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2996发布日期:2021-06-22 15:2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化粪池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化粪池是处理生活粪水并加以分解利用的设备,粪水混合物沉积在池底分解,中层的粪水通过管道输送出池,减少化粪池内的占用空间,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从而实现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化粪池既可以处理生活粪水,也可以处理生活污泥等废料,具有环境保护、杀菌灭虫、改善污水水质和提供农用肥料等作用。化粪池采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方法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悬浮有机物颗粒,污水进入化粪池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沉淀,去除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有机污泥经过厌氧发酵分解,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现有的化粪池大都是由砖砌或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其由池体加盖板构成,并埋设在地下。实践证明,现有的砖砌或者混凝土浇筑的化粪池埋在地下受潮湿土壤和水汽、湿气浸泡、酸碱盐侵蚀极易腐蚀剥落,易渗透、耐久性差,并且强度降低,易损坏;不仅影响周边环境,也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且大量使用粘土砖造成粘土资源浪费,不符合环保政策;同时建设成本和建设周期也较长。现有技术中的塑料化粪池是一种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塑料化粪池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内通过两个隔板分隔为沉淀分解池、分解发酵池、储存池,塑料三格式化粪池制造工艺简单、价格适中、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改厕过程中大量使用。

由于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塑料材质,塑料化粪池大都设置于地底下,时而久之,土的重力很容易将化粪池压塌从而造成化粪池内污水和粪便的泄露,对化粪池的正常使用造成了影响,所以在使用前要对塑料三格式化粪池进行抗荷载能力的检测,然而目前在进行化粪池抗荷载能力的检测时需要挖坑后将化粪池掩埋进行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复杂、工作强度大,而且不能重复检测使用、并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其应用时通过设置的试验箱、反力架、电机、液压杆、挤压板,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完全模拟塑料化粪池实际的受荷载状态,整个试验装置的模拟状态以实际使用状态为依据,完成对塑料化粪池的抗荷载能力试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所述试验箱的外表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部设置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的顶部横梁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部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圆盘,所述试验箱内部设置有沙土,所述沙土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上部设置有横向钢框架与纵向钢框架,所述横向钢框架与纵向钢框架垂直设置,所述试验箱的一侧设置有箱门,所述试验箱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沙土料斗,所述沙土料斗上连接设置有斗式提升机,所述斗式提升机的顶部下料口设置在试验箱的顶部。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试验箱的内部所设置的沙土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塑料化粪池,在实际使用中将塑料化粪池装入试验箱内,再用沙土将塑料化粪池掩埋,之后再在试验箱上部的沙土上施加载荷,从而模拟整个塑料化粪池的实际使用的受载荷情况。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试验箱的底部四角与底部中间部位处设置有六个万向轮,通过设置的万向轮可以方便的将整个试验箱进行移动,可以将试验箱移动至需要进行试验的场所与环境。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试验箱的底板尺寸为2960mm×1960mm,所述试验箱的高度设置为1500mm。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试验箱内部的池底、侧边内侧设置有用2mm厚冷轧钢板满铺,所铺设的冷轧钢板可以在试验箱的顶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保证整个试验箱的强度。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试验箱上设置有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与电机、液压杆、斗式提升机电连接,plc控制柜控制电机、液压杆、斗式提升机的起停,通过在plc控制柜上设置相关的程序从而控制电机、液压杆、斗式提升机进行工作,从而为整个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过程提供符合要求的条件。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液压杆上连接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检测液压杆内所受到的力的数值,通过传感器控制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进一步的,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所述试验箱内部的底板、侧边框架采用80×80×4mm钢方管,所设置的钢方管可以在试验箱的顶部施加载荷的过程中保证整个试验箱的强度。

目前,在进行化粪池抗荷载能力的检测时需要挖坑后将化粪池掩埋进行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复杂、工作强度大,而且不能重复检测使用、并移动,所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试验箱的外表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架,支架上部设置有反力架,反力架的顶部横梁上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下部连接有液压杆,液压杆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圆盘,试验箱内部设置有沙土,沙土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板,挤压板的上部设置有横向钢框架与纵向钢框架,横向钢框架与纵向钢框架垂直设置,试验箱的一侧设置有箱门,试验箱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沙土料斗,沙土料斗上连接设置有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的顶部下料口设置在试验箱的顶部。在实际使用中,首先在试验箱的底部铺满沙土,之后将塑料化粪池放置在试验箱的中间部位,之后通过斗式提升机将外部的沙土装入到试验箱内,将塑料化粪池完全埋没,将试验箱顶部的沙土整平后,将挤压板放置在沙土的上方,将横向钢框架与纵向钢框架垂直放置在挤压板的上方,通过plc控制柜启动电机与液压杆,向下施加载荷,使得挤压圆盘与正下方的纵向钢框架接触并向下挤压,对整个试验箱内施加载荷,开始试验,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条件设置为:化粪池应水平放置,沙土的颗粒度为(0~5)mm,沙土的含水率控制在(7±2)%,沙土厚度为6±1mm的平整沙层上,并用相似性质的沙将化粪池填埋至清掏盖表面,试验应在25±5℃的室温下进行,通过使用加载力,在化粪池顶部均匀加压,压力以不超过(50±5)mm/min的加载速度逐渐加载值试验值,持荷时间不少于5分钟,载荷误差控制在±3%以内,最后撤销压力,观察塑料化粪池是否有破裂或裂缝,完成实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通过在试验箱的底部四角与底部中间部位处设置有六个万向轮,设置的万向轮可以方便的将整个试验箱进行移动,可以将试验箱移动至需要进行试验的场所与环境。

2、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通过设置的试验箱、反力架、电机、液压杆、挤压板,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完全模拟塑料化粪池实际的受荷载状态,整个试验装置的模拟状态以实际使用状态为依据,试验装置的试验结果可靠,可推广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通过在试验箱上设置plc控制柜,所设置的plc控制柜与电机、液压杆、斗式提升机电连接,plc通过控制柜控制电机、液压杆、斗式提升机的起停,使得整个试验装置实现操作自动化,从而减轻整个试验过程中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为整个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过程提供符合要求的条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试验箱,2-支架,3-箱门,4-反力架,5-电机,6-液压杆,7-挤压圆盘,8-沙土,9-挤压板,10-横向钢框架,11-纵向钢框架,12-沙土料斗,13-斗式提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塑料化粪池抗荷载能力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1,所述试验箱1的外表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部设置有反力架4,所述反力架4的顶部横梁上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下部连接有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6的底部设置有挤压圆盘7,所述试验箱1内部设置有沙土8,所述沙土8的上方设置有挤压板9,所述挤压板9的上部设置有横向钢框架10与纵向钢框架11,所述横向钢框架10与纵向钢框架11垂直设置,所述试验箱1的一侧设置有箱门3,所述试验箱1的另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沙土料斗12,所述沙土料斗12上连接设置有斗式提升机13,所述斗式提升机13的顶部下料口设置在试验箱1的顶部。

具体的,所述试验箱1的内部所设置的沙土8的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塑料化粪池。

具体的,所述试验箱1的底部四角与底部中间部位处设置有六个万向轮。

具体的,所述试验箱1的底板尺寸为2960mm×1960mm,所述试验箱1的高度设置为1500mm。

具体的,所述试验箱1内部的池底、侧边内侧设置有用2mm厚冷轧钢板满铺。

具体的,所述试验箱1上设置有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与电机5、液压杆6、斗式提升机13电连接,plc控制柜控制电机5、液压杆6、斗式提升机13的起停。

具体的,所述液压杆6上连接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检测液压杆6内所受到的力的数值。

具体的,所述试验箱1内部的底板、侧边框架采用80×80×4mm钢方管。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