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9424发布日期:2021-12-04 11:3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

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

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

纯溶液。
4.现有的污水排放系统,仅能实现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再进行排放,但是,现有的监测方式,多为人工采样进行测定,这种方式测定的水样区域有限,导致对水质的监测流程不够严谨,特别是对水体内的杂质,无法进行有效的判定和区分,影响实际的排污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对污水排放时,无法对多区域的水体进行采样监测,无法实时了解水体内的杂质成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包括光照单元、监测单元和排污单元,所述光照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对称设置在集水箱的两侧,所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光照单元产生的光亮,所述排污单元设置在集水箱内,所述排污单元用于排出集水箱内的污水;
8.所述集水箱为透明箱体。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光照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强光发射器、底板和顶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对称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集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端均和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强光发射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强光发射器的发光端朝所述集水箱设置。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光敏电阻和控制器,多个所述光敏电阻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光敏电阻的感应面朝所述集水箱设置,多个所述光敏电阻的信号输出端分别和所述控制器的不同接口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排污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排污口a和排污口b,所述第一进水管
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分别和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污口a和所述排污口b分别和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连通。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进水管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水管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排污口a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排污口b的通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排污单元还包括污水过滤池、污水管网和清水箱,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污水过滤池的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清水箱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污口a和所述污水过滤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排污口b和所述污水管网的进水口连通。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多个所述强光发射器呈点阵式分布,多个所述光敏电阻呈点阵式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光敏电阻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mm。
2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通过所述光照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的配合,利用所述光照单元对所述集水箱内的水体进行照射,再由所述监测单元接收所述光照单元透过水体的光线,从而判断水体内的杂质情况,实现一次性对所述集水箱中的水体进行完全监测,掌握整个水体的水质情况,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提升了污水水质的监测效率,使得污水水质监测更加科学,监测结果更加可靠。
23.2.通过所述排污单元,将达标的污水排放至污水管网,将未达标的污水再次排放至污水过滤池中进行处理,使得整个流程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节省了污水监测的人力成本,实现实时的污水水质监测。
附图说明
24.图1是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27.图中,1.集水箱;2.第一进水管;3.第二进水管;4.排污口a;5.排污口b;6.强光发射器;7.光敏电阻;101.第一安装板;102.第二安装板;103.底板;104.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如图1、图2所示,带有排污功能的水质监测设备,包括光照单元、监测单元和排污单元,所述光照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对称设置在集水箱1的两侧,所述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所述光照单元产生的光亮,所述排污单元设置在集水箱1内,所述排污单元用于排出集水箱1内的污水;
30.所述集水箱1为透明箱体。
31.其中,所述光照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101、第二安装板102、强光发射器6、底板103和顶板104,所述第一安装板10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02对称安装在所述底板103上,所述集
水箱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02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101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02的顶端均和所述顶板104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强光发射器6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板101上,所述强光发射器6的发光端朝所述集水箱1设置。
32.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光敏电阻7和控制器,多个所述光敏电阻7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安装板102上,所述光敏电阻7的感应面朝所述集水箱1设置,多个所述光敏电阻7的信号输出端分别和所述控制器的不同接口连接。
33.所述排污单元包括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3、排污口a4和排污口b5,所述第一进水管2和所述第二进水管3分别和所述集水箱1的顶部连通,所述排污口a4和所述排污口b5分别和所述集水箱1的底部连通。
3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水管3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排污口a4的通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排污口b5的通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35.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污单元还包括污水过滤池、污水管网和清水箱,所述第一进水管2和所述污水过滤池的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3和所述清水箱的排水口连通,所述排污口a4和所述污水过滤池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排污口b5和所述污水管网的进水口连通。
36.为保证污水水质的监测效果,多个所述强光发射器6呈点阵式分布,多个所述光敏电阻7呈点阵式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光敏电阻7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1mm。
37.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集水箱1为超白玻璃制成。
38.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39.首先,取达到排放标准的水体至少10组,10组水体不可来自同一批污水处理过程,将10组水体分别通入所述集水箱1中,并依次利用所述强光发射器6照射,并由所述光敏电阻7测试阻值,并依次将10组水体的平均阻值进行编号,分别为st1、st2、st3、st4
……
st10,取st1至st10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参照值,参照值为st1至st10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构成的区间。
40.接着,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2,将所述污水过滤池中,处理过的污水引入所述集水箱1中,当所述集水箱1中的污水储存满时,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在3min以内,启动所述强光发射器6,使得所述强光发射器6的光线透过所述集水箱1,至所述光敏电阻7上,测出此时的电阻值,将多个所述光敏电阻7的值取平均值,得到一个瞬时值sst1,将瞬时值和参照值作对比,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41.p1:当sst1处于参照值之内,则打开所述第四电磁阀,使得污水从所述排污口b5排放至所述污水管网,等待下一步处理。
42.p2:当sst1不处于参照值之内时,则打开所述第三电磁阀,使得污水从所述排污口a4重新进入所述污水过滤池中,再进入所述集水箱1中,直至sst1处于参照值内,再执行步骤p1。
4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强光发射器6、所述光敏电阻7和所述污水过滤池均为现有技术。
44.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5.1.通过所述光照单元和所述监测单元的配合,利用所述光照单元对所述集水箱1内的水体进行照射,再由所述监测单元接收所述光照单元透过水体的光线,从而判断水体
内的杂质情况,实现一次性对所述集水箱1中的水体进行完全监测,掌握整个水体的水质情况,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提升了污水水质的监测效率,使得污水水质监测更加科学,监测结果更加可靠。
46.2.通过所述排污单元,将达标的污水排放至污水管网,将未达标的污水再次排放至污水过滤池中进行处理,使得整个流程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节省了污水监测的人力成本,实现实时的污水水质监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