气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壳体上设置有外接管头,外接管头连通外界大气与气管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气管上设置有调节结构,调节结构调节气管的过流面积。

进一步地,调节结构包括外壳以及可转动并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上的转轮,外壳内具有用以穿设气管的穿线空间,部分转轮位于穿线空间内,转轮具有挤压气管的挤压位置以及与气管分离的分离位置,转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齿,壳体包括枪体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枪体上的扳手,扳手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齿啮合的多个第二齿,扳手驱动转轮在挤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以调节气管的过流面积。

进一步地,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气体容纳装置,具有容纳灭火气体的容纳空间,外接管头的内孔连通容纳空间与气管的进气口。

进一步地,外接管头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接管头的内孔的通孔,气体容纳装置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瓶体以及第二瓶体,第一瓶体的上部开口处盖设有第一盖体,第二瓶体的上部开口处盖设有第二盖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相对,外接管头呈锥状以刺破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通孔位于第一瓶体与第二瓶体之间,第一瓶体内容纳有碳酸钠溶液,第二瓶体内容纳有浓硫酸溶液,灭火气体为二氧化碳。

进一步地,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发光结构,设置于主体上。

进一步地,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电池,与发光结构电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燃烧测试工具上设置有点火器,当需要进行燃烧实验时,可通过燃烧测试工具上的点火器对燃气灶进行点火,使燃气灶产生火焰。再通过测量尺的火燃测量段对火焰的高度进行测量。由于火焰的高度不同时火焰的外焰温度会产生差异,因此通过调节火焰的高度能够实现对火焰温度的调节。调节火焰高度时,先将主体的上表面与火焰底部对齐,再通过调节燃气灶的燃气流量阀使火焰高度达到预定高度,当火焰的高度达到预定高度时,火焰的外焰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上述的火焰调节方式简单,便于测试人员操作,且能够使提升火焰温度调节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燃烧测试的准确性。另外,本申请的燃烧测试工具通过将点火功能和火焰高度测量功能整合在一起,从而提升了燃烧测试工具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测试工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燃烧测试工具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燃烧测试工具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燃烧测试工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燃烧测试工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的燃烧测试工具的气体容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体;11、壳体;111、枪体;112、扳手;113、第二齿;12、气管;121、进气口;122、出气口;13、外接管头;131、通孔;14、第一避让孔;15、第二避让孔;20、点火器;30、测量尺;31、枢转轴;32、钢丝;321、第一丝段;322、第二丝段;33、测量外壳;331、标准面;40、调节装置;41、安装孔;42、调节螺栓;43、调节轮;50、第二刻度线;60、调节结构;61、外壳;62、转轮;63、第一齿;70、气体容纳装置;80、第一瓶体;81、第一盖体;1、容纳空间;90、第二瓶体;91、第二盖体;100、发光结构;110、电池;120、秒表;130、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燃烧测试工具包括:主体10、点火器20以及测量尺30。其中,点火器20设置于主体10上;测量尺30设置于主体10上,测量尺30包括高于主体10的上表面的火燃测量段。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燃烧测试工具上设置有点火器20和测量尺30,当需要进行燃烧实验时,可通过燃烧测试工具上的点火器20对燃气灶进行点火,使燃气灶产生火焰,再通过测量尺30的火燃测量段对火焰的高度进行测量。由于火焰的高度不同时火焰的外焰温度会产生差异,因此通过调节火焰的高度能够实现对火焰温度的调节。调节火焰高度时,先将主体10的上表面与火焰底部对齐,再调节燃气灶的燃气流量阀,使火焰的高度与测量尺30进行比对,以使火焰的高度达到预定高度。当火焰的高度达到预定高度时,火焰的外焰温度达到预定温度。上述的火焰调节方式简单,便于测试人员操作,且能够使提升火焰温度调节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燃烧测试的准确性。另外,本申请的燃烧测试工具通过将点火功能和火焰高度测量功能整合在一起,从而提升了燃烧测试工具的功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燃烧测试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待测样品与火焰的外焰接触,从而使得待测样品在测试过程中所受到的温度保持恒定,保证燃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量尺30可调节地设置于主体10上,测量尺30具有多个测量位置,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在测量尺30处于各测量位置时均不同。上述结构中,在调节火焰温度时,根据预定火焰温度将测量尺30调节到预定高度,再通过燃烧测试工具上的点火器20点燃燃气灶。燃气灶产生火焰后,调整燃烧测试工具的位置,使燃烧测试工具的主体10的上表面与火焰的底部对齐,同时调节燃气灶的燃气流量阀,使火焰的高度与火燃测量段的高度相同(保证火焰的最高点与测量尺30的上表面平齐),待火焰稳定地保持在预定高度时,停止调节燃气流量阀,完成火焰高度的调节。上述结构使得测试人员可通过观察火焰的最高点与测量尺30的上表面的高度差来对火焰高度进行调节,提升了火焰高度调节的便捷性。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测量尺固定设置,火燃测量段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刻度线。测试时,通过调节火焰高度使火焰的最高点与预定的第一刻度线平齐以使火焰高度达到预定高度。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量尺30通过枢转轴31可枢转地设置于主体10上,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调节装置40,调节装置40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10上,调节装置40驱动测量尺30绕枢转轴31转动以切换测量位置。上述结构中,测试人员可通过调节调节装置40来驱动测量尺30移动至测量位置。当测量尺30位于不同测量位置时,测量尺30的火燃测量段的高度不同,可依据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对火焰高度进行调节,以使火焰温度达到不同的预定温度,从而满足燃烧测试对多种预定温度的需求。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测量尺30包括枢转轴31、与枢转轴31连接的钢丝32以及测量外壳33,钢丝32包括呈角度的第一丝段321以及第二丝段322,枢转轴31位于第一丝段321与第二丝段322的连接处,第一丝段321伸入测量外壳33内,调节装置40驱动第二丝段322移动以使测量尺30绕枢转轴31转动。上述结构中,钢丝32的中部缠绕在枢转轴31上,枢转轴31两侧的钢丝32分别形成第一丝段321和第二丝段322,第一丝段321上套设有测量外壳33,第二丝段322与调节装置40连接。当调节装置40对第二丝段322进行拉动时,与第二丝段322连接的第一丝段321带动测量外壳33绕枢转轴31顺时针转动,此时测量尺30的火燃测量段的高度降低。当调节装置40对第二丝段322进行推动时,与第二丝段322连接的第一丝段321带动测量外壳33绕枢转轴31逆时针转动,此时测量尺30的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升高。上述结构通过调节装置40驱动测量外壳33绕枢转轴31转动,来调节火燃测量段的高度,使得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实现无级调节,从而提升了火燃测量段高度调节的准确性。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40包括安装孔41以及穿设于安装孔41内的调节螺栓42,安装孔41的轴线朝向测量尺30延伸,第二丝段322缠绕在调节螺栓42的外螺纹上。上述结构中,安装孔41设置在主体10上,调节螺栓42位于安装孔41内并能在安装孔41内转动,调节螺栓42与安装孔41之间具有容纳第二丝段322的间隙。第二丝段322的端部固定在调节螺栓42上,当顺时针转动调节螺栓42时,第二丝段322会沿着调节螺栓42的螺纹牙缠绕在调节螺栓42上,使得第二丝段322在调节螺栓42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缩短,第二丝段322能够拉动套设在第一丝段321上的测量外壳33绕枢转轴31逆时针转动,火燃测量段的高度降低。此外,缠绕在调节螺栓42上的第二丝段322与安装孔41的孔壁过盈配合以使调节螺栓42在未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己转动,防止调节好的测量尺30的位置发生变化,保证测试的精准度。当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栓42时,缠绕在调节螺栓42上的第二丝段322被释放,使得第二丝段322在调节螺栓42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增加,使得第二丝段322能够推顶第一丝段321绕枢转轴31逆时针转动,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升高。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调节火燃测量段的高度。优选地,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在25mm-30mm之间。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41以及调节螺栓42位于主体10内,主体10上设置有第一避让孔14和第二避让孔15,调节装置40还包括设置于调节螺栓42上的调节轮43,部分调节轮43凸出于主体10,火燃测量段由第二避让孔15穿出主体10。上述结构中,调节轮43和测量尺30的测量外壳33分别由第一避让孔14和第二避让孔15穿出主体10,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拨动调节轮43来调节火燃测量段的高度,提升了火燃测量段高度调节的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调节螺栓42的直径在从靠近调节轮43的方向至远离调节轮43的方向上逐渐增加。相应地,安装孔41的内径与调节轮43的外径适配以保证安装孔41与调节螺栓42之间的间隙等距。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第二丝段322由靠近调节轮43的方向至远离调节轮43的方向逐渐缠绕在调节螺栓42上,从而防止后一圈缠绕在调节螺栓42上的第二丝段322与先缠绕在调节螺栓42上的第二丝段322重叠,防止调节螺栓42转动不畅。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多个第二刻度线50,多个第二刻度线50发散设置在主体10的外表面上,测量尺30具有标准面331,测量尺30在不同的测量位置下,标准面331与不同的第二刻度线50相对。上述结构中,拨动调节轮43,使测量尺30的标准面331与第二刻度线50在同一平面内时,测量尺30的火燃测量段的高度达到预定高度,调节火焰高度至与火燃测量段的高度平齐,火焰的外焰温度能够达到预定温度。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将火焰温度调节到预定温度。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包括壳体11和位于壳体11内的气管12,气管12具有进气口121和出气口122,壳体11上设置有外接管头13,外接管头13连通外界大气与气管12的进气口121。上述结构中,外接管头13可以与外接的气体容纳装置连接,以起到点火或者灭火的作用。上述结构能够提升燃烧测试工具的功能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气管12上设置有调节结构60,调节结构60调节气管12的过流面积。上述结构中,调节结构60能够起到开闭气管12以及调节气管12内的气体流量的作用。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60包括外壳61以及可转动并可移动地设置于外壳61上的转轮62,外壳61内具有用以穿设气管12的穿线空间,部分转轮62位于穿线空间内,转轮62具有挤压气管12的挤压位置以及与气管12分离的分离位置,转轮6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齿63,壳体11包括枪体111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枪体111上的扳手112,扳手112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齿63啮合的多个第二齿113,扳手112驱动转轮62在挤压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以调节气管12的过流面积。上述结构中,外壳61包括顶壁和设置在顶壁两侧的侧壁,顶壁的下表面为从左到右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气管12的上表面与斜面抵接,外壳6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转轮62的第一齿63啮合的水平设置的齿条。齿条与倾斜面之间的高度距离在从左到右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即转轮62在沿从左到右的方向(由分离位置至挤压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其底面逐渐与倾斜面靠近以挤压气管,使得气管12的过流面积减小,流经气管12内的气体的流量减小。而转轮62在从右到左的方向(由挤压位置至分离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其底面逐渐与倾斜面远离以与气管12分离,使得气管12的过流面积增大,流经气管12内的气体的流量增大。扳手112上设置有与第一齿63配合的第二齿113,测试人员可通过扳手112调节转轮62的位置。当扳手112位于初始位置时,转轮62位于挤压位置,此时气管12的过流面积最小,气体不能通过气管12。当扣动扳手112时,扳手112上的第二齿113通过第一齿63驱动转轮62转动,使转轮62移动至分离位置,此时气管12的过流面积最大。上述结构可通过调节扳手112来调节气管12内的气体流量,便于测试人员操作。

在燃烧实验正在进行时,待测样品可能会在燃烧过程中掉落从而引燃燃烧室内的装置,发生危险。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气体容纳装置70,气体容纳装置70具有容纳灭火气体的容纳空间1,外接管头13的内孔连通容纳空间1与气管12的进气口121。上述结构中,当待测样品引燃燃烧室内的装置时,可将燃烧测试工具的外接管头13插入气体容纳装置70内,气体容纳装置70内的灭火气体可通过外接管头13进入气管12内。调节调节结构60增加气管12的过流面积,灭火气体可通过气管12的出气口122流出,将气管12的出气口122对准灭火点,可及时对被引燃的装置进行灭火。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外接管头13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外接管头13的内孔的通孔131,气体容纳装置70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瓶体80以及第二瓶体90,第一瓶体80的上部开口处盖设有第一盖体81,第二瓶体90的上部开口处盖设有第二盖体91,第一盖体81与第二盖体91相对,外接管头13呈锥状以刺破第一盖体81与第二盖体91,通孔131位于第一瓶体80与第二瓶体90之间,第一瓶体80内容纳有碳酸钠溶液,第二瓶体90内容纳有浓硫酸溶液,灭火气体为二氧化碳。上述结构中,需要进行灭火时,将外接管头13插入第一瓶体80内,使外接管头13刺破第一盖体81和第二盖体91,摇晃第一瓶体80和第二瓶体90,第二瓶体90内的浓硫酸会通过通孔131进入到第一瓶体80的容纳空间1内并与容纳空间1内的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通过外接管头13上的通孔131进入气管12内,调节调节结构60增加气管12的过流面积,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气管12的出气口122流出,将气管12的出气口122对准灭火点,对被引燃的装置进行灭火。优选地,第一盖体81和第二盖体91为硅胶材质的软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瓶体,第一瓶体内装有浓硫酸和碳酸钠溶液。使用时用外接管头刺破第一瓶体的第一盖体,晃动第一瓶体使浓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能够起到灭火的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瓶体80包括瓶体和瓶颈,瓶体的内径大于瓶颈的内径,第二瓶体90的外径小于瓶颈的内径,使得第二瓶体90能够顺利放入第一瓶体80内。为保证第一盖体81与第二盖体91相对,可使第二瓶体90的瓶口抵接在第一瓶体80的瓶颈的内壁上,从而保证外接管头13能够刺破第一盖体81和第二盖体91。为了防止第二瓶体90在第一瓶体80内滑动而导致第一盖体81与第二盖体91错位,可在第一瓶体80的瓶颈的内壁上和第二瓶体90瓶口的外壁上进行磨砂处理或者设置螺纹,以增大第一瓶体80与第二瓶体90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第一盖体81与第二盖体91错位。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发光结构100,发光结构100设置于主体10上。上述结构中,发光结构100能够为燃烧室提供光源,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燃烧室内的装置布置位置。上述结构将发光结构100整合在燃烧测试工具上,进一步提升了燃烧测试工具的功能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电池110,电池110与发光结构100电连接。上述结构中,电池110与发光结构100通过导线连接,电池110能够为发光结构100供电,保证发光结构100能够正常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燃烧测试工具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0上的秒表120和刻度尺130,秒表120可在燃烧测试时起到计时的作用。刻度尺130可以量取待测样品长度,便于计算待测样品的体积。上述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燃烧测试工具的功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