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6659发布日期:2022-04-30 20:1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绳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安全绳通常是使用合成纤维编制而成的,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使用的安全绳材质又分为锦纶、蚕丝、迪尼玛、杜邦丝等,具有不同的特性。
3.其中,经检索发现,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2022186297.9一种电力工程用安全绳强度检测装置,该种电力工程用安全绳强度检测装置,具有通过设置安装块、楔形槽、楔形夹块、容纳槽等,将测试绳的底端放置在下夹具的两个楔形夹块之间,并将底端的限位机构放置在容纳槽内,之后向上拉动测试绳,利用限位机构与容纳槽的配合,带动两个楔形夹块向上移动,从而利用两个楔形夹块与楔形槽倾斜内壁的配合,使两个楔形夹块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向对方靠近,从而对测试绳的底端进行夹紧,同理,将测试绳顶端的限位机构放置在上夹具的容纳槽内后,通过启动电动缸带动上夹具向上移动,即可对测试绳的顶端进行夹紧;其中,不足点如下:
4.该种安全绳强度检测装置在工作人员使用时,由于只是单一的通过套管和螺栓对安全绳进行固定的,且螺栓是通过套管直接拧入安全绳,对安全绳进行固定的,由于安全绳都是软质的,使得该种强度检测装置在检测安全绳拉力强度时,会容易直接损坏安全绳端部,造成断裂,且该种安全绳强度检测装置的上夹具和下夹具由于是有距离限制的,使得该种强度检测装置只能检测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距离限制范围内的安全绳长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中该种安全绳强度检测装置固定效果差,对安全绳的检测长度有所限制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a、固定架、支撑板、支撑架b,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a,所述支撑架a外侧两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相对的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b,所述固定架外侧设置有拉力检测机构,所述支撑架b外侧设置有夹持卷绕机构。
7.优选的,所述夹持卷绕机构由卷绳辊、凹槽、支撑杆b、压板b、弹簧构成,所述支撑架b外壁一端转动设置有卷绳辊,所述卷绳辊外壁一端嵌入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外壁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b,所述支撑杆b相对面两端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压板b,且滑块和凹槽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支撑架b外壁另一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a,所述支撑杆a有四个,且每两个呈前后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杆a外侧上下两端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压板a,所述压板a相对面均配套设置有“s”型凸块,且压板a相对面“s”型凸块之间呈契合设置。
8.优选的,所述拉力检测机构由导向杆、液压杆、滑块和弹簧拉力计构成,所述固定
架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支撑板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杆外侧,所述支撑板外壁一端上下两侧和固定架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固定架外壁靠近导向杆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拉力计,所述弹簧拉力计和滑块之间弹性连接有拉簧。
9.优选的,所述压板a外表面和压板b的材质均为硅橡胶。
10.优选的,所述压板a外表面和压板b的材质均为发泡橡胶。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有卷绳辊,可使工作人员将消防安全绳两端分别放置到凹槽外侧的两个压板b之间后压板b将通过滑块和凹槽之间的弹簧推动滑块在支撑杆b外侧移动,滑块带动相对的两个压板b将安全绳压住后,工作人员打开卷绳辊配套的电机,带动卷绳辊转动收卷多余出的安全绳。
13.2、该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有压板a,可使工作人员将消防安全绳通过卷绳辊进行夹持卷绕后,工作人员拉动压板a在支撑杆a外侧滑动,接触到消防安全绳外表面后,将两个压板a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将安全绳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力检测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b正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绳辊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板a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1-4中:1、底座;101、支撑架a;102、固定架;103、导向杆;2、液压杆;201、支撑板;202、滑块;203、支撑架b;204、支撑杆a;205、压板a;3、卷绳辊;301、凹槽;302、支撑杆b;303、压板b;304、弹簧;4、弹簧拉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架a101、固定架102、支撑板201、支撑架b203,底座1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a101,支撑架a101外侧两端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架102,相对的两个固定架102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板201,支撑板201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架b203,固定架102外侧设置有拉力检测机构,支撑架b203外侧设置有夹持卷绕机构。
21.参照图1-3,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卷绕机构由卷绳辊3、凹槽301、支撑杆b302、压板b303、弹簧304构成;
22.支撑架b203外壁一端转动设置有卷绳辊3,卷绳辊3外壁一端嵌入设置有凹槽301,凹槽301外壁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b302,支撑杆b302相对面两端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压板b303,且滑块和凹槽301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消防安全绳进行
拉力强度检测时,将消防安全绳携带到工作场地,并将消防安全绳两端分别放置到凹槽301外侧的两个压板b303之间后压板b303将通过滑块和凹槽301之间的弹簧推动滑块在支撑杆b302外侧移动,滑块带动相对的两个压板b303将安全绳压住后,工作人员打开卷绳辊3配套的电机,带动卷绳辊3转动收卷多余出的安全绳。
23.参照图1、2、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b203外壁另一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a204,支撑杆a204有四个,且每两个呈前后对称设置,支撑杆a204外侧上下两端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有压板a205,压板a205相对面均配套设置有“s”型凸块,且压板a205相对面“s”型凸块之间呈契合设置,当工作人员将消防安全绳通过卷绳辊3进行夹持卷绕后,工作人员拉动压板a205在支撑杆a204外侧滑动,接触到消防安全绳外表面后,将两个压板a20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将安全绳进行固定。
24.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拉力检测机构由导向杆103、液压杆2、滑块202和弹簧拉力计4构成;
25.固定架102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杆103,支撑板201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块202,且滑块202滑动设置在导向杆103外侧,支撑板201外壁一端上下两侧和固定架102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液压杆2,固定架102外壁靠近导向杆103外侧一端固定安装有弹簧拉力计4,弹簧拉力计4和滑块202之间弹性连接有拉簧,当工作人员将消防安全绳完全固定到两个支撑架b203之间后,控制液压杆2带动支撑架b203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时支撑板201上下两端的滑块202在导向杆103外侧滑动时,将拉动弹簧拉力计4外侧拉簧,对消防安全绳的拉力进行检测。
26.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液压杆2通过液压泵和控制面板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卷绳辊3通过配套的电机和控制面板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弹簧拉力计4通过配套的显示屏和控制面板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
27.参照图1-4,在本实施例中:压板a205外表面和压板b303的材质均为硅橡胶,因硅橡胶材质具有高活性吸附的特性,可使工作人员通过硅橡胶材质的压板a205和压板b303将消防安全绳夹持后,将使消防安全绳与压板a205和压板b303之间的摩擦增大,对消防安全绳进行拉力检测时,不会使得消防安全绳脱槽。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以压板a205外表面和压板b303的材质均为硅橡胶的实施例之外,还存在另一实施方式,压板a205外表面和压板b303的材质均为发泡橡胶,因发泡橡胶材质具有轻巧耐磨和防滑的特性,可使消防安全绳与压板a205和压板b303之间的摩擦增大,对消防安全绳进行拉力检测时,不会使得消防安全绳脱槽的同时,具有抗撕裂、抗老化特性的发泡橡胶材质可防止消防安全绳与压板a205和压板b303之间的摩擦增大时,液压杆2的拉力过大,造成压板a205和压板b303的撕裂。
29.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安全绳拉力检测装置时,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对消防安全绳进行拉力强度检测时,将消防安全绳携带到工作场地,并将消防安全绳两端分别放置到凹槽301外侧的两个压板b303之间后压板b303将通过滑块和凹槽301之间的弹簧推动滑块在支撑杆b302外侧移动,滑块带动相对的两个压板b303将安全绳压住后,工作人员打开卷绳辊3配套的电机,带动卷绳辊3转动收卷多余出的安全绳,然后,工作人员拉动压板a205在支撑杆a204外侧滑动,接触到消防安全绳外表面后,将两个压板a20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将安全绳进行固定,最后,工作人员控制液压杆2输出消防安全绳指定受力的大小带动支撑
架b203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时支撑板201上下两端的滑块202在导向杆103外侧滑动时,将拉动弹簧拉力计4外侧拉簧后,使用者对两个液压杆2输出的力和弹簧拉力计4显示的拉力对消防安全绳最大受力大小进行检测。
30.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