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4140发布日期:2021-09-17 23:3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样本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凝血分析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2.目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内部空间的三维运动机构未实现独立的运动模块,增加了仪器升级优化难度及维护难度,比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10762104.4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其使用方法,其用于采样加样的针运动模块设置在主内腔上部,占用空间较大,同时还存在内部模块布局设计不够合理、分区繁琐的问题,导致仪器的整体尺寸及重量较大,不够简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三维运动机构占用空间大、难以维护升级,而且凝血分析仪内部各个模块布局不合理导致仪器尺寸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液样本分析仪。
4.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血液样本分析仪,包括主体机架、检测模块、试剂制冷盘、反应杯温育盘、样本架输送模块、采样加样模块、急诊模块、反应杯输送模块,所述试剂制冷盘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试剂位,所述反应杯温育盘设置有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反应杯位,所述反应杯温育盘环绕设置在所述试剂制冷盘的外侧,且与所述主体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样本架输送模块、急诊模块、反应杯输送模块围绕所述反应杯温育盘分布在所述主体机架上;所述采样加样模块包括围绕所述反应杯温育盘分布且可拆连接在主体机架上的第一加样装置、第二加样装置和第三加样装置,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样装置均包括针管、用于驱动所述针管且使针管的移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针管上下往复运动的上下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样本架输送模块、所述急诊模块、所述反应杯温育盘和所述试剂制冷盘;所述第二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试剂制冷盘和所述反应杯输送模块;所述第三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反应杯温育盘和所述试剂制冷盘。
5.优选地,所述主体机架上还设置有分杯稀释模块和加启动试剂模块,所述分杯稀释模块包括至少2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分杯稀释位,所述加启动试剂模块包括至少1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加启动试剂位;所述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还覆盖多个所述分杯稀释位;所述第三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还覆盖所述加启动试剂位。
6.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磁珠检测装置和光学检测装置,所述光学检测装置设置有光学检测位,所述磁珠检测装置设置有多个呈圆弧状排列的磁珠检测位;所述采样加样模块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样装置结构相同的第四加样装置,所述第四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反应杯温育盘、试剂制冷盘、加启动试剂位以及多个磁珠检测位。
7.优选地,所述主体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弃杯口和第二弃杯口,所述第一弃杯口设置在所述分杯稀释位附近,所述第二弃杯口设置在所述磁珠检测装置和光学检测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第二弃杯口均连接有弃杯导管,所述弃杯导管底部设置有废料桶。
8.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样装置均包括花键轴、连接所述花键轴和所述针管的支撑臂;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花键轴间隙配合的第一从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传动连接的第一主动轮、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上下驱动装置包括过盈配合在所述花键轴远离所述支撑臂的一端的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块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往复滑动的第一直线模组。
9.优选地,还包括泵站模块,所述泵站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上的清洗液瓶、废液桶、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范围内的针管清洗位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样装置的针管连接的清洗泵,所述清洗泵通过第一输入管道和所述清洗液瓶连接,所述针管清洗位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清洗喷嘴,所述清洗液瓶通过第二输入管道连接到所述清洗喷嘴,所述针管清洗位底部通过输出管道连接到所述废液桶,所述第一输入管道、第二输入管道、输出管道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二输入管道上设置有输液泵。
10.优选地,所述反应杯输送模块包括反应杯输入轨道、用于将反应杯从所述反应杯输入轨道转移到所述分杯稀释位或反应杯温育盘的第一抓杯装置以及用于将反应杯从所述反应杯温育盘转移到所述加启动试剂位或检测模块的第二抓杯装置;所述第二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反应杯输入轨道;所述第一抓杯装置和第二抓杯装置均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上的三轴机械手以及设置在所述三轴机械手末端的反应杯抓手。
11.优选地,所述反应杯温育盘和加启动试剂模块附近均设置有混匀装置,所述混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上的两轴机械臂和设置在所述两轴机械臂末端的混匀头。
12.优选地,所述样本架输送模块包括围绕所述反应杯温育盘且依次连接的进样轨道、连接轨道、出样轨道和复测轨道,所述复测轨道连接到所述进样轨道,所述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连接轨道;所述进样轨道和连接轨道之间、所述出样轨道和所述复测轨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转移装置,所述连接轨道和出样轨道之间、所述复测轨道和进样轨道之间均设置有第二转移装置。
13.优选地,所述急诊模块包括急诊同步带输送机,所述急诊同步带输送机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限位板;所述急诊模块设置有急诊样本采样位,所述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还覆盖所述急诊样本采样位。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重新设计了内部各个模块的布局,将反应杯温育盘环绕在试剂制冷盘外部,减小了两者的占用空间,并且将采样加样模块拆解为多个独立且分散的加样装置,根据功能不同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将其他模块的布局进行了优化,使各个模块的安装位置有序且分明,不仅方便了仪器的安装、维护和升级,而且减小了仪器的整体尺寸和重量。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ⅰ。
16.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ⅱ。
17.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ⅲ。
18.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ⅰ。
19.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ⅱ。
20.图6为图5的d部放大图。
21.图7为图4的c部放大图。
22.图8为图3的a部放大图。
23.图9为图3的b部放大图。
24.附图标记:1

主体机架,11

分杯稀释位,12

加启动试剂位,13

第一弃杯口,14

第二弃杯口,15

弃杯导管,16

废料桶,17

混匀装置;2

检测模块,21

磁珠检测装置,211

磁珠检测位,22

光学检测装置,221

光学检测位,222

光源组件;3

试剂制冷盘,31

试剂位;4

反应杯温育盘,41

反应杯位;5

样本架输送模块,51

进样轨道,511

底板,512

第一限位板,513

横梁, 515

基座,516

推进片,5161

第一圆弧,5162

第二圆弧,517

第一限位片,518

第二限位片,52

连接轨道,521

同步带输送机,522

第二限位板,523

条码扫描口,524

扫描器,525

采样位,53

出样轨道,54

复测轨道,55

第一转移装置,551

丝杆,552

推动块,56

第二转移装置,561

伸缩杆,57

联机轨道;6

采样加样模块,61

第一加样装置,611

针管,612

花键轴,613

支撑臂,614

第一从动轮,615

第一同步带,616

第一主动轮,617

轴承,618

滑块,62

第二加样装置,63

第三加样装置,64

第四加样装置;7

急诊模块,71

急诊同步带输送机,72

第三限位板,73

急诊样本采样位;8

反应杯输送模块,81

反应杯输入轨道,811

反应杯导轨,812

运杯小车,813

运杯滑轨,814

第三直线模组,815

反应杯取杯位,816

加缓冲试剂位,82

第一抓杯装置,821

三轴机械手,822

反应杯抓手,83

第二抓杯装置;9

泵站模块,91

废液桶,92

针管清洗位。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血液样本分析仪,包括主体机架1、检测模块2、试剂制冷盘3、反应杯温育盘4、样本架输送模块5、采样加样模块6、急诊模块7、反应杯输送模块8,所述试剂制冷盘3设置有用于放置试剂的试剂位31,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设置有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反应杯位41,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环绕设置在所述试剂制冷盘3的外侧,且与所述主体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检测模块2、样本架输送模块3、急诊模块7、反应杯输送模块8围绕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分布在所述主体机架1上;所述采样加样模块6包括围绕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分布且可拆连接在主体机架1上的第一加样装置61、第二加样装置62和第三加样装置63,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加样装置均包括针管611、用于驱动所述针管611且使针管的移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针管上下往复运动的上下驱动装置;所述第一加样装置61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样本架输送模块5、所述急
诊模块7、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和所述试剂制冷盘3;所述第二加样装置62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试剂制冷盘3和所述反应杯输送模块8;所述第三加样装置63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和所述试剂制冷盘3。
27.试剂制冷盘主要用于冷藏检测所需的多种试剂,包括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稀释试剂、缓冲试剂、启动试剂、特殊清洗液等;试剂位为设置在试剂制冷盘上的多个与试剂瓶相匹配的凹槽,检测试剂一般存放在试剂瓶中,一个试剂瓶对应一个试剂位。具体地,试剂制冷盘底部可设置帕尔贴制冷器和散热器,帕尔贴制冷器用于将试剂的温度控制在10 ℃以下,散热器用于为制冷器散热。在一个实施例中,试剂制冷盘转动连接在主体机架上,具体地,试剂制冷盘设置有转动轴和通过同步带或齿轮传动等结构与转动轴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试剂制冷盘旋转,方便移动检测试剂的位置。
28.反应杯为现有技术中血液样本分析仪常用的检测器具,用于容纳样本及试剂。反应杯温育盘主要用于存放并恒温温育装载有血液样本以及检测试剂的反应杯,如图1所示,反应杯温育盘可为独立的环状结构,能够相对于试剂制冷盘转动,反应杯位为可容纳反应杯的凹槽,多个反应杯位可均匀分布在反应杯温育盘上;进一步地,反应杯温育盘内部中空,且反应杯位的两侧均设置有恒温加热带,用于将反应杯的温育温度控制在37
±
0.5 ℃以内。主体机架与反应杯温育盘转动连接,具体地,主体机架上可设置有用于限位及导向的圆环式转动轨道,反应杯温育盘与转动轨道滑动连接,进一步地,反应杯温育盘设置有通过同步带或齿轮等形式与反应杯温育盘传动连接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反应杯温育盘相对于主体机架及试剂制冷盘转动,便于移动反应杯的位置,比如,将温育完毕的反应杯旋转到靠近检测模块的位置。在本发明中,反应杯温育盘环绕试剂制冷盘,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互不关联的反应杯温育盘和试剂制冷盘,本发明中的安装方式的集成度更高、占用面积更小。
29.在现有技术中,血液样本被存放于样本管中,多个样本管成列状依次排列在样本架上。样本架输送模块用于输送、引导样本架按照设计路线在血液样本分析仪内部运动。急诊模块用于输入需要急诊的样本所在的样本架。反应杯输送模块用于转移反应杯。检测模块为现有的采用光学法和/或磁珠法的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反应杯中的样本,得出检测数据。
30.采样加样模块用于样本、试剂的转移,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加样装置。上述加样装置均互相独立,且具有模块化的结构,包括针管、旋转驱动装置和上下驱动装置;针管用于吸取和释放样本或试剂;旋转驱动装置用于将针管转动来改变针管相对于主体机架的位置,同时将针管的移动轨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固定为圆形,使采样、加样位置的调整更具有规律性,各个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如图1虚线部分所示;上下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针管上下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加样装置的针管连接有高精度柱塞泵,以完成样本或试剂的采集、释放;针管上还可以设置有液位探测器;针管可以采用现有的穿刺型和/或加热型的样本针或试剂针。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每个加样装置均独立地可拆连接在主体机架上,占用空间小,方便安装、维护与升级。
31.在反应杯温育盘、试剂制冷盘、样本架输送模块、采样加样模块的结构基础上,按照血液样本分析仪的工作流程,将其他模块的布局进行优化,使各个模块的安装位置有序且分明。
32.具体地,在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模块、样本架输送模块、急诊模块、反
应杯输送模块以及3个加样装置围绕反应杯温育盘分布。第一加样装置可设置在急诊模块、反应杯温育盘和样本架输送模块三者之间,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急诊模块、反应杯温育盘、样本架输送模块和试剂制冷盘,主要用于在样本架输送模块、急诊模块上进行采样;第二加样装置可设置在反应杯输送模块和反应杯温育盘之间,第二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反应杯输送模块和试剂制冷盘,主要用于采集试剂位中的缓冲试剂并加入到处于反应杯运输模块的反应杯中;第三加样装置可设置在检测模块附近,第三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可覆盖反应杯温育盘和试剂制冷盘,主要用于采集试剂位中的启动试剂并加入到反应杯位或其他位置上的反应杯中。
33.第一加样装置在采样时,可首先利用旋转驱动装置驱动针管旋转至样本架输送模块上的样本架上方,再利用上下驱动装置驱动针管下降至样本管中完成采样,采样完成后,先驱动针管上移离开样本管,旋转至反应杯位的上方,再驱动针管下移,将采集的样本释放至反应杯中;其他加样装置转移样本或试剂的过程与第一加样装置相似。
34.本发明在工作时,反应杯被反应杯输送模块输送到反应杯温育盘、检测模块或其他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二加样装置将缓冲试剂加入到每一个反应杯;将样本架放入样本架输送模块、进入主体机架内,第一加样装置先在试剂位吸取稀释试剂,再移动至样本架完成采样,并将采集到的样本和稀释试剂一起转移到反应杯温育盘上的反应杯中进行温育,温育一段时间后,反应杯温育盘将反应杯转动到靠近检测模块的位置,由第三加样装置添加启动试剂后,反应杯可被反应杯输送模块从反应杯温育盘转移到检测模块进行检测;需要急诊的样本所在的样本架则直接进入急诊模块,由第一加样装置采样并转移到反应杯温育盘中的反应杯中进行温育。
35.优选地,所述主体机架1上还设置有分杯稀释模块和加启动试剂模块,所述分杯稀释模块包括至少2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分杯稀释位11,所述加启动试剂模块包括至少1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加启动试剂位12;所述第一加样装置61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还覆盖多个所述分杯稀释位11;所述第三加样装置63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还覆盖所述加启动试剂位12。
36.所述分杯稀释模块用于辅助完成样本的分杯稀释步骤,所述分杯稀释位为用于存放反应杯的凹槽。具体地,如图1所示,分杯稀释模块可为顶部设置有2个分杯稀释位的柱状件,设置在反应杯温育盘和急诊模块之间,并且多个分杯稀释位均处于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上。当样本需要分杯稀释时,第一加样装置先吸取足够的稀释试剂并转移到第一个分杯稀释位上的反应杯中,再将样本采样并注入此反应杯中,反复执行吸排动作将样本与稀释试剂混匀,再吸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本转移到第二反应杯稀释位上的反应杯中用于检测,分杯稀释完成。反应杯输送模块完成反应杯的移动。
37.所述加启动试剂模块用于辅助完成样本温育完成后、进行检测前的加启动试剂步骤,所述加启动试剂位为用于存放反应杯的凹槽。具体地,加启动试剂模块可为顶部设置有1个加启动试剂位的柱状件,设置在检测模块和反应杯温育盘之间,并且加启动试剂位处于第三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上。反应杯输送模块将温育完毕的反应杯从反应杯温育盘上取出,置于加启动试剂位上,第三加样装置将启动试剂从试剂制冷盘转移到加启动试剂位上的反应杯中后,反应杯输送模块再将反应杯转移到检测模块。
38.优选地,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磁珠检测装置21和光学检测装置22,所述光学检测装置22设置有光学检测位221,所述磁珠检测装置21设置有多个呈圆弧状排列的磁珠检测位
211;所述采样加样模块6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加样装置结构相同的第四加样装置64,所述第四加样装置64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试剂制冷盘3、加启动试剂位12以及多个磁珠检测位211。
39.磁珠检测装置和光学检测装置与现有的分别采用磁珠法和光学法对反应杯中的样本进行检测并输出检测数据的设备类似。磁珠检测位和光学检测位用于放置反应杯。在如图1

2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检测装置设置在主体机架的右上部,磁珠检测装置设置在主体机架的右下部,第四加样装置设置在磁珠检测装置和反应杯温育盘之间,多个磁珠检测位呈圆弧状排列,被第四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反应杯输送模块可直接将温育完毕的反应杯转移到磁珠检测位,再由第四加样装置将启动试剂转移到反应杯中,最后启动检测。
40.如图2所示,光学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光学检测装置22附近的光源组件222,光源组件222包括筒状的光路接口,光路接口一端设置有光源,另一端连接有光纤。光纤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引到光学检测装置。
41.优选地,所述主体机架1上还设置有第一弃杯口13和第二弃杯口14,所述第一弃杯口13设置在所述分杯稀释位11附近,所述第二弃杯口14设置在所述磁珠检测装置21和光学检测装置22之间,所述第一、第二弃杯口均连接有弃杯导管15,所述弃杯导管15底部设置有废料桶16。
42.分杯稀释完成后,一个反应杯被反应杯输送模块转移到反应杯温育盘上的反应杯位中,另一个反应杯由第一弃杯口进入弃杯导管,落入废料桶中。检测完成后,检测模块上的反应杯由第二弃杯口进入弃杯导管,落入废料桶中。
43.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样装置均包括花键轴612、连接所述花键轴612和所述针管611的支撑臂613;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花键轴间隙配合的第一从动轮614、与所述第一从动轮614通过第一同步带615传动连接的第一主动轮616、驱动所述第一主动轮616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上下驱动装置包括过盈配合在所述花键轴612远离所述支撑臂613的一端的轴承617,所述轴承617连接有滑块618,所述滑块618滑动连接有滑轨,所述滑块618还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块618沿所述滑轨往复滑动的第一直线模组。
44.如图6所示,花键轴与第一从动轮间隙配合,使花键轴和第一从动轮滑动连接,且第一从动轮可以带动花键轴旋转,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主动轮、第一同步带、第一从动轮带动花键轴转动,使针管围绕花键轴旋转,针管在水平面上的移动轨迹为圆形。同时,第一直线模组可采用由步进电机驱动的同步带传动结构,滑块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步进电机的正转和反转驱动滑块沿滑轨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花键轴、支撑臂和针管上下移动。
45.优选地,还包括泵站模块9,所述泵站模块9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1上的清洗液瓶、废液桶91、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范围内的针管清洗位93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加样装置的针管连接的清洗泵,所述清洗泵通过第一输入管道和所述清洗液瓶连接,所述针管清洗位92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清洗喷嘴,所述清洗液瓶通过第二输入管道连接到所述清洗喷嘴,所述针管清洗位92底部通过输出管道连接到所述废液桶91,所述第一输入管道、第二输入管道、输出管道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二输入管道上设置有输液泵。
46.如图3

4所示,清洗液瓶用于储存针管的清洗液,废液桶用于储存针管清洗后的废
液;针管清洗位可为顶部开口的容器,每一个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均覆盖有一个针管清洗位;清洗喷嘴可采用实心锥雾状喷嘴,多个清洗喷嘴呈阵列状均匀分布在针管清洗位的内壁上。需要清洗时,针管伸入针管清洗位中,可首先打开输出管道的阀门使针管清洗位与废液桶连通;其次打开输液泵和第二输入管道上的阀门,清洗喷嘴将清洗液喷洒到针管的外表面进行清洗;同时打开清洗泵和第一输入管道上的阀门,将清洗液输送到针管内部,对针管内壁进行冲洗;清洗针管内壁和外壁产生的废液进入针管清洗位再流入废液桶中。清洗泵、输液泵均可集成到主体机架的一侧,方便安装与维护。
47.优选地,所述反应杯输送模块8包括反应杯输入轨道81、用于将反应杯从所述反应杯输入轨道81转移到所述分杯稀释位11或反应杯温育盘4的第一抓杯装置82以及用于将反应杯从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转移到所述加启动试剂位12或检测模块2的第二抓杯装置83;所述第二加样装置62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反应杯输入轨道81;所述第一抓杯装置82和第二抓杯装置83均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1上的三轴机械手8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三轴机械手821末端的反应杯抓手822。
48.反应杯输入轨道用于将反应杯输入到血液样本分析仪中,具体地,如图2和图7所示,反应杯输入轨道81包括反应杯导轨811、设置在反应杯导轨811底部的运杯小车812、与运杯小车812滑动连接的运杯滑轨813、驱动运杯小车812沿运杯滑轨813往复运动的第三直线模组814以及取杯位815和加缓冲试剂位816。
49.反应杯轨道为条形通槽,反应杯可在反应杯导轨内滑动;第三直线模组可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的同步带传动结构,运杯小车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随着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实现运杯小车的往复运动;运杯小车设置有用于固定反应杯的运杯槽;取杯位设置在反应杯导轨的末端、第一抓杯装置的底部;加缓冲试剂位处于反应杯导轨与第二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的交点。在第三直线模组的驱动下,运杯小车将反应杯沿反应杯导轨输入血液样本分析仪内部,直至反应杯处于加缓冲试剂位,第二加样装置将缓冲试剂加入到反应杯中后,第三直线模组再继续将反应杯向前输送,直至反应杯处于取杯位,等第一抓杯装置取走反应杯后,运杯小车复位。
50.第一抓杯装置用于将反应杯从取杯位转移到分杯稀释位或反应杯温育盘上的反应杯位中,第二抓杯装置用于将反应杯温育盘上的反应杯转移到加启动试剂位或磁珠检测装置的磁珠检测位上。具体地,如图4

6所示,三轴机械手用于驱动反应杯抓手在三维空间内的移动;反应杯抓手可采用电动夹爪,用于抓取反应杯;反应杯抓手和三轴机械手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旋转电机,用于在水平面上转动反应杯抓手,以改变反应杯抓手以及反应杯的姿态。第一、第二抓杯装置均独立地可拆连接在主体机架上,便于安装、维护和升级。
51.优选地,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和加启动试剂模块附近均设置有混匀装置17,所述混匀装置17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机架1上的两轴机械臂和设置在所述两轴机械臂末端的混匀头。如图2和图6所示,两轴机械臂用于驱动混匀头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移动,使混匀头可移动到反应杯位或加启动试剂位,并插入反应杯中完成搅拌后再复位。混匀头可采用机械式或超声波分散器。进一步地,混匀装置附近也设置有与针管清洗位结构相同的混匀头清洗位。
52.优选地,所述样本架输送模块5包括围绕所述反应杯温育盘4且依次连接的进样轨道51、连接轨道52、出样轨道53和复测轨道54,所述复测轨道54连接到所述进样轨道51,所
述第一加样装置51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连接轨道52;所述进样轨道51和连接轨道52之间、所述出样轨道53和所述复测轨道54之间均设置有第一转移装置55,所述连接轨道52和出样轨道53之间、所述复测轨道54和进样轨道5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转移装置56。
53.进样轨道、连接轨道、出样轨道和复测轨道可连接成口字型,样本架从进样轨道进入血液样本分析仪,被第一转移装置推入连接轨道,再被第二转移装置推入出样轨道,被出样轨道送出,需要进行复测的,则被第一转移装置推入复测轨道,再被第二转移装置重新推入进样轨道。
54.具体地,如图3、图8所示,进样轨道51和出样轨道53均包括底板511、设置在底板511两侧的第一限位板512、设置在底板511和第一限位板512之间的安装缝以及用于推动样本架的推动装置;推动装置包括与底板511滑动连接的横梁513、设置在横梁513两端的单向推进装置以及用于推动横梁513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二直线模组。单向推进装置包括设置在横梁513上的基座515、与基座515转动连接的推进片516、设置在推进片516和基座515之间的扭转弹簧以及用于限制推进片516转动范围的第一限位片517和第二限位片518,推进片516远离底板511且靠近第二限位片5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弧5161,推进片516靠近底板511且靠近第一限位片51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圆弧5162;推进片516从安装缝中伸入两个第一限位板512之间。
55.单向推进装置用于将样本架从进样、出样轨道的进口端推动到出口端。单向推进装置推动样本架时,两个推进片分别卡住样本架的两端,第一、第二限位片可卡住推进片,防止推进片在样本架的反作用力下转动,从而在第二直线模组的驱动下,推进片可将样本架推动;单向推进装置回到进口端时,如果遇到新进入进口端的样本架,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允许推进片在新进入的样本架的压迫下旋转以避让新进入的样本架,同时使扭转弹簧产生形变、积蓄弹性势能,当单向推进装置完全让开新进入的样本架之后,扭转弹簧释放弹性势能,使单向推进片复位,卡住新进入的样本架的两端。第二直线模组可采用由步进电机驱动的同步带传动结构,横梁固定连接在同步带上。
56.如图3所示,连接轨道52、复测轨道54均包括同步带输送机521和设置在同步带输送机521两侧的第二限位板522;连接轨道52的第二限位板522上设置有条码扫描口523,条码扫描口523外侧设置有用于扫描样本管上条码信息的扫描器524;连接轨道52还设置有采样位525。
57.同步带输送机的上沿与进样轨道和出样轨道的底板平齐。样本架进入连接轨道时,样本管上设置有条形码的一侧朝向条码扫描口,当样本管依次通过条码扫描口时,扫描器能够扫描到每个样本管上的用于表示样本来源的条形码,便于将检测数据和样本来源对应。采样位处于连接轨道的同步带输送机和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的交点,样本架上多个样本管依次经过采样位,并在采样位上被第一加样装置采样。
58.如图9所示,第一转移装置55包括底部支架、转动连接在底部支架上的丝杆551、螺纹连接在丝杆551上的推动块552、与推动块552滑动连接的滑轨以及驱动丝杆551旋转的步进电机。滑轨卡住推动块阻止推动块转动,步进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通过螺纹连接将丝杆的转动转化为推动快沿滑轨的直线运动,从而推动块推动样本架从进样轨道进入连接轨道。第二转移装置56包括伸缩杆561,可利用伸缩杆将连接轨道上的样本架推入出样轨道。
59.更进一步地,可将现有的用于在多个医疗检测设备之间周转样本架的联机轨道57
设置在急诊模块远离反应杯温育盘的一侧,并且使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联机轨道57,使第一加样装置也能够对连接轨道57上的样本架进行采样。
60.优选地,所述急诊模块7包括急诊同步带输送机71,所述急诊同步带输送机71两侧均设置有第三限位板72;所述急诊模块7设置有急诊样本采样位73,所述第一加样装置61的针管的移动轨迹覆盖所述急诊样本采样位73。
61.急诊同步带输送机用于移动样本架。急诊同步带输送机两侧的第三限位板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样本架的宽度,用于保证样本架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防止侧翻。进一步地,一个第三限位板设置有条码扫描口,条码扫描口外侧设置有用于扫描样本管上条码信息的扫描器;样本架在进入时,需将每个样本管设置有条形码的一侧朝向具有条码扫描口的第三限位板,样本架在经过条码扫描口时,扫描器能够扫描到每个样本管上的用于表示样本来源的条形码,便于将检测数据和样本来源对应。急诊样本采样位处于同步带输送机和第一加样装置的针管的移动轨迹的交点,样本架上的多个样本管依次经过急诊样本采样位,并在急诊样本采样位上被第三加样装置采样。
62.以上为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