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8034发布日期:2021-11-29 15:3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过载保护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源过载保护措施通常采用继电器来实现,而继电器内部元器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3.针对上述问题,关于现有过载保护装置结构复杂等的技术问题而言,经过大量的检索,查询到专利号为cn202110269820.0的一种电表及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后端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前端固定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内侧固定有第二电极片,第二凹槽内壁顶部固定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底部固定有第二卡块,壳体后端内壁固定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内侧嵌套固定有第一电极片,第一安装板一侧粘接有永磁铁;该专利中第二电极片上的磁场力和永磁铁之间相互作用,使得第一滑块解除第二卡块的束缚,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脱离接触,将电路切断,从而保护电路和电器。
4.但是该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壳体的防尘性能不强,直轴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将外界的灰尘经活动口带入壳体内部,若未能及时对灰尘进行收集清理,灰尘堆积于壳体内部使之不易散热,就会影响该装置对电表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密封盖、直轴、拨杆、永磁铁、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导电线圈和滑槽,
7.防尘组件,所述壳体的纵侧内壁内部位置呈上下垂直方向等邻分列嵌装有若干个可以防止灰尘堆积的防尘组件,
8.每组所述防尘组件均包括有集尘壳、可以在灰尘进入后产生形变以促进防尘的形变组件、可以在灰尘进入后发生活动以促进防尘的活动组件和可以防止收集的灰尘溢出的防溢组件。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集尘壳,每个所述集尘壳均呈上下垂直方向等邻分列嵌装于所述壳体的纵侧内壁内部位置,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均呈内部中空的字母d形状,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左端顶部位置均倾斜开设有口径逐渐增大的入口,每个所述集尘壳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底至右端之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形变组件,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右端中偏上部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活动组件,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右端上至顶部之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防溢组件。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形变组件,每组所述形变组件均包括有下气囊和限位板。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下气囊,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底至右端之间均嵌装有下气
囊,每个所述下气囊的外观均呈左方右弧状,每个所述下气囊的左侧和底侧外表面均同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壁贴合;
12.限位板,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右端下至中部之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的右外壁同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右内壁之间均开设有滑道,每个所述下气囊的右端尾部在正常情况下均位于每个所述滑道的下端位置。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活动组件,每组所述活动组件均包括有转轴、活动板和导板。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转轴,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右端中偏上部位置均呈前后水平方向旋转安装有转轴;
15.活动板,每个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均环绕固定安装有活动板,每个所述活动板在正常情况下均处于水平静止平衡状态,每个所述活动板的右端和左端尾部位置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锥板和插板,每个所述锥板的顶端尾部的外观均呈尖锥状,每个所述插板的中偏下端位置均于每个所述活动板的顶侧表面位置贯穿开设有通道,每个所述插板均具有磁性。
16.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导板,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中央偏上位置均斜向固定安装有导板,每个所述导板的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均呈内部中空的矩形状,每个所述导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
°
,每个所述导板的内部左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磁板,每个所述磁板均具有同每个所述插板相异的磁性,每个所述导板的内部右端位置均预装有生石灰粉末,每个所述导板的底端左部位置均开设有缺口,每个所述插板的顶端尾部在正常情况下均堵住每个所述缺口并与每个所述磁板磁性贴合。
17.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防溢组件,每组所述防溢组件均包括有固定板、上气囊。
18.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固定板,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部右端上至顶部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均呈倒字母f型状,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右外壁同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内壁之间自下而上均依次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左端顶部均开设有出口,每个所述固定板的材质均为铜;
19.上气囊,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右外壁下至顶端区域与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右内壁上端区域之间位置均嵌装有上气囊,每个所述上气囊的左端顶部均朝向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入口且在正常情况下均同每个所述入口存有间隔,每个所述上气囊均置于每个所述第二空腔内。
2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气囊,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右外壁底端与每个所述集尘壳的右内壁之间位置均嵌装有下气囊,每个所述下气囊的内部位置均预装有清水,每个所述下气囊均置于每个所述第一空腔内,每个所述固定板的底端位置均贯穿开设有插槽,每个所述插槽均位于每个所述锥板顶端尾部的上方位置,每个所述插槽的口径均大于每个所述锥板的厚度。
21.有益效果:
22.1.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防尘组件,利用负压、杠杆和热胀冷缩原理,当直轴在移动过程中将外界的灰尘经活动口带入壳体内部时,灰尘陆续从壳体内壁上滑落时,首先会经防尘组件的集尘壳内的入口进入集尘壳内,最终落入防尘组件的形变组件上堆积,待灰尘逐渐收集满后,通过负压原理触发形变组件发生形变,接着通过杠杆原理触发防尘组件的活动组件发生活动,然后释放两类生热物料至集尘壳内对收集的灰尘进行湿化和混合生热,最后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触发防尘组件的防溢组件堵住集尘壳的入
口,以彻底防止收集的灰尘外溢,如此在多个防尘组件的连续共同配合作用下,可以防止壳体内灰尘的堆积;
23.2.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形变组件和活动组件,利用负压和杠杆原理,当灰尘未从壳体内壁上滑落时,形变组件的下气囊处于自然膨胀未变形状态,下气囊的右端尾部位于形变组件的限位板与集尘壳之间的滑道的下端位置,活动组件的活动板处于水平静止平衡状态,活动组件的导板内的生石灰粉末未外溢;但当灰尘陆续从壳体内壁上滑落时,会逐渐打破这种状态,即如上述般在灰尘落入集尘壳内时,会陆续堆积于下气囊的左端顶部位置,从而逐渐增重下气囊左端顶部的压力,在负压原理的作用下触发下气囊内左端的空气朝右端进行涌动,进而使下气囊右端弧状部分在滑道内向上膨胀伸展,最终待集尘壳内灰尘即将收集快一半容量时,下气囊右端接触至活动板右端,待其对活动板右端向上的推力大于导板内磁板对活动板左端插板的吸力阈值时,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使活动板发生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插板抽离导板的缺口,将导板内的生石灰粉末向下释放,以便与后续防溢组件联动发热,如此以实现在灰尘进入后产生形变和活动,便于防尘;
24.3.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防溢组件,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当灰尘未从壳体内壁上滑落时,防溢组件的上气囊处于自然膨胀未变形状态,其左端顶部朝向集尘壳的入口且同入口存有间隔,防溢组件的固定板与集尘壳之间的第一空腔内的中气囊未发生破裂,其内的清水未发生下漏;但当灰尘陆续从壳体内壁上滑落时,会逐渐打破这种状态,即如上述般在灰尘使活动板发生逆时针转动时,活动板右端的锥板会朝中气囊底端靠近并最终经固定板的底端处的插槽将中气囊戳破,从而将其内的清水经此插槽依次流入至集尘壳内对先前收集的灰尘湿化,并同时与生石灰粉末接触后生热,在热胀冷缩原理的作用下使上气囊左端顶部受热发生膨胀伸展,以堵住集尘壳的入口,如此以防止收集的灰尘外溢,便于防尘;
25.4.综上所述,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防尘组件、形变组件、活动组件和防溢组件等的共同配合作用,可以增强壳体的防尘性能,即便直轴在移动过程中将外界的灰尘经活动口带入壳体内部,也能及时对灰尘进行收集清理,防止灰尘堆积于壳体内部使之不易散热,保证了该装置对电表的正常保护。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防尘组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下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活动组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的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的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的防溢组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1

9中:1

壳体;101

密封盖;2

直轴;201

拨杆;3

永磁铁;301

第一电极片;302

第二电极片;303

导电线圈;4

滑槽;
[0036]5‑
防尘组件;501

集尘壳;502

形变组件;503

活动组件;504

防溢组件;
[0037]
5021

下气囊;5022

限位板;
[0038]
5031

转轴;5032

活动板;5033

导板;
[0039]
50321

锥板;50322

插板;
[0040]
50331

磁板;50332

生石灰粉末;
[0041]
5041

固定板;5042

上气囊;
[0042]
50411

中气囊;50412

清水。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

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4]
实施例1
[0045]
请参阅图1

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密封盖101、直轴2、拨杆201、永磁铁3、第一电极片301、第二电极片302、导电线圈303和滑槽4,
[0046]
防尘组件5,壳体1的纵侧内壁内部位置呈上下垂直方向等邻分列嵌装有若干个可以防止灰尘堆积的防尘组件5,
[0047]
每组防尘组件5均包括有集尘壳501、可以在灰尘进入后产生形变以促进防尘的形变组件502、可以在灰尘进入后发生活动以促进防尘的活动组件503和可以防止收集的灰尘溢出的防溢组件504。
[0048]
本发明实施例中,集尘壳501,每个集尘壳501均呈上下垂直方向等邻分列嵌装于壳体1的纵侧内壁内部位置,每个集尘壳501的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均呈内部中空的字母d形状,每个集尘壳501的左端顶部位置均倾斜开设有口径逐渐增大的入口,每个集尘壳501的材质均为聚四氟乙烯,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底至右端之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形变组件502,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右端中偏上部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活动组件503,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右端上至顶部之间位置均活动安装有防溢组件504;
[0049]
此处的集尘壳501及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设为内部中空的字母d形状,且左端顶部位置倾斜开设有口径逐渐增大的入口,是为便于自壳体1顶端活动口被直轴2带下的灰尘落入壳体1内时,在壳体1的内壁上滑落后,可陆续依次经集尘壳501的入口进入集尘壳501内,连续触发其内的形变组件502、活动组件503和防溢组件504对灰尘进行收集处理;而集尘壳501的材质设为聚四氟乙烯,是为利用聚四氟乙烯良好的耐热性,在后续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触发防溢组件504产生热量堵住入口防止灰尘外溢时,不致于将高温热量传导至壳体1内。
[0050]
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防尘组件5,利用负压、杠杆和热胀冷缩原理,当直轴2在移动过程中将外界的灰尘经活动口带入壳体1内部时,灰尘陆续从壳体1内壁上滑落时,首先会经防尘组件5的集尘壳501内的入口进入集尘壳501内,最终落入防尘组件5的形变组件502上堆积,待灰尘逐渐收集满后,通过负压原理触发形变组件502发生形变,接着通过杠杆原理触发防尘组件5的活动组件503发生活动,然后释放两类生热物料至集尘壳501内对收集的灰尘进行湿化和混合生热,最后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触发防尘组件5的防溢组件504堵住集尘壳501的入口,以彻底防止收集的灰尘外溢,如此在多个防尘组件5的连续共同配合作用下,可以防止壳体1内灰尘的堆积。
[0051]
实施例2
[0052]
请参阅图3

图7,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其区别之处在于:形变组件502,每组形变组件502均包括有下气囊5021和限位板5022。
[0053]
本发明实施例中,下气囊5021,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底至右端之间均嵌装有下气囊5021,每个下气囊5021的外观均呈左方右弧状,每个下气囊5021的左侧和底侧外表面均同每个集尘壳501的内壁贴合;
[0054]
此处的下气囊5021且外观设为左方右弧状,是为利用负压原理在灰尘落入集尘壳501内后压动下气囊5021发生形变,以触发后续活动组件503活动而设;
[0055]
限位板5022,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右端下至中部之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5022,每个限位板5022的右外壁同每个集尘壳501的右内壁之间均开设有滑道,每个下气囊5021的右端尾部在正常情况下均位于每个滑道的下端位置;
[0056]
此处的限位板5022可保证下气囊5021的右端弧状部分在下气囊5021受压后可沿限位板5022与集尘壳501之间的滑道向上膨胀伸展滑动,使活动组件503发生活动。
[0057]
本发明实施例中,活动组件503,每组活动组件503均包括有转轴5031、活动板5032和导板5033。
[0058]
本发明实施例中,转轴5031,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右端中偏上部位置均呈前后水平方向旋转安装有转轴5031;
[0059]
活动板5032,每个转轴5031的外表面均环绕固定安装有活动板5032,每个活动板5032在正常情况下均处于水平静止平衡状态,每个活动板5032的右端和左端尾部位置均分别固定安装有锥板50321和插板50322,每个锥板50321的顶端尾部的外观均呈尖锥状,每个插板50322的中偏下端位置均于每个活动板5032的顶侧表面位置贯穿开设有通道,每个插板50322均具有磁性;
[0060]
此处的活动板5032是为利用杠杆原理在灰尘进入集尘壳501内后使下气囊5021右端发生形变后触发活动板5032发生逆时针转动,以释放两类发热物料;
[0061]
此处的锥板50321且顶端尾部的外观设为尖锥状,是为便于同防溢组件504接触后释放一类发热物料。
[0062]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板5033,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中央偏上位置均斜向固定安装有导板5033,每个导板5033的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均呈内部中空的矩形状,每个导板5033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60
°
,每个导板5033的内部左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磁板50331,每个磁板50331均具有同每个插板50322相异的磁性,每个导板5033的内部右端位置均预装有生石灰粉末50332,每个导板5033的底端左部位置均开设有缺口,每个插板50322的顶端尾部在正常情况下均堵住每个缺口并与每个磁板50331磁性贴合;
[0063]
此处的插板50322且具有磁性是为便于同导板5033内的磁板50331吸附以在正常未进灰时堵住导板5033下的缺口防止导板5033内的生石灰粉末50332外溢;
[0064]
此处的导板5033且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设为内部中空的矩形状,以及与水平面的夹角设为60
°
,除了便于在其内装纳磁板50331和生石灰粉末50332外,还可在集尘壳501内入口处落灰过程中,防止灰尘落至活动板5032左端使活动板5032不是因下气囊5021的原因发生转动,也即灰尘可落至导板5033上而滑落至下气囊5021上,起到既引导其上的灰尘滑落,又引导其内的生石灰粉末50332掉落的作用。
[0065]
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形变组件502和活动组件503,利用负压和杠杆原理,当灰尘未从壳体1内壁上滑落时,形变组件502的下气囊5021处于自然膨胀未变形状态,下气囊5021的右端尾部位于形变组件502的限位板5022与集尘壳501之间的滑道的下端位置,活动组件503的活动板5032处于水平静止平衡状态,活动组件503的导板5033内的生石灰粉末50332未外溢;但当灰尘陆续从壳体1内壁上滑落时,会逐渐打破这种状态,即如上述般在灰尘落入集尘壳501内时,会陆续堆积于下气囊5021的左端顶部位置,从而逐渐增重下气囊5021左端顶部的压力,在负压原理的作用下触发下气囊5021内左端的空气朝右端进行涌动,进而使下气囊5021右端弧状部分在滑道内向上膨胀伸展,最终待集尘壳501内灰尘即将收集快一半容量时,下气囊5021右端接触至活动板503右端,待其对活动板503右端向上的推力大于导板5033内磁板50331对活动板503左端插板50322的吸力阈值时,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使活动板503发生逆时针转动,从而使插板50322抽离导板5033的缺口,将导板5033内的生石灰粉末50332向下释放,以便与后续防溢组件504联动发热,如此以实现在灰尘进入后产生形变和活动,便于防尘。
[0066]
实施例3
[0067]
请参阅图3、图8

9,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其区别之处在于:防溢组件504,每组防溢组件504均包括有固定板5041、上气囊5042。
[0068]
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板5041,每个集尘壳501的内部右端上至顶部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5041,每个固定板5041的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均呈倒字母f型状,每个固定板5041的右外壁同每个集尘壳501的内壁之间自下而上均依次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左端顶部均开设有出口,每个固定板5041的材质均为铜;
[0069]
上气囊5042,每个固定板5041的右外壁下至顶端区域与每个集尘壳501的右内壁上端区域之间位置均嵌装有上气囊5042,每个上气囊5042的左端顶部均朝向每个集尘壳501的入口且在正常情况下均同每个入口存有间隔,每个上气囊5042均置于每个第二空腔内;
[0070]
此处的固定板5041且外观在一个纵截面上设为倒字母f型状,以及材质选为铜,是为便于同集尘壳50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而装纳中气囊50411及上气囊5042,而材质为铜是为便于在灰尘收集足够时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在集尘壳501内产生高温热量,将热量及时传导至固定板5041内第二空腔中的上气囊5042,使其左端顶部发生膨胀伸展,从而堵住集尘壳501的入口防止收集的灰尘溢出。
[0071]
本发明实施例中,中气囊50411,每个固定板5041的右外壁底端与每个集尘壳501的右内壁之间位置均嵌装有下气囊5042,每个下气囊5042的内部位置均预装有清水50412,每个下气囊5042均置于每个第一空腔内,每个固定板5041的底端位置均贯穿开设有插槽,每个插槽均位于每个锥板50321顶端尾部的上方位置,每个插槽的口径均大于每个锥板50321的厚度;
[0072]
此处的中气囊50411是为便于装纳清水50412,在活动板5032发生逆时针转动后将锥板50321顶端经固定板5041的插槽插进而戳破中气囊50411,从而将其内的清水50412经插槽沿活动板5032顶侧和插板50322左端上的通道流出至集尘壳501内,既对灰尘进行湿化防止外溢,又可与同时落下的生石灰粉末50332接触后释放高温热量触使上气囊5042膨胀以堵住集尘壳501的入口。
[0073]
该种用于电表的过载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防溢组件504,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当灰尘未从壳体1内壁上滑落时,防溢组件504的上气囊5042处于自然膨胀未变形状态,其左端顶部朝向集尘壳501的入口且同入口存有间隔,防溢组件504的固定板5041与集尘壳501之间的第一空腔内的中气囊50411未发生破裂,其内的清水50412未发生下漏;但当灰尘陆续从壳体1内壁上滑落时,会逐渐打破这种状态,即如上述般在灰尘使活动板503发生逆时针转动时,活动板503右端的锥板50321会朝中气囊50411底端靠近并最终经固定板5041的底端处的插槽将中气囊50411戳破,从而将其内的清水50412经此插槽依次流入至集尘壳501内对先前收集的灰尘湿化,并同时与生石灰粉末50332接触后生热,在热胀冷缩原理的作用下使上气囊5042左端顶部受热发生膨胀伸展,以堵住集尘壳501的入口,如此以防止收集的灰尘外溢,便于防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