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8086发布日期:2021-08-03 13:0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是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测量、监视地质灾害活动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仪器,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在地质深部位移监测时多采用测斜仪进行检测,测斜仪上的套管通常安装在穿过不稳定土层至下部稳定地层的垂直钻孔内,当土层发生位移时,测斜仪套管随之倾斜,测斜仪随着测斜仪套管的倾斜也发生倾斜;观测时,将测斜仪从测斜仪套管的底部往顶部拉动,使得测斜仪对测斜仪套管的倾斜角度进行逐点测试,从而得出测斜仪套管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进一步计算出地面运动位移的大小、深度、方向等数据。

当前的测斜仪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数据的记录同时还需要调节测斜仪的深度,当前的测斜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两个人进行操作,其中一个人负责进行测量数据,另外一个人负责调节测斜仪的深度,增加了劳动成本,同时,当前的测斜仪在使用过程中,套管内的凹凸不平会导致测斜仪本事发生偏斜,从而增加了测量误差,影响了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固定于地面顶部两侧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对夹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之间对夹固定连接有收线辊,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台,且固定台顶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底部固定连接有蜗轮,且蜗轮一侧外壁啮合有蜗杆,所述收线辊上卷绕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底部连接有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与连接导线连接的测斜仪,且测斜仪两端外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之间对夹焊接有弹簧,且两个滑动块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测斜仪外壁之间对夹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固定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辊。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与转轴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连接轴顶部和转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两个所述锥形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所述蜗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且蜗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地面的内部插接有套管,且套管的两侧均开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辊形成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弹簧套设于测斜仪的外壁,且弹簧与测斜仪的外壁形成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测斜仪和固定杆的两端形成转动配合,且连接杆与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有蜗杆驱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连接轴可以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转动,进而可以使收线辊转动,收线辊转动进而可以通过连接导线调节测量机构的高度,蜗杆与蜗轮配合实现了对收线辊自锁的功能,操作人员松开把手之后收线辊则会停止转动,从而可以一边调节深度一边测量数据,节省了人工成本;

2、通过在滑动块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滑动块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固定杆的中间位置与测斜仪之间通过连接杆进行连接,当导向槽内的其中一处凹凸不平时,两个滑动块之间相互挤压进而可以使测斜仪始终位于套管的中间位置处,增加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蜗轮和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的测量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支撑杆、3转轴、4收线辊、5固定台、6连接轴、7蜗轮、8蜗杆、9连接导线、10测量机构、11测斜仪、12滑动块、13弹簧、14固定杆、15连接杆、16导向辊、17锥形齿轮、18把手、19套管、20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固定于地面1顶部两侧的支撑杆2,两个所述支撑杆2之间对夹转动连接有转轴3,且转轴3之间对夹固定连接有收线辊4,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2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台5,且固定台5顶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底部固定连接有蜗轮7,且蜗轮7一侧外壁啮合有蜗杆8,所述收线辊4上卷绕有连接导线9,且连接导线9底部连接有测量机构10,所述连接轴6与转轴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内,且连接轴6顶部和转轴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锥形齿轮17,两个所述锥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蜗杆8靠近支撑杆2的一端与支撑杆2转动连接,且蜗杆8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8,通过设置有蜗杆8驱动蜗轮7转动,蜗轮7通过连接轴6可以两个相互啮合的锥形齿轮17转动,进而可以使收线辊4转动,收线辊4转动进而可以通过连接导线9调节测量机构10的高度,蜗杆8与蜗轮7配合实现了对收线辊4自锁的功能,操作人员松开把手18之后收线辊4则会停止转动,从而可以一边调节深度一边测量数据,节省了人工成本;

所述测量机构10包括与连接导线9连接的测斜仪11,且测斜仪11两端外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2,两个所述滑动块12之间对夹焊接有弹簧13,且两个滑动块12两侧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4,所述固定杆14与测斜仪11外壁之间对夹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5,且固定杆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导向辊16,所述地面1的内部插接有套管19,且套管19的两侧均开有导向槽20,所述导向槽20与导向辊16形成转动配合,所述弹簧13套设于测斜仪11的外壁,且弹簧13与测斜仪11的外壁形成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与测斜仪11和固定杆14的两端形成转动配合,且连接杆15与固定杆14的中间位置处转动连接,通过在滑动块12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4,两个滑动块12之间通过弹簧13进行连接,固定杆14的中间位置与测斜仪11之间通过连接杆15进行连接,当导向槽20内的其中一处凹凸不平时,两个滑动块12之间相互挤压进而可以使测斜仪11始终位于套管19的中间位置处,增加了测量精度。

工作原理:首先向上提拉位于测斜仪11顶部两侧的固定杆14,位于测斜仪11,顶部的滑动块12会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弹簧13带动位于测斜仪11底部的滑动块12向上移动,进而使位于测斜仪11底部的两个固定杆14闭合,进而可以将位于测斜仪11底部的导向辊16放入导向槽20内,随后挤压位于测斜仪11顶部的固定杆,使位于测斜仪11顶部的导向辊16也放入到导向槽20内,随后操作人员通过转动把手18使蜗杆8转动,并最终使收线辊4转动从而调节测斜仪位于套管19内的深度,当调节至一定的深度之后,人员松开把手18对数据进行记录,此时涡轮7和蜗杆8相互配合,从而保持收线辊4不会转动,反复进行此操作,可以实现对不同深度的数据都能进行测量,测斜仪11移动过程中,导向槽20内存在不平整的现象,一旦不平整的位置与其中一个导向辊16接触,此时导向辊16就会通过固定杆14使滑动块12进行移动,滑动块12一动就会使滑动块12两侧的固定杆14移动的位置相同从而使两个导向辊16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另外一个滑动块12受到挤压会使两侧的固定杆14移动进而使两个导向辊16张开与两侧的导向槽20贴合更加紧密,此时其中一个导向辊16悬空,另外三个导向辊16与导向槽20紧密接触,实现对于测斜仪11的固定,使测斜仪11始终位于套管19的中间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