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9630发布日期:2021-12-29 16:2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的制作方法
一种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印迹膜曝光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


背景技术:

2.ecl试剂,即化学发光法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是目前westernblotting检测中最为灵敏的试剂,曝光盒作为实验曝光用的医学、生物实验用具,其在使用时,先将待曝光的膜置于曝光盒底部,然后再覆盖一层薄膜,再盖上感光胶片,最后再将该曝光盒合好,经一定时间后取出感光胶片,用试剂清洗后得到实验结果。
3.在现有的曝光盒实验过程中,放置于曝光盒内腔底部的印迹膜在反应过程中,或者使用者的拿取过程中,容易使得印迹膜发生移位,继而影响其使用效果,甚至使得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以解决现有的曝光盒实验过程中,放置于曝光盒内腔底部的印迹膜在反应过程中,或者使用者的拿取过程中,容易使得印迹膜发生移位,继而影响其使用效果,甚至使得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包括曝光盒:所述曝光盒的内腔设置有压制机构,所述压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曝光盒内腔且可滑动的存放板,所述存放板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护边,所述曝光盒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供存放板滑动的矩形滑槽,所述曝光盒顶部的后侧设置有可转动的顶盖,所述存放板顶部的前侧开设与顶盖相卡合的矩形凹槽,所述曝光盒的正表面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曝光盒正表面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曝光盒为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管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可滑动的限位销,所述顶盖正表面开口处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销相适配的弧形限位槽,所述固定管的内腔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销焊接,所述曝光盒的底部设置有存放机构,所述曝光盒顶部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压边框,所述压边框卡合在存放板的顶部。
6.优选的,所述存放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曝光盒底部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可滑动的储存板。
7.优选的,所述储存板两侧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钮,所述弹性卡钮与储存板为注塑一体成型,所述壳体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弹性卡钮相适配的限位通孔
8.优选的,两个限位销表面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固定管表面的前侧开设有供拨杆滑动的弧形滑槽。
9.优选的,所述护边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腔的底部与存放板内腔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10.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前侧开设有弧形通孔。
1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印迹膜放置在曝光盒的内腔进行一定时间进行反应,在此同时通过压制机构和压边框的设置,对印迹膜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其自行移位,即可达到实验稳定、便捷和实验结果准确的目的,该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解决了现有的曝光盒实验过程中,放置于曝光盒内腔底部的印迹膜在反应过程中,或者使用者的拿取过程中,容易使得印迹膜发生移位,继而影响其使用效果,甚至使得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和储存板的配合使用,可对印迹膜进行放置,继而使得该印迹膜同时具备了储存印迹膜的作用,方便了使用者对印迹膜的携带与使用。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卡钮和限位通孔的配合使用,在弹性卡钮发生轻微形变进入限位通孔内腔后,对储存板起到了限位固定的作用,避免了储存板受到晃动,自行脱离壳体内腔的现象发生。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拨杆和弧形滑槽的配合使用,方便了使用者对限位销的拨动。
15.5、本实用新型通过缺口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将厚度较薄的印迹膜自存放板的顶部取出。
附图说明
16.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曝光盒、压制机构和限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压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存放机构和弧形通孔的立体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曝光盒,2、压制机构,21、存放板,22、护边,23、矩形滑槽,24、顶盖,25、矩形凹槽,3、限位机构,31、固定管,32、限位销,33、弧形限位槽,34、弹簧,4、存放机构,41、壳体,42、存放板,43、弹性卡钮,44、限位通孔,5、压边框,6、拨杆,7、弧形滑槽,8、缺口,9、弧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的实施例。
2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26.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
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27.图1

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包括曝光盒1:曝光盒1的内腔设置有压制机构2,压制机构2包括设置在曝光盒1内腔且可滑动的存放板21,存放板21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护边22,护边22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缺口8,缺口8内腔的底部与存放板21内腔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通过缺口8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将厚度较薄的印迹膜自存放板21的顶部取出,曝光盒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供存放板21滑动的矩形滑槽23,曝光盒1顶部的后侧设置有可转动的顶盖24,存放板21顶部的前侧开设与顶盖24相卡合的矩形凹槽25,曝光盒1的正表面设置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曝光盒1正表面的固定管31,固定管31与曝光盒1为注塑一体成型,固定管31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可滑动的限位销32,两个限位销32表面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拨杆6,固定管31表面的前侧开设有供拨杆6滑动的弧形滑槽7,通过拨杆6和弧形滑槽7的配合使用,方便了使用者对限位销32的拨动,顶盖24正表面开口处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销32相适配的弧形限位槽33,固定管31的内腔设置有弹簧34,弹簧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销32焊接,曝光盒1的底部设置有存放机构4,存放机构4包括固定连接在曝光盒1底部的壳体41,壳体41的内腔设置有可滑动的储存板42,通过壳体41和储存板42的配合使用,可对印迹膜进行放置,继而使得该印迹膜同时具备了储存印迹膜的作用,方便了使用者对印迹膜的携带与使用,储存板42两侧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卡钮43,弹性卡钮43与储存板42为注塑一体成型,壳体41正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弹性卡钮43相适配的限位通孔44,通过弹性卡钮43和限位通孔44的配合使用,在弹性卡钮43发生轻微形变进入限位通孔44内腔后,对储存板42起到了限位固定的作用,避免了储存板42受到晃动,自行脱离壳体41内腔的现象发生,壳体41底部的前侧开设有弧形通孔9,曝光盒1顶部的后侧转动连接有压边框5,压边框5卡合在存放板21的顶部。
2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需要反应的印迹膜放置在存放板21的顶部,使得印迹膜位于护边22内,随后将存放板21自曝光盒1的前侧插入曝光盒1的内腔,随后翻转压边框5,使得压边框5压合在护边22与印迹膜的接触位置,转动顶盖24,使得顶盖24卡合在曝光盒1的顶部,对压边框5进行挤压,继而使得压边框5对印迹膜进行限位固定,在顶盖24翻转的过程中,两个限位销32受到顶盖24的挤压相向运动,同时对弹簧34进行压缩,直至顶盖24完全卡合在曝光盒1顶部后,弹簧34回弹,将两个限位销32推入弧形限位槽33的内腔,对顶盖24限位固定,此时顶盖24正表面的开口处卡合在矩形凹槽25的内腔,对存放板21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其自行滑出;
29.通过上述步骤的操作,即可达到实验稳定、便捷和实验结果准确的目的。
30.综上所述:该带有ecl试剂处理的印迹膜x光曝光盒,通过将印迹膜放置在曝光盒1的内腔进行一定时间进行反应,在此同时通过压制机构2和压边框5的设置,对印迹膜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其自行移位,即可达到实验稳定、便捷和实验结果准确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曝光盒实验过程中,放置于曝光盒内腔底部的印迹膜在反应过程中,或者使用者的拿取过程中,容易使得印迹膜发生移位,继而影响其使用效果,甚至使得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
31.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
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