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3019发布日期:2021-11-19 23:35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自动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分析装置是用于自动地对血液、尿等的检样中所含特定分量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装置。在使用自动分析装置对检样进行分析时可使用各种试剂,为了获得稳定的分析结果,需要防止因蒸发干燥而引起试剂的浓缩、因混入灰尘等而引起试剂的劣化。这里用于分析的试剂收纳于具备可开闭的盖的试剂容器,可根据情况使试剂容器的盖开闭。
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通过使具备具有突出的爪部并且可利用旋转支点进行开闭的盖的试剂容器、与用于使试剂容器的盖开闭的开闭部件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开闭部件与爪部或盖抵接而使盖开闭。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019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但是就专利文献1而言,由于开闭部件与容器的盖的上表面抵接,因此记载有与容器中所收纳的试剂、检样有关的信息的盖的上表面会发生磨损,有可能导致与试剂、检样有关的信息丢失。另外,当以容器的盖存在关闭障碍的状态将容器收纳于保管库时,则有可能发生如下问题:盖与保管库相互干涉而对彼此任意一方施加过度的负荷。
9.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即使在收纳试剂、检样的容器存在盖的关闭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避免盖的上表面发生磨损的方式关闭盖。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容器收纳部,其收纳具有能够利用旋转支点进行开闭的盖并且容纳试剂或检样的容器;以及闭盖引导部,其通过与上述容器收纳部进行相对移动而关闭上述盖,上述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闭盖引导部与上述盖的边缘部接触而关闭上述盖。
12.发明的效果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即使在收纳试剂或检样的容器的存在盖的关闭障碍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避免盖的上表面发生磨损的方式关闭盖。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15.图2是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的试剂容器的概要结构图。
16.图3是表示自动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即试剂保管库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17.图4是表示在试剂盘罩上设置的闭盖引导部的一例的图。
18.图5是表示在试剂盘罩上设置的闭盖引导部的另一例的图。
19.图6是表示试剂容器的盖进行关闭的状态的俯视图。
20.图7是表示试剂容器的盖进行关闭的状态的试剂容器的主视图。
21.图8是对试剂容器的盖与闭盖引导部的接触角度进行说明的图。
22.图9是对闭盖引导部与盖的接触角度的几个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23.图10是收纳试剂容器的试剂保管库的概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自动分析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和附图中对于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此外,附图用于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且有时对实际物体进行了简化。
25.实施例1
26.参照图1来说明自动地对血液、尿等的检样中所含特定分量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1

1的整体结构的一例。自动分析装置1

1具备:进行检样分析所需的作业的作业台1

3、以及对在作业台1

3上设置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

25。在作业台1

3设置有:试剂保管库1

2、试剂分注部1

13、加热块1

4、检样架输送部1

5、检样分注部1

6、分注吸头
·
反应容器输送部1

9、分析单元1

14。以下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27.试剂保管库1

2用于将对分析中使用的试剂进行收纳的试剂容器1

15保管于预定的温度,且具有试剂盘1

24和试剂盘罩1

16。试剂盘1

24收纳多个试剂容器1

15。试剂盘罩1

16是覆盖于试剂盘1

24的罩,且具备:用于将试剂容器1

15向试剂盘1

24投入的投入口1

17、以及用于从试剂容器1

15分注试剂的分注孔1

18。对于试剂保管库1

2的详情,将在后面参照图3进行说明。
28.试剂分注部1

13经由分注孔1

18从试剂保管库1

2中所保管的试剂容器1

15抽吸试剂,并向加热块1

4所搭载的空的反应容器1

19分注试剂。
29.加热块1

4使反应容器1

19保持于恒定的温度,并且通过旋转运动使反应容器1

19在圆周方向上移动,向检样分注部1

6、试剂分注部1

13能够到达的位置进行配置。
30.检样架输送部1

5对搭载有收纳检样的多个检样容器1

21的检样架1

20进行输送,并将检样容器1

21配置于检样分注部1

6能够到达的位置。
31.检样分注部1

6对检样容器1

21中所收纳的检样进行抽吸,并将检样向加热块1

4所搭载的反应容器1

19分注。为了防止在分注检样时混入异物,检样分注部1

6在每次分注检样时换装使用检样分注吸头1

23。使用后的检样分注吸头1

23和反应容器1

19被向废弃孔1

8废弃。
32.分注吸头
·
反应容器输送部1

9对分注吸头
·
反应容器搭载部1

7所搭载的检样分注吸头1

23和反应容器1

19进行输送,并将检样分注吸头1

23配置于吸头装设位置1

10,将反应容器1

19配置于加热块1

4。此外,在分注吸头
·
反应容器搭载部1

7上架设保持部件1

22,在保持部件1

22收纳未使用的检样分注吸头1

23和反应容器1

19。
33.在利用反应容器搅拌部1

11进行搅拌之后,分析单元1

14对利用反应液抽吸部1

12从反应容器1

19抽吸的反应液进行分析并输出分析结果。
34.控制部1

25接受由操作者通过键盘、触控面板等输入的分析任务,制作分析计划并按照分析计划发送控制信号,从而对在作业台1

3上设置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1

25也可以具备对与分析任务有关的信息、分析参数、分析结果等进行存储的存储部。
35.使用图2对收纳试剂、检样的容器的一例即试剂容器1

15进行说明。图2的(a)和图2的(b)是表示试剂容器1

15具有的盖2

1为打开状态的俯视图和主视图。另外,图2的(c)和图2的(d)是盖2

1为关闭状态的俯视图和主视图。此外,在图2中对于盖2

1标记了阴影以便于观察。
36.试剂容器1

15具有:盖2

1、铰链2

2、试剂收纳部2

3。铰链2

2是对可开闭的盖2

1进行支承的旋转支点。试剂收纳部2

3是收纳试剂的空间。通过将盖2

1关闭,从而能够防止试剂收纳部2

3中所收纳的试剂的蒸发干燥、灰尘等向试剂的混入。此外,试剂收纳部2

3也可以不是收纳试剂而是收纳检样。
37.参照图3对试剂保管库1

2进行详细说明。试剂保管库1

2如上述那样具有:收纳试剂容器1

15的试剂盘1

24、以及具备投入口1

17和分注孔1

18的试剂盘罩1

16。
38.试剂盘1

24具备与未图示的马达等连接的主轴3

1,并以利用马达等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主轴3

1为旋转轴在x

y平面上进行旋转。此外,即使在主轴3

1旋转的情况下,覆盖于试剂盘1

24的试剂盘罩1

16也不会旋转。利用试剂盘1

24的旋转,能够使从投入口1

17投入的试剂容器1

15配置于分注孔1

18的正下方,或者返回初始位置。另外,也可以由操作者以手动方式将主轴3

1或者试剂盘1

24旋转到所需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将试剂盘1

24所收纳的试剂容器1

15配置为相对于试剂盘1

24的径向具有恒定的倾斜角度。当倾斜角度为0度时,试剂容器1

15与试剂盘1

24的径向平行地配置。
39.试剂盘罩1

16具备:投入口1

17、分注孔1

18、盖开闭部3

2、投入口盖3

3。盖开闭部3

2具有用于使试剂容器1

15的盖2

1开闭的爪,且在利用试剂分注部1

13进行试剂抽吸时,使在分注孔1

18的正下方配置的试剂容器1

15的盖2

1成为打开状态,并在试剂抽吸后成为关闭状态。投入口盖3

3是覆盖于投入口1

17的盖,图3示出了投入口盖3

3打开的状态。
40.参照图4对试剂盘罩1

16的一例进行说明。图4的(a)是从试剂盘1

24侧观察的试剂盘罩1

16的俯视图,即图3的试剂盘罩1

16的背面。另外,图4的(b)是沿着图4的(a)中的直线4

5剖切的剖视图。
41.在试剂盘罩1

16的与试剂盘1

24相对的面,以沿着试剂盘罩1

16的周向的方式,在投入口1

17的两侧设置有闭盖引导部4

1,该闭盖引导部4

1通过与盖2

1的边缘部接触而使盖2

1关闭。此外,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的接触角度4

4是以两者接触的点为起点、且由铰链2

2的旋转轴方向的射线4

2与闭盖引导部4

1的切线方向的射线4

3所夹的角度。接触角度4

4的大小可以根据试剂容器1

15相对于试剂盘1

24的径向的倾斜角度来设定。另外,如图4的(b)所示,闭盖引导部4

1埋设于试剂盘罩1

16且呈凹形状。在闭盖引导部4

1呈凹形状的情况下,使得试剂保管库1

2中的容积变小,因此易于将所收纳的试剂容器1

15保持于预定的温度。
42.由于试剂盘1

24进行旋转,从而使试剂容器1

15向闭盖引导部4

1移动,且闭盖引导部4

1与打开状态的盖2

1的边缘部接触而使盖2

1关闭。即,闭盖引导部4

1能够以不与记载有与试剂有关的信息的盖2

1的上表面发生接触的方式关闭盖2

1。在图4的(a)中,为
了表示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接触的状态而示出了一个打开状态的盖2

1。
43.此外,由于在投入口1

17的两侧设置闭盖引导部4

1,因此不论试剂盘1

24向哪个方向旋转都能够关闭盖2

1。另外,也可以将闭盖引导部4

1设置于分注孔1

18的附近。通过在分注孔1

18的附近设置闭盖引导部4

1,从而即使在试剂抽吸后因盖开闭部3

2而发生盖2

1的关闭障碍,也能够利用闭盖引导部4

1关闭盖2

1。
44.参照图5对试剂盘罩1

16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5的(a)与图4的(a)同样地是从试剂盘1

24侧观察的试剂盘罩1

16的俯视图。另外,图5的(b)是沿着图5的(a)中的直线4

5剖切的剖视图。在图5所示的试剂盘罩1

16上,也在与试剂盘1

24相对的面设置有闭盖引导部4

1。此外,如图5的(b)所示那样,本例的闭盖引导部4

1从试剂盘罩1

16突出,呈凸形状。呈凸形状的闭盖引导部4

1能够与试剂盘罩1

16分别进行制作,因此容易调整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的接触角度4

4。
45.参照图6和图7来说明试剂容器1

15的盖2

1进行关闭的状态。图6是俯视图,图7是试剂容器1

15的主视图,且仅示出了一个闭盖引导部4

1。随着从图6的(a)和图7的(a)转变为图6的(d)和图7的(d),即随着试剂盘1

24的旋转,试剂容器1

15沿着移动路径6

2向箭头6

1的方向移动。此外,试剂盘1

24的旋转可以利用马达等的驱动力,也可以利用手动方式。另外,也可以不是试剂盘1

24进行旋转,而是试剂盘罩1

16进行旋转,只要试剂容器1

15的盖2

1与闭盖引导部4

1进行相对移动即可。以下按照顺序进行说明。
46.在图6的(a)和图7的(a)中,是盖2

1打开的状态,闭盖引导部4

1从盖2

1远离。此外,盖2

1打开状态时的盖2

1的打开角、也就是试剂容器1

15的上表面即x

y面与盖2

1所成的角不限于图7的(a)所示的90度,只要小于180度即可。当通过试剂盘1

24的旋转使试剂容器1

15向闭盖引导部4

1移动时,则如图6的(b)和图7的(b)所示那样,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的边缘部接触,开始对盖2

1作用朝向箭头6

3的方向的力。当试剂盘1

24进一步旋转时,则如图6的(c)和图7的(c)所示那样,通过闭盖引导部4

1对盖2

1持续作用朝向箭头6

3的方向的力,从而使盖2

1关闭。在图6的(d)和图7的(d)中,是试剂容器1

15通过了闭盖引导部4

1的位置而关闭了盖2

1的状态。
47.此外,优选以如下方式来设置闭盖引导部4

1,即:使得在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接触的期间,两者的接触角度4

4为锐角。由于接触角度4

4为锐角,从而避免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的上表面发生抵接,而是与盖2

1的边缘部接触,从而对盖2

1作用朝向箭头6

3的方向的力。即,能够以避免记载有与试剂、检样有关的信息的盖2

1的上表面发生磨损的方式将盖2

1关闭。
48.参照图8对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的接触角度4

4进行说明。此外,图8是从图6的(b)中将闭盖引导部4

1、盖2

1、接触角度4

4、箭头6

3抽出的图。如果设接触角度4

4为θ0、闭盖引导部4

1作用于盖2

1的垂直作用力为f
v
,则f
v
分为f
v
cosθ0和f
v
sinθ0的分量。f
v
cosθ0是关闭盖2

1的方向即箭头6

3的方向的分量,f
v
sinθ0是与箭头6

3垂直的方向的分量。f
v
sinθ0是与铰链2

2的旋转轴平行的分量,因此为了减小对铰链2

2的负荷,优选使f
v
sinθ0减小。另外,为了使关闭盖2

1的方向的分量增大,优选使f
v
cosθ0增大。因此,优选使θ0即接触角度4

4较小。此外,也可以对在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进行相对移动时产生的转矩进行调整,对垂直作用力f
v
进行控制。
49.参照图9对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的接触角度4

4的几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由
于闭盖引导部4

1与盖2

1进行相对移动,因此相对于如图9所示那样固定的试剂容器1

15而言,对于闭盖引导部4

1以点7

2为旋转中心向箭头7

1的方向旋转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将闭盖引导部4

1的倾角设为θ1、试剂容器1

15的倾角设为θ2。图9的(a)和图9的(b)是在点7

2侧关闭盖2

1的情况,且从将试剂容器1

15的中心7

3与点7

2连结的直线7

4起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为θ1的正方向,而从与直线7

4垂直的直线7

5起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θ2的正方向。图9的(c)和图9的(d)是在点7

2的相反侧关闭盖2

1的情况,且从直线7

4起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θ1的正方向,而从直线7

5起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为θ2的正方向。在各情况下都满足如下条件,即:0≤θ1≤π、0≤θ2≤2π,接触角度4

4即θ0是(θ1+θ2)/π的商取整数时的余数,即θ0=θ1+θ2[modπrad]。
[0050]
参照图10对试剂保管库1

2中的优选高度进行说明。图10是试剂保管库1

2的剖视图,收纳试剂容器1

15的试剂盘1

24被收纳在基部9

4中,基部9

4和试剂盘1

24被试剂盘罩1

16覆盖。另外,试剂盘罩1

16的投入口1

17是通过投入口盖3

3关闭的状态。此外,投入口盖3

3的打开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
[0051]
优选从试剂盘1

24内侧的底面9

1起到投入口盖3

3为止的距离9

2比从打开状态的盖2

1的上端起到底面9

1为止的距离9

3长。通过使距离9

2比距离9

3长,从而避免了打开状态的盖2

1与投入口盖3

3发生接触。也就是说,即使在试剂容器1

15存在盖2

1的关闭障碍的状态下关闭了投入口盖3

3,试剂容器1

15与试剂保管库1

2也不会发生干涉,可防止不希望的负荷作用于盖2

1。
[0052]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改变构成要素。例如,容器与闭盖引导部的相对移动不限于旋转,也可以是通过任意的线状移动来实现的相对移动。另外,不限于收纳试剂、检样的容器,只要是具有能够利用旋转支点进行开闭的盖的容器即可适用本发明。另外,也可以将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地组合。此外,也可以从上述实施例所示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一些构成要素。
[0053]
符号说明
[0054]1‑
1:自动分析装置;1

2:试剂保管库;1

3:作业台;1

4:加热块;1

5:检样架输送部;1

6:检样分注部;1

7:分注吸头
·
反应容器搭载部;1

8:废弃孔;1

9:分注吸头
·
反应容器输送部;1

10:吸头装设位置;1

11:反应容器搅拌部;1

12:反应液抽吸部;1

13:试剂分注部;1

14:分析单元;1

15:试剂容器;1

16:试剂盘罩;1

17:投入口;1

18:分注孔;1

19:反应容器;1

20:检样架;1

21:检样容器;1

22:保持部件;1

23:检样分注吸头;1

24:试剂盘;1

25:控制部;2

1:盖;2

2:铰链;2

3:试剂收纳部;3

1:主轴;3

2:盖开闭部;3

3:投入口盖;4

1:闭盖引导部;4

2:射线;4

3:射线;4

4:接触角度;4

5:直线;6

1:箭头;6

2:移动路径;6

3:箭头;7

1:箭头;7

2:点;7

3:中心;7

4:直线;7

5:直线;9

1:底面;9

2:距离;9

3:距离;9

4: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