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0573发布日期:2021-12-24 23:3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线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对汽车线束进行检测,是通过人工将汽车线束插到测试针上,使得线束保险丝成导通状态,从而来确定汽车线束保险丝是否无损坏。
3.现有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单个安装接触操作,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不便于人们快速的工作,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单个安装接触操作,操作麻烦,且费时费力,不便于人们快速工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转杆上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移动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三个缓冲杆,缓冲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安装有测试针,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三个指示灯,指示灯与对应的测试针相互配合,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转动连接有放置板,放置板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盘,放置盘上设有六组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与测试针相互配合,所述转杆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支撑座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三个缓冲槽,缓冲槽与对应的缓冲杆滑动连接,缓冲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顶端与缓冲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对应的缓冲杆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转辊,转辊固定安装在转杆上,移动板上开设有活动孔,转辊与活动孔活动连接,活动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转辊上开设有循环槽,循环槽与定位块滑动连接,转动的转杆带动转辊进行转动,并通过循环槽与定位块的滑动连接带动移动板上下移动。
7.优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三个放置槽,放置槽开设在放置盘的顶部,放置槽的一侧开设有移动孔,且放置槽的另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楔形顶块,楔形顶块与放置槽相互配合,放置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楔形顶块滑动连接,且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顶簧,顶簧的一端与楔形顶块固定连接,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的楔形顶块固定连接,楔形顶块在顶簧的作用下能够对放置槽内的线束进行夹持固定。
8.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盘,转盘固定安装在转杆上,支撑座上固定安装有传
动盘,传动盘上开设有六个弧形槽,弧形槽与转盘相互配合,相邻的两个弧形槽之间开设有卡槽,转盘上开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卡块与卡槽相互配合,转动的转杆通过转盘与弧形槽的相互配合,且卡块与卡槽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传动盘间歇性转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由于设置了往复机构,使得转动的转杆能够带动固定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测试针对放置盘上线束间歇性接触测试;(2)由于上料机构的设置,且顶簧与楔形顶块的相互作用,使得线束能够放置在放置槽内,从而通过楔形顶块进行夹持固定;(3)由于转盘与弧形槽的相互配合,且卡块与卡槽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转动的转杆能够间歇性带动支撑座进行转动,进而对上料进行进行转换。
10.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便于对多个线束进行快速上料,并同时进行检测观察,并能够便于人们进行下料,便于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放置盘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转盘与传动盘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的固定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底座;2、支撑柱;3、顶板;4、转杆;5、支撑座;6、放置板;7、放置盘;8、放置槽;9、移动孔;10、通孔;11、移动板;12、固定板;13、缓冲杆;14、连接块;15、测试针;16、缓冲槽;17、缓冲弹簧;18、滑槽;19、滑块;20、指示灯;21、活动孔;22、定位块;23、转辊;24、循环槽;25、电机;26、滑动槽;27、楔形顶块;28、顶簧;29、转盘;30、传动盘;31、弧形槽;32、固定杆;33、卡块;34、卡槽;35、定位座;36、传动杆;37、第一锥形齿轮;38、第二锥形齿轮;39、定位盒;40、定位杆;41、推板;42、挡板;43、复位弹簧;44、顶杆;45、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4.实施例一参照图1

图5,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5,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4,转杆4与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支撑柱2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1,转杆4上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移动板11传动连接,移动板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三个缓冲杆13,缓冲杆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底部安装有测试针15,固定板12上安装有三个指示灯20,指示灯20与对应的测试针15相互配合,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的上转动连接有放置板6,放置板6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支撑座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盘7,放置盘7上设有六组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与
测试针15相互配合,转杆4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支撑座5传动连接,固定板12的底部开设有三个缓冲槽16,缓冲槽16与对应的缓冲杆13滑动连接,缓冲杆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17,缓冲弹簧17的顶端与缓冲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缓冲槽1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9,滑块19与对应的缓冲杆13固定连接。
15.本实施例中,往复机构包括转辊23,转辊23固定安装在转杆4上,移动板11上开设有活动孔21,转辊23与活动孔21活动连接,活动孔2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2,转辊23上开设有循环槽24,循环槽24与定位块22滑动连接,转动的转杆4带动转辊23进行转动,并通过循环槽24与定位块22的滑动连接带动移动板11上下移动。
16.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包括三个放置槽8,放置槽8开设在放置盘7的顶部,放置槽8的一侧开设有移动孔9,且放置槽8的另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楔形顶块27,楔形顶块27与放置槽8相互配合,放置槽8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26,滑动槽26与楔形顶块27滑动连接,且滑动槽2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顶簧28,顶簧28的一端与楔形顶块27固定连接,滑动槽2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的楔形顶块27固定连接,楔形顶块27在顶簧28的作用下能够对放置槽8内的线束进行夹持固定。
17.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转盘29,转盘29固定安装在转杆4上,支撑座5上固定安装有传动盘30,传动盘30上开设有六个弧形槽31,弧形槽31与转盘29相互配合,相邻的两个弧形槽31之间开设有卡槽34,转盘29上开设有固定杆32,固定杆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33,卡块33与卡槽34相互配合,转动的转杆4通过转盘29与弧形槽31的相互配合,且卡块33与卡槽34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传动盘30间歇性转动。
18.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线束对应的放置在放置槽8内,楔形顶块27在顶簧28的作用下对线束进行按压夹持,使得线束能够固定放置,同时移动孔9的设置能够便于对电线进行放置,启动电机25开关,电机25的输出轴轴带动转杆4转动,转杆4通过循环槽24与定位块22的相互配合带动移动板11上下移动,移动板11带动固定板12上下移动,固定板12通过缓冲杆13与连接块14带动测试针15与线束进行接触测试,并通过指示灯20对测试后的结果进行显示,同时转动的转杆4通过转盘29与弧形槽31的相互配合,且卡块33与卡槽34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带动传动盘30间歇性转动,转动的传动盘30通过支撑座5带动放置盘7间歇性转动,进而能够对不同的上料机构进行转换,从而方便进行上料和下料。
19.实施例二参照图1

图5,一种电线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顶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5,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杆4,转杆4与电机2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支撑柱2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1,转杆4上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移动板11传动连接,移动板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三个缓冲杆13,缓冲杆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底部安装有测试针15,固定板12上安装有三个指示灯20,指示灯20与对应的测试针15相互配合,底座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座5,支撑座5的上转动连接有放置板6,放置板6与支撑柱2固定连接,支撑座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盘7,放置盘7上设有六组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与测试针15相互配合,转杆4上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支撑座5传动连接,固定板12的底部开设有三个缓冲槽16,缓冲槽16与对应的缓冲杆13滑动连接,缓冲杆1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
缓冲弹簧17,缓冲弹簧17的顶端与缓冲槽16的内壁固定连接,缓冲槽1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18,滑槽1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19,滑块19与对应的缓冲杆13固定连接,放置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座35,定位座35上转动连接有传动杆36,转杆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37,传动杆3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38,第一锥形齿轮37与第二锥形齿轮38相互啮合,且转杆4上转动连接有定位盒39,定位盒39与传动杆36转动连接,放置板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杆40,两个定位杆40上滑动连接有推板41,定位杆40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板42,推板41与放置板6之间固定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复位弹簧43,推板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个顶杆44,放置槽8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与顶杆44相互配合,且传动杆36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凸轮45,凸轮45与推板41相互配合。
20.本实施例中,往复机构包括转辊23,转辊23固定安装在转杆4上,移动板11上开设有活动孔21,转辊23与活动孔21活动连接,活动孔2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2,转辊23上开设有循环槽24,循环槽24与定位块22滑动连接,转动的转杆4带动转辊23进行转动,并通过循环槽24与定位块22的滑动连接带动移动板11上下移动。
21.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包括三个放置槽8,放置槽8开设在放置盘7的顶部,放置槽8的一侧开设有移动孔9,且放置槽8的另一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楔形顶块27,楔形顶块27与放置槽8相互配合,放置槽8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滑动槽26,滑动槽26与楔形顶块27滑动连接,且滑动槽2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顶簧28,顶簧28的一端与楔形顶块27固定连接,滑动槽2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与对应的楔形顶块27固定连接,楔形顶块27在顶簧28的作用下能够对放置槽8内的线束进行夹持固定。
22.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转盘29,转盘29固定安装在转杆4上,支撑座5上固定安装有传动盘30,传动盘30上开设有六个弧形槽31,弧形槽31与转盘29相互配合,相邻的两个弧形槽31之间开设有卡槽34,转盘29上开设有固定杆32,固定杆3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卡块33,卡块33与卡槽34相互配合,转动的转杆4通过转盘29与弧形槽31的相互配合,且卡块33与卡槽34的相互配合,从而带动传动盘30间歇性转动。
23.工作原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转动的转杆4通过第一锥形齿轮37与第二锥形齿轮38的相互啮合带动传动杆36进行转动,传动杆36通过凸轮45与推板41的相互配合带动推板41上下移动,推板41带动顶杆44来回移动,从而通过顶杆44与通孔10的相互配合,对测试好的线束进行顶出,便于下料。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