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412发布日期:2022-03-16 22:5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长期滞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能源短缺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节约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绿色建筑研究起步较晚,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伴随着国外绿色建筑的兴起,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随即启动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建筑界许多前辈就纷纷投身于对建筑节能方法与理论的研究,甚至毕生致力于促进建筑节能的推广应用工作。建筑节能对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节能检测与改造同样在国内外均具有庞大的市场和推广前景。
3.红外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工业、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工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故障检测。红外检测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刚刚起步,最早用于建筑外墙饰面的损伤检测。由于红外检测设备可以检测保温门窗表面的红外热像图,根据红外热像图上的异常颜色区域检测试件存在的热工缺陷。
4.目前,在使用红外检测技术检测一面墙的热工缺陷时,需要将待检测墙体分成若干个区域进行检测,最后再计算检测结果。但是,检测人员在手持红外热像仪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地依靠肉眼来分割墙面,即难以进行定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易于定位、定位精准且检测精确性较高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
8.检测基体,所述检测基体包括支撑部和测量部,所述测量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测量部设有标记区;
9.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及第五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所述第四定位件及所述第五定位件均设置于所述标记区上,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及所述第四定位件围成矩形区域,所述第五定位件位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交点处;
10.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包括支撑件、连接件及载物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端与所述载物台连接,所述载物台设置于所述标记区的正前方;
11.红外热像仪,所述红外热像仪与所述载物台可拆卸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一荧光层,所述第一荧光层与所述第一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一粘接层远离所述第一荧光层的一端与所述标记区粘接。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粘接层和第二荧光层,所述第二荧光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二粘接层远离所述第二荧光层的一端与所述标记区粘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件包括第三粘接层和第三荧光层,所述第三荧光层与所述第三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三粘接层远离所述第三荧光层的一端与所述标记区粘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件包括第四粘接层和第四荧光层,所述第四荧光层与所述第四粘接层粘接,所述第四粘接层远离所述第四荧光层的一端与所述标记区粘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定位件包括第五粘接层和第五荧光层,所述第五荧光层与所述第五粘接层粘接,所述第五粘接层远离所述第五荧光层的一端与所述标记区粘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万向节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及所述万向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载物台及所述万向节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杆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载物台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彩带、第二彩带及第三彩带,所述第一彩带分别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及所述第四定位件,所述第二彩带设置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且所述第二彩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及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所述第三彩带设置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另一条对角线,且所述第三彩带分别与所述第二定位件及所述第四定位件连接。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多个号码牌,所述号码牌用于粘接在所述标记区。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2.1、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基体和定位组件,检测基体包括支撑部和测量部,测量部与支撑部连接,测量部设有标记区,标记区能够用于测量之前的标记操作,以便于对待测区域进行较好的定位。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及第五定位件,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及第五定位件均设置于标记区上,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及第四定位件围成矩形区域,使待测区域更加易于定位,且定位较为精准,从而提高热工缺陷检测的方便性和检测效率。此外,第五定位件位于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交点处,通过第五定位件能够将待检测的矩形区域拆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从而有利于红外热像仪对待检测的建筑用墙体进行多次检测,同时有效避免检测区域的重复,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的精确性。
23.2、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还包括检测支架,检测支架包括
支撑件、连接件及载物台,连接件的一端与支撑件连接,连接件远离载物台的一端与载物台连接,载物台设置于标记区的正前方。通过检测支架一方面能够节省人力,能够多台红外热像仪同时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检测支架分别与定位组件及检测基体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红外热像仪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一实施例中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所示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图1所示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中检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基体、定位组件、检测支架及红外热像仪。所述检测基体包括支撑部和测量部,所述测量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测量部设有标记区;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第三定位件、第四定位件及第五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所述第四定位件及所述第五定位件均设置于所述标记区上,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及所述第四定位件围成矩形区域,所述第五定位件位于所述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交点处;所述检测支架包括支撑件、连接件及载物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端与所述载物台连接,所述载物台设置于所述标记区的正前方;所述红外热像仪与所述载物台可拆卸连接。
32.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33.同时参阅图2,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包括检测基体100、定位组件200、检测支架300及红外热像仪400。检测基体100包括支撑部110和测量部120,测量部120与支撑部110连接,测量部120设有标记区122;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第四定位件240及第五定位件250,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第四定位件240及第五定位件250均设置于标记区122上,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及第四定位件240围成矩形区域,第五定位件250位于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交点处;检测支架300包括支撑件310、连接件320及载物台330,连接件320的一端与支撑件310连接,连接件320远离载物台330的一端与载物台330连接,载物台330设置于标记区122的正前方;红外热像仪400与载物台330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红外热像仪400为flir e8红外热像仪,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其它型号的红外热像仪。
34.上述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包括检测基体100和定位组件200,检测基体100包括支撑部110和测量部120,测量部120与支撑部110连接,测量部120设有标记区122,标记区122能够用于测量之前的标记操作,以便于对待测区域进行较好的定位。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第四定位件240及第五定位件250,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第四定位件240及第五定位件250均设置于标记区122上,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及第四定位件240围成矩形区域,使待测区域更加易于定位,且定位较为精准,从而提高热工缺陷检测的方便性和检测效率。此外,第五定位件250位于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交点处,通过第五定位件250能够将待检测的矩形区域拆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从而有利于红外热像仪400对待检测的建筑用墙体进行多次检测,同时有效避免检测区域的重复,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的精确性。本技术还包括检测支架300,检测支架300包括支撑件310、连接件320及载物台330,连接件320的一端与支撑件310连接,连接件320远离载物台330的一端与载物台330连接,载物台330设置于标记区122的正前方。通过检测支架300一方面能够节省人力,能够多台红外热像仪400同时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检测支架300分别与定位组件200及检测基体100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的精确性。
35.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0包括第一粘接层2110和第一荧光层2120,第一荧光层2120与第一粘接层2110粘接,第一粘接层2110远离第一荧光层21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件210主要用于定位热工缺陷待检测墙体区域,并对待检测墙体区域起到标识作用,以便于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快速定位待检测区域,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定位件210的标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10包括第一粘接层2110和第一荧光层2120,第一荧光层2120与第一粘接层2110粘接,第一粘接层2110远离第一荧光层21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通过第一荧光层2120能够提升第一定位件210的视觉效果,使第一定位件210更加易于被辨识,从而提高第一定位件210的标识效果,使第一定位件210在较暗的环境下也具有较强的标识性,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6.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220包括第二粘接层2210和第二荧光层2220,所述第二荧光层2220与所述第二粘接层2210粘接,所述第二粘接层2210远
离所述第二荧光层2220的一端与所述标记区122粘接。第二定位件220主要用于定位热工缺陷待检测墙体区域,并对待检测墙体区域起到标识作用,以便于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快速定位待检测区域,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定位件220的标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件220包括第二粘接层2210和第二荧光层2220,第二荧光层2220与第二粘接层2210粘接,第二粘接层2210远离第二荧光层22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通过第二荧光层2220能够提升第二定位件220的视觉效果,使第二定位件220更加易于被辨识,从而提高第二定位件220的标识效果,使第二定位件220在较暗的环境下也具有较强的标识性,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7.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定位件230包括第三粘接层2310和第三荧光层2320,第三荧光层2320与第三粘接层2310粘接,第三粘接层2310远离第三荧光层23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定位件230主要用于定位热工缺陷待检测墙体区域,并对待检测墙体区域起到标识作用,以便于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快速定位待检测区域,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三定位件230的标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件230包括第三粘接层2310和第三荧光层2320,第三荧光层2320与第三粘接层2310粘接,第三粘接层2310远离第三荧光层23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通过第三荧光层2320能够提升第三定位件230的视觉效果,使第三定位件230更加易于被辨识,从而提高第三定位件230的标识效果,使第三定位件230在较暗的环境下也具有较强的标识性,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8.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定位件240包括第四粘接层2410和第四荧光层2420,第四荧光层2420与第四粘接层2410粘接,第四粘接层2410远离第四荧光层24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定位件240主要用于定位热工缺陷待检测墙体区域,并对待检测墙体区域起到标识作用,以便于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快速定位待检测区域,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第四定位件240的标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定位件240包括第四粘接层2410和第四荧光层2420,第四荧光层2420与第四粘接层2410粘接,第四粘接层2410远离第四荧光层24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通过第四荧光层2420能够提升第四定位件240的视觉效果,使第四定位件240更加易于被辨识,从而提高第四定位件240的标识效果,使第四定位件240在较暗的环境下也具有较强的标识性,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9.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定位件250包括第五粘接层2510和第五荧光层2520,第五荧光层2520与第五粘接层2510粘接,第五粘接层2510远离第五荧光层25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五定位件250主要用于定位热工缺陷待检测墙体区域,并对待检测墙体区域起到标识作用,以便于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能够快速定位待检测区域,提高检测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五定位件250的标识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定位件250包括第五粘接层2510和第五荧光层2520,第五荧光层2520与第五粘接层2510粘接,第五粘接层2510远离第五荧光层2520的一端与标记区122粘接,通过第五荧光层2520能够提升第五定位件250的视觉效果,使第五定位件250更加易于被辨识,从而提高第五定位件250的标识效果,使第五定位件250在较暗的环境下也具有较强的标识性,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40.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320包括第一连接端3210、万向节3220及
第二连接端3230,第一连接端3210分别与支撑件310及万向节322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3230分别与载物台330及万向节3220远离支撑件310的一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需要对检测基体100标记区122的多个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因此,在切换不同待检测区域时,需要对红外热像仪400的位置进行微调。为了提高对红外热像仪400调节的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20包括第一连接端3210、万向节3220及第二连接端3230,第一连接端3210分别与支撑件310及万向节322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3230分别与载物台330及万向节3220远离支撑件310的一端连接,万向节3220是实现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万向节3220能够允许被连接的载物台330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红外热像仪400与载物台330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对红外热像仪400调节的方便性,实现红外热像仪400角度的快速调节。
41.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310包括固定杆3110和调节杆3120,调节杆3120与固定杆3110活动连接,调节杆3120远离固定杆3110的一端与载物台33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需要对检测基体100标记区122的多个待检测区域进行检测,因此,在切换不同待检测区域时,需要对红外热像仪400的位置进行微调,除了角度的调整,有时还需对红外热像仪400的高度进行调整,以提高红外热像仪400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为了提高红外热像仪400高度调节的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杆3120与固定杆3110伸缩连接,调节杆3120能够在固定杆3110上进行伸缩调节,而调节杆3120远离固定杆3110的一端与载物台330连接,从而实现红外热像仪400高度调节的快速调节,提高红外热像仪400高度调节的方便性。
42.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0还包括第一彩带260、第二彩带270及第三彩带280,第一彩带260分别依次穿设于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及第四定位件240,第二彩带270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且第二彩带270分别与第一定位件210及第二定位件220连接,第三彩带280设置于矩形区域的另一条对角线,且第三彩带280分别与第二定位件220及第四定位件24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彩带260、第二彩带270及第三彩带280分别与定位组件200之间连接,能够将矩形区域分割成四个不同的待检测区域,从而便于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对待检测墙体进行多个不同区域的检测,然后再计算最终检测结果,进而提高检测的精确性。此外,彩带能够有效地提高标识性,使四个不同的待检测区域更易于识别,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位组件200还包括多个号码牌,号码牌用于粘接在标记区122。在本实施例中,当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进行检测时,将号码牌粘接于标记区122,以对不同待测区域进行标号,方便检测人员区别及记录不同待测区域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最终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45.1、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包括检测基体100和定位组件200,检测基体100包括支撑部110和测量部120,测量部120与支撑部110连接,测量部120设有标记区122,标记区122能够用于测量之前的标记操作,以便于对待测区域进行较好的定位。进一步地,定位组件200包括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第四定位件240及第五定位件250,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第四定位件240及第五定位件250均设置于标记区122上,第一定位件210、第二定位件220、第三定位件230
及第四定位件240围成矩形区域,使待测区域更加易于定位,且定位较为精准,从而提高热工缺陷检测的方便性和检测效率。此外,第五定位件250位于矩形区域的对角线交点处,通过第五定位件250能够将待检测的矩形区域拆分为多个待检测区域,从而有利于红外热像仪400对待检测的建筑用墙体进行多次检测,同时有效避免检测区域的重复,进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的精确性。
46.2、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装置10还包括检测支架300,检测支架300包括支撑件310、连接件320及载物台330,连接件320的一端与支撑件310连接,连接件320远离载物台330的一端与载物台330连接,载物台330设置于标记区122的正前方。通过检测支架300一方面能够节省人力,能够多台红外热像仪400同时检测,从而提高检测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检测支架300分别与定位组件200及检测基体100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红外热像仪400在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用墙体的热工缺陷检测的精确性。
4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