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5135发布日期:2021-12-11 11:41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空气质量采样器一般采用固定位置放置,或者通过手持采样器对室内采集,通过主机内部的抽气泵,透过延伸至探测区域的空气采样管路将空气样品抽回侦测室进行检测,但是检测较高区域时检测人员就需要使用梯子,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使用梯子不仅麻烦还增加了受伤风险,当检测人员无法使用梯子时,较高区域则无法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该采样器可以通过自身结构上浮并采集一定高度区域的气体,从而帮助工作人员获得被测区域的气体。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包括气球,在气球上设置采集组件,所述采集组件包括采集管和在采集管内腔内移动的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包括支撑柱,在支撑柱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采集管上盖和采集管下盖,所述采集组件还包括定位杆和限制结构,所述定位杆固定在采集管上端并向采集管上盖的方向延伸,在定位杆上设置限制采集管上盖向下移动的限制件,弹性结构对被限制件限制的采集管上盖提供向下与采集管收缩的预紧力,所述定位杆超过采集管上盖和气球的高度,定位杆触碰到物体时发生偏移,消除限制结构对采集管上盖的限制,采集管上盖收缩至采集管内。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气球的浮力将采集组件送至被测区域,当定位杆受到触碰时产生偏移,使得限位块脱离控制采集管上盖,在弹性绳的作用下采集管上盖向下移动并带入空气采集管内,实现被测区域的空气采集,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牵引绳或者其他方式控制浮式空气采样器的方向,该采样器可以自动上升直至碰撞房间天花板,即可采集该区域的空气,采集完成拉动牵引绳或者其他方式收回采样器,非常适用于工作人员采集房间顶部较高区域的空气。
6.优选地,所述弹性结构包括采集管上盖的上端和采集管的底部设置的弹性绳,弹性绳施加采集管上盖与采集管收缩的弹力,弹性绳施加采集管上盖与采集管收缩的弹力。
7.优选地,所述限制件包括定位杆上方设置凸块,所述凸块能够支撑采集管上盖并防止采集管上盖向下移动。
8.优选地,所述定位杆为两个并且对称设置,所述定位杆高于采集管上盖的部分向内延伸汇成触发头,下压触发头控制定位杆向采集管上盖外周方向偏离。
9.优选地,所述采集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引导采集管上盖向下移动时与采集管相同轴线。导向结构引导采集管上盖朝着采集管移动,有效的引导采集管上盖平稳有效的移动。
10.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是采集管的局部向采集管上盖的方向的延伸的导向板,并
且导向板的高度高于采集管上盖的高度。
11.优选地,所述采集管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外凸圈,所述外凸圈向远离采集管的端面方向向下倾斜形成斜面,所述外凸圈上设有气球座,所述气球座为环状,气球座的内壁向内凸起形成内凸圈,所述内凸圈靠近气球座轴线的端面向下倾斜形成斜面,所述气球座通过外凸圈和内凸圈固定在采集管上,所述气球为环形气球并设置在气球座上。
12.优选地,所述气球粘接在气球座上,粘接方式有效便捷。
13.优选地,所述采样器底部设有牵引绳,牵引绳向采样器底面的正方向延伸。牵引绳便于收回采样器,还可以通过控制牵引绳改变采样器的位置。
14.优选地,采集管上盖和采集管下盖的外周面上设置包层,包层减少摩擦力,使得采集管上盖盖合采集管和采集管下盖离开采集管的过程更顺滑。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式质量采样器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组件的移动部件结构示意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组件的移动部件结构示意主视图。
19.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0.图5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组件气体采集完成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组件主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采集组件正视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球和气球座剖视图。
25.图中,气球1、采集组件2、触发头3、定位杆4、第一定位杆41、凸块 42、第二定位杆43、采集管上盖5、采集管下盖6、支撑柱7、采集管8、外凸圈9、气球座10、内凸圈101、导向板11、拉绳槽12、弹性绳13。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7.请参阅图1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包括气球1,在气球1上设置采集组件2,所述采集组件2包括采集管8 和在采集管8内腔内移动的活塞柱,所述活塞柱包括支撑柱7,在支撑柱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采集管上盖5和采集管下盖6,所述采集组件2还包括定位杆4和限制结构,所述定位杆固定在采集管8上端并向采集管上盖5的方向延伸,在定位杆上设置限制采集管上盖5向下移动的限制件,弹性结构对被限制件限制的采集管上盖5提供向下与采集管8收缩的预紧力,所述定位杆超过采集管上盖5和气球1的高度,定位杆4触碰到物体时发生偏移,消除限制结构对采集管上盖5的限制,采集管上盖5收缩至采集管8内。
28.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包括充入氢气或者氦气的气球1、用于采集气体的采集组件
2。未使用时候,气球1为压缩状态,通过气球1底部的充气孔充入气体后,气球1为采样器提供向上移动的浮力,并将采集组件2送入被测区域,采集组件2包括采集管8和在采集管8的内腔内移动的采集管上盖5、设置在采集管上盖5底部的支撑柱7、设置在支撑柱7底部的采集管下盖6,上述采集管上盖5、采集管下盖7和支撑柱6能够在采集管8内上下移动,移动过程中采集管下盖5将采集管8腔内气体推出采集管8,被测区域的气体进入采集管中,当采集管下盖6到达采集管8最底部时,采集管上盖5盖合采集管8,并且采集管上盖5与采集管8的上端面平行,采集管8内部形成封闭空间,采集气体完成,在采集管8的内壁和采集管上盖5外周面上设置包层,减少活塞柱下降过程中采集管8的内壁与采集管上盖5和采集管下盖6外周面的摩擦。在采集管上盖5的上端盖和采集管8的底部捆绑弹性绳,通过弹性绳13施加采集管上盖5与采集管8收缩的弹力,采集管上盖5能够向下移动进入采集管8内,弹性绳为两条或多条,弹性绳13是皮筋或其他具有弹性绳子。在采集管上盖5和采集管8的底部设有拉绳槽12,以便于容纳弹性绳。采集组件2还包括固定在采集管8上端的定位杆4,定位杆4 包括第一定位杆41,第一定位杆41向采集管上盖5的方向延伸并超过采集管上盖5和气球1的高度,由于第一定位杆41底部固定在采集管8上,因此触碰第一定位杆41时,第一定位杆41只能向采集管上盖5外周方向偏移,在第一定位杆41上设置限制采集管上盖5向下移动的限制件,限制件限制采集管上盖5向下移动。采集气体的过程中触碰第一定位杆41使其偏移,使限制件脱离限制采集管上盖5,在弹性绳13的作用下采集管上盖5盖合采集管8,采样器底部设有牵引绳,牵引绳向采样器底面的正方向延伸,通过牵引绳收拉采样器和降低采样器的重心,多根牵引绳汇成一根总绳便于牵引采样器,工作人员拉动牵引绳控制采样器的移动方向。
29.具体地,限制件包括定位杆4的上方靠近支撑柱7的一端凸起形成的凸块42,凸块42能够支撑采集管上盖5并且限制采集管上盖5向下移动,第一定位杆3向采集管上盖5外周方向偏离时,凸块42与采集管上盖5相分离,采集管上盖5向下移动。
30.具体地,定位杆4为若干个并且对称设置,采集管上盖5的第一定位杆 41向内延伸生成第二定位杆43,若干个第二定位杆43汇成触发头3,碰撞触发头3时进一步控制定位杆4向采集管上盖5外周方向偏离。
31.具体地,采集组件2还包括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引导采集管上盖向下移动时与采集管相同轴线。导向结构是采集管8的局部向采集管上盖5的方向的延伸的导向板11,并且导向板11的高度高于采集管上盖5的高度,采集管上盖5向下移动过程中在导向板11的引导下进入采集管8中。
32.具体地,采集管8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外凸圈9,外凸圈9向远离采集管8的端面方向向下倾斜形成斜面,外凸圈9上设有气球座10,气球座10 为环状,气球座10的内壁向内凸起形成内凸圈101,所述内凸圈101靠近气球座10轴线的端面向下倾斜形成斜面,安装气球座时,气球座10从采集管 8的底部向上移动,外凸圈9和内凸圈101缓缓卡合,直至内凸圈101穿过外凸圈9,气球座10固定在采集管8上,所述气球1为环形气球并粘接设置在气球座10上。
33.工作原理如下:操作人员给气球充入氢气或者氦气,通过拉动牵引绳控制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的方向和高度,在气球1的浮力作用下,采样器向上移动,当到达所被测区域时,通过天花板触碰定位杆4或者触碰触发头3使定位杆4发生偏移,采集管上盖5脱离设置
在限制件的限制,采集管上盖5 在弹性绳13的弹力作用下迅速向下移动,移动过程中采集管下盖6将采集管腔内的气体推出至采集管8腔外,被测区域的气体通过采集管8上部的开口进入采集管8内,直至采集管上盖5盖合采集管,采集管8此时处于密封状态,操作人员完成采集后拉动牵引绳收回浮式空气质量采样器。
34.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