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尿素液位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座集成及其液位传感器。
背景技术:2.用于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转化系统scr(selective catalyst reduction)是指安装在柴油汽车排气系统中,将柴油机排放中的no
x
催化还原成n2和水的催化还原装置,选择尿素水溶液作为还原剂。尿素水溶液喷射到催化剂上游的排气管中,在废气温度和气流的作用下水解产生为co2和氨气,氨气作为还原剂将no
x
还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
3.现有尿素液位传感器带有的固定座,电子管的底端、浓度传感器及过滤网组件均安装在固定座上,该固定座提供一安装支撑。但电子管、浓度传感器和过滤网组件仍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上缺乏连接和整合,故当前的尿素液位传感器的零件数目仍然较多,材料和工艺成本仍然较高,装配工艺繁琐复杂,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4.因此,亟需要一种零件数量少、结构更简化的固定座集成及其液位传感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数量少、结构更简化的固定座集成。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件数量少、结构更简化的液位传感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适于装于液位传感器之加热管上。所述固定座集成包括呈一体式结构布置的固定座主体,所述固定座主体上设有供电子管的底端安装的第一安装部,所述固定座主体上还设有供浓度传感器安装的第二安装部,所述固定座主体内设有一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连通的线路通道。
8.较佳地,所述固定座主体上设有一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线路通道设于所述管状结构内,所述管状结构的第二端呈开放式布置并形成所述第二安装部。
9.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呈一向上凸伸的座体结构,所述电子管的底端呈可拆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内设有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与所述线路通道连通。
10.较佳地,所述固定座主体上邻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向上凸伸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加热管呈间隔布置并共同围出一供滤网插装的滤网装配空间。
11.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还包括一定位盖,所述浓度传感器借由所述定位盖呈可拆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主体上。
12.较佳地,所述定位盖包括呈弧形弯折布置的装配盖部及于所述装配盖部的两端向下延伸而成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形成一插接结构,所述固定座主体上设有供插接结构安装的配插结构,所述装配盖部在所述定位盖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主体上时盖压住所
述浓度传感器。
13.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还包括一固定座盖体,所述固定座主体与所述固定座盖体相对接连接而将所述固定座集成安装于所述加热管上。
14.较佳地,所述固定座主体的两侧各形成一匹配加热管轮廓的下对接安装部,所述固定座盖体包括安装盖部及连接于所述安装盖部两侧的匹配加热管轮廓的上对接安装部,所述安装盖部呈弧形弯折布置,所述上对接安装部与所述下对接安装部在所述固定座盖体与所述固定座主体相对接连接时各扣装到加热管上,所述安装盖部在所述固定座盖体与所述固定座主体相对接连接时盖压在所述装配盖部上。
15.较佳地,所述上对接安装部和所述下对接安装部各呈弧形结构布置,所述上对接安装部与所述下对接安装部在所述固定座盖体与所述固定座主体相对接连接时形成一管状件,所述加热管套装于所述管状件内,所述上对接安装部与所述安装盖部之间设有筋条结构,所述下对接安装部与所述固定座主体之间也设有筋条结构。
16.为实现上述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液位传感器包括上述的固定座集成、滤网、安装座及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下方的电子管、加热管及吸液管,所述固定座集成安装于所述加热管上,所述电子管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浓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滤网安装于所述固定座集成与所述加热管之间的部位上,所述吸液管的下端连接于所述滤网。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包括呈一体式结构布置的固定座主体,固定座主体上设有供电子管底端安装的第一安装部,固定座主体上还设有供浓度传感器安装的第二安装部,固定座主体内设有一各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连通的线路通道。固定座主体为一体式结构,减少了装配零件的数量,降低了材料和工艺成本,而且安装更加方便。浓度传感器安装到第二安装部时,与浓度传感器电连接的信号传输线可以经线路通道走到第一安装部处,与电子管内的线路汇合,从而可以不用设置另外的管道引出信号传输线,简化结构,降低材料和工艺成本。
18.可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液位传感器包括固定座集成,因此液位传感器相应具有零件数量少、结构更简化、材料和工艺成本相对较低及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的主视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下端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的下端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所示的液位传感器的仰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液位传感器下端部分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位传感器100包括固定座集成10、浓度传感器20、滤网30、安装座40及安装于安装座40下方的电子管50、加热管60和吸液管70。固定座
集成10安装于加热管60上。
26.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10包括呈一体式结构布置的固定座主体11,固定座主体11上设有供电子管50底端安装的第一安装部111,固定座主体11上还设有供浓度传感器20安装的第二安装部112,固定座主体11内设有一各与第一安装部111和第二安装部112连通的线路通道113。电子管50的底端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1,浓度传感器2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112,滤网30安装于固定座主体11与加热管60之间的部位上,吸液管70的底端连接于滤网30。固定座主体11为一体式结构,减少了装配零件的数量,降低了材料和工艺成本,而且安装更加方便。浓度传感器20安装到第二安装部112时,与浓度传感器20电连接的信号传输线可以经线路通道113走到第一安装部111处,与电子管50内的线路汇合,从而可以不用设置另外的管道引出信号传输线,简化结构,降低材料和工艺成本。
27.其中,安装座40、电子管50、加热管60及吸液管70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安装座40用于安装在尿素箱上,通过该安装座40使液位传感器100安装于尿素箱内。
28.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固定座主体11上设有一管状结构114。管状结构11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11,线路通道113设于管状结构114内,管状结构114的第二端呈开放式布置并形成第二安装部112。利用管状结构114便于形成线路通道113。管状结构114的第二端呈开放式布置,即第二安装部112是开放式的孔结构,方便浓度传感器20的安装。
29.浓度传感器20通过插装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安装部112中。进一步地,浓度传感器20的端头上套装有若干密封圈21,使得安装在第二安装部112的浓度传感器20上的密封圈21抵在第二安装部112的孔壁上,加强密封。
30.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安装部111呈一向上凸伸的座体结构,电子管50的底端呈可拆地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1的顶部,第一安装部111内设有腔体结构1111,腔体结构1111与线路通道113连通。第一安装部111呈座体结构,方便与电子管50对接连接。较优的是,电子管50的底端借由一固定片51和多个螺钉52安装到座体结构的顶部上,但不限于此。线路通道113内的信号传输线穿过腔体结构1111方便与电子管50内的线路汇合。
31.固定座主体11上邻近第一安装部111的一端向上凸伸一限位部115,限位部115与加热管60呈间隔布置并共同围出一供滤网30插装的滤网装配空间(图中未标示)。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10同时具备了供浓度传感器20、电子管50和滤网30安装的功能,大大优化零件数量,整体性更好。限位部115与加热管60围出滤网装配空间,滤网30安装到滤网装配空间中,避免滤网30左右晃动。进一步地,限位部115呈弧形弯折片状结构,让滤网30与限位部115能更贴合地装在一起,提高滤网30安装的稳定性。
32.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10还包括一定位盖12。浓度传感器20借由定位盖12呈可拆地安装于固定座主体11上,以使浓度传感器20更稳定地装到固定座主体11上。具体地,定位盖12包括呈弧形弯折布置的装配盖部121及于装配盖部121的两端向下延伸而成的连接部122。连接部122的自由端形成一插接结构123,固定座主体11上设有供插接结构123安装的配插结构116。装配盖部121在定位盖12安装于固定座主体11上时盖压住浓度传感器20,让浓度传感器20稳定安装。举例而言,插接结构123为卡扣结构,配插结构116为通孔结构,但不限于此。当然根据实际需要,插接结构123与配插结构116也可以采用诸如螺纹连接等式进行连接。较优的是,浓度传感器20的端头装有多角螺母,装配盖部
121盖压住该多角螺母,从而防止浓度传感器20的转动和移位。
33.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集成10还包括一固定座盖体13。固定座主体11与固定座盖体13相对接连接而将固定座集成10安装于加热管60上。具体地,固定座主体11的两侧各形成一匹配加热管60轮廓的下对接安装部117。固定座盖体13包括安装盖部131及连接于安装盖部131两侧的匹配加热管60轮廓的上对接安装部132,安装盖部131呈弧形弯折布置。上对接安装部132与下对接安装部117在固定座盖体13与固定座主体11相对接连接时各扣装到加热管60上,让固定座集成10稳定地装到加热管60上,不容易移位。安装盖部131在固定座盖体13与固定座主体11相对接连接时盖压在装配盖部121上,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优选的是,固定座盖体13和固定座主体11通过螺丝14连接在一起,但不限于此。
34.更具体地,上对接安装部132和下对接安装部117各呈弧形结构布置,上对接安装部132和下对接安装部117在固定座盖体13与固定座主体11相对接连接时形成一管状件,加热管60套装于管状件内,使得固定座集成10与加热管60稳固地装在一起,不会出现相互移位的情况。上对接安装部132与安装盖部131之间设有筋条结构15,以提高固定座盖体13自身的结构强度。下对接安装部117与固定座主体11之间也设有筋条结构15,以提高固定座主体11自身的结构强度。
35.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