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26360发布日期:2022-01-29 15:5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手机、数码产品、笔记本电脑、无人机、航模、电动工具、军工、新能源汽车、便携式储能、医疗设备等领域大量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锂离子方形电池的电芯,是由辊压及分条后的正极片、负极片及隔膜通过卷针卷绕制得;正、负极片的柔韧性对辊压工序、分切工序及卷绕工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柔韧性差的电极片,在辊压、分切及卷绕工序加工时,会发生电极片掉料、漏箔、断带,不仅降低了电芯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还给锂离子电池安全带来风险;所以电极片柔韧性的检测对于锂离子电池制备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3.公布号为cn106680109a的对比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片涂层柔韧性的检测装置,包括分别垂直固设在底座两端的左挡板和固定座,位于左挡板和固定座之间的底座上水平固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右挡板;所述左挡板和右挡板之间架设有支撑膜,所述固定座上活动穿设有螺旋丝杆,所述螺旋丝杆的前端与右挡板连接,通过旋转螺旋丝杆而带动右挡板沿着导轨进行移动;但是该对比文件公开的挤压形变测柔韧性,重复性和一致性比较差;此外,在挤压极片的时候,应力不均匀,需要多次调整高倍显微镜,才能查找到极片形变破裂位置,操作起来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操作的锂离子电池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驱动机构(4)、待检电极片(5);所述待检电极片(5)对折后被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夹持;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固定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两端;所述第二夹持机构(2)靠近待检电极片(5)弯折端;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向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滑动。
7.工作时,将裁剪成特定尺寸的待检电极片,对折后放置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第一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对折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然后启动驱动机构,使其缓慢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向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滑动,来不断挤压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使其不断变形,直到其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即可得到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结构原理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批量生产。
8.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前后壁上均固定有挡板(11);一侧的两个所述挡板(11)之间固定有第一夹持机构(2);另一侧的两个所述挡板(11)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3)。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前端固定于挡板(1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1)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11);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杆(221),所述第二连接杆(22)的后端固定有卡座(2212),所述卡座(2212)卡在挡板(11)上。
10.有益效果:通过对卡座进行可拆卸设置,使的不同尺寸大小的待检电极片均可以卡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进行后续检测。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杆(211)的中间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2111);所述第二固定杆(221)的中间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2211)。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包括移动板(31);所述移动板(3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滑动座(311),所述滑动座(311)卡在前后挡板(11)上与挡板(11)配合滑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还包括第三连接杆(32)、第四连接杆(33);前方的所述滑动座(311)上靠近第一夹持机构(2)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连接杆(32),后方的所述滑动座(311)上靠近第一夹持机构(2)的一端固定有第四连接杆(33);所述底座(1)位于所述移动板(31)和所述第三连接杆(32)、第四连接杆(33)之间;所述第三连接杆(32)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压板(321),所述第四连接杆(33)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压板(331)。
14.有益效果:通过底座和移动板、滑动座的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可以在底座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进行移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板(331)的前方通过第四锁紧螺栓(332)连接有挡片(333)。
16.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锁紧螺栓、第二锁紧螺栓、第四锁紧螺栓的设置,能够根据待检电极片厚度的不同,将其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顶壁的后端设置有刻度(12),所述底座(1)顶壁的前端设置有等级标识(13);所述第三连接杆(32)与等级标识(13)平行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杆(33)与刻度(12)平行设置。
18.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三连接杆与等级标识平行设置,第四连接杆与刻度平行设置,当待检电极片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时,根据第四连接杆对应的移动距离数值和第三连接杆对应的等级区域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等级,进而解决了目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难,无法做到定量标准检测的问题。
1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座、螺旋丝杆(42)、摇把手(43)、固定板;所述固定座固定于底座(1)的底壁上,所述固定板固定于移动板(31)的底壁上,所述固定座、固定板上的中心位置均平行于移动板(31)开设有平行对齐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均连接有螺旋丝杆(42)。
20.进一步的,所述螺旋丝杆(42)上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有摇把手(43)。
21.有益效果:通过螺旋丝杆来拉动移动板进行移动,能够使待测电极片缓慢且可控地产生形变,该设置操作精度高,柔韧性等级数据可控可记录。
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3.本实用新型在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夹持机构、第二夹持机构、驱动机构;工作时,将裁剪成特定尺寸的待检电极片,对折后放置于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之间,第一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对折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固定待检电
极片的弯折端;然后启动驱动机构,使其缓慢驱动第二夹持机构向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滑动,来不断挤压待检电极片的弯折端,使其不断变形,直到其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即可得到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结构原理简单、易于操作、易于批量生产。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卡座进行可拆卸设置,使的不同尺寸大小的待检电极片均可以卡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进行后续检测。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和移动板、滑动座的相互配合,使得移动板可以在底座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进行移动。
2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锁紧螺栓、第二锁紧螺栓、第四锁紧螺栓的设置,能够根据待检电极片厚度的不同,将其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的合适位置上。
2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三连接杆与等级标识平行设置,第四连接杆与刻度平行设置,当待检电极片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时,根据第四连接杆对应的移动距离数值和第三连接杆对应的等级区域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待检电极片的柔韧性等级,进而解决了目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难,无法做到定量标准检测的问题。
28.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丝杆来拉动移动板进行移动,能够使待测电极片缓慢且可控地产生形变,该设置操作精度高,柔韧性等级数据可控可记录。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图1中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柔韧性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驱动机构4。
35.如图2所示,底座1的前后壁上均固定有挡板11;两个挡板11的左端之间固定有第一夹持机构2;两个挡板11的右侧上滑动连接有第二夹持机构3;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之间夹持有对折后的待检电极片5;底座1顶壁的后端设置有刻度12,用于计量第二夹持机构3的移动距离;底座1顶壁的前端设置有等级标识13,通过将等级标识13和刻度12对应起来,可以用于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的分级;底座1的底壁上固定有驱动机构4。
36.如图1、图2所示,第一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第一连接杆21的前端固定于挡板11上,第一连接杆21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11,第一固定杆211的中间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2111;第二连接杆22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杆221,第二固定杆221
的中间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栓2211;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杆22的后端固定有卡座2212,卡座2212的形状为倒u形,卡座2212的前壁固定有第二连接杆22,卡座2212的内部卡在挡板11上,卡座2212和挡板11之间通过第三锁紧螺栓2213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使的不同尺寸大小的待检电极片5均可以卡在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之间进行后续检测。
37.如图1、图2所示,第二夹持机构3包括移动板31、第三连接杆32、第四连接杆33;移动板31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滑动座311,滑动座311上靠近挡板11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图未示),滑槽卡在前后挡板11上与挡板11配合滑动;前方的滑动座311左端固定有第三连接杆32,后方的滑动座311左端固定有第四连接杆33;第三连接杆32、第四连接杆33和移动板31之间连接有底座1;第三连接杆32的后端固定有第一压板321,第四连接杆33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压板331,第二压板331的前方通过第四锁紧螺栓332连接有挡片333;优选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间隙距离≤5mm;第三连接杆32与等级标识13平行设置,第四连接杆33与刻度12平行设置;移动板31底壁的中间固定有驱动机构4。
38.如图1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固定座(图未示)、螺旋丝杆42、摇把手43、固定板(图未示);固定座固定于底座1底壁的左段位置,固定板固定于移动板31底壁的中间位置,固定座和固定板平行对齐设置,固定座、固定板上的中心位置均平行于移动板31开设有平行对齐的螺纹孔(图未示),螺纹孔的内部均连接有螺旋丝杆42,螺旋丝杆42上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固定有摇把手43,上述设置可以实现通过摇把手43转动螺旋丝杆42带动移动板31左右移动,从而控制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左右移动,通过螺旋丝杆42来拉动移动板31进行移动,能够使待测电极片5缓慢且可控地产生形变,该设置操作精度高,柔韧性等级数据可控可记录。
39.如图2所示,待检电极片5对折后被第一夹持机构2、第二夹持机构3夹持;第一夹持机构2固定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两端,第二夹持机构3靠近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驱动机构4驱动第二夹持机构3向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滑动。
40.工作时,将裁剪成特定尺寸的待检电极片5,对折后放置于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之间,并将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一端放置于第一连接杆21上第一固定杆211的旁边,然后用第二连接杆22上的第二固定杆221抵紧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另一端,并将第二连接杆22上的卡座2212通过第三锁紧螺栓2213固定到挡板11上;然后根据待检电极片5的厚度调整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之间的间隙距离,调整好以后,拧紧第一锁紧螺栓2111、第二锁紧螺栓2211、第四锁紧螺栓332将待检电极片5固定于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之间,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5对折的两端,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之间固定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然后缓慢转动摇把手43使螺旋丝杆42旋转,根据固定座(图未示)、固定板(图未示)、螺旋丝杆42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转动摇把手43使螺旋丝杆42带动移动板31向右移动,由于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固定于移动板31上,从而可以控制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向右移动,来不断挤压待检电极片5的弯折端,使其不断变形;同时观察待检电极片5上弯折端的变形部位,并通过底座1上的刻度12,记录下待检电极片5弯折端发生裂纹或断裂时,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所移动的距离数值和所对应的等级区域位置;根据第四连接杆33的移动距离数值和第三连接杆32所对应的等级区域位置,判断出该待检电极片5的柔韧性;柔韧性的判断方法为:设底座1上刻度12的距离为l,第三连接杆
32和第四连接杆33移动的距离为s;
41.当9/10l<s≤1l时,则判断该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为第一等级,其柔韧性最好;
42.当8/10l<s≤9/10l时,则判断该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为第二等级;
43.当7/10l<s≤8/10l时,则判断该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为第三等级;
44.当6/10l<s≤7/10l时,则判断该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为第四等级;
45.当s≤6/10l时,则判断该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为第五等级,其柔韧性最差;
46.根据对待检电极片5柔韧性等级判断的标准,依据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的移动距离,在底座1上标识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第五等级的等级标识13;当待检电极片5发生裂纹或断裂时,由第三连接杆32和第四连接杆33停留的位置,快速判断待检电极片5的柔韧性等级。
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