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4216发布日期:2021-12-25 02:09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对钢渣利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为我国钢渣的高价值循环利用指明了方向。钢渣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
3.钢渣常用于与沥青混凝土等材料混合制成铺路材料,钢渣沥青混凝土由于其各成分的配比不同,因此使用不同配比的钢渣沥青混凝土其降噪等其他性能也不同;为满足不同的道路使用需求,需要对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抗滑性能检测,以此测定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否达标;现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在路面浇筑好后在对其抗滑性能进行检测,若性能不达标则需要对路面进行重新整改,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道路的正常交付使用,延误工期;且现有的抗滑检测装置在路面上使用时,极其容易被路面上的杂质干扰,造成检测误差,且现有的测试装置体积较大,不易收纳,容易造成其部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
5.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底座、驱动模块、测试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测试模块均安装在底座处且驱动模块与测试模块连接,所述调节模块安装在测试模块的底部,所述测试模块包括测试台、安装在测试台两侧的导向机构、安装在两个导向机构之间的滑动块、安装在测试台处且位于导向机构、滑动块下方的浇筑盒以及安装在测试台处的检测机构,所述测试台的一端与底座通过转轴铰接,测试台的另一端底部设有调节模块,所述导向机构包括限位板和设置在限位板处的一排导轮,限位板与测试台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设置在两排导轮直接且活动块与导轮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操作面板以及与操作面板电连接的测力计、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所述测力计安装在滑动块上且测力计与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触发器安装在测试台的一端,第二触发器安装在测试台的另一端。
6.进一步,所述驱动模块位于测试台与底座铰接的一端端部,驱动模块包括安装在底座端部的驱动电机、减速器、卷线轮以及安装在测试台端部的导向轮,所述驱动电机与卷线轮通过减速器连接,卷线轮与连接线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与测力计连接,所述连接线缠绕在导向轮处。
7.进一步,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安装座、活动轴、螺套和螺杆,所述安装座处设有活动轴,安装座与螺套的一端转动连接,螺套的另一端与螺杆通过螺纹连接,螺杆的另一端与测试台的底部铰接。
8.进一步,所述底座处设有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和第三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
位于底座中部且测试台位于第一收纳槽内,第三收纳槽测试台的一侧且第三收纳槽内放置有量杆,第三收纳槽远离驱动模块的一端处设有插孔且插孔与量杆适配,所述第二收纳槽设置在第一收纳槽处且第二收纳槽与调节模块适配,第二收纳槽远离驱动模块的一端处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处设有活动槽,活动安装槽与安装座适配,活动槽与活动轴适配。
9.进一步,所述量杆上设有刻度。
10.进一步,所述第一触发器和第二触发器为触发开关或光电传感器。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将待浇筑成路面的钢渣沥青混凝土进行取样预浇筑至浇筑盒中,模拟实际的浇筑路面,通过检测模块对浇筑路面的摩擦系数进行检测,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再使用检测模块对浇筑盒内的钢渣沥青混凝土进行抗滑检测;本装置能够对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检测,避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返工,能够有效较低人力物力以及道路的交付使用时间;且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干扰,有效增强本装置的检测精度,且本装置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6.1.底座,11.第一收纳槽,12.第二收纳槽,13.第三收纳槽,14.插孔,15.活动槽,16.安装槽,21.驱动电机,22.减速器,23.卷线轮,24.导轮,25.连接线,26.测力计,27.操作面板,28.第一触发器,29.第二触发器,3.测试台,31.限位板 ,32.导轮,33.滑动块,34.浇筑盒,41.安装座,42.活动轴,43.螺套,44.螺杆,5.量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8.如图1至图3所示:
19.一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驱动模块、测试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测试模块均安装在底座1处且驱动模块与测试模块连接,所述调节模块安装在测试模块的底部,所述测试模块包括测试台3、安装在测试台3两侧的导向机构、安装在两个导向机构之间的滑动块33、安装在测试台3处且位于导向机构、滑动块33下方的浇筑盒34以及安装在测试台处的检测机构,所述测试台3的一端与底座1通过转轴铰接,测试台3的另一端底部设有调节模块,所述导向机构包括限位板31和设置在限位板31处的一排导轮32,限位板31与测试台3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33设置在两排导轮32直接且活动块与导轮32之间存在微小间隙,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操作面板27以及与操作面板27电连接的测力计26、第一触发器28和第二触发器29,所述测力计26安装在滑动块33上且测力计26与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触发器28安装在测试台3的一端,第二触发器29安装在测试台3的另一端。
20.所述驱动模块位于测试台3与底座1铰接的一端端部,驱动模块包括安装在底座1端部的驱动电机21、减速器22、卷线轮23以及安装在测试台3端部的导向轮24,所述驱动电
机21与卷线轮23通过减速器22连接,卷线轮23与连接线2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线25的另一端与测力计26连接,所述连接线25缠绕在导向轮24处。
21.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安装座41、活动轴42、螺套43和螺杆44,所述安装座41处设有活动轴42,安装座41与螺套43的一端转动连接,螺套43的另一端与螺杆44通过螺纹连接,螺杆44的另一端与测试台3的底部铰接。
22.所述底座1处设有第一收纳槽11、第二收纳槽12和第三收纳槽13,所述第一收纳槽11位于底座1中部且测试台3位于第一收纳槽11内,第三收纳槽13测试台3的一侧且第三收纳槽13内放置有量杆5,第三收纳槽13远离驱动模块的一端处设有插孔14且插孔14与量杆5适配,所述第二收纳槽12设置在第一收纳槽11处且第二收纳槽12与调节模块适配,第二收纳槽12远离驱动模块的一端处设有安装槽16且安装槽16处设有活动槽15,活动安装槽16与安装座41适配,活动槽15与活动轴42适配。
23.所述量杆5上设有刻度。
24.所述第一触发器28和第二触发器29为触发开关或光电传感器。
2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6.使用本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时,有两种使用方式,一为测试台3平放使用,二为测试台3倾斜模拟道路斜坡使用。
27.当本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平放使用时,首先在浇筑盒34中浇筑上待铺路的钢渣沥青混凝土,形成模拟路面,将滑动块33放置到两排滑轮之间,滑轮和限位板31用于保持滑动块33的相对运动方向,将连接线25捆绑到测力计26上,随后启动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通过减速器22带动卷线轮23匀速转动,卷线轮23即可卷绕连接线25,连接线25通过测力计26带动滑动块33移动,直至滑动块33匀速移动时读取测力计26上的读数,循环上述操作,得到相对稳定的测力计26的拉力f,再根据公式f=μmg,计算得出钢渣沥青混凝土的摩擦系数μ。
28.当需要将本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倾斜使用时,将位于底座1的第一收纳槽11处的测试台3远离驱动模块的一端向上抬,从第二收纳槽12中取出调节模块,将调节模块的安装座41放置到底座1处的安装槽16内,使得活动轴42安装至活动槽15中,从第三收纳槽13中将量杆5取出并插入在插孔14内,通过转动螺套43调节螺套43和螺杆44的高度,进而控制测试台3的高度和角度;可将活动块替换成适配的小车进行测试,测试时,将活动块与第一触发器28相抵,释放活动块使得滑动块33滑落至测试台3的底部触发第二触发器29,得到滑动块33运动的时间记为t,t可在操作面板27处展示,操作面板27包括控制器和触控显示屏,通过量杆5可得出活动块下落的高度,通过多次试验,根据公式(mv^2)/2=mgh,v=at,ma=μmg,可以计算得出钢渣沥青混凝土路模拟路面表面的摩擦系数μ的值,并对多次试验的μ值求平均,即可得出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摩擦系数。
29.本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检测装置通过将待浇筑成路面的钢渣沥青混凝土进行取样预浇筑至浇筑盒34中,模拟实际的浇筑路面,通过检测模块对浇筑路面的摩擦系数进行检测,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再使用检测模块对浇筑盒34内的钢渣沥青混凝土进行抗滑检测;本装置能够对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检测,避免钢渣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返工,能够有效较低人力物力以及道路的交付使用时间;且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干扰,有效增强本装置的检测精度,且本装置便于收纳。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