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束燃烧试验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05791发布日期:2021-07-09 12:5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成束燃烧试验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是一种成束燃烧试验室。


背景技术:

2.成束燃烧试验室是一种常见的电缆试验时用到的系统,但是现有的成束燃烧试验室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里面的梯架的宽度和喷灯喷炎的宽度都是固定的,所以对某些较宽的电缆束进行测试时,容易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成束燃烧试验室,解决现有成束燃烧试验室内的梯架宽度和喷灯喷炎宽度不能调节的问题。
4.一种成束燃烧试验室,包括试验室本体、传感器、喷灯、梯架和烟气管道,所述传感器、喷灯和梯架均设置在试验室本体内,传感器设置在试验室本体的内壁,喷灯设置在试验室本体的地面,喷灯的喷口正对梯架,喷灯的喷口处设有喷头,喷头包括喷口连接部和拓宽喷炎部,所述喷口连接部的内腔与喷灯的喷口适配,喷头通过喷口连接部插接在喷头处,喷口连接部与喷灯的喷口之间还设有防脱机构,所述梯架为宽度可调节型梯架,所述烟气管道的进气口位于试验室本体的顶部。
5.当待试验的电缆束宽度过大时,首先调节宽度可调节型梯架的宽度,使待试验电缆束能搭设在可调节型梯架上,然后还需要对喷灯的喷炎宽度进行调整,由于设置了喷头,而喷头是与喷灯的喷口插接的,因此需要改变喷炎宽度时,只需要对喷头进行更换,更换了宽度不同的拓宽喷炎部的喷头,即可对喷灯的喷炎宽度进行调整,这样针对不同宽度的电缆束测试出来的结果更准确,在喷头和喷口连接部之间设置的防脱机构则能在喷灯喷炎时防止喷头从喷灯喷口处脱落,而烟气管道则能对试验时产生的烟气进行吸收,烟气管道的出气端设有净化机构,这样能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防脱机构包括转动定位片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喷灯喷口顶端的前部,所述转动定位片的底部则与喷口连接部顶端的后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转动定位片后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柱插接孔,定位柱插接孔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柱水平截面的形状大小适配。
7.将喷头插接在喷灯喷口处后,将转动定位片放下,使定位柱插接到定位柱插接孔中,即可实现防脱功能。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宽度可调节型梯架包括左竖杆、横杆和右竖杆,横杆均匀的设置在左竖杆和右竖杆之间,横杆包括中心套杆、左侧拉出杆和右侧拉出杆,中心套杆为中空的杆体,中心套杆的两端开设有侧杆插接口,侧杆插接口的形状大小与左侧拉出杆和右侧拉出杆的纵截面形状大小适配,左侧拉出杆的右部插接在中心套杆左侧的侧杆插接口内,右侧拉出杆的左部插接在中心套杆右侧的侧杆插接口内,中心套杆后端的两侧设有旋紧螺栓,位于左侧的旋紧螺栓的内端穿过中心套杆的杆壁与左侧拉出杆的外
壁紧触,位于右侧的旋紧螺栓的内端穿过中心套杆的杆壁与右侧拉出杆的外壁紧触。
9.要调整宽度可调节型梯架的宽度时,只需要拧松旋紧螺栓,然后滑动左侧拉出杆和右侧拉出杆,当宽度调整合适后,拧紧旋紧螺栓对左侧拉出杆和右侧拉出杆进行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试验室本体内还设有双重灭火机构,所述双重灭火机构包括喷淋灭火装置和抽真空灭火装置。
11.双重灭火机构是安全的双重保障,当喷淋灭火装置无法解决火情时,就可以用抽真空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安全性更高。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试验室本体的地面涂有防火涂层。
13.防止试验室地面被烧坏。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试验室本体的一侧下部还设有吹扫冷却装置。
15.便于试验后的地面快速冷却,同时能对地面的残渣进行吹扫。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7.1、试验室本体内喷灯的喷炎宽度和梯架的宽度均能调节,试验结果更准确。
18.2、双重灭火保障,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喷头与喷灯喷口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宽度可调节型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具体实施例1:
29.图1、图2、图3示出了一种成束燃烧试验室,包括试验室本体1、传感器2、喷灯3、梯架4和烟气管道10,所述传感器2、喷灯3和梯架4均设置在试验室本体1内,传感器2设置在试验室本体1的内壁,喷灯3设置在试验室本体1的地面,喷灯3的喷口正对梯架4,喷灯3的喷口处设有喷头5,喷头5包括喷口连接部51和拓宽喷炎部52,所述喷口连接部51的内腔与喷灯3的喷口适配,喷头5通过喷口连接部51插接在喷头5处,喷口连接部51与喷灯3的喷口之间还设有防脱机构6,所述梯架4为宽度可调节型梯架,所述烟气管道10的进气口位于试验室本体的顶部。
30.当待试验的电缆束宽度过大时,首先调节宽度可调节型梯架的宽度,使待试验电缆束能搭设在可调节型梯架上,然后还需要对喷灯的喷炎宽度进行调整,由于设置了喷头,而喷头是与喷灯的喷口插接的,因此需要改变喷炎宽度时,只需要对喷头进行更换,更换了宽度不同的拓宽喷炎部的喷头,即可对喷灯的喷炎宽度进行调整,这样针对不同宽度的电缆束测试出来的结果更准确,在喷头和喷口连接部之间设置的防脱机构则能在喷灯喷炎时防止喷头从喷灯喷口处脱落,而烟气管道则能对试验时产生的烟气进行吸收,烟气管道的出气端设有净化机构,这样能保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1.具体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防脱机构6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防脱机构6包括转动定位片61和定位柱62,所述定位柱62设置在喷灯3喷口顶端的前部,所述转动定位片61的底部则与喷口连接部51顶端的后部通过合页转动连接,转动定位片61后部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柱插接孔,定位柱插接孔的形状大小与定位柱62水平截面的形状大小适配。
33.将喷头插接在喷灯喷口处后,将转动定位片放下,使定位柱插接到定位柱插接孔中,即可实现防脱功能。
34.具体实施例3:
35.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宽度可调节型梯架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宽度可调节型梯架包括左竖杆7、横杆8和右竖杆9,横杆8均匀的设置在左竖杆7和右竖杆9之间,横杆8包括中心套杆81、左侧拉出杆82和右侧拉出杆83,中心套杆81为中空的杆体,中心套杆81的两端开设有侧杆插接口,侧杆插接口的形状大小与左侧拉出杆82和右侧拉出杆83的纵截面形状大小适配,左侧拉出杆82的右部插接在中心套杆81左侧的侧杆插接口内,右侧拉出杆83的左部插接在中心套杆81右侧的侧杆插接口内,中心套杆81后端的两侧设有旋紧螺栓,位于左侧的旋紧螺栓的内端穿过中心套杆81的杆壁与左侧拉出杆82的外壁紧触,位于右侧的旋紧螺栓的内端穿过中心套杆81的杆壁与右侧拉出杆83的外壁紧触。
36.要调整宽度可调节型梯架的宽度时,只需要拧松旋紧螺栓,然后滑动左侧拉出杆和右侧拉出杆,当宽度调整合适后,拧紧旋紧螺栓对左侧拉出杆和右侧拉出杆进行固定。
37.具体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双重灭火机构,所述试验室本体1内还设有双重灭火机构,所述双重灭火机构包括喷淋灭火装置和抽真空灭火装置。
39.双重灭火机构是安全的双重保障,当喷淋灭火装置无法解决火情时,就可以用抽真空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安全性更高。
40.具体实施例5:
41.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试验室本体1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试验室本体1的地面涂有防火涂层。
42.防止试验室地面被烧坏。
43.具体实施例6:
44.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吹扫冷却装置,所述试验室本体1的一侧下部还设有吹扫冷却装置。
45.便于试验后的地面快速冷却,同时能对地面的残渣进行吹扫。
4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