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9300发布日期:2021-11-25 12:59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沉降观测点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沉降观测点是指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进行的测量中所使用的观测点,通过持续或周期性的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确定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及变化趋势,分析建筑物沉降变形速率及最终沉降量,合理确定和调整建筑物沉降预防措施和方案,确保建筑物运营期间的安全。
3.相关技术中设计有一种外墙沉降观测结构,参照图1,其包括观测外墙1,观测外墙1设置有沉降观测线0;观测时,使用精密水准仪及水准尺对沉降观测线0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沉降观测线常年裸露在外,因天气变化容易受到风化或雨水侵蚀,使得沉降观测线模糊,继而在后续观测时精准度下降,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沉降观测点的测量精准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包括观测外墙,所述观测外墙中设置有观测钢筋,所述观测钢筋包括安装部、连接部与观测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观测外墙中,所述连接部与安装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贯穿出观测外墙,所述观测部与连接部远离安装部的一端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观测外墙的外壁处设置观测钢筋用以代替沉降观测线,可减少沉降观测线因为雨水侵蚀从而模糊,进而减少测量精度的现象;观测人员通过观测钢筋进行精确的观测,从而减少了观测的困难,从而节约了人力资源。
9.可选的,所述观测部垂直向上弯折,所述观测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观测半球,所述观测半球的直径与观测部的直径适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部上端的观测半球呈曲面,可有效减少观测部上端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少观测部收到风化侵蚀,从而发生形变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观测部的使用时长。
11.可选的,所述安装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稳定支杆,所述稳定支杆沿远离观测部的一端向上或向下倾斜。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支杆倾斜后与观测外墙相互卡合,从而减少了观测钢筋松动,并向远离观测外墙的一端脱离,有效提升了观测钢筋整体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观测外墙的外壁处设置有用于提升观测钢筋稳定性的支护组件,所述支护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观测钢筋的下端,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观测外墙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架设支杆与连接支杆,所述观测钢筋的外壁与架设支杆的外壁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钢筋的下表面与支撑架的上表面处贴合,支撑架帮助观测钢筋承担观测钢筋自身的重力,从而减少了观测钢筋在长时间使用后,下垂的现象,从而提升了观测钢筋的精准性。
15.可选的,所述架设支杆的外壁处开设有稳定槽,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与稳定槽的内壁相互适配贴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的外壁与稳定槽的内壁相互适配,可有效减少因为因为风力使得观测钢筋发生晃动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观测钢筋整体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稳定槽的内壁处设置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与连接部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部的外壁与架设支杆贴合时,连接部的外壁与防护垫贴合,防护垫可有效减少连接部与架设支杆贴合时,架设支杆使得连接部磨损的现象。
19.可选的,所述支护组件还包括防护杆,所述防护杆沿观测部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防护杆的两端与支撑架连接,所述防护杆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供观测部弯折的防护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点一般设置于墙体下方,当有行人通过时,容易对观测钢筋碰触使得观测钢筋发生形变;防护杆将观测部围绕防护,在行人等通过观测外墙时,防护栏可减少行人等直接碰触到观测钢筋的现象,从而减少观测钢筋发生形变的现象。
21.可选的,所述观测钢筋的外壁处设置有防锈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层优选为镀锌层,防锈层的设置,可有效减少外界对观测钢筋的侵蚀,极大提升了观测钢筋的使用耐久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观测墙外通过观测钢筋代替沉降观测线,可有效减少沉降观测点受到风化或雨水侵蚀从而模糊的现象,提升了沉降观测点的观测稳定性,减少了观测的困难程度,从而达到测量节能效果;
25.2.在观测钢筋的下方设置有支护组件,支护组件可有效减少观测钢筋的晃动现象,从而提升了观测钢筋在观测时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相关技术中表示一种外墙沉降观测机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体现连接部与架设支杆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0、沉降观测线;1、观测外墙;2、观测钢筋;21、安装部;211、稳定支杆;22、连接部;23、观测部;231、观察半球;3、支护组件;31、支撑架;311、支撑杆;312、架设支杆;3121、稳定槽;3122、防护垫;313、连接支杆;32、防护杆;33、防护间隙;4、防锈层。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参照图2,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包括观测外墙1,观测外墙1中一体浇筑有观测钢筋2,观测钢筋2包括安装部21、连接部22与
观测部23,安装部21、连接部22与观测部23一体成型;观测钢筋2为圆柱状杆钢条。
34.参照图2,安装部21与连接部22连接,安装部21完全位于观测墙1中,安装部21远离观测部23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两根稳定支杆211,一根稳定支杆211沿远离连接部22的一端向上倾斜,另一稳定支杆211沿远离连接部22的一端向下倾斜,安装部21与两根稳定支杆211呈y字型,有效提升了观测钢筋2的稳定性。
35.参照图2与图3,连接部22沿观测外墙1的厚度方向水平向外贯穿出观测外墙1,连接部22与观测外墙1的外壁相互垂直,连接部22远离安装部21的一端与观测部23连接,观测部23沿观测外墙1的高度方向垂直向上弯折,观测部23与观测外墙1相互水平。
36.参照图2与图3,观测部23的上端设置有观测半球231,观测半球231与观测部23一体成型,观测半球231的直径与观测部23的直径相同,观测半球231的设置,减少了观测部23上端的摩擦阻力,有效减少了因为风化使得观测部23的上端侵蚀磨损的现象,提升了观测部23的观测精准度。观测钢筋2的外壁处涂覆有防锈层4,本技术实施例中防锈层4为镀锌层,防锈层4可有效减少观测钢筋2的锈蚀现象,从而提升了观测钢筋2的稳定性。
37.参照图2与图3,观测外墙1的外壁处固定设置有支护组件3,支护组件3包括支撑架31与防护杆32,支撑架31位于观测钢筋2的下端,支撑架31呈稳定的三角结构,支撑架31包括支撑杆311、架设支杆312与连接支杆313,支撑杆311沿连接部2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杆311供设置有三个,每相邻两根支撑杆311之间的距离相等,两根支撑杆311位于连接部22的两侧,第三根支撑杆311位于连接部22的正下方,全部支撑杆311的一端与观测外墙1的外壁焊接固定。
38.参照图2与图3,支护组件3还包括防护杆32,防护杆3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连接部22两侧的支撑杆311连接,防护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311远离观测外墙1的一端焊接固定,防护杆32沿观测部23一周环绕设置,防护杆32与支撑架31之间形成有防护间隙33,观测部23向上穿设于防护间隙33;防护杆32的设置,可对观测部23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减少了行人等通过观测外墙1旁边的道路时,不慎触碰至观测钢筋2,使得观测钢筋2损坏的现象,从而保护了观测钢筋2的安全。
39.参照图3与图4,架设支杆31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连接部22两侧的支撑杆311的侧壁焊接固定,架设支杆312沿支撑杆31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若干,且全部架设支杆312之间相互水平;连接支杆313的两端与位于连接部22两侧的支撑杆311与位于连接部22正下方的支撑杆311之间,连接支杆313与支撑杆311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有效提升了支撑架31的稳定性。
40.参照图3与图4,架设支杆312的上表面开设有稳定槽3121,稳定槽沿架设支杆312的宽度方向贯穿开设,稳定槽3121的内壁与连接部22的外壁适配;连接部22的外壁与稳定槽3121的内壁相互贴合,从而减少了测量时,因为刮风等现象使得观测钢筋2晃动的现象,有效提升了观测钢筋2的测量精准度。
41.参照图3与图4,稳定槽3121的内壁处通过胶水粘贴并嵌设有防护垫3122,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护垫3122为橡胶垫,连接部22的外壁与防护垫3122的侧壁相互贴合,从而减少了连接部22与架设支杆312接触贴合时所产生的磨损。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沉降观测点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3.将观测钢筋2浇筑于观测外墙1中,观测时,使用精密水准仪及铟钢水准尺,用二、
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对观测半球231的上端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后的数据进行记录即可;使用观测钢筋2代替沉降观测线0,有效提升了观测的精准程度。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