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72054发布日期:2022-03-01 21:3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2.制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在其他工业部门和农牧渔业中也有广泛用途。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已经出现一匹食盐生产专用的自动化设备。
3.为了实现对现有的袋装食盐的小包装产品进行称重。例如,申请号为cn201710928734.x的发明专利所提出的一种全自动连续化生产的食盐称重包装设备,其中,出料机构的下方与出料机构对应设置有多个电子秤,电子秤均与输送带的上表面接触设置,电子秤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在机架上,使得称量完成后的产品能够被直接推到输送带上并输运到下个工位。
4.然而,上述通过挡板将袋装食盐从电子秤推下的过程中,若袋装食盐竖直设置,则挡板很容易将袋装食盐从电子秤推下,若袋装食盐平铺于电子秤上,则存在袋装食盐卡于挡板与电子秤之间的间隙处。
5.因此,现有的针对于食盐生产的小包装产品的称重装置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以对现有的针对于食盐生产的小包装产品的称重装置改进。
7.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包括传送组件和称重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具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多个输送面,多个所述输送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且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输送面之间形成一称重间隙;所述称重组件具有一称重端,所述称重端的运动路径穿过至少一称重间隙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滚轮以及多个传送绳,多个所述传送绳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形成一圈型绳体,两个所述滚轮设于所述传送绳的内圈处且与所述传送绳滑动抵接,多个所述传送绳的顶部为多个所述输送面,相邻两个所述传送绳之间形成所述称重间隙。
9.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上开设有与多个所述传送绳一一对应的多个环形槽,多个所述传送绳均卡嵌于对应的所述环形槽中。
10.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多个称重传送带,多个所述称重传送带的顶部形成多个所述输送面,相邻所述称重传送带之间形成所述称重间隙。
11.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组件包括一电子秤、顶升件以及至少一个顶板,所述电子秤相对于所述传送组件固定设置,所述电子秤的称重面与所述顶升件固定连接,所述顶升件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顶板移动,所述顶板的移动路径穿过所述称重间隙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称重间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顶板与多个所述称重件一一对应,多个所述顶板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底座和转台,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与所述转台转动连接,所述转台的顶部与所述传送组件以及所述称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转台经由其转台以调节所述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
1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一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转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电机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转台经由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两个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转台的转动路径抵接,所述转台可在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的区域内转动。
16.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进料组件、第一出料组件和第二出料组件,所述进料组件设于所述传送组件的进料端处,所述第一出料组件和所述第二出料组件设于所述传送组件的出料端的转动路径上;
17.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传送带以及导料斗,所述进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与所述导料斗的顶部相连通,所述导料斗倾斜设置,所述导料斗的底端贴于所述传送组件的输送面设置。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传送组件具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多个输送面,多个输送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且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输送面之间形成一称重间隙,称重组件具有一称重端,称重端的运动路径穿过至少一称重间隙设置,传送组件上设置有多个称重间隙,当袋装食盐经由传送组件传输的过程中,称重组件的称重端可穿过称重间隙,使袋装食盐脱离输送面,此时,称重端可进行称重工作,同时,在称重完毕后,通过称重端的运动可将袋装食盐重新放置于传送组件上进行传输。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本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本实施例中称重组件以及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2.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食盐生产用称重装置,包括传送组件100和称重组件200;传送组件100具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多个输送面,多个输送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且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输送面之间形成一称重间隙;称重组件200具有一称重端,称重端的运动路径穿过至少一称重间隙设置。
23.其中,传送组件100上设置有多个称重间隙,当袋装食盐经由传送组件100传输的过程中,称重组件200的称重端可穿过称重间隙,使袋装食盐脱离输送面,此时,称重端可进
行称重工作,同时,在称重完毕后,通过称重端的运动可将袋装食盐重新放置于传送组件100上进行传输。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传送组件1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滚轮110以及多个传送绳120,多个传送绳12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形成一圈型绳体,两个滚轮110设于传送绳120的内圈处且与传送绳120滑动抵接,多个传送绳120的顶部为多个输送面,相邻两个传送绳120之间形成称重间隙。
25.为了防止传送绳120发生偏移,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滚轮110上开设有与多个传送绳120一一对应的多个环形槽,多个传送绳120均卡嵌于对应的环形槽中。
2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传送组件100包括多个称重传送带,多个称重传送带的顶部形成多个输送面,相邻称重传送带之间形成称重间隙。
2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称重组件200包括一电子秤310、顶升件320以及至少一个顶板330,电子秤310相对于传送组件100固定设置,电子秤310的称重面与顶升件320固定连接,顶升件320的输出端与至少一个顶板330固定连接,用以驱动顶板330移动,顶板330的移动路径穿过称重间隙设置。
28.为了增加与袋装食盐的接触面积,防止称重过程中,袋装食盐从顶板330上掉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顶板330的数量为多个,称重间隙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顶板330与多个称重件一一对应,多个顶板330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9.进一步的,顶板330的顶部设置有条形齿331。
30.由于称重后,可得知称重后的袋装食盐是否符合重量要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调节组件300,调节组件300包括固定底座310和转台320,固定底座310的顶部与转台320转动连接,转台320的顶部与传送组件100以及称重组件200固定连接,转台320经由其转台320以调节输送组件的输送方向。通过改变输送组件的输送方便,便于将重量合格以及不合格的袋装食盐进行筛分。
31.为了便于驱动上述转台320的转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0还包括一驱动件330,驱动件330包括电机331、转轴332、第一齿轮333和第二齿轮334,电机331固定设于固定底座310上,转台320经由转轴332与固定底座310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33设于电机331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334设于转轴332上,第一齿轮333和第二齿轮334啮合连接。
32.其中,调节组件300还包括两个限位块340,两个限位块340固定设于固定底座310上,限位块340与转台320的转动路径抵接,转台320可在两个限位块340之间的区域内转动。
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进料组件400、第一出料组件500和第二出料组件600,进料组件400设于传送组件100的进料端处,第一出料组件500和第二出料组件600设于传送组件100的出料端的转动路径上。
34.其中,为便于将待称重的袋装食盐稳定输送至传送组件100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进料组件400包括进料传送带以及导料斗,进料传送带的出料端与导料斗的顶部相连通,导料斗倾斜设置,导料斗的底端贴于传送组件100的输送面设置。
35.其中,第一出料组件500和第二出料组件600均为出料传送带。
36.工作流程:将待称重的袋装食盐放置于进料传送带上,经由进料斗落至多根传送绳120上,经由滚轮110的转动,通过传送绳120将袋装食盐送至顶板330的上方,滚轮110停止转动,开启顶升件320带动顶板330穿过称重间隙,将袋装食盐顶起,此时电子秤310可测
量袋装食盐的重量,顶板330向下运动,直至袋装食盐重新落在多根传送绳120上,经由传送绳120的传输可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送至第一出料组件500和第二出料组件600上。
37.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传送组件100具有位于同一平面的多个输送面,多个输送面的输送方向相同、且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输送面之间形成一称重间隙,称重组件200具有一称重端,称重端的运动路径穿过至少一称重间隙设置,传送组件100上设置有多个称重间隙,当袋装食盐经由传送组件100传输的过程中,称重组件200的称重端可穿过称重间隙,使袋装食盐脱离输送面,此时,称重端可进行称重工作,同时,在称重完毕后,通过称重端的运动可将袋装食盐重新放置于传送组件100上进行传输。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