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0269发布日期:2022-01-01 00:4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降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


背景技术:

2.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3.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和产流实验是研究高寒草甸区土壤入渗,水分运移以及坡面产流量的关键和重要手段,但高寒区条件资源有限,为更好的模拟自然降雨过程,需要人工模拟自然降雨情况。
4.现有技术中模拟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实验人员使用的人工降雨装置多是通过很多个支撑杆支撑搭建成一降雨支架,然后在降雨支架上安装水管以及降雨器,降雨花洒等装置,通过水泵加压通入水后模拟降雨。现有的这种装置一方面是携带搭建的时候是非常麻烦的,另外降雨框架搭建完成后还要在框架上布设降雨的水管,然后再安装降雨花洒等,比较耗时耗力;其次,现有的降雨装置都是垂直向下降雨,并不能改变降雨的角度,从而不能模拟降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导致采集的实验数据有限,需要花费其他途径去获取实验数据,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便于拆卸和安装,使装置便于携带,其次雨水下降的角度可调,可以模拟降雨时雨线倾斜下落的情况,从而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从而更好的研究高寒草甸区土壤入渗,水分运移以及坡面产流量等的规律。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组件、降雨组件和支撑组件,上述供水组件和上述降雨组件连通,上述支撑组件包括与降雨组件配合的支撑板和调节上述支撑板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上述调节组件与上述支撑板活动连接,上述支撑板设有降雨孔,上述降雨组件设于在上述降雨孔上侧。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降雨组件包括第一进水管和多个降雨管道,任意两个相邻的降雨管道之间均设有连接管道,上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上述降雨管道连通,上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上述供水组件连通,任意一个上述降雨管道下表面均设有多个出水孔。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板上侧壁设有多个与降雨管道配合的安装槽,多个上述安装槽均设于上述降雨孔边缘。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降雨孔为方形通孔,多个上述安装槽均匀设于方形通孔的孔沿。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升降组件,上述支撑板下侧壁设有多个与升降组件的输出端配合的滑槽,多个上述滑槽均相互平行。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升降组件为四个。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升降组件包括气缸组件、连接杆和限制连接杆转动的锁定件,上述连接杆上端部与上述滑槽滑动连接,上述连接杆与上述气缸组件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上述气缸组件上设有踏板。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锁定件为螺栓,上述气缸组件输出部设有通孔,上述连接杆上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供水组件包括储水箱、水泵和第二进水管,上述水泵设于上述储水箱内,上述第二进水管一端与上述水泵出水口连通,上述进水管另一端与上述降雨组件连通。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8.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组件、降雨组件和支撑组件,供水组件和降雨组件连通,支撑组件包括与降雨组件配合的支撑板和调节支撑板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与支撑板活动连接,支撑板设有降雨孔,降雨组件设于在降雨孔上侧;通过供水组件、降雨组件和支撑组件三者实现人工降雨,降雨组件设于降雨孔上侧,使得降雨组件便于安装,其次调节组件与支撑板活动连接,通过调节组件可使支撑板进行转动,使支撑板带动降雨组件一起转动,从而使得降雨的雨线能够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可模拟雨水倾斜一定角度时,降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从而更好的研究高寒草甸区土壤入渗,水分运移以及坡面产流量等的规律。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降雨组件安装在支撑板上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降雨组件安装在支撑板上仰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标:1

供水组件,2

降雨组件,3

支撑组件,11

储水箱,12

水泵,13

第二进水管,14

控制阀,21

降雨管道,22

第一进水管,23

连接管道,24

出水孔,31

支撑板,32

降雨孔,33

安装槽,34

滑槽,35

升降组件,351

气缸组件,352

连接杆,353

锁定件,354

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实施例1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组件1、降雨组件2和支撑组件3,上述供水组件1和上述降雨组件2连通,上述支撑组件3包括与降雨组件2配合的支撑板31和调节上述支撑板31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上述调节组件与上述支撑板31活动连接,上述支撑板31设有降雨孔32,上述降雨组件2设于在上述降雨孔32上侧
3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供水组件1、降雨组件2和支撑组件3三者实现人工降雨,降雨组件2设于降雨孔32上侧,使得降雨组件2便于安装,其次调节组件与支撑板31活动连接,通过调节组件可使支撑板31进行转动,从而支撑板31带动降雨组件2一起转动,从而使得降雨的雨线能够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可模拟雨水倾斜一定角度时,降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从而更好的研究高寒草甸区土壤入渗,水分运移以及坡面产流量等的规律。
36.实施例2
37.如图1

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述降雨组件2包括第一进水管22和
多个降雨管道21,任意两个相邻的降雨管道21之间均设有连接管道23,上述第一进水管22的一端与任意一个上述降雨管道21连通,上述第一进水管22的另一端与上述供水组件1连通,任意一个上述降雨管道21下表面均设有多个出水孔24。
38.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平行设置的降雨管通过多个连接管道23相连通,第一进水管2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降雨管道21连通,第一进水管22的另一端与上述供水组件1连通,供水组件1可以通过第一进水管22向降雨管道21内供水,然后降雨管道21内的水会从出水孔24中喷出,多个出水孔24同时喷水,形成降雨,人工模拟降雨完成,此装置操作简单,可以很快速的实现降雨这一功能,使实验快速进行,节省时间。
39.实施例3
40.如图3

4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支撑板31上侧壁设有多个与降雨管道21配合的安装槽33,多个上述安装槽33均设于上述降雨孔32边缘。
4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安装槽33均设于降雨孔32边缘,多个降雨管道21与多个安装槽33配合安装在降雨孔32上,使得降雨管道21能够很容易安装在支撑板31上,使得降雨组件2和支撑板31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使用人员使用时直接把多个降雨管道21直接卡接在安装槽33内,即降雨管道21安装完毕,降雨管道21使用完成之后,直接把降雨管道21拆卸下来即可,分开携带,使得携带方便。
42.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降雨孔32为方形通孔,多个上述安装槽33均匀设于方形通孔的孔沿。
4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降雨孔32为方形通孔,相同内径的方形通孔截面面积要大于相同内径的圆形通孔,且多个降雨管道21设于降雨孔32上侧,使得方形通孔的降雨面积要大于圆形通孔的降雨面积,而且降雨孔32为方形通孔,多个相同的降雨管道21安装在降雨孔32上时,能使得降雨管道21得到充分的利用(相比于圆形通孔来说)。
44.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降雨管道21平行设置,安装槽33对称设于方形通孔的两侧壁上。
4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降雨管道21的两端部分别安装在方形通孔的两侧壁上的两个安装槽33内,且多个降雨管道21平行设置,多个安装槽33也平行设置,使得多个降雨管道21安装时更加方便,且多个降雨管道21连接时也容易加工。
46.实施例4
47.如图3

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升降组件35,上述支撑板31下侧壁设有多个与升降组件35的输出端配合的滑槽34,多个上述滑槽34均相互平行。
48.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5的输出端与滑槽34配合,且升降组件35有多个,可以通过多个升降组件35进行配合,从而使得支撑板31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31上的降雨组件2转动;升降组件35至少有三个,且周向均匀分布,使得支撑板31的支撑较为稳定,在降雨过程中,不会由于小晃动或者震动而使得支撑板31滑动,从而影响降雨实验;例如升降组件35为个,可以使一个或者两个升降组件35固定不动,另外的升降组件35进行升降工作,升降组件35的输出端在滑槽34内滑动,从而使得支撑板31转动,降雨组件2跟着支撑板3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降雨后的雨线得到倾斜,从而收集雨线倾斜时的实验数据;通过此装置还可以在有风的时候,使得倾斜的雨线变成近似竖直的直线,从而在有风的天气测得雨线垂直降落时
环境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在无风的天气去测得雨线倾斜降落后环境的实验数据。
49.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升降组件35为四个。
5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升降装置为四个,四个升降组件35分别位于支撑板31的前后左右端部的下侧,使得支撑板31工作时更加稳定,支撑板31调节角度时更加灵活等。
51.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升降组件35包括气缸组件351、连接杆352和限制连接杆352转动的锁定件353,上述连接杆352上端部与上述滑槽34滑动连接,上述连接杆352与上述气缸组件35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上述气缸组件351上设有踏板354。
5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气缸组件351的输出端与连接杆352转动连接,通过踏板354可以很方便使连接杆352上升或者下降,从而使得支撑板31上升或者下降,进行支撑板31的角度调节,而且通过气缸去进行调节,简单方便,而且工作稳定;连接杆352与气缸组件351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整个装置不工作时,可以把气缸组件351绕连接杆352转动,使升降组件35得以折叠,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放置空间,方便携带,升降组件35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锁定件353使连接杆352不转动,从而气缸组件351的输出端和连接杆352为一个整体,共同上升或者下降,使得支撑板31部分上升或者下降,达到整个支撑板31升降或者转动,去营造不同的降雨情况,从而能够测得更多的实验数据。
53.实施例5
54.如图4

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锁定件353为螺栓,上述气缸组件351输出部设有通孔,上述连接杆352上设有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
55.在本实施例中,在升降组件35工作时,把锁定件353(螺栓)从通孔插入,使锁定件353与螺纹孔配合,直至锁定件353抵接气缸组件351输出端外壁,使得连接杆352与气缸组件351锁定为一个整体,气缸组件351输出端上升,通过连接杆352推动支撑板31上升,通过几个升降组件35的配合,使得支撑板31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营造一定的降雨环境,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
56.实施例6
5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供水组件1包括储水箱11、水泵12和第二进水管13,上述水泵12设于上述储水箱11内,上述第二进水管13一端与上述水泵12出水口连通,上述第二进水管13另一端与上述降雨组件2连通。
5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水泵12抽取储水箱11内的水,使水通过第二进水管13和第一进水管22进入至多个降雨管道21内,从而在经过多个出水孔24实现降雨,整个供水组件1结构简单,且第一进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13可拆卸连接,具体的通过多个螺栓连接,使得整个装置使用完成后,第一进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13拆卸开来,从而使得供水组件1、降雨组件2和支撑组件3三者分开存放,进而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使得整个装置便于携带。
59.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第二进水管13上设有控制阀14。
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阀14可调节第一进水管22内的水压,进而调节降雨管道21内的水压,进而调节出水孔24的出水速度,从而使降雨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可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
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模拟降雨装置,包括供水组件1、降雨组件2和支撑组件3,上述供水组件1和上述降雨组件2连通,上述支撑组件3包括与降雨组件2配合的支撑板31和调节上述支撑板31转动角度的调节组件,上述调节组件与上述
支撑板31活动连接,上述支撑板31设有降雨孔32,上述降雨组件2设于在上述降雨孔32上侧;通过供水组件1、降雨组件2和支撑组件3三者实现人工降雨,降雨组件2设于降雨孔32上侧,使得降雨组件2便于安装,其次调节组件与支撑板31活动连接,通过调节组件可使支撑板31进行转动,从而支撑板31带动降雨组件2一起转动,从而使得降雨的雨线能够倾斜一定角度,从而可模拟雨水倾斜一定角度时,降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从而更好的研究高寒草甸区土壤入渗,水分运移以及坡面产流量等的规律。
6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