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总酸含量测定及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34355发布日期:2021-05-28 14:4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畜牧饲料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总酸含量测定及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仔猪断奶阶段,由于自身肠道发育的不完善,胃部分泌胃酸的能力十分有限,在60日龄之前,仔猪很难依靠自身胃部分泌的胃酸,将胃部ph值控制在3.5以下。而胃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区间则是2.0-3.5,若是仔猪胃部ph值偏高,一方面会造成饲料消化不完全,导致饲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未经消化完全的蛋白质到达后肠道,会造成仔猪的腹泻,对于养殖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是目前饲料生产企业普遍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直接杀灭饲料原料中所带的一部分致病菌,另一方面通过添加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降低饲料的ph值以及系酸力,可以有效提高仔猪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从而提高养殖端的经济效益。而目前,对于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的检测、评价方法,一般会采用总酸这个概念,即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酸化剂中的总酸含量。但此概念,由于酚酞变色的滴定终点在ph8.2左右,是依据化学上面对于酸溶液的检测方式而来,并不能很好的结合畜牧饲料生产行业的特性,也就无法真实的评价一种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的有效程度。中国专利cn105203665a公开了一种饲料酸化剂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大致内容是:先利用强碱将聚乳酸解离,再调节ph保证酸性条件下充分质子化,而后定容,过有机滤膜,最后取滤液进样检测,酸化剂样品的皂化解聚的前处理过程,使得试样在充分的解聚后再用液相色谱进行检测,保证结果的高准确性。该专利方法结合乳酸的化学性质,进行特殊化前处理,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操作过程简单,所用试剂安全无毒,结果准确稳定。相应地,该专利方法只是为了精确检测出乳酸含量,因此,也无法真实的评价一种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的有效程度。中国专利cn103743845a公开了一种饲料中酸化剂定型定量的方法,大致内容是:1.取饲料样品放入研钵中,加入与样品等量的超纯水,用研钵研碎并混合均匀;2.在眼膜的饲料样品中加入浓盐酸,放于90℃的水浴箱中密封搅拌反应2-5h;3.在保温处理后的样品中加超纯水补重;4.将处理后的样品中游离的酸化剂进行定型定量分析。相应地,该专利方法也无法真实的评价一种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的有效程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总酸含量测定及评价方法,本发明通过引入“有效总酸”的概念,并依据此概念,来测定和评价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的有效程度和能力,以真实反映和评价出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的有效程度和能力,为饲料生产企业使用饲料酸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和检测手段,以克服现有总酸概念不能真实反映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有效程度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总酸含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然后加入配比量的水,搅拌均匀得到待测样液;s2、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样液,直至待测样液的ph值达到设定值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消耗量;s3、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有效总酸含量,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式(1)中,x表示有效总酸含量,v表示滴定待测样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m表示待测样品的质量,m表示总酸的摩尔质量。在本发明中,所谓的有效总酸含量是指:该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某一设定的ph值下,释放氢离子的那部分酸化剂/酸度调节剂的含量。以ph设定值为3.5为例,配制待测样液的ph初始值为2,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样液,直至ph值升至3.5时,停止滴定,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有效总酸含量,即为释放氢离子的那部分酸化剂/酸度调节剂的含量。该有效总酸含量的意义在于:在ph值为3.5时,酸化剂/酸度调节剂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的含量,这部分酸化剂/酸度调节剂的含量才是调节ph值的有效含量,而剩余部分的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该ph值并未有效解离出氢离子,因此在仔猪胃部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对帮助仔猪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的贡献不大。进一步,本发明的有效总酸含量概念与现有的总酸含量概念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设定的ph值滴定终点不同,现有测定总酸含量的方式是以ph值为8.2左右,酚酞溶液变色时为滴定终点,本申请是以设定值为滴定终点,而对于设定值的具体设置,以仔猪胃蛋白酶为例,结合仔猪胃蛋白酶活性最适ph区间2.0-3.5的特性,可将设定值定为3.5,由此得到具有不同意义的数值。该数值的现实意义是:在调节消化饲料最适ph环境(胃内环境)时,该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的真实有效含量,由此解决了现有的总酸含量概念并不能反映出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程度的问题。在本发明中,由于酸化剂/酸度调节剂的构成比较复杂,按照现有总酸含量测定以乳酸为指标值的习惯,作为优选,在式(1)中,所述x表示以乳酸计的有效总酸含量,m表示乳酸的摩尔质量。进一步,结合胃蛋白酶活性的特点,在s2中,ph值的设定值为2-4,优选为3.5。作为优选,在s2中,待测样液的ph值达到3.5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消耗量。进一步,在配制待测样液时,待测样品与水的质量比为(2-5):(95-98),得到的待测样液的ph不大于2。即使说,在配制待测样液时,待测样液的ph至不能大于或者等于设定的ph值,否则用氢氧化钠滴定时,无法使待测样液的ph值达到设定值。进一步,优选待测样品与水的质量比为3:97,该比例也可以理解为:3g待测酸化剂与97ml水进行配比,得到的待测样液的ph值小于2。在本发明中,为了方便后续计算,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000mol/l。进一步,所述待测样品为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在本发明中,该测定方法用于测定仔猪食用的饲料中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的有效总酸含量。例如,本发明将ph的设定值定为3.5(调节仔猪胃内环境达到ph值为3.5)时,测定得到酸化剂的有效总酸含量。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评价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上述有效总酸含量测定方法来测定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的有效总酸含量,然后根据该有效总酸含量来评价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的有效性。本发明对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可以真正评价出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调节胃内环境ph值时,真实的有效含量,以得到一款酸化剂/酸度调节剂调节ph值的能力和有效程度,其更符合实际情况,为饲料生产企业使用饲料酸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测手段。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引入“有效总酸”的概念,并依据此概念,来测定和评价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在畜牧业饲料生产中的有效程度和能力,以真实反映和评价出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的有效程度和能力,为饲料生产企业使用饲料酸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测手段,克服了现有总酸概念不能真实反映酸化剂或酸度调节剂有效程度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总酸含量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3g某待测酸化剂样品,然后加入97ml的水,搅拌均匀得到待测样液,待测样液的初始ph值为2.0;s2、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用1.000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样液,直至待测样液的ph值达到3.5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消耗量;s3、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有效总酸含量,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式(1)中,所述x表示以乳酸计的有效总酸含量,v表示滴定待测样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1.000mol/l,m表示待测样品的质量——3g,m表示乳酸的摩尔质量——90.08g/mol。滴定结束后,记录到氢氧化钠溶液的消耗体积为10.0ml,则该待测酸化剂的有效总酸含量为300.3g/kg。实施例2一种饲料中酸化剂/酸度调节剂有效总酸含量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3g某待测酸化剂样品,然后加入97ml的水,搅拌均匀得到待测样液,待测样液的初始ph值为2.0;s2、利用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用1.000mol/l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待测样液,直至待测样液的ph值达到3.5时,停止滴定,记录滴定消耗量;s3、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有效总酸含量,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式(1)中,所述x表示以乳酸计的有效总酸含量,v表示滴定待测样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表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1.000mol/l,m表示待测样品的质量——3g,m表示乳酸的摩尔质量——90.08g/mol。滴定结束后,记录到氢氧化钠溶液的消耗体积为11.2ml,则该待测酸化剂的有效总酸含量为336.3g/kg。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有效总酸含量”的现实意义,发明人在成都市场取样了102份不同厂家型号的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产品进行分析,得到表1结果。表1市售酸化剂产品总酸含量计有效总酸含量分布情况表总酸含量百分比<50%50-60%60-70%70-80%>80%产品占比,%4.939.246.17.82.0有效总酸含量百分比<10%10-20%20-30%30-40%——产品占比22.629435.4——注:1、总酸含量百分比是将总酸含量的单位“g/kg”换算成了“%”后的数值;2、有效总酸含量百分比是将有效总酸含量的单位“g/kg”换算成了“%”后的数值;3、有效总酸含量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由表1可以得到,市售的酸化剂产品的总酸含量基本分布在总酸含量为50-70%的范围内,产品占比达到85.3%;而在该同一批产品中,利用本发明的有效总酸测定方法测定得到,市售的酸化剂产品的有效总酸含量基本分布在有效总酸含量为10-30%的范围内,产品占比达到72%。由此说明,市售的酸化剂的总酸含量分布情况与有效总酸含量分布情况不同;同时可以说明,市售酸化剂按照总酸测定结果虽然较高,并集中在50-70%区间,占比达到85.3%,而有效总酸却偏低,大部分都在30%以下,占比达到94.6%。为了验证总酸含量分布情况与有效总酸含量分布情况不同所带来的现实差异,本发明做了如下试验:试验地点: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彭山试验农场;试验设计:80头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的仔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公母构成相同,饲喂14天至42日龄,称重,记录采食量以及每日腹泻情况。a、b组饲喂相同饲料,仅添加相同剂量的不同饲料酸化剂。a、b组添加酸化剂情况级试验结果如下表2和表3所示。表2不同组别酸化剂酸度表组别总酸%(以乳酸计)有效总酸g/kga组111.32312.75b组110.18593.30表3不同有效总酸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a组b组平均日采食量g/d271.33292.50平均日增重g/d217.59241.32全期腹泻率6.03%2.79%根据表2和表3可以得到,即使在总酸相同(a组和b组的总酸含量相差很小)的情况之下,有效总酸更高的饲料酸化剂,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量,并且降低了断奶仔猪阶段的腹泻率,改善了断奶仔猪的健康。因此说明,此有效总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是更加符合畜牧业的实际情况,也是在畜牧业更加实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可以真正评价出饲料酸化剂/酸度调节剂在调节ph值的能力和有效程度,为饲料生产企业使用饲料酸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测手段。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