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留取尿液标本的容器,属于医疗检验容器技术领域,适用于医院临床统计患者24小时尿液标本。
背景技术:2.传统留取24小时尿量就一个普通的小水桶,普通桶没有刻度,尿量记录不够准确,留取尿液标本前还需搅匀24小时总量方能有效,普通桶还要另用棍子搅匀,这样操作不但流程麻烦,还不符合院感要求,容易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留取尿液标本的容器,能够较方便地将尿液标本搅匀,并且能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留取尿液标本的容器,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本体,容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隔板,隔板将容器本体的内腔分隔为上部储液腔和下部传动机构安装腔,隔板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竖向设置的转动杆,安装孔与转动杆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转动杆伸入上部储液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转动杆伸入下部传动机构安装腔的一端配设有用于驱动转动杆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有开关,开关布置在容器本体的外侧壁上。
5.进一步的是: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传动机构安装腔内的电机以及电池,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转动杆驱动连接,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池和开关电性连接。
6.进一步的是: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动杆下端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转动杆同轴线布置,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在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转动设置,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驱动件配合形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或者伞形齿轮传动机构,第一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从动棘轮,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同轴线布置的驱动轮,驱动轮设置有与从动棘轮相适配的单向驱动棘齿,第二驱动杆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脚踏连接杆,脚踏连接杆的另一端从传动机构安装腔的侧壁底端伸出以形成脚踏开关部,第二驱动杆配设有用于对其施加扭矩的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使得脚踏开关部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
7.进一步的是:上部储液腔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显示储液量的刻度线。
8.进一步的是:容器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提手,提手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容器本体的侧壁转动连接,转轴沿水平向设置,转轴与提手固定连接成整体。
9.进一步的是:上部储液腔的侧壁顶端设置有引流口。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由上部储液腔来留取患者24小时尿液标本,并在容器内增设了搅拌机构,能够较方便地将尿液标本搅匀。搅拌机构的运行可以直接利用电机开关来控制,也可以利用脚踏开关来控制,相对于医务人员用手拿棍子去人工搅拌的
方式,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在上部储液腔的侧壁设计有刻度线,可以直接读取尿液量。在上部储液腔的侧壁顶端设置有引流口,可以方便尿液标本的倒取。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单向驱动棘齿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13.图中标记为:1
‑
容器本体,2
‑
隔板,3
‑
转动杆,4
‑
密封圈,5
‑
搅拌桨叶,6
‑
第一驱动件,7
‑
脚踏连接杆,8
‑
提手,9
‑
引流口,10
‑
第一驱动杆,11
‑
第二驱动杆,12
‑
单向驱动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具有顶部开口的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横向布置的隔板2,隔板2将容器本体1的内腔分隔为上部储液腔和下部传动机构安装腔,隔板2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竖向设置的转动杆3,安装孔与转动杆3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转动杆3伸入上部储液腔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搅拌桨叶5,转动杆3伸入下部传动机构安装腔的一端配设有用于驱动转动杆3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有开关,开关布置在容器本体1的外侧壁上。实施时,由上部储液腔来留取患者24小时尿液标本,并在容器内增设了搅拌机构,能够较方便地将尿液标本搅匀。容器本体1可以采用常规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桶。
16.对于转动杆3的驱动机构,可以选用人工驱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电动驱动的方式。
17.采用电动驱动的方式时,本实用新型优选通过如下方案实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传动机构安装腔内的电机以及电池,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转动杆3驱动连接,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池和开关电性连接。由于转动杆3所需的功率较小,电机选用普通的直流微型电机即可,由普通蓄电池即可实现供电。
18.采用人工驱动的方式时,本实用新型优选通过如下方案实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动杆3下端的第一驱动件6,第一驱动件6与转动杆3同轴线布置,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设置有横向布置的第一驱动杆10,第一驱动杆10在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转动设置,第一驱动杆10与第一驱动件6配合形成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或者伞形齿轮传动机构,第一驱动杆10上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从动棘轮,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第二驱动杆11,第二驱动杆11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同轴线布置的驱动轮,驱动轮设置有与从动棘轮相适配的单向驱动棘齿12,第二驱动杆11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其转动的脚踏连接杆7,脚踏连接杆7的另一端从传动机构安装腔的侧壁底端伸出以形成脚踏开关部,第二驱动杆11配设有用于对其施加扭矩的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使得脚踏开关部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在实施时,向下踩踏脚踏开关部,脚踏连接杆7带动第二驱动杆11转动,单向驱动棘齿12带动从动棘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驱动杆10带动转动杆3转动;当松开脚踏开关部后,在扭力弹簧的复位作用力下,脚踏开关部自动复位,由于传动结构中设计的是单向驱动棘齿12,因此脚踏开关部的复位不会影响转动杆3在惯性作用下正常转动,重复踩踏脚踏开关部,即可实现转动杆3的一直转动,实现尿液标本的均匀搅拌。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和伞形齿轮传动机构为现
有技术,可以实现将水平向转动转化为竖直向转动。单向驱动棘齿12的传动结构也为现有成熟技术,可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于第一驱动杆10、第二驱动杆11的转动安装,可以直接通过在容器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装配孔的方式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在传动机构安装腔内设置简易的安装支架来实现。为了使得转动杆3的传动结构更可靠,转动杆3的下端在传动机构安装腔内可以增设转动连接部。脚踏开关部的上移行程可以通过设计扭簧的回弹力参数来控制,也可以由容器侧壁的装配孔的上孔壁来充当限位部。
19.为方便读取尿液量,上部储液腔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显示储液量的刻度线。刻度线设置在上部储液腔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可,当刻度线设置在外侧壁时,上部储液腔的侧壁应选用透明材质。
20.为方便提放移动容器,容器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提手8,提手8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容器本体1的侧壁转动连接,转轴沿水平向设置,转轴与提手8固定连接成整体。当容器本体1处于静置状态时,提手1可以放下,收纳在容器本体1的外侧,不影响患者使用。
21.为方便尿液标本的倒取,上部储液腔的侧壁顶端设置有引流口9。引流口9可以采用外凸的溢流槽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